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14540 , 欄位Id的內容是31454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豆豆小姑姑所提供的家族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內容是,1988年豆豆阿公受邀在九族文化村的賽夏族館,表演編織生活竹器的場景,拍攝者待考證。 豆豆阿公1926年生,1989年過世,這張照片是他過世前一年,62歲時所拍攝的,豆豆阿公學習的竹編技藝,是賽夏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必需技能,阿公也是由家中長輩教授這門技藝,例如:編織竹背簍、米篩、花器等。 根據豆豆描述,她在家中看過的竹編花器,是豆豆爸爸從南庄八卦力部落的豆家,帶出來的豆豆阿公作品,由於豆豆在出生前(1982年)阿公已經去世,這些竹器讓她確認了,阿公確實會編竹器的事實。而阿公曾在大力煤礦當礦工,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將竹編技藝給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所以這項竹編技藝在豆豆爸爸這一代已經在家族內失傳。 另一件讓豆豆確認阿公會編織竹器的事實是,2018年在苗栗編織藝術節的展覽,豆豆以藝術家的身分參展,展品內容是梳理賽夏族編織史,因她的姓氏特別,展覽嘉賓張憲平老師,因此詢問豆豆:「豆昌來,你認識嗎?」雙方才確認,豆昌來為豆豆的阿公,2019年張老師邀請豆豆到他竹南的工作室參觀,豆豆才看到阿公的其他竹編作品,張老師表示在民國60~70年代,他曾經進入南庄輔導原住民竹編技藝,當時豆豆阿公曾與張老師共事過,後來張老師向豆豆阿公購買一些作品,作為他的原住民竹編收藏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454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45CA550F-A8A8-49E0-8708-8F48C867820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1-14T13:21:2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14540

Id

314540

Title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

Description

豆豆小姑姑所提供的家族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內容是,1988年豆豆阿公受邀在九族文化村的賽夏族館,表演編織生活竹器的場景,拍攝者待考證。 豆豆阿公1926年生,1989年過世,這張照片是他過世前一年,62歲時所拍攝的,豆豆阿公學習的竹編技藝,是賽夏族人代代相傳的生活必需技能,阿公也是由家中長輩教授這門技藝,例如:編織竹背簍、米篩、花器等。 根據豆豆描述,她在家中看過的竹編花器,是豆豆爸爸從南庄八卦力部落的豆家,帶出來的豆豆阿公作品,由於豆豆在出生前(1982年)阿公已經去世,這些竹器讓她確認了,阿公確實會編竹器的事實。而阿公曾在大力煤礦當礦工,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將竹編技藝給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所以這項竹編技藝在豆豆爸爸這一代已經在家族內失傳。 另一件讓豆豆確認阿公會編織竹器的事實是,2018年在苗栗編織藝術節的展覽,豆豆以藝術家的身分參展,展品內容是梳理賽夏族編織史,因她的姓氏特別,展覽嘉賓張憲平老師,因此詢問豆豆:「豆昌來,你認識嗎?」雙方才確認,豆昌來為豆豆的阿公,2019年張老師邀請豆豆到他竹南的工作室參觀,豆豆才看到阿公的其他竹編作品,張老師表示在民國60~70年代,他曾經進入南庄輔導原住民竹編技藝,當時豆豆阿公曾與張老師共事過,後來張老師向豆豆阿公購買一些作品,作為他的原住民竹編收藏品。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1-14T13:21:20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阿公竹編於九族文化村開幕活動民俗與宗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062
Id: 56306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九號
Description: 竹茹五分、麥文一錢、金蟬三個、麥芽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竹茹,清熱藥物,兼可化痰,袪除煩悶,又可止嘔。麥文冬,補陰藥物,可以用於肺胃陰虛的病人,又可以清心除煩。金蟬(蟬蛻),蟬脫殼的外衣,可以疏

MOC_Id: Culture_Object305058
Id: 305058
Title: 中元普度祭祀習俗
Description: 《澎湖紀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亦為盂蘭會;澎人最喜祀鬼祭孤。澳中必推一、二人為頭家,斂錢做會,延道五人作道場功果,或三晝夜、或一晝夜不等。每道場至夜必放燄口祭幽,又有破地獄、打鬼門之名,總謂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36
Id: 566636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七七首
Description: 甘蔗五才,中央開空內授;川蓮壹錢。用炭火煎滾取湯抹目內。 甘蔗,是性質偏涼的藥物,有清熱之效,可緩解肺熱或胃熱,《本草綱目》曰:「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煎煉成糖,則甘溫而助濕熱,所謂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557
Id: 486557
Title: 慈生宮幼科第六十三方
Description: 不節飲食。氣滯生痰。 先修口腹。藥服兩三。 檳榔一錢、青皮一錢、法夏錢半、泡朮八分、谷牙二錢、腹皮二錢、前胡錢半。煎服。 因飲食不節,導致食積中阻,影響氣的運行,氣不行而生痰,所以首先須處理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6845
Id: 156845
Title: 馬祖生育習俗:縛手關
Description: 早期西方醫療知識不普及,嬰兒夭折率高,因此衍生出各樣生育習俗,希望新生兒能平安長大。新生兒出生後穿上衣服,家人會用紅箍巾綁住嬰兒的上臂,讓小朋友長大才不會亂動東西。 根據97年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6932
Id: 306932
Title: 桶盤三十人公神像
Description: 據《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提及三十人公廟位於桶盤嶼「大宅後」西側、「寮仔後」的東邊,最早是一座土地公廟,後來土地公不知下落,才改祭祀三十人公。三十人公本是後寮「三十人公廟」(南埔廟)的神祇,相傳

