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柯旗化故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柯旗化故居

柯旗化故居」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040409000004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柯旗化故居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昭和4年(1929)柯旗化出生於高雄左營,父親柯松木是善化人,經營製麵店,但很重視孩子教育。柯旗化求學歷程一路從左營公學校、高雄中學,而後考入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科,可謂相當順遂。大學畢業後,他先任教於旗山,後回到高雄。二戰後任教於省立高雄女中,這原本應該是令人欣羨的人生坦途,卻遭逢白色恐怖的迫害而遽變。 民國40年(1951)7月31日深夜,柯旗化遭四名特務人員在左營住處以搜到一本《唯物辯證法》為由,逕自認定他思想左傾,有叛亂之嫌,偵訊近月後送往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審訊,次年又移送該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第八中隊繼續羈押,之後又轉送綠島第一大隊受訓,強制勞動及思想改造,直至民國42年(1953)4月6日才被釋放。後來,他開辦第一英數補習班,再專營第一出版社,民國49年(1960)出版《新英文法》,往後四十餘年,這本書一直是中學生學習英文文法的暢銷書,也是後來他再度入獄維持家庭與出版社營運的重要支柱。 民國50年(1961)間,政府再度以叛亂罪逮捕柯旗化,判他12年徒刑,民國62年(1973)10月4日刑滿時,政府卻又以莫名罪名再把他監禁了三年,直到民國65年(1976)6月間才出獄。出獄後,柯旗化與家人定居於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的住處,這棟建築物建於民國54年(1965)間。由於在獄中一再遭刑求、毆打,肉體與精神都遭受非人的凌虐,出獄後,又一再被特務跟蹤、監控,非常不自由,無異長年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即使解嚴之後,精神上仍充滿揮之不去的陰霾。 民國81年(1992)柯旗化以日文撰寫的回憶錄《台灣監獄島》完成,柯旗化以這本書記錄他的苦難人生,發抒他對自由、民主的嚮往,全書描述他經歷日本時代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待遇,二戰後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二二八事件的血腥鎮壓、十七年政治獄曾自殺未遂,以及他堅持台灣一定會獨立的信念。柯旗化生前曾著手把這本書翻成中文,但進行一部分後,民國85年(1996)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停止。後來,他的三位友人葉寄民、阮美娃、楊碧川接手翻譯,各自交來一本中譯本,最後由其長子,今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柯志明整理完成,定名《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民國91年(2002)柯旗化病逝,享壽73歲。民國93年(2004)1月5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召開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柯旗化出獄後定居的八德二路處所登錄為歷史建築,以感念這位被政治迫害的台灣菁英。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柯旗化故居建物本身雖然不具年代久遠的條件,但其使用者反映一個時代中具體且有代表性的歷史氛圍與背景狀況,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政治受難者家屬共同交織出此建物的歷史文化生命內涵,已具備登錄為歷史建築之條件。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高市府文二字第0960027987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07-05-30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37號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高雄市新興區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9990060994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636039606949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中心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高雄市苓雅區 五福一路67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1-27/5968f3c5-4f90-4b16-ad83-b4d698852fba/柯旗化故居.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商業區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40409000004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柯旗化故居建物本身雖然不具年代久遠的條件,但其使用者反映一個時代中具體且有代表性的歷史氛圍與背景狀況,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政治受難者家屬共同交織出此建物的歷史文化生命內涵。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樓層數為三層,其空間的使用現況一樓為第一出版社,目前由柯太太經營,二樓以上為自宅使用,建築物深度為15米,樓層高平均為3.2米,空間使用排序由外至內分別為起居室(書房)、臥室、樓梯、臥房。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柯宅為連棟建築,樓層數為三層,使用現況一樓為第一出版社,目前由柯太太經營,二樓以上為自宅使用,建築物深度為15米,樓層高平均為3.2米,空間使用排序由外至內分別為起居室(書房)、臥室、樓梯、臥房。 建築物的裝飾語彙上,可從簡樸中看出其精美之處,開口的收邊、樓梯的扶手等處。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建議其處理保存方式維持現狀加以保存,將原室內損毀之地板書櫃修復之;若能將原有白蟻侵蝕之情況改善,共同建立與保存防治機制加以建立,尤佳。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現階段建築的狀況維持良好,使用空間裡頭收藏了許多柯旗化昔日閱讀的書籍,時至今日柯夫人都常常整理維持其書本與空間,部分建築物內有白蟻啃食地板與書本的情形。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1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周二至周日及國定假日 13:00-17:00,周一休館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柯旗化故居網站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http://kehouse.khm.org.tw/kkhhouse/index.aspx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陳小姐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7)222-5136分機8322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abbie772@mail.khcc.gov.tw

