time1: 0 time2: 0 time3: 1 time4: 0 total: 1 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藝術與人文

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Event608946 , 欄位Id的內容是60894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大二結紙文化館為延續地方和紙的情感而設立,除了維持前身「大二結玩紙工坊」在紙藝上的創作外,更期待藉由展示找回居民之間、居民和紙/紙廠的連結。「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是大二結紙文化館第一個特展,於2013年10月開展,展示空間分成紙廠辦公區、紙廠工廠區、紙廠生活區及手抄紙區,呈現紙廠早期風貌。 中興紙廠在2001年走向民營,由興中紙業接手紙廠的經營,由於當時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尚未普及,因此許多機具早已拆解轉賣,相關檔案文物則散落在紙廠各處。為了本次特展,志工花費許多時間在紙廠、廢棄廠區、社區蒐集文物,成為辦公區及工廠區主要展示物件,也藉次重新盤點紙廠文物。生活區則模擬早期紙廠理髮店、洗衣店、中山堂等的場景,透過數個紙廠家庭的故事箱以及紀錄片的播放,呈現社區和紙廠的關係,更期待透過故事箱激發更多居民分享他們故事,讓文化館帶動民眾對文化及記憶的關心。手抄紙區則將時間軸帶到現代,展示紙文化館為了延續紙的生命,所創作出的各項作品,表現紙在近代發展上的各種可能性。 本次展覽最為特別的是,從一開始的文物蒐集、調研訪談到後期的資料詮釋、展示規劃,皆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製作而成,這亦為文化館的目的,這裡不只是展示空間,更是紀錄社區故事,連結居民情感的基地。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8946&IndexCode=Culture_Even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event/3CFAE6D7-55A9-450D-B286-3A334140D673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0T15:30:4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608946

