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環中藝術與人文
「象外環中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69386 , 欄位Id的內容是16938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象外環中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象外環中〉是書法家黃羣英(1920-2019)作品,釋文:「象外環中。泮翁」,姓名章:「泮翁八十五後作」(白文)、「黃羣英印」(朱文)、引首章:「得自然」(朱文)、壓角章:「筆情墨趣」(朱文),鈐印:「乙酉」(朱文)、「用于書」(朱文)。跋文:「象外是意境超然,不拘於形迹,不囿於常法也。環中喻空虛也。莊子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就空間言,天地之間,即是一大靈空,無邊無際,似真亦幻,變化莫測。就時間言,古往今來,萬事萬物,連續不斷,循環不已,無窮無盡,悟得此理,方能放懷天地,得形之外衜,通風雲變化之中,超物外,遊象先,不牽文泥迹,識自然樂趣。2005年歲次乙酉九泮翁黃羣英」,姓名章:「泮翁」(朱文)、「羣英八十後作」(朱文)、引首章:「澂懷」(朱文)。
作者以圖像結構思維佈局畫面,四個字大小參差,並各有不同表現方式:「象」字以橢圓構成大象的身體,前有象徵鼻或耳的雙弧,「環」字以兩個交錯的圈圈代表,「中」字則取金文(鐘鼎文)的寫法,其上下兩端有飄帶的橫撇,其形象被認為來自古代的測風工具。作者以篆書線條(中鋒用筆)增加文字的厚實度,並巧妙運用濃淡墨色的變化,增加其立體與空間感。此作與其說是書法,不如說是一幅趣味橫生的文字圖畫。
「象外環中」出自於唐代詩人司空圖(837-908)《詩品•雄渾》,原詩為:「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備具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主要描述雄渾的審美境界:文辭華美、內容真切,能包羅萬物、橫貫宇宙、無盡無窮,猶如蒼茫滾動的飛雲、如浩蕩翻騰的長風,超越外在表面的描寫,掌握對象的核心與本質。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9386&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59F60B8-894A-495C-89D3-FD178E57005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7-05T09:52:5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386
Id
169386
Title
象外環中
Description
〈象外環中〉是書法家黃羣英(1920-2019)作品,釋文:「象外環中。泮翁」,姓名章:「泮翁八十五後作」(白文)、「黃羣英印」(朱文)、引首章:「得自然」(朱文)、壓角章:「筆情墨趣」(朱文),鈐印:「乙酉」(朱文)、「用于書」(朱文)。跋文:「象外是意境超然,不拘於形迹,不囿於常法也。環中喻空虛也。莊子謂: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就空間言,天地之間,即是一大靈空,無邊無際,似真亦幻,變化莫測。就時間言,古往今來,萬事萬物,連續不斷,循環不已,無窮無盡,悟得此理,方能放懷天地,得形之外衜,通風雲變化之中,超物外,遊象先,不牽文泥迹,識自然樂趣。2005年歲次乙酉九泮翁黃羣英」,姓名章:「泮翁」(朱文)、「羣英八十後作」(朱文)、引首章:「澂懷」(朱文)。 作者以圖像結構思維佈局畫面,四個字大小參差,並各有不同表現方式:「象」字以橢圓構成大象的身體,前有象徵鼻或耳的雙弧,「環」字以兩個交錯的圈圈代表,「中」字則取金文(鐘鼎文)的寫法,其上下兩端有飄帶的橫撇,其形象被認為來自古代的測風工具。作者以篆書線條(中鋒用筆)增加文字的厚實度,並巧妙運用濃淡墨色的變化,增加其立體與空間感。此作與其說是書法,不如說是一幅趣味橫生的文字圖畫。 「象外環中」出自於唐代詩人司空圖(837-908)《詩品•雄渾》,原詩為:「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備具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主要描述雄渾的審美境界:文辭華美、內容真切,能包羅萬物、橫貫宇宙、無盡無窮,猶如蒼茫滾動的飛雲、如浩蕩翻騰的長風,超越外在表面的描寫,掌握對象的核心與本質。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7-05T09:52:56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象外環中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89
Id:
513389
Title:
花蓮女中學生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中一排背著印有「花蓮女中」字樣書包的學生,站在走廊「初三孝」班牌下合影。這是1967年(民國56年)一群花蓮女中初三孝班的同學在教室前的留影,右二為後來任教於花蓮高工的趙長雲老師。花蓮女中創立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47
Id:
594447
Title:
中華民國公務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在1965年10月(民國54年)被派往琉球美軍基地受訓所核發的中華民國公務護照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73
Id:
271373
Title:
馬祖民居外牆形式:福杉版牆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為因應氣候環境與材料取得,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多選擇以花崗岩為主、福杉為輔作為外牆建料,大致可分為四種,其中之一為「福杉版牆」。
石紋之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485
Id:
267485
Title:
石紋之曲
Description:
吳長鵬(1934-2013)所作〈石紋之曲〉畫水岸山石梅林,作者款識:「石紋之曲。一九八九年畫於臺北萬里,吳長鵬。」,姓名章:「萬里」(朱文)、「吳長鵬」(白文),引首章:「萬里」(朱文)。
此