caseId

20040409000004

caseName

柯旗化故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昭和4年(1929)柯旗化出生於高雄左營,父親柯松木是善化人,經營製麵店,但很重視孩子教育。柯旗化求學歷程一路從左營公學校、高雄中學,而後考入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科,可謂相當順遂。大學畢業後,他先任教於旗山,後回到高雄。二戰後任教於省立高雄女中,這原本應該是令人欣羨的人生坦途,卻遭逢白色恐怖的迫害而遽變。 民國40年(1951)7月31日深夜,柯旗化遭四名特務人員在左營住處以搜到一本《唯物辯證法》為由,逕自認定他思想左傾,有叛亂之嫌,偵訊近月後送往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審訊,次年又移送該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第八中隊繼續羈押,之後又轉送綠島第一大隊受訓,強制勞動及思想改造,直至民國42年(1953)4月6日才被釋放。後來,他開辦第一英數補習班,再專營第一出版社,民國49年(1960)出版《新英文法》,往後四十餘年,這本書一直是中學生學習英文文法的暢銷書,也是後來他再度入獄維持家庭與出版社營運的重要支柱。 民國50年(1961)間,政府再度以叛亂罪逮捕柯旗化,判他12年徒刑,民國62年(1973)10月4日刑滿時,政府卻又以莫名罪名再把他監禁了三年,直到民國65年(1976)6月間才出獄。出獄後,柯旗化與家人定居於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的住處,這棟建築物建於民國54年(1965)間。由於在獄中一再遭刑求、毆打,肉體與精神都遭受非人的凌虐,出獄後,又一再被特務跟蹤、監控,非常不自由,無異長年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即使解嚴之後,精神上仍充滿揮之不去的陰霾。 民國81年(1992)柯旗化以日文撰寫的回憶錄《台灣監獄島》完成,柯旗化以這本書記錄他的苦難人生,發抒他對自由、民主的嚮往,全書描述他經歷日本時代台灣人與日本人的差別待遇,二戰後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二二八事件的血腥鎮壓、十七年政治獄曾自殺未遂,以及他堅持台灣一定會獨立的信念。柯旗化生前曾著手把這本書翻成中文,但進行一部分後,民國85年(1996)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停止。後來,他的三位友人葉寄民、阮美娃、楊碧川接手翻譯,各自交來一本中譯本,最後由其長子,今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柯志明整理完成,定名《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民國91年(2002)柯旗化病逝,享壽73歲。民國93年(2004)1月5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召開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柯旗化出獄後定居的八德二路處所登錄為歷史建築,以感念這位被政治迫害的台灣菁英。 

pastHistorySource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registerReason

柯旗化故居建物本身雖然不具年代久遠的條件,但其使用者反映一個時代中具體且有代表性的歷史氛圍與背景狀況,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政治受難者家屬共同交織出此建物的歷史文化生命內涵,已具備登錄為歷史建築之條件。

lawsReference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officialDocNo

高市府文二字第0960027987號

registerDate

2007-05-30

govInstitutionName

高雄市政府

belongAddress

高雄市新興區八德二路37號

belongCity

高雄市新興區

longitude

120.29990060994

latitude

22.636039606949

govInstitution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中心

govDeptAddress

高雄市苓雅區 五福一路67號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商業區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建築所有人