Id

608946

Title

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

Description

大二結紙文化館為延續地方和紙的情感而設立,除了維持前身「大二結玩紙工坊」在紙藝上的創作外,更期待藉由展示找回居民之間、居民和紙/紙廠的連結。「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是大二結紙文化館第一個特展,於2013年10月開展,展示空間分成紙廠辦公區、紙廠工廠區、紙廠生活區及手抄紙區,呈現紙廠早期風貌。 中興紙廠在2001年走向民營,由興中紙業接手紙廠的經營,由於當時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尚未普及,因此許多機具早已拆解轉賣,相關檔案文物則散落在紙廠各處。為了本次特展,志工花費許多時間在紙廠、廢棄廠區、社區蒐集文物,成為辦公區及工廠區主要展示物件,也藉次重新盤點紙廠文物。生活區則模擬早期紙廠理髮店、洗衣店、中山堂等的場景,透過數個紙廠家庭的故事箱以及紀錄片的播放,呈現社區和紙廠的關係,更期待透過故事箱激發更多居民分享他們故事,讓文化館帶動民眾對文化及記憶的關心。手抄紙區則將時間軸帶到現代,展示紙文化館為了延續紙的生命,所創作出的各項作品,表現紙在近代發展上的各種可能性。 本次展覽最為特別的是,從一開始的文物蒐集、調研訪談到後期的資料詮釋、展示規劃,皆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製作而成,這亦為文化館的目的,這裡不只是展示空間,更是紀錄社區故事,連結居民情感的基地。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0T15:30:42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走過風華-中興紙廠暨大二結手抄紙展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44
Id: 285944
Title: 人文的躍昇
Description: 〈人文的躍昇〉以雕刻刀描繪花蓮縣版圖樣貌,切割雕琢石材之反差表現中央山脈之樸拙,與洄瀾海岸線之斧鑿,立方體為一種文化力量凝聚的象徵,紮實而穩固,立基於此的花蓮如一道橋樑,自地面躍越而起,不僅連接過去傳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56
Id: 285856
Title: 大河頌
Description: 〈大河頌〉這項作品以抽象之根莖和果實兩段成形,其下象徵節節成長之萬物,其上則呈現豐碩累累之果實。其欣欣向榮之狀,座立於木瓜溪畔,呼應大河孕育萬物生機,並傳達天人共存的真理。此作品因應1999花蓮縣景觀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573
Id: 212573
Title: 三屋家族往來明信片04-1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件為三屋靜由臺北寄往日本,告知三屋俊武死訊的明信片。 明信片為附郵資的制式款式,正面左上角印有郵資的印記,以及半截郵戳「航空日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058
Id: 562058
Title: 三盜梅花帳
Description: 《三盜梅花帳》,臺南大東書局發行,鉛印本,1964年(民國53年)6月出版,此版本雖未載明著作者,但據《民國通俗小說書目資料彙編》著錄,為「靈巖樵子編」(江蝶廬),成書於民國初年[1]。此版本封面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44
Id: 301344
Title: 新詩心經
Description: 臺北醫學院畢業,美國哈佛醫學博士後研究員。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眼科交換學者。臺北市榮民總醫院眼科部眼角膜主任。陽明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 在擔任住院醫師至升任主治醫師之間的七、八年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3
Id: 283533
Title: 齋藤徹
Description: 留著小鬍子,現年四十一歲的齋藤.徹,舉手投足之間都帶有日本人彬彬有禮的性格,在這次石雕創作時不慎意外受傷,但仍然熱情洋溢、堅持創作,精神令人感佩!齋藤‧徹的作品上面是銳角的方塊,下面是刻著木紋或水紋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46
Id: 515246
Title: 玉里圓環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57年(1968)所攝的玉里圓環。圓環一直都是交通上非常重要的東西,它的設計可以讓車子通行且不會互相撞到。在臺灣很多縣市都有一個對這個城市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圓環,像是臺北的建成圓環,嘉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426
Id: 266426
Title: 劉沛故居作品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於民國六十年之作,繪有老人與童子,上方另有文字。此為劉沛於人物畫中常使用的技法之一,使用墨線勾勒框線,再以淡墨暈染呈現畫面中不同的深淺。上方文字「如何頻洗耳 緣慕許由來」,為取自許由洗耳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323
Id: 287323
Title: 食物盤
Description: 該組件有木盤、木碗、攪飯木匙等三物件,製作年代約為1943年,是布農族人用木頭製成的飲食用具。布農族食物盤一般選用楠木、樟木等堅硬的木材,利用木材本身抗蟲害、耐水濕的特性,並經刨鑿、打磨處理而成為耐用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83
Id: 286483
Title: 劉翠華(翠笛酥)
Description: 劉翠華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陶笛演奏。為鼓勵街頭藝文活動多元發展,培養民眾參與藝術活動習慣,及豐富花蓮縣公共空間人文風貌,特訂定花蓮縣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辦法。102年度花蓮縣街頭藝人從事藝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32
Id: 594232
Title: 馬祖新村_戶外照片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戶外照片,是年輕時期何朱靄蘭女士與.好友的合照。由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提供的照片,屬於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初期撤退來臺,何朱靄蘭女士的丈夫不在身邊,她隻身帶著兩名幼子生活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94
Id: 595794
Title: 平衡
Description: 〈平衡〉正在不安地蠢動,卻復止於悠然的靜立。整具方形大理石碑,採取不甚顯眼,甚至略微扭捏,卻又相當優雅的小動作。它才稍作扭頭,卻又即時打住;方決定休止,卻又預備動身。石碑上方,更嵌入一既如正在下旋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6
Id: 600956
Title: 東花蓮港小學校今日學藝會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日的報導。學藝會為日本在1897年(明治30年)前後於教育界成立的活動,之後普及成為學校的慣行活動之一。學藝會最早是以教育的成果展現給家長看,作為獎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56
Id: 600556
Title: 市內銅像碑等期望妥善管理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5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市內自花崗山起由各單位所建立原脩次郎、槙哲氏、江口良三郎等諸氏,以及築港殉職者等先輩遺德、勞苦紀念之銅像,近日銅像周圍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20
Id: 286020
Title: 祭天
Description: 作者黎志文表示這件作品〈祭天〉強調的是對大自然一種保護與珍惜。作品內容為一石雕桌上,排列了形狀、材質各異的石塊。有些石塊像是自然無為的天然石塊,有的是工整打磨的抽象幾何造形雕塑。雖為雕塑的題材,但以類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26
Id: 235526
Title: 民間遊藝─高蹺陣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高蹺又稱「高蹻」、「高腳」、或「走高足」,是早年民間遊藝中最令人引頸盼望的節目。民國五十年代馬祖南竿地區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379
Id: 286379
Title: 尤良(尤韋良)
Description: 尤良特別關注在「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交流互動,生活中的點滴,都能成為創作者的創作靈感,他不僅自身熱愛石雕,更曾經擔任法務部矯正署自強外役監獄的石雕講師,帶領收容人練習基本石工技藝,習得一技之長;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641
Id: 288641
Title: 文盲紀事
Description: 本書是作者的生命紀事,回憶70年歲月的點滴,審視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歷程。他自小失親,先是乞討維生,後從軍,浪跡天涯,受盡風霜。從軍後隨著軍隊來到台灣,初駐宜蘭南方澳擔任海防,再調駐金門、基隆和平島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62
Id: 600562
Title: 農業專修學校決定設立於鳳林,建設費萬圓期望郡民捐付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9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立農業專修學校已確定設立於鳳林郡下蕃社南方平原地帶,六日下午三時於鳳林武達殿,由郡下有志之士經花蓮港廳報告計畫後,對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33
Id: 594233
Title: 馬祖新村模範父親-劉元戎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劉元戎先生獲頒父親楷模之刊物,為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任馬祖新村村長。 劉元戎先生榮獲1997年(民國86年)眷村社區模範

