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14540 , 欄位Id的內容是31454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豆豆小姑姑所提供的家族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內容是,1988年豆豆阿公受邀在九族文化村的賽夏族館,表演編織生活竹器的場景,拍攝者待考證。 豆豆阿公1926年生,1989年過世,這張照片是他過世前一年,62歲時所拍攝的,豆豆阿公學習的竹編技藝,是賽夏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必需技能,阿公也是由家中長輩教授這門技藝,例如:編織竹背簍、米篩、花器等。 根據豆豆描述,她在家中看過的竹編花器,是豆豆爸爸從南庄八卦力部落的豆家,帶出來的豆豆阿公作品,由於豆豆在出生前(1982年)阿公已經去世,這些竹器讓她確認了,阿公確實會編竹器的事實。而阿公曾在大力煤礦當礦工,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將竹編技藝給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所以這項竹編技藝在豆豆爸爸這一代已經在家族內失傳。 另一件讓豆豆確認阿公會編織竹器的事實是,2018年在苗栗編織藝術節的展覽,豆豆以藝術家的身分參展,展品內容是梳理賽夏族編織史,因她的姓氏特別,展覽嘉賓張憲平老師,因此詢問豆豆:「豆昌來,你認識嗎?」雙方才確認,豆昌來為豆豆的阿公,2019年張老師邀請豆豆到他竹南的工作室參觀,豆豆才看到阿公的其他竹編作品,張老師表示在民國60~70年代,他曾經進入南庄輔導原住民竹編技藝,當時豆豆阿公曾與張老師共事過,後來張老師向豆豆阿公購買一些作品,作為他的原住民竹編收藏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454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45CA550F-A8A8-49E0-8708-8F48C867820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1-14T13:21:2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14540

Id

314540

Title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

Description

豆豆小姑姑所提供的家族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內容是,1988年豆豆阿公受邀在九族文化村的賽夏族館,表演編織生活竹器的場景,拍攝者待考證。 豆豆阿公1926年生,1989年過世,這張照片是他過世前一年,62歲時所拍攝的,豆豆阿公學習的竹編技藝,是賽夏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必需技能,阿公也是由家中長輩教授這門技藝,例如:編織竹背簍、米篩、花器等。 根據豆豆描述,她在家中看過的竹編花器,是豆豆爸爸從南庄八卦力部落的豆家,帶出來的豆豆阿公作品,由於豆豆在出生前(1982年)阿公已經去世,這些竹器讓她確認了,阿公確實會編竹器的事實。而阿公曾在大力煤礦當礦工,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將竹編技藝給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所以這項竹編技藝在豆豆爸爸這一代已經在家族內失傳。 另一件讓豆豆確認阿公會編織竹器的事實是,2018年在苗栗編織藝術節的展覽,豆豆以藝術家的身分參展,展品內容是梳理賽夏族編織史,因她的姓氏特別,展覽嘉賓張憲平老師,因此詢問豆豆:「豆昌來,你認識嗎?」雙方才確認,豆昌來為豆豆的阿公,2019年張老師邀請豆豆到他竹南的工作室參觀,豆豆才看到阿公的其他竹編作品,張老師表示在民國60~70年代,他曾經進入南庄輔導原住民竹編技藝,當時豆豆阿公曾與張老師共事過,後來張老師向豆豆阿公購買一些作品,作為他的原住民竹編收藏品。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1-14T13:21:20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0
Id: 286040
Title: 七星潭~1
Description: 〈七星潭~1〉的創作理念是,面對七星潭,參觀者可以單純看水與山的結構。但當思緒把所有的音、聲、相、形,交織在一起時,一切都不再是單純、單一的元素。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925
Id: 210925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47:(札幌)農科大學附屬博物館ノ密林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張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47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札幌)農科大學附屬博物館ノ密林」,右向左橫書。以及英譯「The thi

MOC_Id: Culture_Object479415
Id: 479415
Title: 拼綴的被單
Description: 在美國拼布被單是一種傳統藝術,通常由婦女利用丟棄的衣服和有顏色的碎布來製作。美國藝術家Marcia Widenor《拼綴的被單》這件作品以方形蓪草紙為系列的創作,他們可以組合在一起,就像拼綴的被單

