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2/aed1de04644c4289ec5f2dc2a2d69bf37cbd8dc9.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金沙鎮陽翟係以陳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基可上溯至五代成化三年(C.E.914),陳達奉鎮浯洲鹽場開始。傳至六世陳大燦業已蔚為大族,遂分為仁、義、禮、智、信五房(現今留在陽翟的陳氏為信房子孫 「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CE1435),是陽翟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興建原有乃宋朝乾道元年(CE1165)之大宗祠堂「五恆祠堂」,毀於倭寇入侵,族人因修建意見不合,未加重建,後來信房中巷一系於明宣德年間(CE1435)興建「永思堂」,信房前房也於同年興建「永昌堂」,嗣後數百年間,歷經兵燹,幾經修葺,至民國二十年左右,旅印尼華僑厚仲叔公捐資重建,工程進至一半,厚仲叔公突發異想,要建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於是重新設計,拆除重建,就此,一座中西合壁,獨具風格的宗祠,於民國二十四年落成,西廂房浯陽小學校,亦於二十五年完竣,共耗資一萬二千銀圓全由陳厚重先生一肩獨任。 「永昌堂」為二進大厝,前進依古型,雕樑畫棟,後進採洋式,二樓華屋,一、二樓均安有祖龕,奉祀第一世(CE914)至十世祖先神主及十一世以後前房祖先神主,其中有一至八世的宋朝「開同進士」陳綱、宋朝進士陳統、陳昌侯、陳棫、陳良才、陳槱、明朝進士正四品中憲大夫陳基虞(二十世),另「浯陽小學校」為西式二樓建築,作為學堂和族人聚會休憩之用,是時未結婚之村男夜間多到永昌堂睡寐,因較為涼爽,民國二十五年聘請老師柯鑽石(女)、陳培實、陳文獻、莊克昌等老師先後任教。 據已故仲滄叔公口述:陳厚仲,陽翟信房前房人,幼年即赴印尼做苦力謀生,因勤奮節儉,漸有積蓄,於是轉為經營胡椒、橡膠生意,其間因感學識不足,返陽翟求學一年,勤研商道,赴印尼後鴻圖大展,他甚具鄉土情懷與念舊,事業有成後,每年匯束脩與老師,鄉務有所求,從不吝嗇,民前陳氏大宗祠創建時,亦捐款一千銀元,愛鄉情操,足見一斑,「永昌堂」之一肩獨任,庶上可以光前人,下可以永垂後鑑,是以設其神主,進主新落成之「陳氏家廟」,以配享祀,其子陳川留,在印尼遭日軍殺害,其孫陳篤英、陳篤偉一族現住印尼檳港。 民國三十八年(CE1949)被軍隊強佔,作為師部指揮所,到八二三炮戰改為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初期四周用水泥磚牆圍起,禁止百姓進入,封祖龕,釘牆壁,踏瓦塗泥(每前方戲台有勞軍表演,擠不進現場之軍人就爬上第一進屋頂觀看),直至民國八十三(CE1994)年撤軍,荒廢至今。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陽翟44號旁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428458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78279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15-02-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5021100000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15-02-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150211000002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252