    2. ownerName
      柯蔡阿李

    2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台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

buildingFeatures

柯旗化故居建物本身雖然不具年代久遠的條件,但其使用者反映一個時代中具體且有代表性的歷史氛圍與背景狀況,包含政治受難者本身、政治受難者家屬共同交織出此建物的歷史文化生命內涵。

inHouseFeatures

樓層數為三層,其空間的使用現況一樓為第一出版社,目前由柯太太經營,二樓以上為自宅使用,建築物深度為15米,樓層高平均為3.2米,空間使用排序由外至內分別為起居室(書房)、臥室、樓梯、臥房。

buildingUsage

柯宅為連棟建築,樓層數為三層,使用現況一樓為第一出版社,目前由柯太太經營,二樓以上為自宅使用,建築物深度為15米,樓層高平均為3.2米,空間使用排序由外至內分別為起居室(書房)、臥室、樓梯、臥房。 建築物的裝飾語彙上,可從簡樸中看出其精美之處,開口的收邊、樓梯的扶手等處。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建議其處理保存方式維持現狀加以保存,將原室內損毀之地板書櫃修復之;若能將原有白蟻侵蝕之情況改善,共同建立與保存防治機制加以建立,尤佳。

buildingActualState

現階段建築的狀況維持良好,使用空間裡頭收藏了許多柯旗化昔日閱讀的書籍,時至今日柯夫人都常常整理維持其書本與空間,部分建築物內有白蟻啃食地板與書本的情形。

isOpenVisit

1

isCharge

openUpTime

周二至周日及國定假日 13:00-17:00,周一休館

wenSitename

柯旗化故居網站

govDeptContactor

陳小姐

govDeptPhone

(07)222-5136分機8322

govDeptEmail

abbie772@mail.khcc.gov.tw

「柯旗化故居」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101008000004
caseName: 溪湖糖廠五分車站
assetsTypes:

    1. code
      A7

    2. name
      車站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臺灣的鐵道系統鐵軌分為大小兩種軌距,其中寛度較大的1062公厘軌距者即為所謂的「七分」軌(縱貫鐵路之軌距,實為「窄軌」,表示寬度僅有國際間所通用「標準軌」的七成),寬度較小的762公厘軌距

caseId: 20030331000038
caseName: 蔡開盛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930年,為蔡開國、蔡清竹叔姪在印尼、巴東經營「光大行」土產生意,致富後匯錢返鄉給蔡開盛(蔡清竹之父)興建,當時花費2萬白銀,其中建材1萬、室內裝修1萬,內部裝飾彩繪極為華麗。1950年代護龍有

caseId: 20180626000002
caseName: 新埔鎮衛生所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新埔鎮衛生所,創立於1948年(民國37年)10月1日,原所址位於新民里中正路401號,後因房舍狹窄,不敷使用,於1952年(民國41年)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及地方政府的補助之下,新建建築於原址左

caseId: 20070515000002
caseName: 鹿港敬義園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敬義園」是清朝時期鹿港地區的慈善團體,其創立於清乾隆42年(1777年),由浙江紹興魏子鳴與鹿仔港巡檢王坦捐倡,得士紳林振嵩和泉廈二郊鳩資設立。林振嵩以經營食鹽生意致富,並擴充事業至貿易,開設「

caseId: 20030226000001
caseName: 陳中和紀念館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大正14年(1925)4月3日下午,日治時期高雄首富陳中和位於苓雅寮的磚造二樓洋風宅第舉行落成儀式。陳宅坐落苓雅寮臨港地帶,向西、南眺望可盡收海港一望無際的迷人景觀;而豪華精美的建築風格象徵著陳家事業

caseId: 20201201000003
caseName: 美濃警察分駐所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美濃舊派出所設立於1902年,位在當時全庄之中心位置處,後於1928年間始建成具有東洋特色的派出所。舊派出所為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立面至今狀況仍佳,具體反映當時材料挑選的嚴謹與施作態度的認真。舊派出所後

