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台百姓公廟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丁台百姓公廟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753596 , 欄位Id的內容是75359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丁台百姓公廟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霧峰丁台地區屬萬斗六庄,早期在漢人入墾時,多以私設埤圳維持農田灌溉,因霧峰水利發達,所以農業亦發達。1765年間(乾隆30年),大墾戶吳洛(墾號「吳伯榮」)修建萬斗六圳,引烏溪灌溉;1838年(道光18年),霧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霧圳(今霧峰圳),後因開墾土地面積逐漸擴增,就將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南勢圳」等合併。由於設施的完備,伴著促進商業興盛的土地「墾戶制度」,移民耕墾勤奮,中部產米量大增,成為當時臺灣米倉之一。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同年12月福康安沿烏溪流域夜裡從丁台上岸,推進大里杙後,直接用火砲攻擊,致使林爽文敗走南投,最後在苗栗被生擒。
所謂百姓公廟,在臺灣各地相當普遍,與大眾爺廟、有應公廟,都是祭祀無主孤魂的陰廟。早年臺灣在墾拓過程中,由於天災、民變、械鬥等因素,且來臺者多為孤身男丁,客死異鄉後屍骨無人收埋,民眾為害怕其作祟或求其庇祐,而集中祭祀,漸形成厲鬼信仰。另外,霧峰林家的妾,死後有不少葬在這附近的墓地,當地人稱「細姨墓」。
丁台百姓公廟內供奉福德正神及其夫人,在金身後的碑文上刻 「斗六」二字,實為萬斗六,乾隆庚子年即設立於此。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3596&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31167F6C-04C6-4E1A-A507-9ED44FF226F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1-10T16:50:4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96
Id
753596
Title
丁台百姓公廟
Description
霧峰丁台地區屬萬斗六庄,早期在漢人入墾時,多以私設埤圳維持農田灌溉,因霧峰水利發達,所以農業亦發達。1765年間(乾隆30年),大墾戶吳洛(墾號「吳伯榮」)修建萬斗六圳,引烏溪灌溉;1838年(道光18年),霧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霧圳(今霧峰圳),後因開墾土地面積逐漸擴增,就將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南勢圳」等合併。由於設施的完備,伴著促進商業興盛的土地「墾戶制度」,移民耕墾勤奮,中部產米量大增,成為當時臺灣米倉之一。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同年12月福康安沿烏溪流域夜裡從丁台上岸,推進大里杙後,直接用火砲攻擊,致使林爽文敗走南投,最後在苗栗被生擒。 所謂百姓公廟,在臺灣各地相當普遍,與大眾爺廟、有應公廟,都是祭祀無主孤魂的陰廟。早年臺灣在墾拓過程中,由於天災、民變、械鬥等因素,且來臺者多為孤身男丁,客死異鄉後屍骨無人收埋,民眾為害怕其作祟或求其庇祐,而集中祭祀,漸形成厲鬼信仰。另外,霧峰林家的妾,死後有不少葬在這附近的墓地,當地人稱「細姨墓」。 丁台百姓公廟內供奉福德正神及其夫人,在金身後的碑文上刻 「斗六」二字,實為萬斗六,乾隆庚子年即設立於此。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1-10T16:50:48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丁台百姓公廟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93
Id:
168493
Title:
由中央山脈向西眺望玉山(新高山)
Description:
在臺灣中部地區,由脊梁山脈向西遙望玉山的景色。布農族即分布於玉山東面的山地。傳說在太古時代他們的祖先遇洪水時曾避難於此山。這一傳說是布農族祖先在臺灣的最早落腳地一一玉山,不但是臺灣的最高峰,而且是以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83
Id:
168483
Title:
排灣族巴包拔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Bogari社的男人以花草圍纏頭部,掛瑪瑙及古珠的頸飾,穿黑布上衣,戴手鐲。
李文謙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6356
Id:
516356
Title:
李文謙
Description:
1938年出生的李文謙,出生於廣州,1949年移居台灣,1960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2年前往法國巴黎藝術學院深造,入夏斯岱畫室習藝,後於法國從事專業藝術創作,旅居巴黎近半世紀,2
MOC_Id:
Culture_Object614461
Id:
614461
Title:
溫林翠晶女士與家人之彩色合影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溫林翠晶女士與家人之合照,溫林翠晶女士穿著旗袍,旗袍為黑色紅花印花平織布。小圓立領無袖,合身收腰,有胸折與腰折。由於溫林翠晶女士從小受到教育薰陶,因此對於穿著有著自己的想法與涵養。
溫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71
Id:
168471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三地門社頭目側面照。頭戴這一部族的正式帽子,鞣皮製成,附有以豹牙與貝殼裝飾而成的帽徽,並飾以山雞尾部羽毛。這一豹牙製的帽徽,不但是勇者的標記,也是頭目的象徵。由一肩斜掛的帶子是以銀元作裝飾材料,取代了
東港打鼓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25