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representImage

intro

金沙鎮陽翟係以陳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基可上溯至五代成化三年(C.E.914),陳達奉鎮浯洲鹽場開始。傳至六世陳大燦業已蔚為大族,遂分為仁、義、禮、智、信五房(現今留在陽翟的陳氏為信房子孫 「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CE1435),是陽翟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興建原有乃宋朝乾道元年(CE1165)之大宗祠堂「五恆祠堂」,毀於倭寇入侵,族人因修建意見不合,未加重建,後來信房中巷一系於明宣德年間(CE1435)興建「永思堂」,信房前房也於同年興建「永昌堂」,嗣後數百年間,歷經兵燹,幾經修葺,至民國二十年左右,旅印尼華僑厚仲叔公捐資重建,工程進至一半,厚仲叔公突發異想,要建一座與眾不同的宗祠,於是重新設計,拆除重建,就此,一座中西合壁,獨具風格的宗祠,於民國二十四年落成,西廂房浯陽小學校,亦於二十五年完竣,共耗資一萬二千銀圓全由陳厚重先生一肩獨任。 「永昌堂」為二進大厝,前進依古型,雕樑畫棟,後進採洋式,二樓華屋,一、二樓均安有祖龕,奉祀第一世(CE914)至十世祖先神主及十一世以後前房祖先神主,其中有一至八世的宋朝「開同進士」陳綱、宋朝進士陳統、陳昌侯、陳棫、陳良才、陳槱、明朝進士正四品中憲大夫陳基虞(二十世),另「浯陽小學校」為西式二樓建築,作為學堂和族人聚會休憩之用,是時未結婚之村男夜間多到永昌堂睡寐,因較為涼爽,民國二十五年聘請老師柯鑽石(女)、陳培實、陳文獻、莊克昌等老師先後任教。 據已故仲滄叔公口述:陳厚仲,陽翟信房前房人,幼年即赴印尼做苦力謀生,因勤奮節儉,漸有積蓄,於是轉為經營胡椒、橡膠生意,其間因感學識不足,返陽翟求學一年,勤研商道,赴印尼後鴻圖大展,他甚具鄉土情懷與念舊,事業有成後,每年匯束脩與老師,鄉務有所求,從不吝嗇,民前陳氏大宗祠創建時,亦捐款一千銀元,愛鄉情操,足見一斑,「永昌堂」之一肩獨任,庶上可以光前人,下可以永垂後鑑,是以設其神主,進主新落成之「陳氏家廟」,以配享祀,其子陳川留,在印尼遭日軍殺害,其孫陳篤英、陳篤偉一族現住印尼檳港。 民國三十八年(CE1949)被軍隊強佔,作為師部指揮所,到八二三炮戰改為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初期四周用水泥磚牆圍起,禁止百姓進入,封祖龕,釘牆壁,踏瓦塗泥(每前方戲台有勞軍表演,擠不進現場之軍人就爬上第一進屋頂觀看),直至民國八十三(CE1994)年撤軍,荒廢至今。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陽翟44號旁

longitude

118.428458

latitude

24.478279

registerDateValue

2015-02-11

headCityName

金門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15-02-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150211000002

version

1.0

hitRate

252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外埔劉秀才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1203000001/e7ac5d
intro: 劉氏家族十六世劉定山(道光29年(嘉永2年、1849年)10月12日生、昭和7年(1932年)9月2日卒),來臺居住在苗栗廳後壟堡尖山庄,16歲正式拜師苑裡文秀才羅秀真,對武術無師自通。光緒11年(1
type: 1.1

name: 漢影雲根摩崖石刻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91/b3cb82
intro: 「漢影雲根」四字為明監國魯王所題,鑴刻於古崗東紅山麓之巨石上。魯王朱以海(明萬曆46年-永曆16年,1662-1618),字巨川,號恒山,別號常石子。1645年清軍南下,魯王於紹興自稱監國,未奉隆武帝
type: 1.1

name: 馬公觀音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3/1cfea7
intro: 康熙35(1696)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創建,主祀奉觀音大士。乾隆29(1764)年曾重修過;乾隆46(1781)年通判陳銓與澎協馬蛟等官紳勸捐,撤基重建。嘉慶10(1805)年澎湖鎮副總兵王得祿等亦
type: 1.1

name: 大稻埕辜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4000001/e62247
intro: 大稻埕沿淡水河碼頭一帶從清末光緒年間開始即出現不少洋樓,有的是洋行或領事館,也有富商的豪邸。現存的辜宅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三0三巷九號,是由辜顯榮創建於一九二0年前後,同時期他在鹿港老家也建造一座華
type: 1.1

name: 南瑤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0425000001/ef7317
intro: 彰化市有二座主要信仰的媽祖廟,一為官建的媽祖廟,稱為「彰化內媽祖」,位於永樂街。另一座為香火鼎盛的南瑤宮,因建於彰化縣城南門外,故早年稱為「外媽祖」。 南瑤宮的歷史悠久,據聞為笨港楊姓工人攜帶媽祖香
type: 1.1

