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鎮志-教育志、文化志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東勢鎮志-教育志、文化志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978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97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東勢鎮志-教育志、文化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回顧東勢鎮,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乾隆十二年時,先民從大陸移臺,落腳石岡庄,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本性勤儉、勇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雖與原住民衝突迭起,本性和睦,克服困難,終成小街市-匠寮街。光緒十三年設置東勢角撫墾局,遂後臺灣割讓給日本,行政區域歷經更易,至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廢除日本設立之制度,改名東勢鎮迄今。緬懷先人艱難辛苦締造之功,滄桑經歷,儘多語焉不詳,雖地靈人傑,人才輩出,近二百年先民社會生活記載。
散存雜陳,綜合成志,尚付闕如,不得以窺全貌,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憾,翹首期待。 本志經成立「東勢鎮志編輯委員會」,並敦聘臺中縣志特約編纂之文獻專家陳炎正先生總其成,歷經長時間周諮博採,復蒙鎮內各機關學校鼎力支持,共襄盛舉,完成東勢鎮編志之盛事。 本篇收錄〈教育志〉、〈文化志〉。〈教育志〉記述清代起教育設施之成立與發展,因本地偏遠無縣學,於是由官民捐設學堂作為地方教育之所。日治時期為加強推行皇民化運動,明治31年設立臺中國語傳習所東勢角分教場,光復後因工商急速發展,學童人數遽增,故設有多所各級學校,推展教育工作;〈文化志〉記述原住民傳統文化,本地漢人入墾前為泰雅族及平埔族之活動範圍,其社會制度為有別於漢人文化的部落制度,平埔族歷經外來勢力統制及大規模遷徙後,現已漢化,部落制度已不復見,而漢人社會之建立則依循中國傳統宗族組織以血緣關係為重。此外,本地漢人以客籍移民為多,因此祭祀部分,元宵時節的新丁粄比賽,形成本地獨特的習俗。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978&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8C5FBE5D-6743-499C-84AF-CFC6275A997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4:55:3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978
Id
660978
Title
東勢鎮志-教育志、文化志
Description
回顧東勢鎮,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乾隆十二年時,先民從大陸移臺,落腳石岡庄,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本性勤儉、勇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雖與原住民衝突迭起,本性和睦,克服困難,終成小街市-匠寮街。光緒十三年設置東勢角撫墾局,遂後臺灣割讓給日本,行政區域歷經更易,至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廢除日本設立之制度,改名東勢鎮迄今。緬懷先人艱難辛苦締造之功,滄桑經歷,儘多語焉不詳,雖地靈人傑,人才輩出,近二百年先民社會生活記載。 散存雜陳,綜合成志,尚付闕如,不得以窺全貌,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憾,翹首期待。 本志經成立「東勢鎮志編輯委員會」,並敦聘臺中縣志特約編纂之文獻專家陳炎正先生總其成,歷經長時間周諮博採,復蒙鎮內各機關學校鼎力支持,共襄盛舉,完成東勢鎮編志之盛事。 本篇收錄〈教育志〉、〈文化志〉。〈教育志〉記述清代起教育設施之成立與發展,因本地偏遠無縣學,於是由官民捐設學堂作為地方教育之所。日治時期為加強推行皇民化運動,明治31年設立臺中國語傳習所東勢角分教場,光復後因工商急速發展,學童人數遽增,故設有多所各級學校,推展教育工作;〈文化志〉記述原住民傳統文化,本地漢人入墾前為泰雅族及平埔族之活動範圍,其社會制度為有別於漢人文化的部落制度,平埔族歷經外來勢力統制及大規模遷徙後,現已漢化,部落制度已不復見,而漢人社會之建立則依循中國傳統宗族組織以血緣關係為重。此外,本地漢人以客籍移民為多,因此祭祀部分,元宵時節的新丁粄比賽,形成本地獨特的習俗。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4:55:34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東勢鎮志-教育志、文化志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311342
Id:
311342
Title:
新北中和福和宮全景圖
Description:
福和宮全景圖,可見其大木結構之華麗,本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乾隆三十一年,主祀神農大帝的中和福和宮在今中山路、廟美街口建立,起初稱為「五穀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330
Id:
515330
Title:
東線鐵路未來展望揭示牌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高懸於鐵路局花蓮機廠(舊)牆壁上的「東線鐵路未來展望」揭示牌,分列軌距拓寬、內容及效益,用以鼓舞全體員工,群策群力為造福東部交通而努力。此揭示牌也隨著機廠(舊)拆除,而消失無蹤。舊鐵路局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481
Id:
603481
Title:
打擊不振2A:1準決賽花中拿下北一中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9月2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全島中等學校選拔野球戰第二日賽事,於豔陽高照的中午十二點半且伴隨著球迷此起彼落的熱烈加油聲展開。花中對北一中在先前的交戰經
