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藝術與人文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467576 , 欄位Id的內容是46757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63號,隨鷗吟社於1935年(昭和10年)1月15日發行。
本冊卷首收有大竹溫等人書畫作品四幅。詩作依四古、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五絕、七絕刊出。共151位作者古今體詩187首。本期恰逢新年,有不少新年應景之作,又本年宮中「御歌會」,昭和天皇敕題(御歌會所出的題目)為「池邊鶴」,故本期作品數量亦頗多。
詩作之後為「忘機餘話」、「競詠詩」、「蘭交課題詩」。忘機餘話紀錄淸風吟社、淸新吟社、言志吟社、澹社等4社活動暨作品,計56首詩及3首聯句,以及瀧川君山(龜太郎,其《史記會注考證》至今是研究《史記》的權威)《史記總論》、小林泉《食人窟存稿》、松原竹秋《竹秋遺槀》、稻本治三郎《近遊小稿》、青山尚文《無聲遺稿》等5書。本期競詠詩共29首,題目「竹窗暮雪」。蘭交社課題詩為該詩社吟詠活動作品,共有詩13首。
另,本期刊有臺人吳鳴皋(景箕)的七言絕句〈讀玉嬌梨〉、莊玉坡的七言絕句〈池邊鶴〉。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467576&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C616741E-FD6E-4779-9CEE-1B240BCD6BB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2-09-30T12:47:3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576
Id
467576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63號,隨鷗吟社於1935年(昭和10年)1月15日發行。 本冊卷首收有大竹溫等人書畫作品四幅。詩作依四古、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五絕、七絕刊出。共151位作者古今體詩187首。本期恰逢新年,有不少新年應景之作,又本年宮中「御歌會」,昭和天皇敕題(御歌會所出的題目)為「池邊鶴」,故本期作品數量亦頗多。 詩作之後為「忘機餘話」、「競詠詩」、「蘭交課題詩」。忘機餘話紀錄淸風吟社、淸新吟社、言志吟社、澹社等4社活動暨作品,計56首詩及3首聯句,以及瀧川君山(龜太郎,其《史記會注考證》至今是研究《史記》的權威)《史記總論》、小林泉《食人窟存稿》、松原竹秋《竹秋遺槀》、稻本治三郎《近遊小稿》、青山尚文《無聲遺稿》等5書。本期競詠詩共29首,題目「竹窗暮雪」。蘭交社課題詩為該詩社吟詠活動作品,共有詩13首。 另,本期刊有臺人吳鳴皋(景箕)的七言絕句〈讀玉嬌梨〉、莊玉坡的七言絕句〈池邊鶴〉。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
1_PDM_
-
2_PDM_
-
3_PDM_
-
4_PDM_
-
5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2-09-30T12:47:34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50
Id:
514450
Title:
一級產業ㄧ畜牧業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9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48
Id:
296348
Title:
爸嬭疼尾囝,皇帝疼奸臣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爸嬭
黑白大頭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79
Id:
594479
Title:
黑白大頭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黑白大頭照,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9號住戶宋劉國順女士所提供,宋劉國順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現代人對早年的黑白照片應該相當陌生,照相技術雖是在西元1826年發明,但直到西元1860年科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53
Id:
600553
Title:
故梅野氏之讚仰-梅野紀念館建設具體化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4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延續故原脩次郎衣缽一生投入東臺灣建設的耆宿梅野清太氏,逝世一週年即將到來。為感念梅野氏的貢獻,福井公、小川浩、古賀朝一郎、吉
瑪麗亞‧洛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80
Id:
283680
Title:
瑪麗亞‧洛克
Description:
瑪麗亞.洛克1961年生於慕尼黑,並於1983-1989年慕尼黑美術學院師從Leo Kornbrust教授學習雕塑,並在1990-1991年在慕尼黑美術學院獲得文憑。自1990年以來在慕尼黑和卡拉拉(
風之花蓮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61
Id:
595461
Title:
風之花蓮
Description:
〈風之花蓮〉以站立扭擺向上的身軀,呈現有如搖曳生姿的花,欣喜舞蹈的草的姿態。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公共藝術示範(實驗)計畫」之花蓮縣公共藝術入選作品。作者賴純純於民國42年(1953)生於臺
