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寶公學校本館
「原寶公學校本館」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原寶公學校本館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3/f4805010b5514cc53af146beafbf95f18865f0a3.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明治31年(1898)設立臺南第二公學校,以西門外水仙宮原三郊本部三益堂(今水仙宮後之永樂市場處)做為第二公學校的校舍。明治42年(1908)於今學校所在地興建校舍,至明治44年(1911)完工,計有本館一棟八間,教室四棟,每棟各三間,以及運動場。但因學童增加、校舍狹隘,於昭和10年(1935)動工新建新校舍本館,至昭和13年(1938)完工。在二次大戰末期遭受轟炸,校舍多有損毀,僅本館保存較完整,戰後改稱忠孝樓。民國36年(1947)校名改為「立人國民學校」。民國82年(1993)二樓玄關起火,十八間教室燒毀。
明治31年(1898)台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公學校令」,臺灣各地相繼設立公學校。日治期間在原臺南市範圍中,相繼設立臺南第一公學校(後改為臺南師院附屬公學校)、臺南第二公學校(後改為寶公學校)、臺南第三公學校(後改為末廣公學校)、臺南第四公學校(後改為港公學校)、臺南女子公學校(後改為明治公學校)等十四所公學校及一處分校;為便於日人兒童接受教育而有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安平尋常高等小學校等三所日人小學的設立。原寶公學校除仍做為初等教育之場所之外,保留日治時期安置象徵天皇的神聖文物之奉安室與奉安箱,為台灣少數之案例。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西門路三段41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016824873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0008618379494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3-05-13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臺南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51300001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3-05-13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臺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30513000013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627 。
name
原寶公學校本館
representImage
intro
明治31年(1898)設立臺南第二公學校,以西門外水仙宮原三郊本部三益堂(今水仙宮後之永樂市場處)做為第二公學校的校舍。明治42年(1908)於今學校所在地興建校舍,至明治44年(1911)完工,計有本館一棟八間,教室四棟,每棟各三間,以及運動場。但因學童增加、校舍狹隘,於昭和10年(1935)動工新建新校舍本館,至昭和13年(1938)完工。在二次大戰末期遭受轟炸,校舍多有損毀,僅本館保存較完整,戰後改稱忠孝樓。民國36年(1947)校名改為「立人國民學校」。民國82年(1993)二樓玄關起火,十八間教室燒毀。 明治31年(1898)台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公學校令」,臺灣各地相繼設立公學校。日治期間在原臺南市範圍中,相繼設立臺南第一公學校(後改為臺南師院附屬公學校)、臺南第二公學校(後改為寶公學校)、臺南第三公學校(後改為末廣公學校)、臺南第四公學校(後改為港公學校)、臺南女子公學校(後改為明治公學校)等十四所公學校及一處分校;為便於日人兒童接受教育而有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安平尋常高等小學校等三所日人小學的設立。原寶公學校除仍做為初等教育之場所之外,保留日治時期安置象徵天皇的神聖文物之奉安室與奉安箱,為台灣少數之案例。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西門路三段41號
longitude
120.20168248739
latitude
23.0008618379494
registerDateValue
2003-05-13
headCityName
臺南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3-05-13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臺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30513000013
version
1.0
hitRate
627
「原寶公學校本館」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南屯水碓繩繼堂
name:
南屯水碓繩繼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902000001/1d2cc6
intro:
繩繼堂始於清康熙49年(1710)年間,為張國部將劉源沂有感於南屯地理環境適中、土壤肥沃,於景色優美的南屯溪溪潭北側興建定居;並修書回鄕請其兄劉源美全家於康熙51年(1712)遷臺同居,逐漸開墾形成水
type:
1.1
枋橋建學碑
name:
枋橋建學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50422000001/101b90
intro:
康熙五十九年(1720)有來自福建漳州的林成祖開墾板橋地區,並成立墾號,開鑿陂圳,而後道光年間更有林本源家族移入開墾,使板橋地區快速發展,形成街市。明治二十八年(1895)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統治臺灣
type:
1.1
施公祠及萬軍井
name:
施公祠及萬軍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2/bc6fc0
intro:
施公祠及萬軍井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街,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本祠原位於媽宮澳東街與海壇館為鄰(今署立澎湖醫院東側急診大樓處)。原創建於清康熙23 (1684)年,施琅受封清海侯後所建的生祠。道光12
type:
1.1
安平小砲臺
name:
安平小砲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7/c3c52f
intro:
臺灣府城西側,即昔臺江內海,外緣百連綿的南北沙汕二道,長約百餘里。其中號稱天險的鹿耳門,自從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起,便逐漸淤塞,進而積沙成陸,成為廢港。整個商業重心及設防要地,因而轉移到南方的
type:
1.1
舊羅東郡役所
name:
舊羅東郡役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8000001/377c63
intro:
羅東設郡於日治大正9年(1920)殖民政府進行官制改正(廢廳設郡)時,當時在宜蘭地區廢宜蘭廳,設宜蘭郡、羅東郡及蘇澳郡等「蘭陽三郡」,隸屬於臺北州之下。羅東郡管轄區域包括: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
type:
1.1
name:
錦町日式宿舍─林務局局長舊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29000002/abf237
intro:
原為日人所有,國民政府接收後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接管,作為局長宿舍。
type:
1.1
南鯤鯓代天府
name:
南鯤鯓代天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7/264331
intro: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南市北門區鯤江里蚵寮九七六號,為國定古蹟。主要奉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王爺。相傳在清康熙初年已建有供奉五府王爺的南鯤鯓代天府廟,後因海嘯,廟毀人遷。嘉慶年間,鄉人在桄榔山的虎峰,
type:
1.1
鹿港文武廟
name:
鹿港文武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2/3afb79
intro:
鹿港的武廟、文昌祠、文開書院,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相當特別。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遠離商業街道,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
文武廟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
type:
1.1
name: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903000001/09e9db
intro: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
type:
1.1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name: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803000001/15aa17
intro:
臺銀成立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十月,此支店的出現是因當年「淡水港」深具全臺進出口貿易關鍵角色,為了配合海關的收稅業務需要,第一代的臺銀淡水支店設於海關旁,直到日治中期被基隆港取代,亦導致臺銀淡水支
type:
1.1
臺北酒廠
name:
臺北酒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317000001/32d8a5
intro:
酒廠位於當時樺山町八十番地,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民國十一年日本政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徵收,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定名
type:
1.1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name: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608000001/0cedf9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橋仔頭糖廠
name:
橋仔頭糖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4000003/9f738f
intro:
橋仔頭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所創設的第一座製糖廠,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原名橋仔頭製糖所,明治34年(1901)2月動工興建,11月第一製糖工廠完工,隔年(1902)1月15
type:
1.1
滬尾礮臺
name:
滬尾礮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3/549635
intro:
西元1884年8月1日法軍向基隆進攻,展開「清法戰役」序幕,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注意到法軍可能利用淡水河直接攻入臺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當時清政府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
type:
1.1
彰化西門福德祠
name:
彰化西門福德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2/3176a1
intro:
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設置彰化縣,縣治位於今彰化市區。雍正12年(西元1734)知縣秦士望認為邑無城池,難以保障官署人民的安全,乃效仿諸羅知縣周鍾瑄的做法,於街巷外遍植莿竹,並設東、南、西、北四
type:
1.1
文應舉墓
name:
文應舉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10/fdbf50
intro:
文應舉墓,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小古崗北側,為一清代品官古墓。墓主文應舉,字君賢,號茅山。生於清乾隆35年(1770)5月26日亥時,卒於清道光9年(1829)正月1日辰時,享年60歲。文應舉以武職出身,乾
type:
1.1
name:
臺中驛第一貨物倉庫群(新民街8、10號倉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530000001/81d499
