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武家寨藝術與人文
「血濺武家寨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89244 , 欄位Id的內容是58924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血濺武家寨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血濺武家寨》,臺南華南書局印行,鉛印本,出版年代不詳,此版本雖未載明著作者,但據《民國通俗小說書目資料彙編》著錄之《月唐演義》一、二、五至八集,推測同為「靈巖樵子」(江蝶廬)之作,成書於民國初年[1]。本書為《月唐演義》系列全書八集中的第四集,封面書題「血濺武家寨」,書題旁另有小字「歷史白話名著」。扉頁分三欄,右側作「綉像繪圖歷史白話小說」,中間作「血濺武家寨(全集)」,左側作「華南書局印行」。有繡像二頁,分四欄繪與小說內容相關的插圖共八幅,第一頁為「報春院月紅見主」、「武洪採獵奪囚車」、「林飛雲刀坑殞命」、「土牢中李亨脫難」四幅;第二頁為「葉法善仙丹醫目」、「紫竹菴月紅遇救」、「林飛雲奉命下山」、「林冲金丹救四將」插圖四幅。目錄前有署「靈巖樵子寫於己卯冬至」的〈提要〉一篇。全書共計26回,53頁。正文前書題「月唐演義第四集血濺武家寨」[2]。無封底頁。小說內容接續上集故事,太子李亨遭人陷害出亡,被奸臣之子瞻台豹拘禁於武家寨土牢,後得馬彪所救與群雄重逢。李林甫得信後欲興兵問罪,幸賴太行山諸葛英以智取勝。在返程之時遇武洪偕其表妹黑賽花施法移山,林沖為救眾人,允下與黑賽花的姻緣,兩人裡應外合,與群雄血濺武家寨。
封面描繪在一排士兵待命,戒備森嚴的建築物內,有三人正在對戰,其中一個武將持刀刺入其中一人的腰側。第二十二回〈群雄血濺武家寨〉,敘馬彪奉命前往武家寨捉拿賊人:「執定神刀,身子一探,進了蝴蝶功房,好在來過兩次,梅花樁已走熟,見武剛與武強正在鐵板天井之內,飛身趕上大喝道:『賊人往那裡走!』」馬彪、武剛、武強三人便打了起來:「馬彪抖搜(擻)神威,好不利害!十餘回合,殺得二人汗流滿面,武剛單刀一慢,被馬三爺攔腰一刀,尸分兩段,一命身亡;武強不敢戀戰,虛晃一刀,跳下地道去了。」(頁45)。畫面正中央即為馬彪刀弒武剛,右側人物為武強。
本封面圖像與臺中瑞成書局發行之《血濺武家寨》[3]封面構圖極為相似,推測兩出版社使用相同的圖像作為模板,各自摹畫、上色後再成書出版。
[1] 魏紹昌主編,《民國通俗小說書目資料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12月),頁869-880。另據遼寧圖書館藏,上海廣益書局出版(1947年2月新四版)的《大鬧泰山觀》藏本,版權頁著作者為「江蝶廬」。又,該書〈前奏〉云:「予則一事無成,兩鬢斑白,垂垂老矣,不禁為之炫然!偶閱《乾坤印》說部,幾疑家君隨意謅成之《烏鴉盜》,以故不憚筆墨之勞,全部重編,分集出版……靈巖樵子,二七、十二、七、寫於燦樓」,可知江蝶廬即為靈巖樵子。
[2] 對照目錄與正文回目,有若干用字不同或誤植的現象,如第一回目錄作「報春院月紅遇主」,正文回目作「報春院月紅見主」等。
[3] 不題撰人,《血濺武家寨》(臺中:瑞成書局,出版年代不詳)。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8924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A618FE1-04FC-470D-A51B-8EB796F0A64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7:08:1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589244
Id
589244
Title
血濺武家寨
Description
《血濺武家寨》,臺南華南書局印行,鉛印本,出版年代不詳,此版本雖未載明著作者,但據《民國通俗小說書目資料彙編》著錄之《月唐演義》一、二、五至八集,推測同為「靈巖樵子」(江蝶廬)之作,成書於民國初年[1]。本書為《月唐演義》系列全書八集中的第四集,封面書題「血濺武家寨」,書題旁另有小字「歷史白話名著」。扉頁分三欄,右側作「綉像繪圖歷史白話小說」,中間作「血濺武家寨(全集)」,左側作「華南書局印行」。有繡像二頁,分四欄繪與小說內容相關的插圖共八幅,第一頁為「報春院月紅見主」、「武洪採獵奪囚車」、「林飛雲刀坑殞命」、「土牢中李亨脫難」四幅;第二頁為「葉法善仙丹醫目」、「紫竹菴月紅遇救」、「林飛雲奉命下山」、「林冲金丹救四將」插圖四幅。目錄前有署「靈巖樵子寫於己卯冬至」的〈提要〉一篇。全書共計26回,53頁。正文前書題「月唐演義第四集血濺武家寨」[2]。無封底頁。小說內容接續上集故事,太子李亨遭人陷害出亡,被奸臣之子瞻台豹拘禁於武家寨土牢,後得馬彪所救與群雄重逢。李林甫得信後欲興兵問罪,幸賴太行山諸葛英以智取勝。在返程之時遇武洪偕其表妹黑賽花施法移山,林沖為救眾人,允下與黑賽花的姻緣,兩人裡應外合,與群雄血濺武家寨。 封面描繪在一排士兵待命,戒備森嚴的建築物內,有三人正在對戰,其中一個武將持刀刺入其中一人的腰側。第二十二回〈群雄血濺武家寨〉,敘馬彪奉命前往武家寨捉拿賊人:「執定神刀,身子一探,進了蝴蝶功房,好在來過兩次,梅花樁已走熟,見武剛與武強正在鐵板天井之內,飛身趕上大喝道:『賊人往那裡走!』」馬彪、武剛、武強三人便打了起來:「馬彪抖搜(擻)神威,好不利害!十餘回合,殺得二人汗流滿面,武剛單刀一慢,被馬三爺攔腰一刀,尸分兩段,一命身亡;武強不敢戀戰,虛晃一刀,跳下地道去了。」(頁45)。畫面正中央即為馬彪刀弒武剛,右側人物為武強。 本封面圖像與臺中瑞成書局發行之《血濺武家寨》[3]封面構圖極為相似,推測兩出版社使用相同的圖像作為模板,各自摹畫、上色後再成書出版。 [1] 魏紹昌主編,《民國通俗小說書目資料彙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12月),頁869-880。另據遼寧圖書館藏,上海廣益書局出版(1947年2月新四版)的《大鬧泰山觀》藏本,版權頁著作者為「江蝶廬」。又,該書〈前奏〉云:「予則一事無成,兩鬢斑白,垂垂老矣,不禁為之炫然!偶閱《乾坤印》說部,幾疑家君隨意謅成之《烏鴉盜》,以故不憚筆墨之勞,全部重編,分集出版……靈巖樵子,二七、十二、七、寫於燦樓」,可知江蝶廬即為靈巖樵子。 [2] 對照目錄與正文回目,有若干用字不同或誤植的現象,如第一回目錄作「報春院月紅遇主」,正文回目作「報春院月紅見主」等。 [3] 不題撰人,《血濺武家寨》(臺中:瑞成書局,出版年代不詳)。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Keyword_Rights_2
-
0_CC0_
-
1_CC0_
-
2_CC0_
-
3_CC0_
-
4_CC0_
-
5_CC0_
-
6_CC0_
-
7_CC0_
-
8_CC0_
-
9_CC0_
-
10_CC0_
-
11_CC0_
-
12_CC0_
-
13_CC0_
-
14_CC0_
-
15_CC0_
-
16_CC0_
-
17_CC0_
-
18_CC0_
-
19_CC0_
-
20_CC0_
-
21_CC0_
-
22_CC0_
-
23_CC0_
-
24_CC0_
-
25_CC0_
-
26_CC0_
-
27_CC0_
-
28_CC0_
-
29_CC0_
-
30_CC0_
-
31_CC0_
-
32_CC0_
-
33_CC0_
-
34_CC0_
-
35_CC0_
-
36_CC0_
-
37_CC0_
-
38_CC0_
-
39_CC0_
-
40_CC0_
-
41_CC0_
-
42_CC0_
-
43_CC0_
-
44_CC0_
-
45_CC0_
-
46_CC0_
-
47_CC0_
-
48_CC0_
-
49_CC0_
-
50_CC0_
-
51_CC0_
-
52_CC0_
-
53_CC0_
-
54_CC0_
-
55_CC0_
-
56_CC0_
-
57_CC0_
-
58_CC0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7:08:1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血濺武家寨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孕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55
Id:
285955
Title:
孕育
Description:
作者邱創用以蛋型構思成母性懷孕的造型,藉著簡單曲線塑造親情的象徵,頭身比例略為誇張的對比,樸實的曲線賦予情感豐富新的生命,半具象的母性頭型俯視凸出的腹部,表現擁子為大的胸襟,如同母親十月懷胎孕育新生命
非營利社會團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59
Id:
514459
Title:
非營利社會團體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28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85
Id:
283685
Title:
尼可拉‧拉茲凡‧敏古
Description:
尼可拉.拉茲凡.敏古於1955年5月7日生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於1982年畢業於布加勒斯特ICB學院,為羅馬尼亞美術聯盟成員-U.A.P. ,另外也於1999年加入韓國雕刻家友誼協會會員
無限凝聚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05
Id:
286005
Title:
無限凝聚
Description:
作品〈無限凝聚〉是以簡單寫意的幾何造型,表現幾合抽象略帶有禪意象徵,外觀上像是輕柔的布幔包覆著石體,慢慢拉起兩端布幔交集,從兩端拉挺成結有向心中凝聚的效果,充滿張力產生無限之大的力道,有懸吊起凝聚力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54338
Id:
654338
Title:
國軍文藝-軍中戲劇-《國父傳》演出轟動一時
Description:
圖為1965年政工幹部學校影劇系話劇《國父傳》公演的相關黑白照片,包括觀眾入場盛況、劇照、演出製作團隊合影等。
《國父傳》係1965年國軍為紀念國父誕辰百年,由政工幹部學校影劇系製作演出的話劇,
木瓜溪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69
Id:
595469
Title:
木瓜溪橋
Description:
〈木瓜溪橋〉在粗糙的原石表面切割出平整的台面,嵌入鏡面不鏽鋼,不僅提供小坐休息,在不鏽鋼上層加裝出水口,實體與反影之間,表達逆旅的交錯。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99
Id:
601199
Title:
曙國民學校合同運動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15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市曙國民學校(即花蓮市明禮國小美崙分校,二戰後與花蓮市明恥國小合併)在17日始政紀念日與米崙區居民辦理合同運動大會,
