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名茶」二樓「清源堂」展示當年使用的「茶籌」空間、地域與遷徙
「「有記名茶」二樓「清源堂」展示當年使用的「茶籌」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463842 , 欄位Id的內容是46384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有記名茶」二樓「清源堂」展示當年使用的「茶籌」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為展示於「有記名茶」二樓的「清源堂」的「茶籌」之說明與當年使用之「茶籌」,茶籌有「壹支」、「10 EK」、「EK」。
「茶籌」為計量揀茶工揀梗數量的依據。早期茶行大多用畚箕計量揀梗茶葉之數量,一位揀茶工通常一次領取一畚箕茶,揀梗完成後,茶行登錄後會給予一個「茶籌」,然後再領取另一畚箕茶葉進行揀梗,工人最後即以「茶籌」結算揀茶工資。有些茶行是以檢出的茶梗計算,有些茶行是以須揀梗茶葉的容積或重量計算,「有記名茶」是以茶葉容積計算。
展示品中有四種型式的「茶籌」,一為鐵製,鐵片上冲出「EK」兩字;其餘三件為紙製,其中一張上印有「壹支」代表揀完一畚箕茶,一張上印有「EK」兩字,這兩張是一支茶籌的正反面;第四張上書「10 EK」是指十支「茶籌」;「EK」是「有記名茶」台語發音的英文縮寫。同時作為之茶籌代號。說明中提到「茶籌」之用途與演變,早期是用紙製作,因使用過程損壞嚴重,後來改用鐵製。由展示品得知,民國70年代,專業揀茶女工,每個月的收入約有8000至10000新台幣,算是相當高薪之工作。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463842&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09CC1965-116E-4B4D-9A9A-66AD9372DB5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1-06T17:49:3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Place463842
Id
463842
Title
「有記名茶」二樓「清源堂」展示當年使用的「茶籌」
Description
照片為展示於「有記名茶」二樓的「清源堂」的「茶籌」之說明與當年使用之「茶籌」,茶籌有「壹支」、「10 EK」、「EK」。 「茶籌」為計量揀茶工揀梗數量的依據。早期茶行大多用畚箕計量揀梗茶葉之數量,一位揀茶工通常一次領取一畚箕茶,揀梗完成後,茶行登錄後會給予一個「茶籌」,然後再領取另一畚箕茶葉進行揀梗,工人最後即以「茶籌」結算揀茶工資。有些茶行是以檢出的茶梗計算,有些茶行是以須揀梗茶葉的容積或重量計算,「有記名茶」是以茶葉容積計算。 展示品中有四種型式的「茶籌」,一為鐵製,鐵片上冲出「EK」兩字;其餘三件為紙製,其中一張上印有「壹支」代表揀完一畚箕茶,一張上印有「EK」兩字,這兩張是一支茶籌的正反面;第四張上書「10 EK」是指十支「茶籌」;「EK」是「有記名茶」台語發音的英文縮寫。同時作為之茶籌代號。說明中提到「茶籌」之用途與演變,早期是用紙製作,因使用過程損壞嚴重,後來改用鐵製。由展示品得知,民國70年代,專業揀茶女工,每個月的收入約有8000至10000新台幣,算是相當高薪之工作。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1-06T17:49:35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有記名茶」二樓「清源堂」展示當年使用的「茶籌」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13
Id:
153313
Title:
南竿60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60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津沙村西側。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內部有狗,大門深鎖無法進入,無法確定是否真正荒廢。可從外圍看出據點的範圍廣大,從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520
Id:
293520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三屆》澎湖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在大陸東南地學上的意義
Description:
早期之調查因缺少化石和同位素定年資料,曾將玄武岩年代判斷為更新世,但是近十年來,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引進以及新發現的化石資料已證實澎湖群島玄武岩的噴發年代為中新世(莊文星,1988:李寄蠣,1994;陳培
霧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10
Id:
617110
Title:
霧社
Description:
影像為霧社通往萬大的道路,為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萬大、霧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理蕃道路,通過賽德
MOC_Id:
Culture_Place325592
Id:
325592
Title:
拉拉山警官駐在所
Description:
福巴越嶺古道起點為今日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終點為桃園市境內的巴稜,在日治時期是聯絡新北市烏來區與桃園市復興區的交通要道之一。古道沿途經過李茂岸、茶墾、檜山、拉拉山、比亞山、巴陵山和稜角等七個駐在所
MOC_Id:
Culture_Place475671
Id:
475671
Title:
改建後的臺北法主真君廟
Description:
臺北法主真君廟俗稱臺北法主公廟,或大稻埕法主公廟,位於臺北市南京西路334巷2號,與慈聖宮及霞海城隍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大稻埕的茶行大多信奉法主真君,因此1878年建廟於現址,原先規模比較大;19
