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世代的鼻環H30 CM 麥飯石藝術與人文
「5.E世代的鼻環H30 CM 麥飯石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052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05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5.E世代的鼻環H30 CM 麥飯石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先後關注農民抗爭與台中相關的歷史事件,深受各界矚目。現任台中港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羅莎莉亞國際同濟會顧問,並通過台中縣藝術之家成立「陳松石雕工作室」及「大肚山石雕研習活動」,積極推動立體藝術教育。 「陳松石雕工作室」為舊台中縣時設立工作室的八位藝術家其中之一,主要目的為推動藝術家開放工作室,讓對藝術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可以就近學習。其後,工作室也發展體制外教育,課程從初級到研究所皆有,提供石雕工具,不收取任何費用。培訓成果斐然,近年培養出知名石雕家郭可遇、林美怡、洪紹綸等,為台灣石雕培訓重鎮。 「鼻環」石雕作品,屬於「E世代」系列作品,該系列討論現代年輕人在身上打洞,如耳環、肚臍環,甚至在下巴打洞等,以作為美麗、流行的象徵,更與傳統儒家思想辯論,打破「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作品高度為30公分,材質為麥飯石。陳松先生透過石雕來展現他對台灣土地的觀察,透過作品表達他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想法。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05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F96F3AD-A132-4D95-BACC-038E38A3BDB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1T17:37:3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52
Id
660052
Title
5.E世代的鼻環H30 CM 麥飯石
Description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先後關注農民抗爭與台中相關的歷史事件,深受各界矚目。現任台中港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羅莎莉亞國際同濟會顧問,並通過台中縣藝術之家成立「陳松石雕工作室」及「大肚山石雕研習活動」,積極推動立體藝術教育。 「陳松石雕工作室」為舊台中縣時設立工作室的八位藝術家其中之一,主要目的為推動藝術家開放工作室,讓對藝術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可以就近學習。其後,工作室也發展體制外教育,課程從初級到研究所皆有,提供石雕工具,不收取任何費用。培訓成果斐然,近年培養出知名石雕家郭可遇、林美怡、洪紹綸等,為台灣石雕培訓重鎮。 「鼻環」石雕作品,屬於「E世代」系列作品,該系列討論現代年輕人在身上打洞,如耳環、肚臍環,甚至在下巴打洞等,以作為美麗、流行的象徵,更與傳統儒家思想辯論,打破「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道理。作品高度為30公分,材質為麥飯石。陳松先生透過石雕來展現他對台灣土地的觀察,透過作品表達他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想法。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1T17:37:34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5.E世代的鼻環H30 CM 麥飯石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082
Id:
211082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66-1:(札幌)大通電話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66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札幌)大通電話局」,日文由右向左橫書。
從標題可以知道,本張明信片乃札
瓦窯遺址與電燈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29
Id:
514429
Title:
瓦窯遺址與電燈
Description:
2004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大隱;礁溪鄉光武、林美、時潮;羅東鎮東安;南澳鄉東岳;大同鄉英士;冬山鄉梅花、大進;員山鄉七賢、湖東;以及蘇澳鎮存仁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969
Id:
567969
Title:
順天宮虎爿獅座上人物為八仙中的韓湘子、張果老
Description:
虎爿獅座上人物為八仙中的韓湘子、張果老。可見到人物雖然尺寸僅約十公分左右但韓湘子歪頭吹笛 ,張果老持柺杖含笑陶醉,神情鮮活生動,。順天宮木雕作為彰泉對場作品,大木匠師分別為溪底派王錦木及彬司派胡賢
MOC_Id:
Culture_Object221739
Id:
221739
Title:
馬祖傳統月子餐─蛋酒
Description:
老酒和紅糟是馬祖產婦做月子料理的必備元素,依據游桂香《馬祖傳統月子餐》一文,傳統馬祖月子餐的靈魂有三樣︰馬祖老酒—越陳越香、紅糟—越紅越補、老薑—越老越好。以這三樣為基底,配上豬、羊、雞、魚、糯米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80
Id:
285980
Title:
走過文明與蠻荒的風景
Description:
〈走過文明與蠻荒的風景〉這件作品讓我們藉著石頭去思考我們跟所處環境之間的關係與變遷。作品以V型昂揚結構呈現,兩側不對等凹凸平面相對,直角平滑面代表文明的躍昇,不規則粗糙面象徵未開發的蠻荒。穿越階梯流動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80
