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園寶藏寺
「芬園寶藏寺」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芬園寶藏寺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8/a1d4d851f99e6b60399513a734386ae08f46188e.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寶藏寺位在芬園鄉社口南端的進芬村,寶藏寺昔日與鹿港龍山寺、花壇虎山巖、社頭清水巖、南投碧山巖,並稱為台灣中部「二寺三巖」,寺中正殿目前主祀觀音佛祖,後殿配祀天上聖母(媽祖)與玉皇上帝。
寶藏寺建寺時間眾說紛紜,依據寺廟內碑文記最早應為清康熙初期,《寶藏寺重修碑》云:「本寺康熙初期福建泉州人士由嘉義帶神符來此,威靈顯赫,當地士紳許炎光提倡興建」。據寺方管理委員口述,寶藏寺草創應於康熙11年(西元1672年),草創時僅為一間小寺。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增建前殿,此時廟貌已趨近現貌雛形。
另傳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芬園地區有瘟疫傳染,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經過寶藏寺,暫駐時為當地居民治病,使瘟疫病情得以紓解。遂於雍正11年(西元1733年)再由仕紳許炎光捐地倡建前殿,寶藏寺正式建寺,同年三月入火,祭祀觀世音菩薩以及從鹿港天后宮迎來的聖母神像。
後於乾隆50年(西元1785年)進行修建、重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廟宇因地震加速建築頹圮破壞,由當時廩生唐憲榮,首事江成春、黃玉池、張成堂、張成業、張永藥、張永勇、林媽愿、何明德等人倡議修建,各界響應而共捐銀1429圓,修復工程道光30年(西元1850年)冬完成。
後在清末、日治時期皆有所重修。戰後,民國52年(西元1963年)張龍池倡提地方人士協助寺後凌霄寶殿增建,奉祀玉皇大帝,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寺旁增建忠義祠,供奉「貓羅溪西」勇士牌位。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因正殿屋頂坍崩,全寺依原樣重修,民國63年(西元1974年)完竣,此次修建增加牆上雕刻、龍柱及屋脊剪黏等,成就今日寺廟模樣。後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登錄為古蹟。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627758360682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0021722207847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彰化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18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彰化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1127000018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1202 。
name
芬園寶藏寺
representImage
intro
寶藏寺位在芬園鄉社口南端的進芬村,寶藏寺昔日與鹿港龍山寺、花壇虎山巖、社頭清水巖、南投碧山巖,並稱為台灣中部「二寺三巖」,寺中正殿目前主祀觀音佛祖,後殿配祀天上聖母(媽祖)與玉皇上帝。 寶藏寺建寺時間眾說紛紜,依據寺廟內碑文記最早應為清康熙初期,《寶藏寺重修碑》云:「本寺康熙初期福建泉州人士由嘉義帶神符來此,威靈顯赫,當地士紳許炎光提倡興建」。據寺方管理委員口述,寶藏寺草創應於康熙11年(西元1672年),草創時僅為一間小寺。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增建前殿,此時廟貌已趨近現貌雛形。 另傳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芬園地區有瘟疫傳染,適逢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經過寶藏寺,暫駐時為當地居民治病,使瘟疫病情得以紓解。遂於雍正11年(西元1733年)再由仕紳許炎光捐地倡建前殿,寶藏寺正式建寺,同年三月入火,祭祀觀世音菩薩以及從鹿港天后宮迎來的聖母神像。 後於乾隆50年(西元1785年)進行修建、重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廟宇因地震加速建築頹圮破壞,由當時廩生唐憲榮,首事江成春、黃玉池、張成堂、張成業、張永藥、張永勇、林媽愿、何明德等人倡議修建,各界響應而共捐銀1429圓,修復工程道光30年(西元1850年)冬完成。 後在清末、日治時期皆有所重修。戰後,民國52年(西元1963年)張龍池倡提地方人士協助寺後凌霄寶殿增建,奉祀玉皇大帝,民國58年(西元1969年)寺旁增建忠義祠,供奉「貓羅溪西」勇士牌位。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因正殿屋頂坍崩,全寺依原樣重修,民國63年(西元1974年)完竣,此次修建增加牆上雕刻、龍柱及屋脊剪黏等,成就今日寺廟模樣。後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登錄為古蹟。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
longitude
120.627758360682
latitude
24.0021722207847
registerDateValue
1985-11-27
headCityName
彰化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11-27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彰化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1127000018
version
1.0
hitRate
1202
「芬園寶藏寺」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修竹居
name:
修竹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30000001/c8fc6f
intro:
漳州人陳德成原居住在現在修竹居左側附近的三合院,後因兩位兒子依序成家,有感家族人丁漸眾,現有居住空間不足使用,於昭和10年(1935年)在原有宅邸右側興建格局完整的三合院建築,並命名為「修竹居」。
建
type:
1.1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name: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22/ae8614
intro:
清咸豐8年(西元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各埠成立劃一的海關。臺灣於「天津條約」中開埠後,設置淡水關及臺灣關,一共開放4個口岸,兩正口及兩外口,滬尾和雞籠合稱淡水關,
type:
1.1