Id:
514125
Title:
東港打鼓隊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廍後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72
Id:
168372
Title: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穀倉與房屋
Description:
多羅閣群sado社的住家與榖倉。住宅屋頂為板岩。站在右邊的男人與左邊在織布的兩婦女,皆為該社村人。背景是村民所種的榛樹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12
Id:
277812
Title:
戰事尚順遂,瘧病剛痊癒而腹瀉不停,將於數日內前駐富陽 左文襄公奏牘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此間戰事尚順,富陽克復,蔣軍及水陸馬三支均薄杭垣,而分康、魏兩道之軍圍攻餘杭,已將城外各壘卡踏毀,士氣尚壯;惟餉缺病多,實為憂煩之至。弟瘧甫愈而腹瀉未已,擬數日內力疾前駐富陽,就近調度。劉廉訪於江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10
Id:
177610
Title:
梅鶴山莊林家家族及地方發展網絡建構調查計畫期末修正報告書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內容除去前言外有大溪梅鶴林家的歷史、口述歷史訪談紀錄、參考資料、口述歷史訪談逐字稿、提擬研究子題、梅鶴林家三方工作會議紀錄表。 本計畫透過專業者的史料蒐集,與家族成員共同參與之口述訪談與文物提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35
Id:
280835
Title:
炎夏時多瘧疾 陳第年譜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中病瘧遣人二十里沽酒飲之愈」:『五月遊衡山,登陟已傷暑,七月居瀘溪,瘧疾應秋序,寒來履嚴冰,衣裘疊重紵,忽又抱薪火,揮汗如霖雨,寒熱雖已謝,餘恙猶辛楚,羈旅可奈何,遙遙買佳醑,一舉累十觴,病魔
MOC_Id:
Culture_Object129349
Id:
129349
Title:
僑愛新村-「眷村楷模」紀念獎牌-民國58年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社區活動中心藏原僑愛新村之「眷村楷模」紀念獎牌。僑愛新村,民國46年(1957)建,由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所領導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號召菲律賓華僑所捐建,故名。民國58年(1969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63
Id:
277363
Title:
馮滿子性孝能廉,割股肉獻母 鳳山縣采訪冊庚部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粵民馮滿子,寄居港西懷忠里,世業農,目未識詩書,然性孝能廉,里人異之。 一日,憂母氏邱老且弱,不健餐,往藥圃市葠三錢,割股肉和煮以獻其母。母食之,果獲康強,年八十有四而終。所居距岡山九十里,與人同
風災善後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75
Id:
515275
Title:
風災善後
Description:
民國56年(1967)的吉達颱風對花蓮造成不小的損害,照片中為民國56年(1967)鐵路局員工正在對颱風造成的災害作處理,背景建築物是花蓮鐵路管理處的辦公室。交通部臺鐵管理局花蓮管理處位於昔日繁華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21
Id:
515221
Title:
LDR2300型柴油客車
Description:
民國55年(1966)春節時,洪政雄先生(後排右三)與花蓮機務段同事合影留念,背景為LDR2300型柴油客車停放於花蓮機務段機車庫保養線第一股線。民國50年(1961),臺鐵引進LDR2300型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27
Id:
279627
Title:
士兵感染瘟疫,死亡甚多,樺山病危 李文忠公選集第五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楊提督電,昨淡水有紳來,言日感瘟疫,樺山初二晚病危,兵日歿甚多,確否再稟云。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13
Id:
277013
Title:
沈葆楨外受嵐瘴,幸氣體尚壯漸已平復 甲戌公牘鈔存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霨於八月十六日回郡,以外受嵐瘴,內迫焦勞,復患嘔血,臣葆楨竊為心憂,幸氣體尚壯,漸已平復。
鯉魚潭旁被拍攝的遊客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63
Id:
513163
Title:
鯉魚潭旁被拍攝的遊客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61年(民國50年),持相機的女子為花蓮市明義國小的陳慧老師,地點位於壽豐鄉的鯉魚潭。鯉魚潭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因為旁有鯉魚山而得名,附近有慕谷慕魚和翡翠谷兩個知名景點,相較
鄒族楠仔腳萬社的會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41
Id:
168541
Title:
鄒族楠仔腳萬社的會所
Description:
魯富都群楠仔腳萬社的會所。會所前長得很茂盛的是赤榕樹,傳說他們祖先的靈魂會降臨此樹。鄒族部落的地位分大社與小社兩級。大社為各群的中心部落,叫denohiu,每都有一個大社。小社是由大社分出去的殖民部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222382
Id:
222382
Title:
七月:Tnsamat狩獵-我的獵物不臭
Description:
Tama今年60歲,他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跟祖父一起上山,至今打獵生涯已49年了,儘管那時候要讀書,還是充分利用課餘的時間跟著祖父學習狩獵。Tama說上山前必須帶檳榔、米酒和菸,向祖靈祈求打到好的獵物,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97
Id:
276597
Title:
黃仕簡病劇畏風 平臺紀事本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黃仕簡之聞變東渡也,力疾登舟,在海上日久,病轉劇。抵臺之日,老疾畏風,乘安輿,重帷壅蔽,兵民至海口迎之,莫能見其面。
廖大華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3083
Id:
513083
Title:
廖大華
Description:
廖大華,1956年生於桃園大溪,故落款嘗自署崁津人。字號泮玄,堂號鳶飛館、願隨樓。國小五、六年級時,開始自學唐代柳公權的楷書;而住家附近廟宇內清代人士書寫的楹聯,以及大溪老街某工匠雕刻的墓碑,皆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81
Id:
278481
Title:
蔡廷萬其母久病,手足痿痺,與妻孝順事奉之 重修臺灣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蔡廷萬,字縮吾,國學生.蚤喪父;其母戴氏久病,手足痿痺,廷萬偕妻涂氏孝事維謹,鄰里稱之。
棲居之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26663
Id:
126663
Title:
棲居之所
Description:
眷村房舍是一長條戶戶相連的平房,窄窄的巷,相鄰的前院後院,相對的前門與後門,左右鄰居互相連通的天花板,隔間牆隔音不太好,大家比較沒有隱私,卻無形之間造就了鄰居間關係緊密互動的空間條件。進出村子必經的戶
MOC_Id:
Culture_Object195291
Id:
195291
Title:
新娘出嫁傳統習俗照
Description:
新娘出嫁傳統習俗照。照片拍攝日期為1991年,照片上印有拍攝日期民國80年12月15日,照片提供者為偕來春女士,為照片中央正在餵食新娘的女性,碗裡盛裝的是川燙過的嘴邊肉,左側穿戴婚紗的新娘是偕來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85
Id:
277585
Title:
費經虞對母親很孝順, 曾割臂治療母親疾病 南天痕卷十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費經虞,字仲若,新繁人。早孤,事母孝,嘗刲臂療其疾;好學敦行,州里重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63
Id:
512263
Title:
佐久間總督一行登合歡北峰東側高地視察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1914年(大正3年)5月27日,佐久間左馬太總督與第二守備隊司令官萩野少將以下幕僚一行多人,登上合歡北峰東方高地往太魯閣蕃方面視察。多位高階將校著白手套、馬靴式的軍鞋。太魯閣戰役為日治
MOC_Id:
Culture_Object191981
Id:
191981
Title:
「踏茶尋眉」-茶文化課程發展探究 以新竹縣茶鄉國中為例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李淳臻,指導教授鄭淵全博士,出自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行政在職進修碩士班長學位論文,發表於2017(民國106)年7月。內容主要以新竹縣茶鄉國中推動「踏茶尋眉」之茶文化特色課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575
Id:
293575
Title:
《西瀛風物—第二期》澎湖的木雕師黃良師傅及其傳承(上)
Description:
寺廟在澎湖固然反映居民的宗教信仰、祈求神明庇佑,同時,寺廟也是傳統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澎湖地區對木雕製作技藝有「鑿花」之稱,「鑿花」屬小木作,用於裝修、美化建物,一般用於寺廟建築。澎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39
Id:
280839
Title:
父親身體孱弱,醫生說不可強補 寄鶴齋選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拮据經營,家道中裕,而吾父已時抱心疾;惟聞人譽不肖讀書,時有喜色。迨不肖游庠,而吾父已喪明。今歲大比,殷殷望不肖成名,期以上膺民社、下榮祖宗。故病雖危弱,尚不以後事為囑;而不肖等侍立亦僅數晝夜,猶
柯鐵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47398
Id:
147398
Title:
柯鐵
Description:
柯鐵,又號鐵虎,生於光緒2年(1876),卒於明治34年(1900),是臺灣日治時期最早期的武裝抗日領袖之一,民間慣稱柯鐵虎。柯鐵的父親柯錢,母親黃蕊,柯鐵排行老三,兄柯清合、姊柯笑,妹柯燕。據傳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11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17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16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9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3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11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1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3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0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16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1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