Id:
516680
Title:
今春花蓮港中學首批畢業生
Description:
此篇報導說明1941年(昭和16年)春天3月初花蓮港中學校將有七十五名第一屆畢業生離開學校,其中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有六十六名,其餘九名考慮直接就業。此篇報導選自1941年(昭和16年)1月13日的
曹牙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72
Id:
283572
Title:
曹牙
Description:
生於民國45年的曹牙先生,高中時在復興美工學習平面和立體的美術創作,大學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專研立體美術創作,也曾到法國留學,學習立體雕塑。在求學的過程中鍛鍊、累積了東、西方的傳統技法,紮下深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399
Id:
659399
Title:
臺中火車站
Description:
圖為臺中舊火車站,拍攝角度由火車站斜對面俯拍,為呂可喜參加 104年臺中市城中城風華重現攝影比賽的作品,獲得佳作。畫面呈現車站本體、計程車、公車的交通網絡,在 105 年高架化前保留了一抹臺中火車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66
Id:
594266
Title:
第五屆第一次臨時黨員代表大會
Description:
此活動為黃國定黨部於馬祖新村活動中心舉辦第五屆第一次臨時黨員代表大會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所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任馬祖新村村長。
馬祖新村的新
田中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26
Id:
283526
Title:
田中等
Description:
田中等出生於九州宮崎縣,由於家中經營墓碑事業,從小就在工廠玩石頭,對於石材和機器都很熟悉。宮崎大學教育系美術科畢業後,從事和雕刻數年,只嘗試過銅雕和木雕。開始石雕創作緣起於參加日本北海道冰雕創作賽,經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71
Id:
296371
Title:
茶鼓(壺)拍酒瓶,拍死乃者形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茶鼓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448
Id:
600448
Title:
秀姑巒溪泛舟攬勝八月九日起三日參加者募集中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30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由ビユーロー(biyuro)花蓮港案內所、花蓮港驛共同主辦在臺灣酷暑中的夏季探勝活動「秀姑巒溪泛舟團」,將在8月9日出發、
臺灣佛教會關係者的入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4
Id:
600954
Title:
臺灣佛教會關係者的入會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日的報導。日治末期,政府積極介入宗教事務上的管理以期思想上的統整,1937年(昭和12年)施行寺廟整理運動後,臺灣各地寺廟的組織也面臨組織在整併或汰
入選-火車扇形車庫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838
Id:
604838
Title:
入選-火車扇形車庫
Description:
扇形車庫位於彰化市彰美路一段一號,是台灣僅存的扇形火車庫。蒸汽機車火車頭於完成懷舊之旅後,進駐彰化扇形車庫,讓這座扇形車庫更具歷史和文化保存價值。 鐵路局彰化機務段動力車庫興建於大正11年(192
木畚箕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17627
Id:
617627
Title:
木畚箕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陳水木在苗栗縣通霄所拍攝,此木畚箕原為道卡斯大甲東社東姓家族的的生活用品,目前陳水木先生所收藏。
木畚箕為木製品,長度64.5公分,寬度34公分,高度為15公分,畚箕的特色
石井厚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27
Id:
283527
Title:
石井厚生
Description:
石井厚生在多摩美術大學(1919~2006)受到啟蒙和薰陶,196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初期的金屬作品和從1980年過後的石雕,2000年石井開始使用磚塊當材料。其製作方法具獨特,是將磚塊用砂漿黏合堆成
MOC_Id:
Culture_Event282712
Id:
282712
Title:
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巷弄裡的草根生活
Description:
2018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巷弄裡的草根生活》,理念延續去年巷弄裡的那戶人家「重視每一個人」的想法。在活動前,展開了頭城數十戶人家「起厝」過程的採訪馬拉松,收集頭城居民數十年間在鎮裡看到的大小事,
成親王真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12
Id:
467612
Title:
成親王真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書屬於字帖,線裝書。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書寫。封面左側印刷「成親王真蹟」、「上洋三益社石印」字樣,書背有修補的痕跡。
本書收錄成親王所
無盡的愛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92
Id:
595792
Title:
無盡的愛
Description:
〈無盡的愛〉如波浪般律動的矩形底座,兩片方形前後相依地立於上方,方形起伏的表面,擷取自人體下腹部形貌,更精確而言,是肚臍的小凹洞至鼠蹊部的這段距離。作者吉歐•菲林巧妙地運用線條以凸顯男性與女性身形