六堆天后宮
name:
六堆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3/bad831
intro:
內埔地處六堆中樞,為南路臺灣往來必經之地,人口聚集而形成內埔莊街,地方民眾有感於六堆地區沒有媽祖廟,六堆總理鍾麟江乃發起倡建媽祖廟,六堆六十餘客莊民眾共襄盛舉,募得銀四千四百壹十一元,清嘉慶8年(18
type:
1.1
淡水海關碼頭
name:
淡水海關碼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627000002/b5ebb8
intro:
同治元年(1862年),淡水開設海關,正式收稅,並建設關署區、長官官邸、碼頭區,其中碼頭區主要集中於滬尾街河岸。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治時期陸續於碼頭區進行多項建設工程,包含碼頭填土工程,並沿河
type:
1.1
朴子水道配水塔
name:
朴子水道配水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1104000001/331a70
intro:
黃媽典擔任朴子街長時,1933年12月5日舉行朴子水道起工,通水,引牛稠溪水,供應朴子居民生活用水,朴子水道配水塔成為朴子重要地標。
type:
1.1
三塊厝火車站
name:
三塊厝火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409000003/fde758
intro:
日治初期,南部鐵路工程於明治32年(1899)9月開工,由打狗依序往北推進,同時向東修築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三塊厝驛(火車站)就是打狗通往九曲堂的鳳山支線的首站,明治41年(1908)2月開始營運。
type:
1.1
陳禎恩榮坊
name:
陳禎恩榮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3/6da007
intro:
牌坊又稱坊表、坊亭或卓楔。又因坊上多起樓,故清代以後多以牌樓俗稱。中國建築中何時開始有牌坊,已不可考,不過歷來說法有四:1.華表說、2.衡門說、3.里坊說、4.旌門說。就其使用材料而分,有木牌坊、石牌
type:
1.1
新埔林氏家廟
name:
新埔林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5000003/8b923e
intro:
家廟興建於1913年(大正2年),是新埔街上較晚興建的宗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林家在新埔鎮上曾有公廳,因此不像其他姓氏一般於清代末期便興建祠堂。 林氏家廟之興建,主要由居住於照門的林家子孫林孔昭發起,當
type:
1.1
竹寮取水站
name:
竹寮取水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1/1669ed
intro:
竹寮取水站,大正2年(1913)10月完工啟用,乃是當年打狗上水道擷取水源的基地,亦即整體上水道的心臟地帶。
取水站主體建築以紅磚砌牆,再以大跨度木結構撐起傳統二坡式屋頂,但是,兩側山牆跳脫傳統樣式
type:
1.1
舊大里橋
name:
舊大里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1227000002/81caa3
intro:
一、舊大里橋竣工於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年)一月,為日治時期南北交通重要命脈,反應出日治末期因戰爭之故而管制鋼筋使用,改以石拱築砌之特性。
二、一九七二年二月新大里橋完工通車後,即取而代之,目前已閒置不
type:
1.1
南屯水碓繩繼堂
name:
南屯水碓繩繼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902000001/1d2cc6
intro:
繩繼堂始於清康熙49年(1710)年間,為張國部將劉源沂有感於南屯地理環境適中、土壤肥沃,於景色優美的南屯溪溪潭北側興建定居;並修書回鄕請其兄劉源美全家於康熙51年(1712)遷臺同居,逐漸開墾形成水
type:
1.1
鎖港南北石塔
name:
鎖港南北石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2/a5efa1
intro: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抵抗惡劣環境,故多設置辟邪物-石塔,作為鎮風止煞之用。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沙丘,為社里的
type:
1.1
陽明山中山樓
name:
陽明山中山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614000001/978aeb
intro:
民國54年政府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特規劃興建「陽明山中山樓」,由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負責規劃,民國54年10月興工,民國55年11月竣工。本府曾於民國88年12月31日公告為本市紀念性建築物。全
type:
1.1
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name:
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2/f8b32d
intro:
創建於西元1624年,於西元1634年完成。位於當時臺灣西南沿海的一鯤身沙洲上。為荷蘭對中國、日本貿易之中途站及統治福爾摩沙全島之政治中心。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來臺驅荷,改一鯤身為安平
type:
1.1
李克承博士故居
name:
李克承博士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1104000001/49b501
intro:
李克承故居約興建於1943年間,原由新竹地區三位商舖經營者:池田門、有本兼治、三上秀雄三人所共同創建,後轉給池田門獨有。台灣光復後,依規定,日本人所有的建築及土地,皆由負責處理日產的管理機關台灣省公產
type:
1.1
name: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分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8/b590b3
intro:
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日本政府實施「食鹽專賣制度」,明治三十四年(西元1901年)5月正式成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7月於安平設立臺灣製鹽株式會社,獨占煎熬製鹽技術。
type:
1.1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name: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605000001/274428
intro:
東和禪寺位於臺北東門外,原稱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由日僧初建於一九0八年,設計者亦為日人入江善太郎。至一九一六年附設佛教學校,供僧侶與齋友的子弟就讀,學習佛教教義及普通常識,一九三五年改名為私立臺北中學