name: 宜蘭市陳土金醫師宅
intro: 陳土金在開業後,因仁心仁術,受到宜蘭街台籍民眾的喜愛,門庭若市,使得其經濟狀況大幅改善。因此陳土金即在1934(日昭和10)年7月12日,向林榮吉23購買「宜蘭街宜蘭字壯一77番地」的土地,並在該年1
type: 1.2
address: 和睦路22號

name: 嘉義營林俱樂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430000002/8da2a7
intro: 1.嘉義營林俱樂部興建於日治大正年間,位置在當時營林所旁的宿舍群內,現今位於林務局附近日式宿舍群中。西元1998年(民國87年)4月30日公告指定為古蹟建築。 2.在日治期間營林俱樂部主要為提供蒞臨
type: 1.1

name: 三條圳派出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621000001/c8b2ea
intro:   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日本政府於潮洋厝設置潮洋厝警察官吏派出所,當時為民眾寄附土地所建設而成,主要作為日治初期平定匪亂之用,現今其遺跡已不復存在。   大正年間,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設於溪
type: 1.1

name: 滬尾小學校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11000001/4b794f
intro: 滬尾小學校座落的地點位於漢人市街區的北邊,周圍土地原是清朝時候的兵士墓地,未有漢人開墾使用;日本領台後,便在淡水街區北側的閒置土地設置日人學校、宗教、文化等設施,而小學校為了學童就學方便,故設置在日人
type: 1.1

name: 殷海光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09000001/66c394
intro: 溫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內植物濃綠蒼翠,日據時期本區即為臺大之宿舍群,不少學者在此棲身,洋溢著濃厚學術氣息。殷海光先生秉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於對抗威權、批評時政,啟迪學術與社會良知,是中國自由
type: 1.1

name: 北椗島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15000002/9b8f28
intro: 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1836年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1842年廈門開港
type: 1.1

name: 后里張天機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730000001/ead071
intro: 張天機宅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6年(西元1931年),係當時后里庄長(張堪)以個人土地與其交換,讓原本居住於東勢的張家能於此興建新居,不但見證了日治時期東勢與后里的開發過程,極具歷史價值。又,受書第之手工
type: 1.1

name: 臺中張家祖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8/7860b4
intro: 張家祖廟,位於舊名下七張犁(今西屯協和里一帶),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馬堂田背鄉之張氏祠堂,興建於日治明治37年(1904),二戰以後,歷經幾次大修,現存祖廟坐西朝東,是一座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
type: 1.1

name: 湖下楊允泡及楊盤讀兄弟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09000004/76b74e
intro: 1. 位於湖下91號、土地地號384之前二落建築,由楊允炮所建,去世後由兒子楊永錫接管。楊永錫出生於1904年(民國前7年),1967年去世(民國56年),該祖厝於2011年(民國100年)由楊永錫兒
type: 1.1

name: 卓蘭軍民(昭忠)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0000001/e759e0
intro: 「卓蘭軍民(昭忠)廟」位於苗栗縣卓蘭鎮內,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所豎立之陣亡官兵碑石,主祀「武顯將軍」(劉少斌將軍),為一「廟」、「墓」合體的建築物。 清代漢人因拓墾土地與原住民屢次發生衝突
type: 1.1

name: 六堆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3/bad831
intro: 內埔地處六堆中樞,為南路臺灣往來必經之地,人口聚集而形成內埔莊街,地方民眾有感於六堆地區沒有媽祖廟,六堆總理鍾麟江乃發起倡建媽祖廟,六堆六十餘客莊民眾共襄盛舉,募得銀四千四百壹十一元,清嘉慶8年(18
type: 1.1

name: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4/d1524b
intro: 廣福宮座落於新莊區新莊路一百五十號,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粵人所捐建。 廣福宮俗稱「三山國王廟」,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此廟主要是粵籍移民的祭祀中心,因此一般皆以三山國王廟為
type: 1.1