新佳陽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05
Id:
619205
Title:
新佳陽
Description:
影像為新佳陽之空照圖,其部落原址為佳陽,佳陽是「カヨウ」(KAYOU)社的音譯,乃「凹地」之意。位於現址北側大甲溪右岸的河階面上,約有30餘戶泰雅人居住在此。為因應德基大壩完成後水面上升將淹沒佳陽
瑞岩新村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92
Id:
620192
Title:
瑞岩新村
Description:
從馬力巴往西南方眺望,可以看見北港溪畔的瑞岩新村。瑞岩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翠峰北側下方溪谷,北港溪左岸,與支流卡告溪(Kagao)匯流處東北方山麓,是邁西多邦(Masitoban)與貼里荖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467
Id:
476467
Title:
羅清吉生命故事1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羅清吉製作,採訪者為石竣旻,由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採錄。羅清吉先生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為溪口國小退休教師,目前擔任壽豐鄉老人會會長。
畫作大小長約43公分,寬約30公分,為布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74
Id:
233974
Title:
連江縣東引鄉衛生所落成誌
Description:
照片為東引衛生所,由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拍攝,拍攝時間為2020年9月。
本碑文為連江縣東引鄉衛生所落成誌,現存於連江縣東引鄉衛生所,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74
Id:
512374
Title:
於木奇荖西社的忠魂碑揭幕儀式(七月廿八日)
Description:
海鼠山位於立霧溪北岸之稜,於綠水北面,海拔標高約1300公尺,軍隊初期交通非常不便利,經由協商之後由花蓮港廳警察修築道路。太魯閣討伐戰役告一段落之後,佐久間左馬太命令陸軍步兵駐紮於海鼠山,成立海鼠
古楓部落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466
Id:
325466
Title:
古楓部落
Description:
古楓部落位於卓溪鄉,集村聚落的方式分佈於花75線(卓富產業道路)旁。古楓部落布農語稱為Hunhungaz,是茵蔯蒿之意,地多此草因以為社名。日治時期東遷至今南安玉山國家公園之大分山的Bungzav
蘇樂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63
Id:
555263
Title:
蘇樂
Description:
北橫公路旁的蘇樂部落。蘇樂(Suru)位於桃園市復興區高義里,南山之山腹,馬望曾呂山東麓,南橫公路旁,海拔600至700公尺之間。亦作索洛、蘇老,原意為頭目居地,居民來源與高義相同。清朝末期,分為
忠孝國小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25
Id:
618625
Title:
忠孝國小
Description:
忠孝國小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忠孝里小港,前身為成立於1904年(明治37年)10月12日的「台東國語傳習所成廣澳分教場」,次年台東國語講習所廢止,改設為台東公學校,本校亦改稱為「台東公學校成廣澳分教場
Saigu部落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440
Id:
325440
Title:
Saigu部落
Description:
Saigu部落位於闊闊斯上游左岸,曲流突出平臺上,距大分約2.6公里, Saigu在布農語具曲流、溪流灣曲之意,日治時期屬大分社轄下,賽珂駐在所東南側,下方高差約5公尺即為Saigu部落,建築物分
南竿39據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293
Id:
153293
Title:
南竿39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39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梅石澳口西面,鎮守南竿南方海域。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保存相當良好,有定期清掃維護,但已廢棄無法進入,只能大略判
合界永成聚落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384
Id:
304384
Title:
合界永成聚落
Description:
這是合界頭楊氏五房在日治時期所創立的永成聚落,現存於當今合界村53-56、58-66號。目前整體聚落建築概況破舊,大多年久失修,僅有幾戶尚有楊家後代居住,屋況稍好。不過,這片永成聚落的硓古石建築,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522
Id:
293522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屆》元代汀路尾澳及琉球國考証
Description:
《元史》(瑠求)傳:元世祖原派遣楊祥征伐「瑠求」,後因吳志斗等人的意見,改行招諭,楊祥、吳志斗一行人自「汀路尾澳」出發,抵達一「低山」,無功而返,到達澎湖(彭湖)。(元)汪大淵《島夷志略》〈琉球〉
隆順小吃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6053
Id:
156053
Title:
隆順小吃
Description:
依據直沐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於2016年時執行「西莒聚落環境提升工程」所製作的解說牌誌,隆順小吃位於西莒田沃村「西面山」(又稱西片山、西邊山)聚落範圍內,為僅存的餐飲服務,也是目前西莒島上唯一的「小蜜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86
Id:
513286
Title:
宜昌村的前阿美文化村歌舞場面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1962年(民國51年)阿美族舞蹈表演的場面,地點是吉安鄉宜昌村的前阿美文化村。阿美文化村成立於1955年(民國44年)左右,招攬年輕的阿美族女孩,訓練她們表演專業的阿美族歌曲與舞蹈,以
石頭營聖蹟亭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49
Id:
325249
Title:
石頭營聖蹟亭
Description:
石頭營聖蹟亭今日位於玉泉村,過往為「大餉營」村,於民國47年(1958)才分出另設玉泉村,石頭營一名據推測乃因此地駐有軍隊,昔日利用石頭堆疊圍牆及地基,此營較可能始自清同治13年(1874)之屯兵
金洋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891
Id:
618891
Title:
金洋
Description:
影像為金洋社駐在所的階梯,金洋社位於和平溪北溪左岸,海拔約 1,200 公尺,部落所在為向南(陽)傾斜的山坡地,因地形之故又分為兩個區域,靠近山谷西側的部落稱之為 Knyan,靠近東側的稱之為 Y
MOC_Id:
Culture_Object679575
Id:
679575
Title: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新城
Description:
永和新城原為永和眷舍,民國46年興建,民國49年遷入,所在地早年是水塘墳場,填平後興建眷舍。
爾後由後備部委託興建,民國88年完工,共56戶,除原眷戶外其餘配售。
「眷村」主要意指西元1949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51
Id:
595851
Title:
小臺東部落/Citekudan
Description:
小臺東(Citekudan)部落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永興村內,東北方為歌柳灣部落,永興村北邊以廣興一街、永吉二街和中央路二段分別與稻香村跟復興村分隔;東邊以廣賢路二段與光華村為界;南以光華巴街及華城七
霧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46
Id:
618646
Title:
霧社
Description:
空拍霧社。霧社位於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中部偏南,眉溪上游西岸台地上方,海拔1148公尺,是能高越嶺道、合歡越嶺道和卑亞南道路的交會點。霧社當地本來並無任何部落,泰雅人稱此地為Parlan,意為苦楝樹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943
Id:
299943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71號
Description:
康定路165至171號為同時建造的建築體,從建築外觀、造型、材料與剝皮寮街區其他建築比較來判斷,原住戶經濟條件可能尚佳,因此在立面裝飾上更有變化。女兒牆以分割成方形的加色斬石子作排列,增加造型的韻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15
Id:
595715
Title:
玻士岸部落/Bsngan
Description:
Bsngan部落,漢語稱做玻士岸部落,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部落共532戶,總人口數1669人,原住民人口1566人,佔總人口百分比93%,非原住民人口數106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6%。各原住民
中之關停車場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432
Id:
619432
Title:
中之關停車場
Description:
中之關停車場位於南橫公路131K處,距離中之關登山口約300公尺。中之關古道位於南橫中之關到天池之間,是關山越嶺道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全長3.6公里,落差約350公尺,單程步行約2~3小時可完成。
出水坡山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31
Id:
325231
Title:
出水坡山
Description:
出水坡山標高655公尺,山頂有1196號的二等三角點,登山口在浸水營古道南邊,約1分鐘可登頂,因山頂週邊樹木繁茂,缺乏良好的展望。影像為調查人員於出水坡山的二等三角點留影。
在臺灣山中的三角點為
南竿福澳國校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993
Id:
153993
Title:
南竿福澳國校
Description:
最初於1951年以「福澳國校」成立,1959年復興村成立介壽中心國校後,福澳國校也改為福澳分校,1976年2月,成立介壽國民中小學,福澳分校裁撤也正式走入歷史,成為馬祖教育史上「消失的學校」之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507
Id:
292507
Title:
十字軒糕餅舖/延平北路2段68號
Description:
古時祭典及民間文定之喜,多用十字軒所生產之「漢餅」,漢餅為臺灣傳統文化之一,十字軒在臺北餅業歷史中,有其重要地位,從日治時期(1936)以來,名氣極大,具歷史文化保存意義。本建物仍留有光復初期「樸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3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50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