庭前江上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392
Id:
169392
Title:
庭前江上聯
Description:
〈庭前江上聯〉為書法家郭雲樵(1915-2012),名晴岩,作品,釋文:「庭前綠竹吟風雨,江上青山閱古今。郭雲樵」,姓名章:「晴岩」、「郭氏雲樵」,引首章:「人家金石」。
此幅對聯作品以行書為體
花蓮港小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90
Id:
506090
Title:
花蓮港小學校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的花蓮港小學校為現今位在花蓮市區花崗國中的前身,與當時的花蓮港醫院皆位在較安靜的位置。花蓮港小學校設立於明治43年(1910)全名為「花蓮郡花蓮港尋常高等小學校」,為一所僅供日本人讀書的學
撮把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567133
Id:
567133
Title:
撮把戲
Description:
撮把戲,亦可以稱做「耍把戲」或是「變把戲」,客語中「撮」有欺騙或耍弄之意。顧名思義,搓把戲即是以各種文武演出說唱之方式,達到吸引客人目的,因此,所有的演出都是為了之後穿插在最精采處的賣藥為目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83
Id:
600983
Title:
廳下蕃產品近期也價格上揚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0日的報導,根據此影像中的記述內容可得知,花蓮港廳下山地高砂族透過蕃產品交易所於1940年(昭和15年)的交易狀態。花蓮港廳下主要的蕃產品包含有下馱
蒲蠅鼻,乞食耳──益精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15
Id:
300115
Title:
蒲蠅鼻,乞食耳──益精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蒲蠅
劉沛故居書法作品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429
Id:
266429
Title:
劉沛故居書法作品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於民國六十年所寫的書法。由於劉沛的父親與石岡知名的書法家劉曉村交情甚好,在劉曉村的指導之下,對於書法也有相當的功力。中段內容取自司馬光《家訓》之引文,「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35
Id:
289335
Title:
奇立丹傳奇(選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民間故事組第三名。 奇立丹部落有熱泉湧出,族人認為是祖靈的恩賜,傳聞溫泉源頭藏有石碼克,下游部落抵百葉社,祭司蘇貝蒂常以燒水(溫泉)為人祈福治病。勇士庫洛
當代藏書-婦人畫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47287
Id:
147287
Title:
當代藏書-婦人畫報
Description:
婦人畫報是本以流行時尚為主題的日本雜誌,本冊為1937年春季號刊行發表。畫報內容中無論是人物角色的外型設定以及風格都已經相當西化,而且該雜誌在日本本土也非常受到女性的歡迎。顯示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在推
MOC_Id:
Culture_Object331625
Id:
331625
Title:
《中和庄誌》〈潭墘甘泉〉詩作品兩首
Description:
瓦磘溝,古稱「潭墘溝」,潭墘的範圍大約是現在新北市永和區中南部及中和區東北部地方,是瓦磘溝以北地區,而古稱的中和八景「潭墘甘泉」則為過去瓦磘溝取水口之一,以泉水甘美著稱。《中和庄誌》記有描述「潭墘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256
Id:
304256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33期〈蝦仔出世兩枝鬚〉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硓古石》季刊第33期,篇名為〈蝦仔出世兩枝鬚〉,本文為洪敏聰先生所撰之詩文,詩名為「蝦仔出世兩枝鬚」,全詩共33字,須以閩南語閱讀和朗誦,全文附上閩南語拼音、釋義以及賞析。詩文:「蝦仔出世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46
Id:
560046
Title:
馬祖新村-孩童騎乘鐵皮三輪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孩童騎乘鐵皮三輪車的影像,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先生所提供 黃克銘先生為黃家第二代長子。
照片中是臺灣1950年代的兒童鐵製三輪車,是專為幼兒設計的一種玩具,除
MOC_Id:
Culture_Object668308
Id:
668308
Title:
崗上劇人訪談紀要—鍾倫理
Description:
鍾倫理
政戰學校影劇系24期畢業
眷村子弟,住在新店「國防部電訊發展室」公崙新村20年。
曾是榮眷、軍人,也是榮民。
軍校畢業後,擔任過陸光藝工隊康樂官、輔導長,也任職中國電影製片廠編導官
那特‧斯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43
