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林慶宗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林慶宗藝術與人文

林慶宗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83561 , 欄位Id的內容是28356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慶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林慶宗成長於花蓮海濱,國中畢業後拜師學藝品雕刻,直至工藝品市場萎縮,1982 年開始轉向個人創作,放棄技巧性的表現方式,將造型刪減至單純境界,以萃取出藝術性,憑藉著學徒時期訓練的扎實雕刻功力,以及代工賺取的經濟收入,作為支撐自己創作的籌碼,過程備受現實生活所考驗。漸漸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不斷獲得外界肯定,打開屬於自己的作品市場至今。他一直注視著最重要的創作主題──「魚」,林慶宗平時喜好親近自然,閒暇時常釣魚消遣,因此有機會近距觀察魚群生活,影響他進一步關心環境、海洋議題,他有感魚群在水中經歷生老病死的一生,即像是人類世界的倒影,而開啟了一系列以「魚」跟「水」的關係作為觀想世界的模型,嘗試各種不同的觀看角度,在不同的創作階段體會出同一事物所蘊涵的新意,放棄多餘的細節表現,精萃出特屬魚(群)的姿態,觀看他的作品,觀者能夠感受到自己就像被透明、溫暖的海洋所包覆,彷彿生命跟海洋,本就是一體。魚除了是生活中易見的形象,受到華人傳統文化影響,社會普遍視之具有吉祥的意味,風水上亦有招來好運的衍生意涵,如此的主題使得林慶宗的創作容易親近大眾,也讓作品更有機會被帶進一般的家庭收藏。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PDM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3561&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3C7AAEF0-02AB-45DE-BF96-E419F505517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12-17T17:54:2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61

Id

283561

Title

林慶宗

Description

林慶宗成長於花蓮海濱,國中畢業後拜師學藝品雕刻,直至工藝品市場萎縮,1982 年開始轉向個人創作,放棄技巧性的表現方式,將造型刪減至單純境界,以萃取出藝術性,憑藉著學徒時期訓練的扎實雕刻功力,以及代工賺取的經濟收入,作為支撐自己創作的籌碼,過程備受現實生活所考驗。漸漸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不斷獲得外界肯定,打開屬於自己的作品市場至今。他一直注視著最重要的創作主題──「魚」,林慶宗平時喜好親近自然,閒暇時常釣魚消遣,因此有機會近距觀察魚群生活,影響他進一步關心環境、海洋議題,他有感魚群在水中經歷生老病死的一生,即像是人類世界的倒影,而開啟了一系列以「魚」跟「水」的關係作為觀想世界的模型,嘗試各種不同的觀看角度,在不同的創作階段體會出同一事物所蘊涵的新意,放棄多餘的細節表現,精萃出特屬魚(群)的姿態,觀看他的作品,觀者能夠感受到自己就像被透明、溫暖的海洋所包覆,彷彿生命跟海洋,本就是一體。魚除了是生活中易見的形象,受到華人傳統文化影響,社會普遍視之具有吉祥的意味,風水上亦有招來好運的衍生意涵,如此的主題使得林慶宗的創作容易親近大眾,也讓作品更有機會被帶進一般的家庭收藏。