收割季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98
Id:
267598
Title:
收割季節
Description:
〈收割季節〉為畫家邱創乾(1900-1973)的作品,畫家出身日治時期桃園八德望族,早年為公學校教師,曾為石川欽一郎(1871-1945)學生;1938年後辭去教職,接手家族事業,也停止作畫。二戰
清貞高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492
Id:
267492
Title:
清貞高華
Description:
黃哲夫(1947-)此軸〈清貞高華〉畫水仙、冬梅與奇石、水仙與奇石並置,主體微微向左傾斜,冬梅自右上角向左下斜出,枝節盤繞,一長枝從岩石後方繞過,與水仙相接,形成全幅構圖態勢。作者落款:「清貞高華
魚筌(阿美族)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372
Id:
287372
Title:
魚筌(阿美族)
Description:
魚筌為漁撈容器,該件物品製作材質為黃藤與竹,用絞織編法縛紮而成,做漏斗狀,使魚、蝦進入後無法游出去而被捕獲。漁撈為阿美族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生產活動,一般漁撈主要以河川捕魚為主,部分居住在海邊的部落才會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59
Id:
18075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協同策展人盧怡安茶席中的壺與杯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活動,邀請董紜綺(面對照片最右側)、王怡方(面對照片中側)、盧怡安(面對照片最左側),三位演講,演講題目為「女孩子們的茶席
五幕三景《藍與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67734
Id:
667734
Title:
五幕三景《藍與黑》
Description:
本簡報為康總話劇《藍與黑》演出文字報導。復興崗報以〈康總話劇《藍與黑》週一在校首次公演〉為標題報導了這則新聞。內文刊登於1962年9月26日第4版《復興崗報》」報導內容敘明政工幹部學校籌辦校園敬師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582
Id:
304582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13期〈澎湖「朱盛文物紀念館」簡介〉
Description:
本文介紹盛興餅店淵源、朱盛文物紀念館設立契機,以及紀念館內展示品。「朱盛文物紀念館」成立於民國87年(1998)6月24日,位於馬公市中正路和仁愛路的交叉口,是澎湖百年老店──「盛興製餅廠」的紀念館。
卡門‧塔納福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04
Id:
283704
Title:
卡門‧塔納福
Description:
卡門生於1973年,在1994-1998年間於索菲亞的國家美術學院研讀藝術與雕塑,並在2005擔任學院的雕塑講師,其主要作品以大理石、石灰岩、花崗岩、木材為材料進行創作,戶外大型石雕作品以逾5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80
Id:
516680
Title:
今春花蓮港中學首批畢業生
Description:
此篇報導說明1941年(昭和16年)春天3月初花蓮港中學校將有七十五名第一屆畢業生離開學校,其中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有六十六名,其餘九名考慮直接就業。此篇報導選自1941年(昭和16年)1月13日的
指向東北,走向西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70
Id:
286070
Title:
指向東北,走向西南
Description:
作品〈指向東北,走向西南〉狀似行走的城堡,黑花崗與白大理石相接處所形成的開口,暗示城牆的內外與風景。此件作品為201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的複審入選作品。作者蔡文慶於八○年代遠赴美國阿肯色州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9
Id:
603879
Title:
宗教報國會結成宗教家的職域奉公機關昨日會議決定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9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教育當局將透過信仰生活指導皇道精神,邀集各宗教家組合花蓮港廳宗教報國會,昨8日上午9點在花岡山軍人援護會館由市內各宗
隨鷗集(第三百三十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490
Id:
467490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三十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30號,隨鷗吟社於1932年(昭和7年)4月15日發行。
本集前有久保天隨等人的四幅書畫作品,久保天隨是日治後期在臺最為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95
Id:
180695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揉茶活動前之解說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區內,揉茶活動體驗前的解說。本日講師為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的謝博中(照片中解說簡報者)。解說人員先簡報製
