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

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1. 約於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前創建。 2. ⼆⼗三世先祖宋相南自廣東省梅縣白渡鄉質田村渡海來台,年代已不可考,於今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落腳,後⼈稱其為「來台祖」。相南公生四子,本派⼆⼗四世祖宋通學生三子,繁衍漸多。通學公早逝,長⼦秀元(逝於西元1867年,約25歲)、次子舉元(逝於西元1878年,約30歲)亦英年早逝,留下三子宋才元。 3. 據傳述,才元公早年在成德村「寮下」經營瓦窯磚廠,事業有成,家道逐漸殷實,著⼿規劃在瓦窯磚廠附近興建家族聚落,即今址。 4. 整體家族聚落的規模與建築樣式⼤都參考原鄉廣東梅縣,並請原鄉師傅參與協助設計與建造,且所需建材、土磚、瓦片,均由自家經營的瓦窯廠所自行燒製,選材及燒製都相當用⼼。 5. 才元公為⼈處事公正無私,事親至孝,視長嫂如母,更待三位姪兒如己出,因此,獲當時地方鄉紳⼀致推舉為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的「孝廉⽅正」,此牌匾高掛於祖堂前,然多年前宵小猖獗而遭竊,幸有照片留存,子孫乃依原樣仿製⼀塊,於今年端午將重新掛回,讓後代子孫追思先⼈典範。 6.後⼈為了紀念才元公對後代子孫的恩德,凝聚族人向心力,乃成立祭祀公業,稱為「公號宋才元」。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2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成德村鼎興路18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6054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6055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22-03-14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2092700000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22-03-14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歷史建築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220927000003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11

name

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

intro

1. 約於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前創建。 2. ⼆⼗三世先祖宋相南自廣東省梅縣白渡鄉質田村渡海來台,年代已不可考,於今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落腳,後⼈稱其為「來台祖」。相南公生四子,本派⼆⼗四世祖宋通學生三子,繁衍漸多。通學公早逝,長⼦秀元(逝於西元1867年,約25歲)、次子舉元(逝於西元1878年,約30歲)亦英年早逝,留下三子宋才元。 3. 據傳述,才元公早年在成德村「寮下」經營瓦窯磚廠,事業有成,家道逐漸殷實,著⼿規劃在瓦窯磚廠附近興建家族聚落,即今址。 4. 整體家族聚落的規模與建築樣式⼤都參考原鄉廣東梅縣,並請原鄉師傅參與協助設計與建造,且所需建材、土磚、瓦片,均由自家經營的瓦窯廠所自行燒製,選材及燒製都相當用⼼。 5. 才元公為⼈處事公正無私,事親至孝,視長嫂如母,更待三位姪兒如己出,因此,獲當時地方鄉紳⼀致推舉為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的「孝廉⽅正」,此牌匾高掛於祖堂前,然多年前宵小猖獗而遭竊,幸有照片留存,子孫乃依原樣仿製⼀塊,於今年端午將重新掛回,讓後代子孫追思先⼈典範。 6.後⼈為了紀念才元公對後代子孫的恩德,凝聚族人向心力,乃成立祭祀公業,稱為「公號宋才元」。

type

1.2

address

成德村鼎興路18號

longitude

120.60547

latitude

22.60555

registerDateValue

2022-03-14

headCityName

屏東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22-03-14

typeName

歷史建築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屏東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220927000003

version

1.0

hitRate

11

「萬巒成德京兆堂宋氏宗祠」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4/4fb245
intro: 清光緒21(1895)年3月23日日軍由裡正角登陸澎湖之後,隨即向太武山推進,為了減輕損傷,決定隔日派海軍陸戰隊由林投登陸夾擊清軍。昭和11(1936)年11月21日日軍於林投登陸處也立了一塊紀念碑。
type: 1.1

name: 二林仁和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9/7dadff
intro: 二林仁和宮創建於乾隆年間,廟宇位於二林街的中心,前方面臨雙港、清溪的匯流,廟後為新庄的丘陵地,形成一個「背山面河」的風水寶地。相傳康熙年間,先民來臺時,經不住海上浪濤洶湧,於是自湄洲祖廟恭請媽祖金身護
type: 1.1

