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馮朝宗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馮朝宗藝術與人文

馮朝宗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83584 , 欄位Id的內容是28358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馮朝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從事石雕創作二十餘年的花蓮石雕藝術家馮朝宗年輕時就讀工專機械科,從楊正端、莊丁坤兩位亦師亦友的石雕藝術家身上初接觸石雕,學習到從泥塑到完成一件石雕作品的技巧。他選擇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為題材,深入技巧的磨練以及造型的詮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以「獵豹」為主題的石雕創作。馮朝宗被牠快速奔跑時的體態所吸引。馮朝宗對於獵豹野性的傳神詮釋以及其動態的捕捉,從寫實到簡化、變形,不斷精進歷程,也讓他漸漸走出個人風格。
因機械學科背景,馮朝宗對工具的情感自然更多,認為熟悉器械操作,同時秉持著萬物皆有靈性的想法,讓他和工具之間的連結,不只是使用者與工具之間的關係。可能工具符合所需即可;或者工具進一步是代表專業與品味。於是馮朝宗開始著手以「工具」作為創作題材,工具就像人被安置在機械化的生活,常使人忽略這當中的每一個「他」,終究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
他引述唐代畫家張璪所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指的是創作者從模擬外在世界形象,轉化為自己內在體悟的過程。馮朝宗的生活跟創作息息相關,交織出屬於他獨有的人生道理,見證他心境上的改變。現階段的他最嚮往的自由自在的創作生活,只珍惜著自己熱愛創作的初心。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3584&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C890713E-EA95-4034-88B8-F17B569D8BA5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12-04T10:39:5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84

Id

283584

Title

馮朝宗

Description

從事石雕創作二十餘年的花蓮石雕藝術家馮朝宗年輕時就讀工專機械科,從楊正端、莊丁坤兩位亦師亦友的石雕藝術家身上初接觸石雕,學習到從泥塑到完成一件石雕作品的技巧。他選擇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為題材,深入技巧的磨練以及造型的詮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以「獵豹」為主題的石雕創作。馮朝宗被牠快速奔跑時的體態所吸引。馮朝宗對於獵豹野性的傳神詮釋以及其動態的捕捉,從寫實到簡化、變形,不斷精進歷程,也讓他漸漸走出個人風格。
因機械學科背景,馮朝宗對工具的情感自然更多,認為熟悉器械操作,同時秉持著萬物皆有靈性的想法,讓他和工具之間的連結,不只是使用者與工具之間的關係。可能工具符合所需即可;或者工具進一步是代表專業與品味。於是馮朝宗開始著手以「工具」作為創作題材,工具就像人被安置在機械化的生活,常使人忽略這當中的每一個「他」,終究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
他引述唐代畫家張璪所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指的是創作者從模擬外在世界形象,轉化為自己內在體悟的過程。馮朝宗的生活跟創作息息相關,交織出屬於他獨有的人生道理,見證他心境上的改變。現階段的他最嚮往的自由自在的創作生活,只珍惜著自己熱愛創作的初心。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12-04T10:39:50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馮朝宗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282707
Id: 282707
Title: 開蘭第一城與被遺忘的沙林聽濤
Description: 此活動為 108 年「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之推廣活動,以”開蘭第一城”為走讀核心,尋訪先民入蘭足跡,再隨著風聲、濤聲的腳步走進曾為蘭陽十二勝景之一的 “沙林聽濤,接著穿越時光隧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36
Id: 659736
Title: 吳府廉 - 吾土 - 水墨紙本
Description: 此幅水墨畫是第一屆大墩美展水墨畫組第一名,為畫家吳府廉1996年的作品。蘇峰男評委認為:「吳府廉所作的〈吾土〉,從生活中取材,意念新穎,氣勢宏偉,以人物相異之形神相互聚集,經營構成的費心巧思可見,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59
Id: 18065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入口的服務台志工解說
Description: 由於展覽手冊之設計風格有別於傳統,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入口的服務台,由志工向參觀民眾解說如何使用展覽手冊外封套,並講解如何在「跡」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206
Id: 660206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吳迪容 - 在大地的肚子裡睡了一年、是實體也是透明的、銀杏小朋友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吳迪容所創作的膠彩畫。吳迪容思考生命存在的目的與意義,在創作的主題回歸並描繪寫生日常下每天最貼近的物件。寫生觀察她們在光、在空氣、在溫度、濕度,甚至是當時的心情,仔細的將這些狀態描繪轉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50
Id: 283650
Title: 安東‧布隆思瑪
Description:   安東是一位澳大利亞雕塑家,擁有超過35年的專業經驗。12歲那年,他與家人從荷蘭阿姆斯特丹搬到澳大利亞。他對藝術的熱愛始於與父親──一位荷蘭畫家。他熱愛在那間藝術工作室裡度過的時光。離開藝術學院