MOC_Id:
Culture_Object614145
Id:
614145
Title:
《科學月刊》發起信
Description:
1969年(民國58年)03月,創辦人林孝信向各地的留學寄出了200份《科學月刊》發起信,信件內以李怡嚴為首,共有11位具名共同發起人。
為了號召留學生一同創辦科學雜誌,信件內寫下了這份科普工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710
Id:
271710
Title:
崁津通訊第23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溪國小家長會出版之《崁津通訊》,為大溪國小校刊。本期為第23期,內容為家長會長榮獲桃園縣優質標竿家長會相關報導,並有學生校外競賽得獎名單。其餘內容有校園相關活動報導、CPR課程心得分享、耶誕
大和小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68
Id:
505968
Title:
大和小學校
Description:
與臺灣其他地方的製糖工場相同,日治時期製糖工場在設立之時不僅僅是建立製糖工場,而是將人(員工)定著於此,因此多數的製糖工場都設有「社宅街」,員工可以在這個區域中,解決大部分食衣住行的需求。大和小學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66
Id:
659966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王詩瑩 - 款款、翼之舞、擾擾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王詩瑩所創作的膠彩畫。王詩瑩的作品以現實、夢境與自然虛實交替的視覺意象,在畫面上的空間構圖、色彩經營與配置上做各種嘗試,盡量嘗試不同媒材在絹布或紙本上嘗試不同的質感的表現。以下為王詩瑩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32
Id:
289332
Title:
賊神(選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民間故事組第二名。 故事取材自「粗坑」(宜蘭縣員山鄉中華村)地區的民間故事。粗坑協天宮關聖帝君因掩護窮困村民躲避日本警察盜伐林木,而有「賊仔帝君」稱號的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373
Id:
186373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木藝 頂真執著的大溪
瑰寶 : 游禮海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323110
Id:
323110
Title:
入選-回憶裡的歲月-海安藍晒牆
Description:
民國81年,當時的台南市政府,編織地下街的美夢,拓寬道路,徵收民宅,怪手進入那一刻,拆除兩邊房舍,但卻未考慮這區域早期是五條港範圍,地下水路與土質,使得工程面臨進退兩難的窘進,就這樣海安路的兩旁,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731
Id:
515731
Title:
葉子長口述-夫人澳漁民出航記憶
Description:
1956年馬祖地區實施戰地政務實驗,民眾除了被禁止夜間進出,出海捕魚也需要申請漁民證及當日出海許可;此外,若沒有在指定時間出入港,還會受到懲罰。葉子長回憶,小時候國小5點下課後,必須到村公所打家族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42
Id:
177642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9:鞋子兒童劇團─小木偶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提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內容為「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9:鞋子兒童劇團─小木偶」。 本活動由鞋子兒童劇團提出演出計畫及內
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48
Id:
597448
Title:
詳
Description:
李駿偉(1995-),桃園楊梅人,現就讀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創作媒材以水墨為主,擅長運用細膩的工筆設色,表現出紮實的素描基底。藝術家發展創作時間尚短,前期作品多以人物畫為主。本件作品
陽關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637
Id:
164637
Title:
陽關柳
Description:
次唱 陽關柳
左詞宗張根泉
右詞宗張高懷
左三右十五 黃得時
渭雨千絲動。離愁長短亭。垂青情意重。搖曳永無停。
「次唱」為詩社活動的第二道題,「陽關柳」為題目,張根泉、張高懷分任左右詞宗
山高水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27
Id:
267527
Title:
山高水長
Description:
周澄(1941-)所作〈山高水長〉描繪高山流泉,山嵐掩映。作者款識:「山高水長。滄波先生方家雅教,壬戌小雪,蓴波,晚,周澄畫。」姓名章:「周澄」(白文)、「蓴波」(朱文),引首章:「大方無隅」(朱
津沙古地名與風水傳說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254
Id:
296254
Title:
津沙古地名與風水傳說
Description:
圖片為自南竿津沙村的西邊山往東邊山望去之景。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清寰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調查的《連江縣聚落永續發展之規劃與經營─以津沙聚落為示範點期末報告書》,南竿津沙村是三面環山向南的澳口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75
Id:
516675
Title:
軍人援護會花蓮港市分會十四日發會式
Description:
本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2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因應花蓮港市從街升格為市,原本由花蓮郡管轄的的花蓮港市內軍人援護事業,將伴隨花蓮港市制施行而移管,並新成立軍人援護會花蓮港市分會。相