caseId: 20030120000004
caseName: 基隆市政府大樓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931(昭和6)年,於1932(昭和7)年完工,市政府現址是清末時期的通判署,1924(大正13)年基隆改廳為市,設市役所於旭町,1932(昭和7)年新市役所完成於新町,即本棟建築,戰後改為基隆

caseId: 20030331000035
caseName: 黃文東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925年,為黃文東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匯款返鄉興建此宅。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用料講究、施工精細,保存狀況良好。

caseId: 20031215000003
caseName: 林園港埔黃家(江夏派)古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林園區港埔里江夏黃氏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漳洲府南靖縣,約於清乾隆年間(1737-1769)渡海來臺。黃氏家族在台歷經160餘年的發展,成為林園港埔地區的名望家族,如黃贊元(黃遜人)是清末的秀才,日治時期家

caseId: 20040514000008
caseName: 羅東林區管理處舊勞工俱樂部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1.大正4年(1915)營林局宜蘭出張所設立。大正13年(1924)年1月,羅東至土場間的森林鐵道開通後,宜蘭出張所為配合業務所需,由員山移轉羅東,設置羅東出張所於竹林。 2.戰後改稱為羅東山林管理所

caseId: 20030505000001
caseName: 第一外科診所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

    5
pastHistory: 菅野外科醫院建於昭和九年,為木造日本瓦二樓建築,現開封街第一外科為磚鐵筋混凝土三樓建築,當為改建之建築,改建時間最遲為民國三十九年。

caseId: 20020801000003
caseName: 碧峰國民小學禮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草屯鎮最早之教育設施溯自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北投社之土番社學置社師一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登瀛書院竣工,係北投義學之所在,經費來源端賴堡內玉峰社、碧峰社、萃英社及梯雲社等團體之捐助

caseId: 20211026000001
caseName: 原植松木行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嘉義市木材產業的發展有幾項利基,一是阿里山森林事業的經營,促使做為森林鐵道起點的嘉義成為木材集散的都市,二是設備先進的官營製材場及貯木場的設置與帶動下,製材技術優良,三是交通運輸系統便利,有利於木材的

caseId: 20030806000001
caseName: 嘉義市北社尾王姓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嘉義市北社尾王姓宗祠興建於西元1919年(日治大正8年),300多年前,王姓來臺第一代祖先王德厚遷徙臺灣,此宗祠為之後興建,具悠久歷史,架構簡單,有值得保留的精緻民間工藝,彩繪、八仙等。 2.主

caseId: 20100902000001
caseName: 西嶼鄉黃氏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祠堂內保有黃氏家族相關歷史文物及牌匾,包括第六世石製香爐、第八世銅製香爐。其反映歷史價值。 2.具有民居和當地宮廟建築架構,呈現日治時期庭院圍牆的特色。 3.具特殊族群生活文化之定義與特色。

caseId: 20010629000004
caseName: 南門外石砌牆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

    5
pastHistory: 1.本區舊地名為「石頭城」,即清代練兵場舊址。 2.依據1910(明治43)年日治時期舊照片,可清楚看出石頭牆遺跡,本遺跡可能是清代練兵場留下之城牆。

caseId: 20151102000001
caseName: 八斗子清代官煤(主井、風坑)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台灣第一口官煤,創建於1876年,為供應清朝自強運動後新設福州船政局造船廠新建軍艦、兵輪用煤,為清朝後期台灣最重要的能源建設,具台灣歷史發展見證。

caseId: 20080917000002
caseName: 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南京西路241、243、245、247、 249、251號)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洋式店屋