MOC_Id: Culture_Event629662
Id: 629662
Title: 高梓觀摩安慶小學教學
Description: 這是高梓擔任「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其間,受邀到安慶小學觀摩由王蘭芬老師擔任教務主任時期推動的教學觀摩會,觀摩會為雲林縣「全縣技能科生活中心教學觀摩」。高梓博士,素有台灣「國教之母」的美譽

MOC_Id: Culture_Object488300
Id: 488300
Title: 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
Description: 《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2008年出版,為《95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查計畫》、《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的第三年延續性計畫,針對前一年建立的連

MOC_Id: Culture_Object156338
Id: 156338
Title: 樂華鼓譜
Description: 馬祖的鼓板樂通常由通鼓、大小鑼、大小鈸(鈔)和狼帳(長桶鼓)所組成,從5人到15人皆可組成,一般在10人左右。由於其節奏強烈,靜坐、行走皆可演奏,加之口傳可學,不需艱深繁複的演奏技巧,得以深入民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80
Id: 594480
Title: 馬祖新村-土風舞社團的練習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土風舞社團的練習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照片中,婦女們穿著統一色系的上衣以及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82062
Id: 282062
Title: 馬祖民居特色:香插與影壁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若是家戶有焚香祭祀的需求,會在房屋大門龍邊的門框或牆面上設置「香插」,大多以泥塑或石刻而製,造型變化多端,有書卷形、香爐形、葫蘆形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76
Id: 283676
Title: 西碧‧凡哈蘭
Description: 西碧‧凡哈蘭於1963年生於德國,之後轉往美國與巴基斯坦居住,1975~2003年移居英國格拉斯哥,自2003年起便定居德國與奧地利。她在1991年起開始廣泛運用各種素材從事雕塑創作、裝置藝術以及攝影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81
Id: 30418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53期〈小諺語大典故—閩、台諺語「烏魯木齊」考〉
Description: 此篇為余光弘老師所撰寫,主要為考證「烏魯木齊」此諺語的由來典故。去年有一段時間台灣的媒體忽然掀起一陣討論「烏魯木齊」的短暫風潮,這句諺語被用來形容亂七八糟、七拼八湊的事物。例如父母親要求子女用心完成家

MOC_Id: Culture_Event224562
Id: 224562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吳偉丞的作品「黑陶粉彩正把壺」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展出臺灣著名陶創作家吳偉丞之作品「黑陶粉彩正把壺」。本項作品是以陶土與鐵為材料,以手拉坯法作胚,再上化妝土後燒製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41
Id: 659941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蔡美淑 - 夜、空、荷Ι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蔡美淑所創作的膠彩畫。蔡美淑的作品風格為工筆細膩的技法,寫實風格。以下為蔡美淑對其作品的自我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夜」(膠彩紙本,45 cm x 53 cm,2018),捻紙多層次、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52
Id: 164552
Title: 種梅
Description: 次唱 種梅 左詞宗蘇鴻飛選 右詞宗倪登玉 右花 黃得時 孤山移植品精良。水灌晨昏興倍長。直待花開聞十里。扶筇雪後好吟香。 種梅,是擊钵常用的詩題之一,嚮慕的是林逋梅妻鶴子的故事。 這首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88
Id: 293288
Title: 西嶼鄉池東村黃格(1881-1952)與長青奉茶棚(一)
Description: 西嶼鄉池東村黃格(1881-1952)與長青奉茶棚西嶼鄉池東村長青奉茶棚又稱吃茶棚仔,位於池東村下寮尾,日治時代為奉茶亭。乃當時池東鄉紳黃格所創建,以供過往行人飲水歇腳。黃格澎湖廳西嶼庄小池角第364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18
Id: 169218
Title: 綠滿晴窗幾回春
Description: 〈綠滿晴窗幾回春〉為蔡雙梅(1955-)於1996年所作之工筆水墨畫,描繪室內桌前窗口的春日晴光。格子木窗向右推開,拉開的窗簾收拾在右側,桌上盛放的牡丹瓶花與窗外翠竹相互映照,桌几上另擺設一套茶具