七星潭四八高地軍事坑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18385
Id:
218385
Title:
七星潭四八高地軍事坑道
Description:
在曼波公園的下方,有個鮮為人知的戰備坑道,在二戰時期日軍為了防範美軍從太平洋進攻而設立的戰備坑道,戰後國民政府接手,目前已由軍方交給社區管理,社區將加以整建做為歷史與人文的時光走廊。在花蓮縣文化局10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76
Id:
628176
Title:
馬祖新村眷戶第三代於家中酒櫃前留影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第三代於家中崁入式酒櫃前留影照片,是由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蔣明玉女士提供。蔣女士是徐培清將軍夫人,不僅是馬祖幼稚園創辦人之一、第一屆木蘭服務隊隊員,也是馬祖新村第一代眷戶及公共事務發展的
稻香飄揚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13
Id:
286013
Title:
稻香飄揚
Description:
黃清輝的作品〈稻香飄揚〉取自稻米是花蓮大宗農作物的想法,作家以抽象寫意的手式,將稻子成熟時稻穗隨風飛揚的印象,呈現在觀者眼前,橫臥於地上的是稻米,想像其向上延伸的三塊石材片體是稻穗在風中飄揚著的象徵,
日蝕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98
Id:
595798
Title:
日蝕
Description:
〈日蝕〉作者阿力亞榭.索羅金(Aliaksei Sarokin):「太陽為人類歷史中的象徵,所有發生於這星球上的變化,深深地振奮每一個人。我們常常能感受到太陽微小的變化,若看過日蝕的人,將會留下深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65
Id:
649765
Title:
〔樂生學園兒童作品〕せんそう(中文:戰爭)
Description:
本作品為「せんそう(中文:戰爭)」由樂生學園二年級兒童顏振義所作,刊登在1938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五卷第一號。
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中文譯文為:「很喜歡老師對戰
十二碗菜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608959
Id:
608959
Title:
十二碗菜歌
Description:
十二碗菜歌是台灣早期辦桌文化中的特色,以地方曲調吟唱,內容描述女主人準備菜餚宴客、招待客人的過程,以及十二道菜餚的特色和作法。台灣碗盤博物館為復振傳統文化,自2013年起和員山鄉結頭份社區合作,連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27
Id:
594127
Title:
馬祖新村現存住宅集中垃圾用的石墩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馬祖新村10號住宅外的石墩。不只是10號住宅,過去在馬祖新村各戶眷舍的門外、或是圍牆邊,都會有這樣或大或小的石墩。早期沒有垃圾車或子母車,這些石墩就是各家戶集中丟棄垃圾的地方。
在社區裡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05
Id:
300105
Title:
病瀉解(會)怪股囱(川)寬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病瀉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010
Id:
467010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四十二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42號,隨鷗吟社於1933年(昭和8年)4月15日出刊。
本集前有久保天隨等人的四幅書畫作品。詩作依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花蓮高工校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64
Id:
513364
Title:
花蓮高工校慶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可以看見身穿全白體育服的學生運動員們列隊走進操場,前面三人昂首闊步的舉著大旗,此為1970年代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慶活動運動員進場一幕。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創校於1940年(
劉家正作品天賜玉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61
Id:
264961
Title:
劉家正作品天賜玉麟
Description:
此作品於2019年劉家正專題拍攝,位於新北市之頂泰山巖之內,為劉家正所製作。在此圖的最左邊可以看到此物種之首似龍,身形似馬,並且體格堪比鹿,所以可以斷定左邊物種為麒麟。而右邊三人像是在描述下旨之貌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2
Id:
185012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張瑞蓉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石馬乙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92
Id:
595492
Title:
石馬乙對
Description:
此雕刻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之一,作者不明,依據雕刻的型態可知為中國古代馬匹,石馬共有兩座,故稱為「乙對」,兩座石雕樣式相同,雕刻的細節相當豐富,除了馬體本身外,還包含馬具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49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7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