    5
pastHistory: (一)依建成地政事務所收錄之土地登記謄本得知,明治43年(1910)即有永樂町二町目五十三番地登記於林祖壽名下辦理第一次保存登記,後於大正11年(1922)4月1日記載建物敷地面積,計:九厘二毛九系。

caseId: 20190121000001
caseName: 太原第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溫家在新竹商業史具有貢獻,中藥業的主要人物,多出自溫家。大宅的門額顯示為1935年(昭和10年),但有些構造及材料可能是清代物,如花崗石及青磚……。推測該地在清代可能即有房舍。太原第見證在地聚落崙仔庄

caseId: 20060926000005
caseName: 八堡圳取水口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水利設施

    5
pastHistory:   就臺灣的自然環境條件來說,農耕開墾最重要的一項資源為水利條件;而十八世紀時期,臺灣中部一帶在水利條件的限制下,多就自然水紋可及處進行墾拓,直到康熙末年施厝圳及十五莊圳的開拓,改變原有水利條件,也改

caseId: 20080409000002
caseName: 麻豆林家四房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林家四房祖林朝祥,字樹型,生於清嘉慶24年(1819),為邑廩生,誥授武翼都尉加三品銜賞戴藍翎,卒於光緒9年(1883),傳有五房。其子林廷瑞為同治10年(1870)秀才,日治時期曾任參事;其後林拔亦

caseId: 20040413000002
caseName: 清水震災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昭和10年(西元1935年)4月21日,臺中—新竹發生大地震,死傷慘重,當時臺中州內埔庄屯子腳死傷最為嚴重,因而中部耆老慣稱此次地震為「墩仔腳大地震」,而海線地區受災也頗為嚴重,清水街即死

caseId: 20031215000008
caseName: 屏東縣長官邸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原為日本時代的屏東郡守官邸,屏東郡守官邸的前身可能為日治前期的阿猴廳廳長官邸。官邸整體建築坐南朝北,由前方洋樓與後側日式住宅構成,洋樓入口門廊以下大上小收分的4根洗石子方柱,撐起托架承托外挑的斜屋頂,

caseId: 20161005000002
caseName: 原竹園町臺南州職員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棟建物為日治時期竹園町宿舍群之一,其當時住址為竹園町一丁目48番地,該區域其他原有日式宿舍均已於早年拆除,本建築物獨戶格局,其建築樣式、材料原樣性均高,具稀少性及歷史見證。 調閱當時戶籍資料,

caseId: 20030610000001
caseName: 八卦山銀橋
assetsTypes:

    1. code
      A15

    2. name
      橋樑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八卦山文學步道旁的銀橋原是一座鐵線橋(吊橋),是昔日的彰化神社通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彰化遺跡碑(今大佛位置)連接的橋樑。戰後,鐵線橋因年久失修而無法通行,於是在民國39年(1950)12月由彰化商業

caseId: 20121024000004
caseName: 元長西莊番仔井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古井

    5
pastHistory: 相傳此井是於荷蘭統治台灣時期(1624-1662年間)所開鑿,故名為紅毛井(番仔井)。其後由吳姓開台組吳銅(十五世)於清乾隆51年(1786年),隨其母陳痛,自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遷台入墾,並整修此井此供

caseId: 20061101000009
caseName: 青田街9巷8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caseId: 20051026000002
caseName: 原嘉義製材所(竹材工藝品加工廠)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原嘉義製材所(竹材工藝品加工廠)興建於西元1914年(大正3年),現今地址位於嘉義市東區泰安里6鄰林森西路4號。 2.西元1914年(大正3年)12月5日,嘉義製材工廠開始運轉,西元1941年(

caseId: 20160523000001
caseName: 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歷史建築「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為日治時期1920年前後興建的「臺中地方法院判任官官舍群」,保留日式木造建築及空間紋理,與鄰近古蹟「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臺中刑務所浴場」、歷史建築「臺中刑務所官舍群

caseId: 20140124000001
caseName: 台鐵花蓮舊工務段、舊警務段建築群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1908年日本國會核准興建花東線鐵、公路,建置「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負責台灣東部鐵路、公路工程及營運管理等,並直接撥款給「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經費未經過當時的總督府,故其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3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3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6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2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43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7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