intro:
位於新民街側的臺鐵倉庫群,現稱新民街倉庫群,是由市定古蹟新民街8、10號倉庫,以及歷史建築新民街11-17號倉庫群所組成。
日治時期的新民街倉庫群的位址,街墎北側為臺中輕鐵臺中豐原線發車站,該地亦設
type:
1.1
林秀俊墓
name:
林秀俊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1/63e027
intro:
臺北盆地是清初少數漳泉及粵人入墾所開發起來的,其中林秀俊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位開拓先驅。林秀俊,號「成祖」,生於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0年〉,享年七十二歲。福建漳
type:
1.1
淡水禮拜堂
name:
淡水禮拜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4/0d9212
intro:
清咸豐十年(1860)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並於同治元年(1862)正式開觀徵稅,此時期成為全臺最大貿易港,更吸引許多外國人士到此從事貿易等行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馬偕牧師抵達淡水宣教,並在此
type:
1.1
社頭枋橋頭天門宮
name:
社頭枋橋頭天門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119000001/aa6707
intro:
枋橋頭地處大武郡社域,康熙以後漢人移入居住,逐漸形成村落。依據乾隆6年(西元1741年)出版的《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記載,枋橋頭附近大武郡保管下已出現舊社莊、崙仔莊、崁頂莊、枋橋頭莊、陳厝莊、紅毛社莊、
type:
1.1
萬華林宅
name:
萬華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5000003/905935
intro:
1.「萬華林宅」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這座華宅的平面呈不規則形狀,三邊臨馬路,因此外觀甚為突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共有三層樓,屋頂上設平台可供遠眺,是一座結合中西特色的建築。2.林宅建
type:
1.1
艋舺洪氏祖厝
name:
艋舺洪氏祖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126000001/45078f
intro:
興建於清代,為昔日雙園區三大厝之一(另顏厝與黃厝已改建),建築形式保留相當完整:合院式、磚牆、燕尾屋瓦,作工細膩,呈現出洪姓族人早期是地方上耕讀世家的歷史。建築為三進帶單邊護龍的格局,建材多樣,包括泉
type:
1.1
鹿港公會堂
name:
鹿港公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4000003/55d977
intro:
在鹿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貿易團體郊商,其中著名的八郊之一:廈郊,於乾隆34年(1769年)出資興建王爺宮,廟址位於鹿港街鹿港大有口311番地,臨鹿港溪畔,正殿祭祀主神蘇府王爺,而後殿則作為廈郊會館,
type:
1.1
鹿港地藏王廟
name:
鹿港地藏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3/aed367
intro:
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於清初,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由八郊及地方士紳重修鹿港天后宮時,以部份的捐銀重修地藏王廟,此次修護共計花費壹千貳佰餘元。清光緒4年(西元1878年)地藏王廟曾重修,廟內保存光緒
type:
1.1
舊山線-見返坂隧道群
name:
舊山線-見返坂隧道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1124000001/dcfe54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縣定古蹟永濟義渡碑(竹山鎮)
name:
縣定古蹟永濟義渡碑(竹山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23000001/8aad88
intro:
在交通工具尚未發達的年代,河川兩岸行旅貨物往來,端賴渡船服務。渡船事業有官營、民營之分,亦即所謂官渡及民渡,但官渡有渡稅,民渡則常有勒索之事發生,不僅對貧弱者造成重大負擔,也讓行旅者飽受困擾。
今名間
type:
1.1
何厝陳氏古厝
name:
何厝陳氏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2/73680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小浦頭黃允棋古厝
name:
小浦頭黃允棋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922000002/fb42c4
intro:
黃允棋生於清康熙59年(1720),卒於清乾隆52年(1787),享年68歲,為開浦第九世,娶妻陳氏與楊氏。據第十五世裔孫黃欽良口述:「二百餘年前的某年,時當大寒流南下,歲寒天凍,某日清晨,吾先祖妣:
type:
1.1
西螺廖家祠堂
name:
西螺廖家祠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025000001/4c0bf8
intro:
廖家祠堂的起造者廖日賢,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二都廖元子派下,為廖天與派下理明公世系,開臺祖為第十三世廖成功,雍正年間渡臺至西螺埔姜崙地區發展,迄至第十四世廖日賢於明治39年(1906年)移至
type:
1.1
龍井林宅
name:
龍井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16000002/14dee4
intro:
本宅邸坐落於龍井區山腳里林家古厝,又稱「林大厝」,主人林永尚為福建水陸提督,為林文察麾下部將的十八大老之一,因在閩浙各地戰功彪炳,受封昭武將軍,該宅於光緒二年(1878)破土興建,一共經過了六年的時間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43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4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演唱會
每1日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