Keyword_Des_Rights_2

PDM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12-17T17:54:28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林慶宗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08
Id: 603208
Title: 銅鑼傳響 - 林午鐵工廠
Description:   林午鐵工廠由林午老先生於1945年創立,早期專修兵器及軍用汽車,因緣際會下幫一位北管樂師修理鑼,之後鑼聲便在工廠內響起。   1992年,林午鐵工廠為鹿港天后宮打造直徑230公分,重240公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59
Id: 602959
Title: 陶隱工坊
Description:   陶隱工坊位於三星鄉三星路一段,由陳建華、吳玉蟬夫婦於1990年創立,全工坊皆由有建築經驗的陳建華老師一手設計、打造,內部設有陶藝創作展覽,為宜蘭在地特色陶藝品工作坊。透過DIY手作課程、預約制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804
Id: 512804
Title: 登草嶺詩碑
Description: 1950年重陽節,頭城地方文人雅士一行盧纘祥、康灎泉、林才添等數十人,效仿古人重陽登高之習俗,登草嶺且遊吟賦詩,最終盧史雲以《登草嶺詩》被眾人評為最優。盧先生不僅文學建樹,在從政生涯多建設惠民,卻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63
Id: 180663
Title: 2019年4月24日前「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台灣著名社會文化觀察家、前「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詹偉雄先生(照片中央戴帽者)蒞臨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由策展單位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持人徐景亭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42
Id: 301042
Title: 再見天人菊
Description: 作者李潼原名賴西安。出生花蓮,定居宜蘭縣羅東鎮。年輕時在校園民歌時代勤於歌詞創作,以〈廟會〉、〈月琴〉、〈散場電影〉最為膾炙人口。同時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曾得過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首獎、國家文藝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41
Id: 594141
Title: 馬祖新村籃球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籃球隊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相較於其他眷村,馬祖新村的籃球隊成立較晚,大約在1989年(民國78年)左右,在眾人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70
Id: 601270
Title: 模範的銅門柑橘園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8日以「模範的銅門柑橘園」為題,副標以「高木巡察的熱情,好花,好果實」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花蓮港市的近郊銅門地區設立了模範柑橘園。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21
Id: 177621
Title: 大溪耆老口述歷史與影像計畫〈第1次後續擴充〉期中報告書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記錄大溪耆老主題性深度訪談之成果,分為口述與影像作業。 第一部分主要訪談人物為林熺達先生,曾擔任縣議員及大溪鎮長。從訪談主軸延伸相關訪談對象計六位,皆為在林熺達先生於大溪鎮主政期間,所成立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73
Id: 601173
Title: 全廳下熱烈的武道風潮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6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當前時局下為提升國民體能,鍛鍊強健體魄,由花蓮港廳下體育協會支部所辦理的各種活動下,各廳、市、郡單位的警察官都如火如荼地在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612
Id: 267612
Title: 加工廠-1
Description: 陳界仁(1960~)出生於臺灣桃園,高職畢業,生活和工作於臺灣台北。陳界仁的作品在80年代戒嚴時期,曾以行為藝術挑釁政治體制。1987年解嚴後,創作沉寂,1996年重新開始創作。現為當代國際著名的前衛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75
Id: 594475
Title: 胸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手工假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這些假花,皆是村內婦女們以手工製成。亮麗的色彩搭配上栩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73
Id: 594073
Title: 馬祖新村居民於庭院看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居民於庭院看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照片為馬祖新村50號眷舍住戶黃爺爺年輕時所攝,馬祖新村的眷舍無論種類級別,室外庭院都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54
Id: 301354
Title: 陳黎散文選:1983-2008
Description: 本書是陳黎自1983年至2008年間所著的散文作品當中,精選出五十五篇文章的選集,其中〈聲音鐘〉一文選入國中國文課本第四冊中,〈誰是黃真伊?〉一文也是陳黎名篇之一,皆收錄在此選輯之中。陳黎認為,散文書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25
Id: 595625
Title: 歸途
Description: 作者葉勝光擅長以原住民為主題,融入德魯固(太魯閣)原住民族生活中,刻畫獵人面對生活的毅力。〈歸途〉描述獵人除了入山打獵外,還有許多為籌生活的粗活需要準備,此作品的健壯男子背著滿簍柴薪,負重載歸的滿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96
Id: 514496
Title: 雲端上的舊部落Ryohen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04

MOC_Id: Culture_Object275592
Id: 275592
Title:
Description: 劉侑珣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舞蹈系背景,輔系雕塑。曾獲大墩美術獎,國際袖珍雕塑展等獎項。天鵝舞為國際著名的劇作表演,芭蕾舞者的姿態,從脖子、手、到身體的動勢,都在模仿天鵝的型態、氣息。舞者如同演員