MOC_Id:
Culture_Object654358
Id:
654358
Title:
康樂總隊演出盛況
Description:
「宣慰僑胞」是冷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向僑胞爭取支持及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僑務工作主要是由中央委員會第三組(黨務)、僑委會(僑務)、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外交)等三個單位共同主持。
1953年1月康樂總
誕生-延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74
Id:
285874
Title:
誕生-延續
Description:
〈誕生-延續〉作品為在巨石上雕刻出圍繞側邊一角圓洞的放射線,使之呈現宛若阿美族婦女頭飾的樣貌,象徵太陽溫暖的母性光輝;其上嵌有18顆不鏽鋼球,代表來自各國的18位石雕家在花蓮創作,上方的大不鏽鋼球則由
醫事集談會開催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004
Id:
601004
Title:
醫事集談會開催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15日以醫事集談會為題進行報導。內容提及為了增進醫事技術相關人士的和睦關係,且以暢談無忌憚的意見交換為主要目的。花蓮港醫院於該日下午3點在該院內講堂
文山茶場員工宿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57003
Id:
557003
Title:
文山茶場員工宿舍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約於民國57年(1968)時,陳漢順於少年時所攝,拍照地點位於文山茶場員工日式宿舍。當時陳漢順拿起底片相機,拍攝站立於宿舍建築前方的母親陳蘇儉,而留下了此張照片影像。
照片的建築背景為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809
Id:
514809
Title:
玉里瑞榮鐵工廠四十一年元旦同樂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玉里瑞榮鐵工廠於1952年(民國41年)元旦同樂合影之照片。從其上之文字可以看到其拍攝於1952年(民國41年)時,此地點位於玉里的中正路上,為《顧我洄瀾》之作者葉柏強先生之屘叔公葉坤郎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983
Id:
567983
Title:
順天宮三姑計擺黃河陣員光
Description:
順天宮作為漳泉對場作品,大木匠師分別為溪底派王錦木及彬司派胡賢,題材上大致分為人物、花鳥、走獸、集瑞等,三川殿明間龍邊棟架前步口員光為「三姑計擺黃河陣」,典出封神演義第五十回。
照片拍攝於201
公務人員儲備登記證書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96
Id:
594196
Title:
公務人員儲備登記證書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公務人員儲備登記證書,係馬祖新村社區160號住戶馬小梅女士所提供。馬小梅女士為前婦工隊隊長,後任陸光五村管委會秘書。馬仁聚先生為馬小梅女士的父親。
此登記證書上詳細記錄了成為公務人員者的
許渾秋日闕題潼關驛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532
Id:
559532
Title:
許渾秋日闕題潼關驛樓
Description:
釋文:「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關(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此詩來自於唐朝詩人許渾(788-860)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追尋曠逸閒適、逃避
〔兒童欄〕わしとひろ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56
Id:
649656
Title:
〔兒童欄〕わしとひろこ
Description:
本作品〈わしとひよこ〉(中文:老鷹與小雞),刊登於1937年1月25日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三號中「コドモノ頁」專欄中,由漢生病病童呂順良撰寫。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
該文為
蓋婭的凝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21
Id:
595821
Title:
蓋婭的凝視
Description:
希臘神話中「蓋婭(Gaia)」象徵孕育萬物的大地之母。作者林忠石透過雕刻刀,藉此重新詮釋畢卡索立體派繪畫風格,在白色石材上刻劃出〈蓋婭的凝視〉的立體造型。誇張的臉龐特寫,以蓋婭無聲的眼淚,控訴人類
節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195
Id:
267195
Title:
節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Description:
〈節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為余裕元(1959-)臨仿《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第一段,釋文:「太宗文皇帝製三藏聖教序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2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67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53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7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3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