MOC_Id: Culture_Object309840
Id: 309840
Title: 文澳城隍廟「視觀察」匾額上、下款局部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41期,篇名為「澎湖文澳城隍廟及媽宮城隍廟史蹟考證」,圖為文澳城隍廟「視觀察」匾額下款局部,下款內容:「澎湖廳鎮臺李春榮、廳長程邦基」,下方註記「暨閤澎眾弟子敬献」。程邦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741
Id: 282741
Title: 石觀音第一番
Description: 南方澳內埤漁港城隍廟,裡面供奉著一尊石刻的觀音菩薩,上面刻著「第一番」、「如意輪觀音」等文字,日本味十足,類似的石刻觀音在台灣的花蓮、新竹、基隆、宜蘭等地都有發現,原來這些觀音石像的出現是源自於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309938
Id: 309938
Title: 外垵村溫王宮(外塹宮)「海澨蒙庥」匾額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49期,篇名為〈澎湖縣西嶼鄉光復以前匾額輯錄〉,圖為外垵村溫王廟(外塹宮)「海澨蒙庥」之匾額,上款「嘉慶己巳年菊月穀旦」,可知為嘉慶14年(1809);下款「欽命提督福建全省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112
Id: 565112
Title: 大甲鎮瀾宮小兒科第三十一號
Description: 京芥一錢、防風一錢、升麻一錢、大力八分、元叁一錢、甘草四分。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左方第一張藥籤。京芥(荊芥),防風,一般感冒常用藥物,用來袪除風邪,故名防風,感冒兼有身體疼痛的尤其適合使用。升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944
Id: 487944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眼科第四十四首
Description: 茯神、歸中、兔絲、枸杞、伏盆、故紙、車前、甘菊各一錢、熟地三錢。水一碗半煎七分。 茯神有寧心安神之功。當歸、熟地滋陰補血。菟絲子、枸杞、伏盆(即覆盆子)滋補肝腎。故紙是補骨脂的別稱,可以補腎助陽

MOC_Id: Culture_Event630157
Id: 630157
Title: 瑪玉托兒所招牌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舊瑪玉托兒所招牌。 為了紀念連瑪玉女士一生愛台灣的胸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彰化市蘭大衛紀念教會於1972年設立「瑪玉托兒所」,以其名【瑪玉】為園名,目的是懷念並發揚連瑪玉女士【切膚之愛】的

MOC_Id: Culture_Event151039
Id: 151039
Title: 東引境代天府臨水夫人擺暝祭典
Description: 依據《106年連江縣擺暝民俗調查研究案成果報告書》2017、2018現地訪調整理,東引境代天府在農曆正月十四日舉辦「迎娘奶」,為臨水夫人陳靖姑擺暝。馬祖人尊稱陳靖姑為臨水奶,神誕日應為農曆正月十五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612
Id: 56161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一九號
Description: 地骨一錢、大黃一錢、朴消一錢、元參錢半、姜活錢半、條芩錢半。水一碗煎五分。 地骨(地骨皮)古籍中載其功用為瀉肺火,擅長處理肺經有熱,鬱而化火而致咳嗽、氣急,甚至兼治陰虧體質而咳痰帶血的症狀;大黃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04
Id: 562804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婦科第十五號
Description: 實熱昏沉小便難,胎搖氣急臥不安。心蕉腹痛危微症,若再傷風恐云班。 條岑一錢、青黛七分、生地二錢、杏仁錢半、石羔錢半、葱白三、黑支子一錢、蜜升麻三分、淡豆豉十粒、棗三。水碗二煎六分、提防變症、服二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881
Id: 487881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外科第四十一首
Description: 枯矾三錢、生矾六錢、雄黃一錢。共為末敖之。 枯矾(礬)就是將生矾(礬)煅用的製品,外用能解毒殺蟲,收濕止癢。雄黃可以解毒殺蟲,用於蛔蟲等腸寄生蟲病引起的腹痛。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興濟宮」。興濟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77
Id: 562877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外科第三十八號
Description: 冥冥通信宜謹脩,病臨危皆有由。願子政途從孝順,榮枯得失定有秋。 無方,宜施棺捨藥。 凡事冥冥中有安排,做人處事應光明磊落、謹言慎行、修養道德,對於目前疾病或危險的到來都有它的原因。若希望從事政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879
Id: 561879
Title: 廖府先生廟第四八號
Description: 芦竹根三錢、元參二錢、双白二錢、麥冬二錢、黃芩二錢、杏仁二錢、連召錢半、瓜蔞二錢、生甘錢半、前胡錢半、桔梗二錢、川連錢半、棗四粒。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芦竹根(蘆根),清熱藥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121
Id: 565121
Title: 大甲鎮瀾宮小兒科第四十號
Description: 石羔八分、甘草八分、川連五分、大黃五分、犀角六分、青代六分、元叁一錢、柴胡八分、知母二分、枝子三分、生元九分、紅棗一粒、人叁一分、姜一片。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石羔(石膏),知母