name: 建國中學紅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1/da7529
intro: 建國中學原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創建於一九0八年,後來改制為臺北州立第一中學,供日人子弟就讀,此即為日人在臺差別教育之象徵。初建時由著名的營繕課技師近藤十郎設計,全校皆為當時盛行的紅磚洋式風格,尤其是入
type: 1.1

name: 臺北酒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317000001/60407e
intro: 酒廠位於當時樺山町八十番地,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民國十一年日本政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徵收,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定名
type: 1.1

name: 竹塹城迎曦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4/a448fc
intro: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的圓環中央,是竹塹城目前僅存的一座城門。竹塹城於道光七年(1827年)始建,道光九年(1829年)完工,由淡水同知李慎彝、竹塹巡檢易金杓等監造,仕紳鄭用錫、林平侯之子林
type: 1.1

name: 楊梅道東堂玉明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729000001/cfebc9
intro: 目前皆無文獻資料及鄭家後代子孫可以明確表示玉明屋興建年代,因此以正堂匾額上的丁卯年(1927年)為其落成啟用時間。據鄭日芳《楊梅鄭氏族群空間型式變遷之調查》中提到玉明屋興建之時,請鄭玉華妻子娘家的親戚
type: 1.1

name: 施瓊芳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1/94023a
intro: 施瓊芳於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出生於臺南,卒於清光緒3年(西元1877年)。清英鴉片戰爭前夕,施瓊芳前往北京,由於他精通經史百家,博學鴻辭,文藻斐然,一時京中鉅公名流,雅慕其人,並推為海東的才
type: 1.1

name: 吟松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13/31d876
intro: 位於北投區幽雅路二十一號的市定古蹟「吟松閣」,興建於一九三四年,為目前臺北附近所存的少數日本式木造旅館。其建築物及庭園造景深具日式風格之代表性。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部分為二樓,外觀極為幽靜而典雅。
type: 1.1

name: 林內濁水水利發電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04000001/4408fc
intro: 濁水水利發電所係於日治時代因嘉南水利會為籌建烏山頭水庫工程急需電源而興建,該工程於大正10年2月開工,而於大正12年2月竣工發電;當初設計雖為工程暫設機組,但水庫工程完工後仍繼續運轉;昭和4年由台灣電
type: 1.1

name: 董允耀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5/605ec0
intro: 董允耀,金城古崗村人,字光錐,生於清光緒6年(1880),卒於民國34年(1945)。董允耀幼年雖家境清貧,但父親仍供其上私塾讀書;後董允耀於家鄉經營販售豆腐生意,然早期金門謀生不易,遂於十餘歲時跟著
type: 1.1

name: 舊大里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1227000002/81caa3
intro: 一、舊大里橋竣工於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年)一月,為日治時期南北交通重要命脈,反應出日治末期因戰爭之故而管制鋼筋使用,改以石拱築砌之特性。 二、一九七二年二月新大里橋完工通車後,即取而代之,目前已閒置不
type: 1.1

name: 大埔石刻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10/1993e5
intro: 大埔石刻位於連江縣莒光鄉的東莒島(原稱「下沙」「東沙」)的南邊崖壁上,刻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西元1617年),曾被風沙掩埋,為人們所遺忘,直到1953年,島上國軍構築工事才意外地發現這一具有重要歷史價
type: 1.1

name: 新生南路一段160巷16號日式宿舍
intro: 日據時期創建,後由國立台灣大學接收日人之日式宿舍,為大學教員宿舍,現無人居住。
type: 1.2
address: 新生南路1段160巷16號

name: 中和區「圓通禪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109000001/d2d767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閻錫山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316000001/7cfe51
intro: 閻錫山,字伯川,號龍池,晚號還中,山西省五臺縣人,先世以務農經商為業。祖青雲公,字龍雨,創大堡義塾,喜讀經史,平日以孝悌忠義等有關故事,及歷代興衰,課教子弟。 民國38年(1949)12月8日,時蔣總
type: 1.1

name: 嘉義蘇周連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607000002/c9517e
intro: 「嘉義蘇周連宗祠」位於現今嘉義市垂楊路326號,原為蘇氏家族在清代興建的民宅,其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嘉義蘇周連宗祠」的創立起因於1895年(清光緒21年)蘇氏先祖眼看臺灣割讓予日本統治,就現實環境而言
type: 1.1