Id:
283643
Title:
那特‧斯汀
Description:
納特.斯汀他於1944 年進入挪威國家工藝美術學院,第二年又在挪威國家美術學院就讀。他的老師包括Stinius Fredriksen和丹麥雕塑家Per Palle Storm。 他是車夫的兒子,也曾
雷莫‧貝雷堤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68
Id:
283668
Title:
雷莫‧貝雷堤
Description:
作者雷莫‧貝雷堤自學雕塑,在世界各地留下廣泛的藝術作品,有 20樣以上的公共藝術品、廣場紀念性建築、公共建築,分布的區域從歐洲到東南亞、意大利、從阿爾卑斯山到西西里島,幾乎在所有歐洲國家中都有他的作品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88
Id:
559988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陸軍軍帽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陸軍軍帽,綠色軍帽中間鑲有中華民國國徽,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
此軍帽為何朱靄蘭女士的先生所有,從軍帽可得知其先生為高階將領,於黑色帽沿上繡有金色花
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93
Id:
594493
Title:
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為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社區副理事長,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大小事務。
祖先牌位供奉歷代先祖,在
程莉雲_樂音飄飄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631
Id:
659631
Title:
程莉雲_樂音飄飄
Description:
為了迎接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臺中市政府舉辦了一系列與花相關的2016臺中花都藝術季,以「跨域、翻新」為主軸,從10月14日開始,持續到12月31日結束,結合大臺中山海屯各區的文化中心、圖
不能遺忘的遠方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08
Id:
301208
Title:
不能遺忘的遠方
Description:
《不能遺忘的遠方》為陳義芝的第四本詩集,其中在思考模式,以及文句口氣上,都做了新的突破。陳義芝自述,在寫此書內的作品時,他嘗試以輕鬆、快速且不遲疑的筆調書寫,試著做出突破,打破過往寫作者對於文字創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34
Id:
594434
Title:
馬祖新村-果樹、矮牆與孩子們、眷村的有機生長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果樹、矮牆與孩子們、眷村的有機生長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門牌50號的小女兒們在自家門前的可愛留影,門口有一株小樹跟石
結蘭社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1
Id:
514241
Title:
結蘭社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666004
Id:
666004
Title:
張俊彥: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凡塵悲歌》第二樂章手稿 P3
Description:
本圖片為作曲家張俊彥的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的創作手稿,此為第三頁。
張俊彥(Chun-yien, CHANG, b. 1973)為臺灣知名作曲家及跨領域工作者,出生於臺中市,是一位全然在
MOC_Id:
Culture_Event234059
Id:
234059
Title:
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特展10
Description:
花蓮縣文化局於105年3月28日起至年底,在圖書館二樓大廳舉辦「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特展—陳雨航」,該次展出主題為「從記憶原點開啟文學世界」。揭幕茶會邀請作家陳黎、邱上林、李進益等人對話。陳雨航的
腳跡船痕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38
Id:
301338
Title:
腳跡船痕
Description:
回想與魚與水的相處經驗,多得是驚豔。潛水時偶遇一群游魚,如平靜的夜空一團煙火乍現,紛紛流轉。好幾次從甲板望著舷際魚體斑紋,感嘆這根本是武士才配得的勳章;而且是人眼無法捕抓的光、水調合。──廖鴻基。廖鴻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0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7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