MOC_Id:
Culture_Object234425
Id:
234425
Title:
鶯歌早期民用陶瓷-缸
Description:
1940~1946 和成欣業提供
水缸、陶缽、陶甕等傳統日用粗陶是清代中葉到日治時期臺灣陶瓷場主力產品,鶯歌在日治時期成立的窯場多以此類產品為主力,後因日人生活習慣的影響,產品種類才有所改變。《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5
Id:
286045
Title:
我們踩著夏天一起尋找花蓮的西瓜
Description:
〈我們踩著夏天一起尋找花蓮的西瓜〉這件作品描述夏日採西瓜的樂趣,在崎嶇的河床西瓜田間,尋覓成熟西瓜的驚喜。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此件作品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451
Id:
472451
Title:
小倉山房往還書札全集(下)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小倉山房往還書札全集》下,袁枚著,朱士俊、沈錦垣共同編校。1887年(光緒13年)石印本,四眼線裝。本冊書名籤保存完整,裝線大致完好,
洪建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08
Id:
286508
Title:
洪建聲
Description:
洪建聲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小提琴,薩克斯風演奏。以小提琴,薩克斯風,日本尺八,西洋豎笛等樂器搭配自製伴奏或其他配樂,演奏國語,台語,西洋,東洋等一般流行歌曲或古典小品樂曲。花蓮縣政府為鼓勵
MOC_Id:
Culture_Object333398
Id:
333398
Title:
蘆洲捷運通車了-色鉛筆插畫
Description:
出自2011年(民國100年)蘆荻社區大學與蘆洲李宅文化基金會協力出版的【我們小時候的蘆洲】繪本故事書。
插畫作者:杜柏賢,1984年(民國73年)生。6歲時全家搬到蘆洲。他還記得當年就讀的幼稚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76
Id:
515976
Title:
昭和12年自玉里寄出的明信片1
Description:
此張明信片其實相當的有趣,寫於1937年(昭和12年),為當時一名由新竹州竹南郡竹南庄來到玉里庄,投身當地服飾店當中的移民,所寄回家鄉給方逢月先生,寫道在玉里開店經營的經驗。從上面所寫的內容中可以
見晴蕃社開設教育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45
Id:
601245
Title:
見晴蕃社開設教育所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2日以「見晴蕃社開設教育所」為題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花蓮港廳鳳林郡見晴蕃社將於4月開設新的教育所。理由在於見晴蕃社的學齡兒童高達5
樂華鼓譜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56338
Id:
156338
Title:
樂華鼓譜
Description:
馬祖的鼓板樂通常由通鼓、大小鑼、大小鈸(鈔)和狼帳(長桶鼓)所組成,從5人到15人皆可組成,一般在10人左右。由於其節奏強烈,靜坐、行走皆可演奏,加之口傳可學,不需艱深繁複的演奏技巧,得以深入民間
台灣碗盤博物館展示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608951
Id:
608951
Title:
台灣碗盤博物館展示
Description:
台灣碗盤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以碗盤為主題的博物館,2012年在員山鄉設館,2016年遷至五結鄉鎮安村,以2年的時間興建館舍,在2019年開館試營運。博物館共為四層樓,一樓為迎賓空間,包含服務櫃檯及販
芹壁素人京劇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156945
Id:
156945
Title:
芹壁素人京劇團
Description:
北竿芹壁境天后宮鐵甲元帥出名的愛看戲,幾乎每年的元帥聖誕祭典,廟方都會從臺灣請劇團赴馬演出,為元帥祝壽。國光劇團2002年於芹壁村演京劇,和居民們保持良好關係,2014年,蛙神鐵甲元帥透過扶乩表示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431
Id:
600431
Title:
花蓮港鄉軍各班對抗射擊大會 南黑金班獲勝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鄉軍花蓮港分會昨20日上午8點在米崙陸軍射擊場舉辦各班射擊對抗大會。由高橋聯合分會長帶領南、北黑金廳、築港花蓮郡、アルミ(
壯三新涼樂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603104
Id:
603104
Title:
壯三新涼樂團
Description:
1985年,擅生行的葉讚生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1989年,擅旦行的陳旺欉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1994年,擅丑行的林爐香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這三位皆是出自「壯三班」的藝師。
「壯三」指的是
討海人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2
Id:
301252
Title:
討海人
Description:
廖鴻基於1957年在花蓮市出生,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
八卦龜含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63
Id:
286063
Title:
八卦龜含碑
Description:
此石龜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之一,形式依據石龜背上之長方形平台底座可推測此石龜應屬中國「石雕龜駝碑」形式之底座,上方碑石佚失何處已不明。石雕龜駝碑為石雕功德碑的其中一種造型設計
杜尚‧克瑞李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13
Id:
283713
Title:
杜尚‧克瑞李克
Description:
杜尚‧克瑞李克本名Dusan Kralik,於白1941年出生於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於1967年獲得布拉迪斯拉發學院創意藝術學院碩士學位,隨後於1968年至1974年,在捷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77
Id:
271377
Title:
馬祖民居內牆形式:編竹牆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為因應氣候環境與材料取得,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多選擇福杉、土角、編竹夾泥等自然建材來建造內牆,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之一為「編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1
Id:
185011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康台生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卓文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56
Id:
283556
Title:
卓文章
Description:
卓文章生於花蓮,自幼便對於雕刻不陌生,母親當時於鄰近的「雲崗石藝工廠」從事打磨藝品工作,影響其中學畢業後也進入工廠學習藝品雕刻。服完兵役後,在林忠石所主持的「六同石雕工作室」繼續石雕工作,也製作寺廟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322924
Id:
322924
Title:
入選-2019總統府音樂會
Description:
2016 年蔡英文總統就任後,恢復停辦5年的總統府音樂會,第一年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辦,之後南下在屏東、彰化舉辦,今年適逢總統府建築百年特展,於是又拉回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主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221743
Id:
221743
Title:
馬祖傳統月子餐─蒸糯米飯
Description:
老酒和紅糟是馬祖產婦做月子料理的必備元素,依據游桂香《傳統馬祖月子餐》一文,人們相信糯米以及糯米釀的酒和紅糟是最補的食物精華,糯米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一種穀物,所含熱量高,極適合產後虚弱的身子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23
Id:
594423
Title:
赴琉球美軍基地受訓上課畫面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文鵬先生赴琉球美軍基地受訓上課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其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文鵬先生具有反共義士的特殊背景,國共內戰
陳東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367
Id:
286367
Title:
陳東良
Description:
字雲海,為音樂工作者,喜歡音樂與詩詞書畫,偶有芻蕘之作。以音樂創作結合傳統詩詞藝術,使傳統文化能增加聲音的輔助更上層樓。有責任將文化傳承下去,特別是在現今時代,要面臨他國文化洪流的衝擊,學習吟詩可說是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82
Id:
180782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微著金工打磨製作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微著金工打磨製作過程影片。
金屬材質於茶藝中的表現,也是三項材料中材質
MOC_Id:
Culture_Object290954
Id:
290954
Title:
李登勝所繪太監門神持麒麟寶瓶
Description:
此件作品為李登勝老師所繪的太監門神持麒麟寶瓶,此作品位於桃園的景福宮中。根據局部的圖示來看,可以發現圖片裡面的人有留指甲、以及面容圓潤,因此可以斷定此人物的身份為太監門神,然而雙手持拿著麒麟寶瓶,
漂島:一段遠航記述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8
Id:
301258
Title:
漂島:一段遠航記述
Description:
《漂島:一段遠航記述》為一長篇紀實散文,記錄一段長達六十二天、一萬四千浬的航行,一段難以說清的海上體驗。2001年12月到2002年2月,廖鴻基搭乘遠洋漁船從高雄的前鎮港出發,行經南中國海、穿越麻六甲
祝壽花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45
Id:
594045
Title:
祝壽花瓶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祝壽花瓶,由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將軍之子。
此花瓶是徐培清將軍於1972年 (民國61年)慶祝壽誕時,同袍下屬合資一同贈與,軍隊裡面通常都以學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18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1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1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2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1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5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46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