MOC_Id: Culture_Object263959
Id: 263959
Title: 獅座與狄青怒展王天化雕刻
Description: 獅座與狄青怒展王天化雕刻 此為1907年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重建時之作,位於三川殿的龍邊。獅座下方的員光,即短樑下用以加強建築結構木造雕花板,戲齣題材取自《狄青演義》中〈狄青怒展王天化〉,敘述狄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44
Id: 301244
Title: 寫真老花蓮
Description: 作者在此書中蒐集花蓮地區的老照片,透過著作流存老照片,讓後代對花蓮歷史有興趣的人,甚至是研究者,得以查閱,了解歷史。作家邱上林,本名邱榮華,臺灣花蓮人。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班結業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93
Id: 289393
Title: 最後的夏天(選自《第一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一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小說組佳作。 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自己17歲那年夏天,帶著9歲的弟弟搭火車回大里阿嬤家發生的事。途中她想起小六時也曾和媽媽搭過一次這趟火車,一路上媽媽完全像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14
Id: 595914
Title:
Description: 〈昇〉使用人形符號特徵代表芸芸眾生,以直立造型表現社會大眾要求自我提升之期許心態。除象徵追求進步的原動力外,並可透過作品觀照自我、訴求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當自身於社會架構中改變亦影響周遭,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74
Id: 514474
Title: 木屐展示館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1
Id: 514241
Title: 結蘭社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18
Id: 169218
Title: 綠滿晴窗幾回春
Description: 〈綠滿晴窗幾回春〉為蔡雙梅(1955-)於1996年所作之工筆水墨畫,描繪室內桌前窗口的春日晴光。格子木窗向右推開,拉開的窗簾收拾在右側,桌上盛放的牡丹瓶花與窗外翠竹相互映照,桌几上另擺設一套茶具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53
Id: 595453
Title: Muses
Description: 〈Muses〉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科學與歷史的九位文藝女神的總稱。藉由女神充滿智慧、優雅與高尚的形象,來詮釋藝術在地的輪廓與內涵。作品〈Muses〉將緊鄰大海背對著花蓮的土地,寧靜、無懼的面向未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155
Id: 289155
Title: 那個地方
Description: 黃智溶的詩集《那個地方》與青年詩人的詩集完全不同,看得出黃智溶對於文字的追求,就像他本人說的「逐步滑向縝密思考的中年文學創作者」,詩人進入中年,詩風一轉,成熟穩健,相對於青年詩人對於情感的狂熱展現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41
Id: 264941
Title: 劉家正作品嫦娥照鏡嫌貌醜
Description: 劉家正作品嫦娥照鏡嫌貌醜,圖中三人身上皆有飄帶,旁邊還有搗藥的玉兔,代表三人已經在月宮成仙,嫦娥已經是仙女,必然貌美無匹,所以有常言道"美若天仙",可是嫦娥依舊不滿足,還嫌自己容貌醜,女性朋友對美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45
Id: 659745
Title: 吳俊奇 - 民間的傳說 - 水彩紙本
Description: 此幅水彩畫是第一屆大墩美展水彩畫組第一名,為畫家吳俊奇1996年的作品。畫作描繪的是一尊七爺的神像,以側身、雙手前、後擺動的姿態佇立在畫作的前方。在七爺神像左側,跟隨著一位身著紅褲的乩童。畫作的背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752
Id: 264752
Title: 頂泰山巖劉家正所繪製四大天王之順
Description: 四大天王之順為「廣目」天王,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冑,形象為手纏龍或是蛇,另一手上拿著寶珠。漢地認為祂手持的龍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順』。 2014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67
Id: 301367
Title: 大島小島
Description: 作家廖鴻基,1957年出生於花蓮市,花蓮高中畢業,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成立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也是黑朝海洋文教基金會的發起人,致力於臺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大島小島》為廖鴻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7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

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3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

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