MOC_Id:
Culture_Event180814
Id:
180814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日營五金鑄造沾漿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日營五金鑄造沾漿過程影片。沾漿為在製作好的蠟型上面沾附黏合劑和防火材料,
我撿到一顆頭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40
Id:
301140
Title:
我撿到一顆頭顱
Description:
本書是陳克華年輕時的作品,帶著一點點科幻,一點點情色,淺顯易讀短詩小品,是陳克華在自己作品中很喜歡的作品之一。陳克華,筆名田自由、克克,台灣中生代代表詩人之一,也是台灣重要的同志詩人代表。曾獲中國時報
看見看不見的空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11
Id:
301111
Title:
看見看不見的空間
Description:
攝影集,由鄭慧正與陳克華兩位醫師聯手創作,透過磁振造影MRI攝影技術拍攝稀鬆平常的物品,藉由不同的視角領略「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看見不同角度的美。MRI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242514
Id:
242514
Title:
南竿金板境天后宮的一斗三升
Description:
位於連江縣南竿鄉的金板境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相傳與津沙、馬港、東引四座天后宮均為清嘉慶年間蔡牽(西元1761-1809年)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或修建。金板境天后宮至今保留閩東建築的封火山牆、穿斗式構架
廖石成的螭虎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636149
Id:
636149
Title:
廖石成的螭虎栱
Description:
廖石成(1899-1984)是陳應彬的高徒,他在18歲時拜陳應彬次子陳己元為師,跟隨師父南北奔忙,參加許多寺廟的修建工程。他繼承彬司派優異的大木及斗栱技術,特別是「螭虎」栱的造型具有很高的辨識性,
元長公學校團體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111
Id:
210111
Title:
元長公學校團體照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張照片為元長公學校團體照,應為兩位老師與十五位學生之合影。下方題字元長公學校,並註明中間一列右邊第一位學生為陳清森。
全部人員共
郭函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66
Id:
286566
Title:
郭函姿
Description:
一位個性自然純樸為後山山海所深深著迷的女孩,心中一直懷抱創作夢想的「山迷」,在移居花蓮後透過在地人文及自然環境繪出最貼近人心的日常;騎著單車穿梭巷弄,觀察自然四季變化與地方風土姿態,將對山林、植物與在
MOC_Id:
Culture_Place142818
Id:
142818
Title:
豐裡楊宅
Description:
本戶家庭為客家族群,來自新竹湖口,會說海陸腔客家語。因為居住花蓮,也常食用野菜。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
嫁妝一牛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33
Id:
301033
Title:
嫁妝一牛車
Description:
《嫁妝一牛車》為王禎和成名作,收入他1960年代陸續發表在《現代文學》、《文學季刊》的短篇作品內容刻畫早期臺灣農村底層人民的生活、家庭和男女情感關係,在臺灣文壇有一定影響力。書中最早一篇〈鬼.北風
肋狀通心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05
Id:
285905
Title:
肋狀通心粉
Description:
本作品〈肋狀通心粉〉是一扇介於想像世界與日常現實之間的門。兩個看似通心粉的抽象物體,在空間裡互動跳舞著,是經材質的轉換後取代原來的意象。對作者來說,雕塑是一種空間的相互作用,象徵佔據實體和空間,一種看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79
Id:
18077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紅琉璃玻璃壺蓋壓製火拋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紅琉璃玻璃壓製火拋過程影片。火拋為一種拋光手法,以少輻射熱的加熱方式,使
西住戰車長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88
Id:
600988
Title:
西住戰車長傳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1日的報導。根據此則影像的記載,筑紫館預定上映電影「西住戰車長傳」,反映了日治末期當局期以各種方式來使臺灣住民有相對應的意識養成。筑紫館位於花蓮港市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2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1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7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19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0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