MOC_Id: Culture_Object147282
Id: 147282
Title: 林振聲藏書-世界戲曲全集
Description: 此書為世界戲曲全集中的一卷,名為印度支那劇集,發行者是小川菊松。小川菊松本身就頗負傳奇色彩,也是日本文化界重要的人士。尤其是當日本人從收音機聽到日本二戰戰敗,全國陷於沮喪、焦慮與不安之際,他卻在這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902
Id: 472902
Title: 龍川文集(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龍川文集》,南宋.陳亮著,清.胡鳳丹編,1911年(宣統3年)埽葉山房石印本。本套書共八冊30卷,外有藍色的硬殼書函保護,書函左上題籤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49
Id: 285849
Title: 山海情
Description: 花蓮舊稱「花蓮港」,港口不只是交通樞紐,也是花蓮人情感和歷史文化的緬懷永繫。花蓮港務分公司(前身花蓮港務局)特敦請林聰惠老師設計製作大型石雕作品「山海情」,林聰惠出生臺北縣金瓜石,成長於花蓮。深受父親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000
Id: 304000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三屆〈將傳統美學「踏涼傘」融入教育—推動澎湖地方特色〉
Description: 「涼傘」原是皇帝身邊用來遮陽的工具,而後逐漸成為象徵帝王、大臣的身分表徵,尤其是黃色傘身、上頭繡有龍鳳者。涼傘是一項真正屬於地方的傳統技藝,其中更是有象徵澎湖人精神的「謙恭」、「自信」等寓意。由於吉貝

MOC_Id: Culture_Object268325
Id: 268325
Title: 工廠
Description: 〈工廠〉以晴朗的藍天白雲為背景,在淡紫藍色遠山的襯托下,綠樹竹林環伺的農家院落和前景寬廣的灌溉用埤塘,共同營造出一幅恬靜的臺灣鄉野景緻。 邱創乾(1900–1973)所繪製的焦點落在略靠左側的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625219
Id: 625219
Title: 三戲白牡丹
Description: 《三戲白牡丹》,臺北文化圖書公司(前為「文化書店」)發行,鉛印本,1960年(民國49年)3月出版,此版本未載明著作者,據《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著錄,為「不題撰人」,成書於清代[1]。封面書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574978
Id: 574978
Title: 學校職員兒童武道大會二十三日在武德殿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2月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說明在非常時局之下,花蓮港廳為提振尚武精神、鍛鍊剛強身心,將於本月23日上午9點在武德殿舉辦花蓮港廳下的小學校、公學校職員、兒童的武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63
Id: 595963
Title:
Description: 〈迎〉造型源自拱門之意象,在虛實形體交疊中,傳達出歡迎之意,並表達新城鄉歷史開墾門戶之意涵。〈迎〉因應民國88年(1999)花蓮縣景觀大道設置計畫而作,現由花蓮縣新城鄉公所典藏,存放於新秀一路台九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213
Id: 267213
Title: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Descrip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書法家黃羣英(1920-2019)作品,主文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款識:「去歲發願參用經石峪筆意恭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今年春抄寫訖,以此因緣迴向菩提,仰祈佛慈護念眾生遠離劫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56
Id: 559956
Title: 韓麟將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紀念-中正劍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韓麟將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紀念中正劍,附有劍鞘,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照片中的中正劍為銀色劍鞘與劍身,劍柄則為黃褐色,從鏽蝕的痕跡可以看出年代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51

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8

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7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