MOC_Id: Culture_Object635973
Id: 635973
Title: 瑞成金品店小銀(腳尾紙)
Description: 小銀用於祭拜亡魂及普渡時祭拜祖先,呈長方形彎曲狀,首張銀紙貼有銀箔,且蓋有邊印。二林地區若有民眾遭遇親人去世,需於亡者腳旁焚燒腳尾紙,即使用此種銀紙。燒化腳尾錢時,需一張接著一張焚燒不能中斷,並注

MOC_Id: Culture_Object310150
Id: 310150
Title: 進盛師的鳳凰牡丹屏風作品
Description: 本圖來自《西瀛風物》第五期〈澎湖的木雕師--黃良師傅及其傳承(下)〉一文,紀錄黃良師傅第四代傳人之生平與創作,照片為進盛師的鳳凰牡丹屏風作品,位於原文的第八頁。 洪進盛師傅為朝陽里人,生於民國四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425
Id: 598425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五府千歲藥簽第三二首
Description: 紫蘇、伏龍干各壹錢、薄荷四分、益母七分、生姜三片、烏糖一角。水一碗煎六五分。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未分科的第32首藥籤。紫蘇、生姜(生薑),一般感冒常用藥物,紫蘇可以紓解胸悶或腹脹等伴隨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464
Id: 606464
Title: 內媽祖廟眼科第七六號
Description: 六味丸一兩、白菊一錢、蓮子心五分。煎。泡六味丸服之。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眼科的第76首藥籤。六味丸,指的是六味地黃丸,為滋補肝腎常用的方劑,適合肝腎陰虛導致的各種症狀,像是腰膝痠軟,頭目眩暈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846
Id: 486846
Title: 慈生宮眼科第二十三方
Description: 志潔來壇叩妙方。靈丹指點復回光。 眼明不外心明理。保養精神壽更長。 用熟六味丸三錢、烏豆。長燈心煎水送下 三朝即效。 六味丸(六味地黃丸),是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將漢代名醫張仲景的腎氣丸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250
Id: 304250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26期-翁也隋
Description: 本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26期,是一首褒歌,歌名「翁也隋」,以下節錄自內文: 這首韻文由顏朱百老先生講述,主要在讚美新婚夫婦,郎才女貌,親暱恩愛的模樣,出雙入對前後相隨,賞心悅目,令人不覺之中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57
Id: 278057
Title: 遇到疾病,富貴家請醫診視,其餘皆不重醫而重神,反而擡神求藥 廈門志卷十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疾病,富貴家延醫診視;餘皆不重醫而重神.不曰星命衰低,輒曰觸犯鬼物;牲醴、楮幣,祈禱維虔.至擡神求藥,尤為可笑.以二人肩神輿行,作左右顛撲狀,至藥舖以輿扛頭遙指某藥,則與之;鳴鑼喧嚷,道路皆避.至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275
Id: 565275
Title: 大甲鎮瀾宮大人科第一〇二號
Description: 九層塔一把、古松皮一錢、生肉四兩。◎半酒水燉服。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九層塔還是可以入藥的植物,有列入《本草綱目》之中,具有疏風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古松皮,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18
Id: 506418
Title: 奇密祠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奇密祠」,即是在阿美族部落奇密社中的神社。有關阿美族的起源傳說,各地區部落都有不同說法,但幾乎都和海洋脫不了關係,即便是居於秀姑巒溪深處的奇美部落亦然。該部落現今還盛傳著一首「阿美族起

MOC_Id: Culture_Event574869
Id: 574869
Title: 重返噶瑪蘭:新社部落田野訓練暨影像紀錄工作坊/pakelan祭儀
Description: 以「回看、發想、重返、首映、檔案」為主軸的「重返噶瑪蘭:新社部落田野訓練暨影像紀錄工作坊」,係由南藝大音像紀錄研究所蔡慶同所長與慈濟大學傳播學系潘朝成助理教授所合作辦理,營隊為期三日,期間透過歷史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65
Id: 562765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六十六號
Description: 洋參一錢、當歸一錢、鹿茸三分、舊元錢半、羚羊五分、豬肚一個。半酒水朕之。 西洋參補氣,當歸補血;鹿茸是指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帶茸毛且含血液,配上舊元(熟地)對腎有陰陽雙補的作用,羚羊角則專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9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18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5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19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1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7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2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