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隘門
「芝山岩隘門」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芝山岩隘門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2/e7893d674fdd51b2aa101db932b02218a9371deb.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芝山岩隘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惠濟宮)的西側,約創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
在傳統聚落中,為了防備民變或械鬥的侵擾,防禦土匪或盜賊的劫掠,常在村落或市街的險要處,設置如牆門或堡門的防禦設施,以控制出入,並執行對外封鎖、對內保全的任務,這種入夜閉關、防止侵襲及可供管制出入的門戶,稱為隘門。隘門是社會長久動蕩不安下的產物,不但可以界定內外,還可用於防禦外來侵犯。
芝山岩是臺北平原上一座孤立的圓形小丘,人們稱之為「圓山仔」。當漳州人來到八芝蘭,認為圓山仔很像老家的芝山,便命名為「芝山」,同時在山上建立供奉神開漳聖王的廟宇「惠濟宮」,乾隆十七年開工,南向二廟:一在東畔崇祀觀音佛祖,即以「芝山岩」為名。一為西畔崇祀開漳聖王以「惠濟宮」為名,興供奉觀音佛祖的「芝山岩」。
由於經常發生分類械鬥,士林地區漳州人為對抗泉州人的侵擾,以芝山岩為避難所,在芝山岩可攀登的半山腰上,建造起足以防衛的隘門。芝山岩為士林平原上獨峙的一小丘,山形陡峭,易守難攻,居高臨下,極易掌握山下動靜。仗著地形優勢,漳州人便在芝山岩周邊的四個山凹處,分別設置東、南、西、北四個隘門,管制芝山岩的四個出入口。東隘門在芝山岩中央偏東;南隘門在正對雨農路的芝山公園階梯中段;北隘門在往石頭公祠的半路;西隘門在蛇蛙石下。前三者均已不存,僅有西隘門留下,這便是今日所稱的芝山岩隘門。
芝山岩隘門位於今芝山公園側門入口拾級而上的小徑上,按門額上落款「乙酉」,因為於日治時期中改建,不敢再刻「道光乙酉」。小徑右側有塊碩大的岩石,上面刻著貢生潘母埒在同治年間所題的「洞天福地」,此處便是隘門所在。牆垣由砂岩砌造而成,垣頂有石塊壘砌成雉堞及銃眼,雉堞之後為平坦的馬道,專供丁勇行走、護身及守衛之用。
牆垣中央,開門洞一處,牆頭上有長條形的砂岩石楣,楣題:「芝山岩」三字。楣下尚可看見安門軸用的門臼,只是不見開閉用的板門。牆垣上並無城樓。隘門左側有怪石林立,其中兩塊特別突出,狀若蛙蛇,故稱為蛇蛙石。通過隘門過去,順著石階向上攀登,可見芝山岩惠濟宮悄然聳立。
就形式而言,芝山岩隘門堅實雄偉,宛若具體而微的城牆,有陡壁蟠岩的英姿,居高臨下的特色,也有易守難攻的優越,有一般街衢巷路的隘門難有的慨然壯麗及盎然古意,堪稱臺灣罕見的民間防禦佳構。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至誠路1段326巷26號(惠濟宮西側)芝...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530754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103069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臺北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081900002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臺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22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275 。
name
芝山岩隘門
representImage
intro
芝山岩隘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惠濟宮)的西側,約創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 在傳統聚落中,為了防備民變或械鬥的侵擾,防禦土匪或盜賊的劫掠,常在村落或市街的險要處,設置如牆門或堡門的防禦設施,以控制出入,並執行對外封鎖、對內保全的任務,這種入夜閉關、防止侵襲及可供管制出入的門戶,稱為隘門。隘門是社會長久動蕩不安下的產物,不但可以界定內外,還可用於防禦外來侵犯。 芝山岩是臺北平原上一座孤立的圓形小丘,人們稱之為「圓山仔」。當漳州人來到八芝蘭,認為圓山仔很像老家的芝山,便命名為「芝山」,同時在山上建立供奉神開漳聖王的廟宇「惠濟宮」,乾隆十七年開工,南向二廟:一在東畔崇祀觀音佛祖,即以「芝山岩」為名。一為西畔崇祀開漳聖王以「惠濟宮」為名,興供奉觀音佛祖的「芝山岩」。 由於經常發生分類械鬥,士林地區漳州人為對抗泉州人的侵擾,以芝山岩為避難所,在芝山岩可攀登的半山腰上,建造起足以防衛的隘門。芝山岩為士林平原上獨峙的一小丘,山形陡峭,易守難攻,居高臨下,極易掌握山下動靜。仗著地形優勢,漳州人便在芝山岩周邊的四個山凹處,分別設置東、南、西、北四個隘門,管制芝山岩的四個出入口。東隘門在芝山岩中央偏東;南隘門在正對雨農路的芝山公園階梯中段;北隘門在往石頭公祠的半路;西隘門在蛇蛙石下。前三者均已不存,僅有西隘門留下,這便是今日所稱的芝山岩隘門。 芝山岩隘門位於今芝山公園側門入口拾級而上的小徑上,按門額上落款「乙酉」,因為於日治時期中改建,不敢再刻「道光乙酉」。小徑右側有塊碩大的岩石,上面刻著貢生潘母埒在同治年間所題的「洞天福地」,此處便是隘門所在。牆垣由砂岩砌造而成,垣頂有石塊壘砌成雉堞及銃眼,雉堞之後為平坦的馬道,專供丁勇行走、護身及守衛之用。 牆垣中央,開門洞一處,牆頭上有長條形的砂岩石楣,楣題:「芝山岩」三字。楣下尚可看見安門軸用的門臼,只是不見開閉用的板門。牆垣上並無城樓。隘門左側有怪石林立,其中兩塊特別突出,狀若蛙蛇,故稱為蛇蛙石。通過隘門過去,順著石階向上攀登,可見芝山岩惠濟宮悄然聳立。 就形式而言,芝山岩隘門堅實雄偉,宛若具體而微的城牆,有陡壁蟠岩的英姿,居高臨下的特色,也有易守難攻的優越,有一般街衢巷路的隘門難有的慨然壯麗及盎然古意,堪稱臺灣罕見的民間防禦佳構。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至誠路1段326巷26號(惠濟宮西側)芝...