type:
1.1
竹塹城迎曦門
name:
竹塹城迎曦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4/a448fc
intro: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的圓環中央,是竹塹城目前僅存的一座城門。竹塹城於道光七年(1827年)始建,道光九年(1829年)完工,由淡水同知李慎彝、竹塹巡檢易金杓等監造,仕紳鄭用錫、林平侯之子林
type:
1.1
西嶼內垵塔公塔婆
name:
西嶼內垵塔公塔婆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3/75d591
intro:
從內垵北港向西延伸約一海浬的海域中有一處稱做「海瀨礁」的暗礁,暗礁北方的陸地稱為「鱟仔尾」,兩者間的形狀像箭一樣直射內垵村內,常導致民眾遭難與不平安,所以邀請唐山地理師實地勘查,於道光23 (1843
type:
1.1
張氏節孝坊
name:
張氏節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5/6038a3
intro:
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四一五地號,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題准建坊,次年旌表,同治十年(1871年)正式建坊於湳雅莊萬年橋畔,即今之新竹市
type:
1.1
臺灣府城隍廟
name:
臺灣府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7/96be07
intro:
城與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用來守護城池的神明。周朝時規定,天子要祭祀八種神,其中第七種叫水庸,水就是隍,而庸就是城,這便是必隍是祭祀的起源。隨舊都市的發展,大部分的城,都建在水邊,城與水漸漸結為一體,而水
type:
1.1
原臺南合同廳舍
name:
原臺南合同廳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2/4ba7d8
intro:
原臺南合同廳舍的建造是由兩個時期構成。第1個時期在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5月建造完成的臺南市御大典紀念塔,即所謂的臺南市「消防組詰所」的6層塔樓建築,初名「火見樓」後改稱「望火樓」;第2個時期為
type:
1.1
陳中和墓
name:
陳中和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60827000002/b03f9f
intro:
陳中和(1853∼1930)為清末、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企業家、富商之一,其墓園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旁原14號公園用地,建於昭和5年(1930),為台灣現存日治時期所建少數著名墓園之一。
目前陳中
type:
1.1
仁安醫院
name:
仁安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25000001/ca698e
intro:
1. 仁安醫院為兩層樓的轉角建築,過去一樓為診所,二樓為住家,一樓的空間為診療室並設有車庫。已捐贈給市府,目前一樓作為日治醫生館的展示空間。
2. 柯謙諒(1896-1983)於1912 年以公費生的
type:
1.1
總趕宮
name:
總趕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2/26dbde
intro:
總趕宮,原名聖公宮,位於中樓仔街海防署前。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又訛稱總趕宮,主祀聖公爺。聖公爺,姓倪,名已佚傳,民間多尊稱為倪聖公。由於生長海濱,熟諳港道,歿而為神,總管海舶,所以又稱總管爺,
type:
1.1
滬尾小學校禮堂
name:
滬尾小學校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11000001/4b794f
intro:
滬尾小學校座落的地點位於漢人市街區的北邊,周圍土地原是清朝時候的兵士墓地,未有漢人開墾使用;日本領台後,便在淡水街區北側的閒置土地設置日人學校、宗教、文化等設施,而小學校為了學童就學方便,故設置在日人
type:
1.1
新北勢庄東柵門
name:
新北勢庄東柵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4/5c2c7d
intro:
新北勢庄東柵門位於內埔鄉豐田村,又名「豐田隘門」,屬於聚落型柵門,為早期客家聚落之特殊空間表徵。清康熙末葉,朱一貴舉事,六堆客家人招募鄉勇平定亂事,清廷特頒「懷忠」匾額激勵。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又舉事,
type:
1.1
南鯤鯓代天府
name:
南鯤鯓代天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7/264331
intro: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南市北門區鯤江里蚵寮九七六號,為國定古蹟。主要奉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王爺。相傳在清康熙初年已建有供奉五府王爺的南鯤鯓代天府廟,後因海嘯,廟毀人遷。嘉慶年間,鄉人在桄榔山的虎峰,
type:
1.1
艋舺青山宮
name:
艋舺青山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6/5173d7
intro:
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二一八號,主要供奉靈安尊王張滾,乃清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福建惠安籍漁民,自其故鄉青山廟奉請而來者。廟建於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咸豐九年〈一
type:
1.1
白河大仙寺
name:
白河大仙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8/36c3f0
intro: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內。白河大仙寺初創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原為草廬。據大仙寺所藏《開寺三字經史》記載「肇建時,康熙君,四十年,名僧侶,參徹師,福建省,出龍岩,身佩佛,渡海來,地遊遍,到岩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5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4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5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9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5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