MOC_Id: Culture_Object630071
Id: 630071
Title: 台美基金會頒贈蘭大弼人才成就獎的獎牌
Description: 此為1991年11月25日蘭大弼醫生獲得台美基金會(Taiwanese-American Foundation,TAF)頒贈的第七屆的人才成就獎。 台美基金會的全名是「財團法人王桂榮台美文教基金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84
Id: 180684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右人教授、游葉俊慶助理教授指導參與VR體驗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VR體驗區」內,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右人教授,在實踐大學媒體傳播設計學系葉俊慶助理教授指導與協助下,參與展覽VR的體驗。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58
Id: 638158
Title: 賴雲龍
Description: 賴雲龍(1910-1982),彰化大村人,字劍門,以字行。父賴衡,母游笑。曾隨吳火蔭習漢學,高等科肄業。1926年(大正15年),因興賢吟社社長黃溥造委以抄錄詩社文稿的工作,而開始學詩,並加入興賢

MOC_Id: Culture_Object721439
Id: 721439
Title: 打造異域故事館做為孤軍血淚的見證:王根深先生訪談錄
Description: 現為桃園市金三角文化基金會與根深集團董事長的王根深,祖籍雲南騰衝,民國39年(1950)生於緬甸北部大城密支那,在當地就讀華文的育成學校,民國54年(1965)加入光武部隊受訓,成為部隊中的情報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509
Id: 287509
Title: 太魯閣族文面
Description: 太魯閣族在臉上刺青(文面)的傳統習俗代表族群認同、成年、成就及美觀,也是通過祖靈橋必備的「通行證」,文面是太魯閣族特有的傳統文化族人14、5歲就要接受文面儀式,大部分的男女在前額及下巴中央,刺一條或數

MOC_Id: Culture_Object290922
Id: 290922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陳天乞代表作品
Description: 據壽山巖廟方分享本群偶主題為三國演義的捉放曹,右下騎赤兔馬者為關公,為白色交趾陶彩繪而成,基座用碗片剪黏製作,型態生動,為李乾朗教授譽為很有歌仔戲與京劇架勢,為2019年與匠同行陳天乞陳世仁專題拍

MOC_Id: Culture_Event288592
Id: 288592
Title: 第一屆蘭陽文學獎頒獎典禮:小說組前三名得獎者合影
Description: 第一屆蘭陽文學獎於2004年10月16日頒獎,圖為小說組前三名得獎者合影,左一為第一名屠佳,得獎作品〈往事〉;左三為第二名吳敏顯,得獎作品〈落魚仔雨〉;右一為第三名張英珉,得獎作品〈螢之生〉。 屠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57
Id: 286057
Title: 蔚藍度過立霧溪
Description: 〈蔚藍度過立霧溪〉以「渾然一層一層鑿開岩層上的花蓮,在精雕細琢成詩」,頗有破壞後,浴火重生的感覺。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皆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此件作品為2002年開始徵件,2004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25
Id: 285925
Title: 兩點之間
Description: 作者解釋自己創作〈兩點之間〉,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交通工具,或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也可能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現在。「我希望觀眾看到這件作品時,會想到我們在此時此地,且一切都是可能的。」他藉由石雕詮釋人跟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30
Id: 283630
Title: 杜多‧度多羅夫
Description: 對杜多‧度多羅夫而言,雕塑是一種整合各種結構的手法,舉凡歷史、社會、建築、拓撲、氣象方面的結構都包含在內。他帶入空間的物體與手勢,同時間有著不同層面的重要性。  他在製作作品時,會開始研究放置作品的該

MOC_Id: Culture_Event629706
Id: 629706
Title: 穆東雲老師八名畢業學生贈送老師紀念照片
Description: 這是1964年(民國53年)安慶代用國民學校(前身是創建於明治42年(1909)的「斗六小學校五間厝分教場」,主要招收虎尾糖廠日籍員工小孩就讀。台灣光復後台糖公司接收全台糖廠,將學校更名為「台南縣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81
Id: 177681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 地方文化館九十四年度鄉鎮藝文活動計畫 編號15 崁津之聲-94年大溪鎮聯合音樂會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記錄地方文化館九十四年度鄉鎮藝文活動計畫「崁津之聲-94年大溪鎮聯合音樂會」之成果報告,內容收入有計畫施行情形、活動照片、活動手冊及相關文件。 每年持續舉辦大溪鎮青年音樂家聯合音樂會活動,廣徵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38
Id: 285938
Title: 環抱山雲
Description: 作品〈環抱山雲〉趨於溫和、簡約,不同於作者以往較於繁複的作品風格。作者彭郡茹在花蓮經常感受到一種流動中的寂靜,體會山崗上微風翕動、太平洋波光閃耀。閉眼傾聽著大氣流貫身體與山川妙微之氣,面對壯闊的山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80
Id: 286080
Title: 推陳出新
Description: 義大利石雕家阿萊西奧•雷納第(Alessio Ranaldi)的作品〈推陳出新〉運用,像石塊那樣的硬素材,藉由較小的元素去做出其延展性,象徵人類克服橫亙眼前阻礙的能力和意志無可限量。因為造型是一個有機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64
Id: 286564
Title: IpiqMatay徐昱萱
Description: 來自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萬榮鄉西林村)的太魯閣族人,母語名字IpiqMatay。就讀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研究所碩班,同時也是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與西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透過部落事務參與,書寫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637
Id: 281637
Title: 2014年恆春民謠音樂節江國樑先生致詞
Description: 恆春民謠反映早期恆春社會為謀求生計,恆春地區無論男女皆須下田做工、上山砍材燒炭,他們藉由民謠唱出他們心中的辛酸、勞苦以及思鄉情懷,藉此排解情緒。而恆春民謠音樂節旨在推廣並傳承恆春民謠,將恆春民謠文化推