longitude
121.5307541
latitude
25.1030693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臺北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臺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22
version
1.0
hitRate
275
「芝山岩隘門」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後壁黃家古厝
name:
後壁黃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409000001/81b854
intro:
黃家祖籍福建泉州,黃崑虎先生的祖父黃合興原居住於菁寮,務農為生,黃合興的母親為蕭漳,妻子為廖為。黃合興夫婦育有四子,依次為黃謀、黃冬、黃振隆、黃振德。四兄弟一起遷居到「後壁寮」現址,共同經營「黃振興合
type:
1.1
蘆洲陳頭北古厝
name:
蘆洲陳頭北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926000003/8d82e2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
name:
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830000001/4bbf76
intro:
新店溪中上游流域的開發,約始於乾隆嘉慶之際,在墾殖時常發生原漢衝突,並且傷亡嚴重,故光緒十二年(1886年)於新店溪上游獅仔頭山、加九嶺、向天湖等地設防番屯所。明治三十一年(1896年)臺灣總督府將蕃
type:
1.1
原臺南州廳
name:
原臺南州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110000002/e762a7
intro:
日治之初,臺南設縣,縣廳設於清領時期臺灣分巡道按察使之巡道署(今永福國小址),直至大正初年,始新建新廳舍於幸町,於一九一六年(日大正五年)落成啟用,即為今日之臺南市政府。此建築為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之
type:
1.1
范朝燈故居
name:
范朝燈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02000001/0d4944
intro:
座落於新竹縣關西鎮南和里下南片5號的范氏高平堂為一座二堂屋二橫屋規模的合院建築。從外部要進入合院,必須陸續穿越道路與半月池中的橋樑,才能抵達合院前庭,前庭中央一圓形花圃,呈現一種洋風與漢人傳統合院並置
type:
1.1
中和「太武山莊」
name:
中和「太武山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502000001/812e3d
intro:
太武山莊位於新北市中和區民有街55、57、59號,為戰地政務時期興建之甲種眷舍。該處眷舍完成於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第十軍移防回臺,經司令官劉安祺將軍批示興建。
民國五
type:
1.1
芳苑洪家古厝
name:
芳苑洪家古厝
intro:
芳苑洪家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有院埕及院門院埕原有一處拜亭已於40年前拆除,磚造院門曾歷拆遷整修,後加建側院之水泥圍牆。
據相關資料建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文秀才洪屋之子洪鐵、洪臣、洪蚊三
type:
1.2
address:
後寮村寮中巷2、4號
虎字碑
name:
虎字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1/a3b454
intro:
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開墾宜蘭地區後,由外地進入宜蘭之陸路有三,其中一條為三貂線,作為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之淡蘭古道主要路段,而草嶺古道因位於淡蘭古道三貂線末端,為官方及民間運輸米糧要道,便由當時首富
type:
1.1
瑠公圳引水石硿
name:
瑠公圳引水石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806000001/d08095
intro:
清朝開發臺灣後,到了雍正、乾隆年間,今臺北市大安區這一帶的移民增多,臺北盆地興起水田化運動,農業生產的方式也由粗放式燒墾轉為集約式精細農業,以提昇稻米產量。
乾隆五年(1740年)郭錫瑠父子為開鑿圳道
type:
1.1
name:
原安平鹽田船溜暨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出張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23/963a31
intro:
日人於西元1919年開闢安順鹽田。鹽田開設運河以小船運鹽至安平港。此碼頭為當時之運河運鹽碼頭,為臺灣曬鹽產業最高峰時期之建物。臺灣曬鹽產業於2002年7月16日由臺灣製鹽公司舉行謝天儀式而結束338年
type:
1.1
鄭崇和墓
name:
鄭崇和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9/248e9e
intro:
鄭崇和墓位於昔日後龍竹圍子山,即今天的苗栗縣後龍鎮臺六號與臺一號省道交叉口上,始建於道光七年(1827年),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鄭崇和名合,字其德,號貽菴,生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
type:
1.1
鹿港新祖宮
name:
鹿港新祖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707000002/2edeee
intro:
新祖宮現今位於彰化縣鹿港鎮洛津裡埔頭街96號,興建於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與當時爆發的林爽文起事有所相關。
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林爽文在臺起事,攻陷彰化,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
type:
1.1
羅東聖母醫院耶穌聖心堂
name:
羅東聖母醫院耶穌聖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716000002/e70b35
intro:
1952(民國41)年6月15日,五位靈醫會會士、三位修女及范鳳龍醫師抵達羅東,開啟天主教靈醫會在羅東的醫療傳道事業。旋及在聖母醫院旁成立耶穌聖心會院,同年12月14日舉行耶穌聖心堂祝聖暨聖母醫院落成
type:
1.1
魁星樓(奎閣)
name:
魁星樓(奎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90/23e6ca
intro:
金門「奎閣」由後浦林斐章捐銀千圓,於清道光16-18年(1836-1838)興建。自古文人士子所奉祀者為文昌帝君或魁星,「魁」與「奎」字同音,且魁星又為星宿之名,因此魁、奎兩字往往互通。因此,不論是稱
type:
1.1
龍井林宅
name:
龍井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16000002/14dee4
intro:
本宅邸坐落於龍井區山腳里林家古厝,又稱「林大厝」,主人林永尚為福建水陸提督,為林文察麾下部將的十八大老之一,因在閩浙各地戰功彪炳,受封昭武將軍,該宅於光緒二年(1878)破土興建,一共經過了六年的時間
type:
1.1
壹善堂
name:
壹善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511000001/ffe1ce
intro:
壹善堂,開山師父俗名廖勃,後曾至中國福建的鼓山寺出家,法號智深,壹善堂傳承至今仍由其第四代孫廖世潘所管理。壹善堂創建於光緒8年(1882),距今已百餘年。壹善堂經過兩次的馬路拓寬,原本傳統三合院的建築
type:
1.1
李國鼎故居
name:
李國鼎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120000001/e968ac
intro:
故居位在寧靜的泰安街巷內,建物為典型的日式宿舍,李國鼎先生晚年在此居住達廿餘年,房屋保存狀況完好,屋內客廳擺飾、書房陳設以及庭院花草,仍是生前模樣,簡樸形式反映李氏一生謙沖為國,但自奉甚樸的廉儉精神,
type:
1.1
閻錫山墓
name:
閻錫山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316000001/7cfe51
intro:
閻錫山,字伯川,號龍池,晚號還中,山西省五臺縣人,先世以務農經商為業。祖青雲公,字龍雨,創大堡義塾,喜讀經史,平日以孝悌忠義等有關故事,及歷代興衰,課教子弟。 民國38年(1949)12月8日,時蔣總
type:
1.1
兌悅門
name:
兌悅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8/39de03
intro:
清道光16年(西元1836年)興建的兌悅門,俗稱硓時城門。在地理區位上,始於在清雍正13年(西元1735年),經總督郝玉麟等題准,自小北門起至南水門止,盡植刺竹。然而『西面一帶,逼臨海濱,潮汐往來,難
type:
1.1
關渡媽祖石
name:
關渡媽祖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425000001/26a0d4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殷海光故居
name:
殷海光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09000001/fa6891
intro:
溫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內植物濃綠蒼翠,日據時期本區即為臺大之宿舍群,不少學者在此棲身,洋溢著濃厚學術氣息。殷海光先生秉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於對抗威權、批評時政,啟迪學術與社會良知,是中國自由