name: 魁星樓(奎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90/23e6ca
intro: 金門「奎閣」由後浦林斐章捐銀千圓,於清道光16-18年(1836-1838)興建。自古文人士子所奉祀者為文昌帝君或魁星,「魁」與「奎」字同音,且魁星又為星宿之名,因此魁、奎兩字往往互通。因此,不論是稱
type: 1.1

name: 宗聖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108000001/add09a
intro: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日昭和2年(1927),日昭和4年(1929)完工。當時由清領時期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
type: 1.1

name: 臺南地方法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419000001/498fde
intro: 1900 年 開始規劃臺南地方法院。 1914 年 臺南地方法院主體竣工。 1914 年 臺南地方法院正式落成。 1945 年 國民政府將「臺南地方法院」改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969 年 西側
type: 1.1

name: 新埔陳氏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9/f33faf
intro: 陳家祠之第十八世祖任華公於1780年(乾隆45年),由原籍地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台疆,建基於桃園南崁。 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嶺,育有二子,次子昌旺公於1858年
type: 1.1

name: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018000001/6f9474
intro: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有漢人墾號開墾大佳臘、淡水港等地,此後有其他漢人移民陸續開墾周遭荒地,至乾隆五年(1740年)淡水地區已產生聚落,在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
type: 1.1

name: 曾振暘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4/e9ade2
intro: 民國41年底(西元1952年),臺南市文獻委員曾在大南門外管事園發現了一座坐北朝南的陵墓,由於墓碑上落款的年代早於鄭成功來臺驅荷的時間,因而被認為是荷蘭時期,流寓的漢人留葬在臺灣的最早一座墳墓。
type: 1.1

name: 慈德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4/c9e5c6
intro: 慈德宮位於後浦頭聚落、面臨榮湖,主祀「黃府大王爺」─黃偉,為金門明代進士第二人。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為汶水黃氏華房第五世,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十月初三日,卒於明嘉靖17年(1538)三
type: 1.1

name: 新竹關帝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6/f23c70
intro: 新竹關帝廟,位處新竹市南門路,為坐北朝南之廟宇,其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街屋型廟宇,且關帝廟之三川殿為三開間、假四垂及三川脊屋面,籍以強調入口的神聖性,其空間序列包含了廟埕、三川殿、中庭、過水廊、正殿、
type: 1.1

name: 橋仔頭糖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4000003/9f738f
intro: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所創設的第一座製糖廠,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原名橋仔頭製糖所,明治34年(1901)2月動工興建,11月第一製糖工廠完工,隔年(1902)1月15
type: 1.1

name: 滬尾湖南勇古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6/226144
intro: 淡水開發極早,西、荷時期皆曾駐兵於此,入清之後,淡水即為北部最重要的港埠,特別是乾隆、嘉慶以來,取代八里成為臺北盆地的咽喉,清廷於此置有重兵,以為海防及治安之用。 清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堂事件後
type: 1.1

name: 新港奉天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6/cd8cd8
intro: 嘉義新港奉天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三鄰新民路五十三號。地處清領時期之新南港街上,為昔日舊南港街遷居至新南港街之移民所創建,主祀天上聖母。笨港為清領時期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因與中國之
type: 1.1

name: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糯米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40818000001/e95fa3
intro: 北港溪糯米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村之北港溪上,是現今臺閩地區指定的古蹟中少見的橋樑建築類型。該橋原為一簡便的木構造橋樑,橋寬約一丈,位在今橋下游不及十尺之處。據當地耆老憶述,北港溪舊木橋極為簡陋,
type: 1.1

name: 前美國大使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220000001/8599e2
intro: 臺灣的外國領事館始於清末,當時在臺北、淡水、安平及打狗有英國及德國所設之領事館。日據時期,美國在臺北敕使街道(即今中山北路)設立一座領事館,大約建於西元1925年前後。光復後民國35年(1946年)4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7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6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