MOC_Id: Culture_Object608944
Id: 608944
Title: 劍南詩鈔(四)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書封面書底保存良好,內頁除了前後部分因受潮而顯斑駁,字體清晰可辨,詩作內容均有句讀。內容為七言律詩上半部,《劍南詩鈔》共收七言律詩90

MOC_Id: Culture_Event288609
Id: 288609
Title: 第四屆蘭陽文學獎頒獎典禮:散文組前三名得獎者合影
Description: 第四屆蘭陽文學獎於2010年10月19日頒獎,圖為散文組前三名得獎者合影,右一第一名陳文琳,得獎作品〈遺失一間平房〉、左二第二名李清鈿,得獎作品〈與颱共舞〉、左一第三名孫藝玨(代領),得獎作品〈故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617
Id: 258617
Title: 〈進港的輪船〉
Description:   〈進港的輪船〉,創作時間為1931年(昭和6年)3月30日,創作地點在基隆港,由倪蔣懷繪製。由倪氏家族收藏。     黑色輪船,為本幅畫作的主體,因此其繪製最具細節,以黑、棕、白、紅4種水

MOC_Id: Culture_Event234043
Id: 234043
Title: 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特展02
Description: 楊牧1940年出生於花蓮,是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亦是擅長翻譯及評論的學者,才華洋溢多元,早期受浪漫主義的影響,成為浪漫詩人(以葉珊為名時期),後為留美時期的風潮洗禮,成為關懷社會人文的作家(楊牧時期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11
Id: 301111
Title: 看見看不見的空間
Description: 攝影集,由鄭慧正與陳克華兩位醫師聯手創作,透過磁振造影MRI攝影技術拍攝稀鬆平常的物品,藉由不同的視角領略「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看見不同角度的美。MRI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33
Id: 300133
Title: 無尾豬豚假大格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無尾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391
Id: 659391
Title: 植物園。太極下勢
Description: 圖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中打太極拳的民眾,為王宗健參加 104年臺中市城中城風華重現攝影比賽的作品,獲得佳作。背景中,右側為熱帶雨林溫室,是植物園的特色建築。 植物園隸屬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55
Id: 267555
Title: 青蔬雙兔
Description: 陳雋甫(1916–1994)所作〈青蔬雙兔〉描繪水墨動物與蔬果,畫中置一籃果蔬,一只黑兔正在啃咬籃外的白菜,一隻白兔背對著觀者,望向黑兔,帶出畫面的縱深,全畫構圖緊密。作者於畫上自題:「野圃生秋色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75
Id: 628175
Title: 孩童乘坐藤製木馬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孩童乘坐藤製木馬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於社區副理事長與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大小事務,擔任副理事長期間推動社區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48
Id: 264948
Title: 劉家正作品桃園三結義
Description: 劉家正位於頂泰山巖作品:桃園三結義,講述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橋段,敍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如何認識、如何結為異姓兄弟的過程,而後演變成一部可歌可泣的三國故事。雖然是三國演義中把此段故事給戲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09
Id: 638109
Title: 洪爾桐
Description: 洪爾桐(1860-1925),彰化二林人,字明輝。父洪思灣,母蘇菊,排行四子。自幼聰明,讀書過目不忘。1870年(同治9年)10歲時,已博覽四書五經;16歲時,赴福州專心準備科舉考試,數年後因父病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5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6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7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8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19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43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8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