type:
1.1
急公好義坊
name:
急公好義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0/d523d7
intro:
清代牌坊
type:
1.1
日新醫院
name:
日新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317000001/078917
intro:
日新醫院為朴子第一代西醫師涂爐於 1936 年(昭和 11 年)所建。涂爐醫師 1916 年(大正 5 年)入日本官立岡山醫學專門學校就讀,1920 年(大正 9 年)獲醫學士學位後,1921年(大正
type:
1.1
卓夢采墓
name:
卓夢采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205000001/562909
intro:
卓夢采生於清康熙年間,為鳳山縣庠生(生員),卒於乾隆23年(乾隆歲次戊寅年,西元1758年),其詩作如「鳳岫春水」、「泮水荷香」、「龍目井泉」、「半屏列嶂」等,以描述當時的鳳山縣景色為主,對現在的左營
type:
1.1
name:
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705000004/7c4525
intro:
昔日設於舊社外西南方約200公尺處路旁頭骨架是歷史己相當悠久的一座相當古老頭骨塚,據史料記載日治時期為全台蕃族各社頭骨架中最大最驚人且之頭骨塚,據1930年代日學者測繪,石垣室構造物高約1.5公尺,進
type:
1.1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name: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401000002/530953
intro:
本記念碑,是總督府能高橫斷道路開鑿作業隊所立,以紀念大正6年9月到7年1月(1917-1918)間,循能高越嶺路徑開闢橫斷道路東段(初音至奇萊山)完工時所置,包括「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與「殉職者之碑」
type:
1.1
文澳城隍廟
name:
文澳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0/777c2f
intro:
文澳是澎湖早期的聚落之一,舊名暗澳,曾是行政中心所在。康熙23(1684)年澎湖入清版圖後,循舊例設巡檢司於暗澳,經40餘年之久,至雍正5(1727)年撤巡檢司,隔年改設澎湖糧捕廳於舊署。文澳城隍廟是
type:
1.1
新竹信用組合
name:
新竹信用組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907000001/9897c9
intro:
早期的民間資金融通多以「合會」的方式來取得,1899(明治32)年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開始營運之後,新竹地區才引進新的金融體系。1909(明治42)年新原龍太郎等四十八人在新原家中成立「新竹貯金會」,以
type:
1.1
賴氏節孝坊
name:
賴氏節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1/06f3d1
intro:
「賴氏節孝坊」原立於苗栗市苗栗文昌祠右側,後輾轉移置貓裏山公園(福星山公園)現址。
「賴氏節孝坊」是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表旌清代婦女賴四娘(清嘉慶十一年至清光緒十四年,1806年-1888年),
type:
1.1
name:
新屋范姜老屋(新屋區中正路110巷6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17000003/829629
intro:
清乾隆元年(1736年)范姜殿高等五兄弟相繼來臺拓墾,大房殿榮分甲頭厝一帶、二房殿高分上庄子一帶、三房殿發分東勢一帶、四房殿章分北勢一帶、五房殿爵分後湖塘一帶。當時在新屋一帶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稱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6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9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1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1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4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9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8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5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3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22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