MOC_Id: Culture_Object608973
Id: 608973
Title: 今世名家文鈔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今世名家文鈔》內容為清狂方外史選輯日本四大漢學家的漢文,分別為篠崎小竹、齋藤拙堂、阪井虎山、野田笛浦。篠崎小竹名弼,字承弼;齋藤拙堂,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58
Id: 594358
Title: 馬祖新村孩童寫作業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孩童寫作業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先生所提供,黃克銘先生為黃家第二代長子。 照片中的小朋友為50號黃家的眷村第二代。眷村家庭中,父親往往忙於軍務無暇顧及家庭,母親也忙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39
Id: 286439
Title: 吳旻鴻(常樂兒)
Description: 本人為花蓮縣街頭藝人,表演項目為吉他自彈唱民謠/國台語流行歌/老歌及英日語歌曲等,於全省環島街唱,是全職的街頭藝人。目前已有超過735場的演唱紀錄,臉書可搜尋:http://www.facebook.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83
Id: 595783
Title: 三種空間
Description: 〈三種空間〉的創作想法:「當我們定義空間以人造建物時,空間事實因為我們設限的目光,而大舉收縮了」。作者在作品中,逆轉我們對實體的關注,要我們重新尋獲三種空間。首先在建體周圍盤旋不去的時空與光影;再

MOC_Id: Culture_Object323254
Id: 323254
Title: 入選-雞毛撣子達人
Description: 農業時代,每家都會養雞,從16歲開始就跟父親一起作雞毛撢子的陳忠露說:「初一十五是拜神的時陣,就會刣雞(殺雞)。」殺雞留下的雞毛又長又美,尤其是公雞的尾毛黑黑亮亮得,廟邊的乞丐就撿這些毛綁上竹子玩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567139
Id: 567139
Title: 永興樂皮影戲劇團
Description: 永興樂皮影戲團由張晚先生於高雄市彌陀區所創立,張晚先生早年隨父親張利學習皮影戲,屬於父傳子。張力先生的皮影劇團早期並沒有固定的團名,僅以地名做為團名,之後才有張晚先生拍板成立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晚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67
Id: 285967
Title: 旅路
Description: 從校園民歌銀霞的「蝸牛與黃鸝鳥」,到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蝸牛」,都是隨口傳唱留世的歌。而蝸牛在臺灣文化中已被賦予一種朝著理想目標,不斷努力堅持的形象,在〈旅路〉這件作品中,以蝸牛比喻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如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68
Id: 509268
Title: 阿美族勇士舞蹈(二)
Description: 從照片中可看見阿美族人圍圈跳舞舉行一年一度的ilisin(豐年祭)。一年之中阿美族最重要的祭典不外乎就是月見祭(又名豐年祭ilisin),約莫七、八、九月時,各部落各自舉辦之,感謝神明讓今年能夠穀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65
Id: 301365
Title: Cartes postales pour Messiaen(法譯:給梅湘的明信片)
Description: 本詩集是陳黎《給梅湘的明信片》法文譯本,由羅蕾雅教授法譯,法國 Circe 出版,Circe 出版社是法國相當知名的出版社,迄今出版數百種人文與詩歌、戲劇、散文著作,世界文學譯作,出版社也為此詩集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154
Id: 660154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黃馨誼 - 媽媽的嫁妝、風起、顧影自憐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黃馨誼所創作的膠彩畫。黃馨誼的作品以生活中各種提示,描述消逝的時光,如何以不同脈絡的視覺傳達圖像中,擷取記憶中畫面元素,作為創作來源,以及如何將「花或物件」創作思維,透過「內在精神」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31
Id: 301331
Title: 暴風雨
Description: 原文作家莎士比亞作品是不可或缺的文學瑰寶。《暴風雨》為莎翁最後的生涯作品,對現實人生有極大的啟示。以往中譯本皆以散文翻譯;楊牧新譯本則以詩譯詩,讓人更能體會深入其境,全書中英對照,並有楊牧三萬字之長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08
Id: 514408
Title: 振安宮與得安宮
Description: 2004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大隱;礁溪鄉光武、林美、時潮;羅東鎮東安;南澳鄉東岳;大同鄉英士;冬山鄉梅花、大進;員山鄉七賢、湖東;以及蘇澳鎮存仁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6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73
Id: 638173
Title: 莊添池
Description: 莊添池(1922-2002)埔鹽人,彰化筆名玉峰。父莊槌為日治時期著名米商,後又從事製油,為南港的富商。母王烏碢,其排行三子。埔鹽公學校畢業後,考上臺北事務員養成所訓練,戰時曾任臺灣俘虜收容所斗六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72
Id: 559972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飼養孔雀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是黃女士的夫婿劉先生在自家庭園裡跟飼養的孔雀合影。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馬祖新村各戶的院子都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2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

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44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8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