name: 新埔蔡屋暨蔡蔭棠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204000001/068895
intro: 新埔蔡屋坐落於新埔鎮和平街。據《新埔鎮誌》,新埔蔡家最早由蔡景熙(1834-1894)建「懷德堂古厝」(又稱濟陽堂),為合院建築,不過實際建築規模已無法得知;蔡屋包含漢人傳統建築形式的濟陽堂橫屋、以及
type: 1.1

name: 原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7/f907a3
intro: 嘉南農田水利會辦公大樓為日治時期,日人在台所建歷史性建築末期之作。嘉南農田水利會創立之初,稱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當時組合之事務所設於嘉義郡嘉義街,一直到明治42(1909)年才遷移到臺南廳內。
type: 1.1

name: 路思義教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15000003/51265b
intro: 美國路思義家族捐款興建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此建築為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設計,在結構系統、空間體驗、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優美地整
type: 1.1

name: 淡水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0/9433ca
intro: 乾隆年間,北部淡水河流域日漸開發,乾嘉時期移墾淡水的人數激增,水圳、廟宇等設施大量興築。咸豐初年,沿河大街淤淺,民房因而建立,由此地開始形成街道,並慢慢產生交易行為,淡水街市發展至後街一帶,龍山寺也隨
type: 1.1

name: 浦邊何德奪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1/8f6959
intro: 興建人何德奪曾旅居菲律賓,後回鄉從事借放款生意,據古地契推測約於清光緒10-28年(1884-1902)間興建,德奪共娶三位太太,第二位為菲律賓人,其兒子何敬麟也至南洋菲律賓發展(歿於菲律賓)。子何肅
type: 1.1

name: 曾振暘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4/8e8961
intro: 此墓於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底被臺南市文獻委員所發現,屬荷據時期流寓漢族留臺地之墓,墓主可能於荷治時期前就已經來臺開墾。 此墓曾於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加以修葺,1975年(民國六十四年)重修
type: 1.1

name: 東湧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601000001/1d4c1b
intro: 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東湧燈塔為磚
type: 1.1

name: 左營區義民巷145號鳳山縣城城牆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07000009/4957a7
intro: 1825年鳳山縣舊城由土城改建為石城,龜山圍入城中,共計約2594公尺。為台灣第一石城。1985年鳳山縣舊城北門(含鎮福社、拱辰井)、東門、南門經內政部指定為台閩第一級古蹟(國定古蹟)。後城牆陸續發現
type: 1.1

name: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21000001/6d1e87
intro: 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為日據時期臺北州立工業學校,初建於一九一二年,稱為總督府民政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至一九二一年才改制為州立工業學校。是日據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工業學校,被認為是早期工業人才之搖籃,初設化工科
type: 1.1

name: 吉利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7000001/b848cf
intro: 新竹北門鄭家可稱為竹塹第一世家。鄭氏原籍四川,明末清初因避動亂,由漳浦先遷金門再轉赴台灣謀生;中試後返回金門營建家廟光宗耀祖(1848);隨著鄭氏在台灣的發展,道光18年(1838)興建新竹進士第,並
type: 1.1

name: 基隆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223000001/f3c732
intro: 基隆燈塔坐落基隆港西岸,白米甕與仙洞之間的突出岬角上,稱之為「萬人堆鼻」,燈塔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起工,為日籍技師大澤正業所建造,明治33年(1900年)2月24日竣工,同年4月1日點燈。
type: 1.1

name: 大武崙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7/0ba131
intro: 大武崙一帶,是扼守進出基隆與淡水間水路及陸路的交通孔道。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當時的台灣兵備道姚瑩就已派兵駐守大武崙一帶;1884年清法戰爭時,劉銘傳也曾在大武崙附近設隘防堵法軍入侵。 砲台位
type: 1.1

name: 畢律斯鐘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1116000001/8cf3dc
intro: 畢律斯鐘樓1966年落成奉獻,以東海首位會計長畢律斯女士命名,紀念她對學校的貢獻,鐘樓外貼與教堂相同的黃色琉璃面磚,形體簡潔,見證戰後外國宣教士在臺設立大學之歷史發展。 106年9月26日公告指定「
type: 1.1

name: 七海寓所(蔣經國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221000001/d90584
intro: 本建物乃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發展最重要的政治領袖蔣經國先生寓所。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8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6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0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5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17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2

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4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