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服務分類:公共資訊
檔案格式:JSON
資料分頁預覽:
編碼格式:UTF-8
資料集類型:系統介接程式
資料集描述: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藝術與人文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主要欄位說明:MOC_Id;Id;Title;Description;Keyword_Des_Rights_2;ImageUrl;Keyword_Rights_2;MOC_Url;Original_Url;Keyword_Format;LastUpdateTime;Keyword_Subject_1
提供機關:文化部
更新頻率:每日
授權方式: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
計費方式: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林千筠 小姐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02-85126685
上架日期:2021-04-22 00: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2022-01-07 18:31:21
備註: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資料量:1

資料頁面預覽- 第 321 頁, 第4801~4815筆

馬祖傳統婚宴菜─全隻瓜藝術與人文

#4801/8445

MOC_Id - Culture_Object236060

Id - 236060

Title - 馬祖傳統婚宴菜─全隻瓜

Description - 過去的馬祖,黃魚物美價廉,而且產量極豐,黃魚的異名頗多,亦被稱為黃花魚,馬祖方言稱之為「黃瓜」,每年春天(3-5月)黃魚會迴游至東引海域產卵,從清明到夏至間「討黃瓜」成為馬祖漁民的盛事。 依據陳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馬祖傳統婚宴菜─太平燕藝術與人文

#4802/8445

MOC_Id - Culture_Object236058

Id - 236058

Title - 馬祖傳統婚宴菜─太平燕

Description - 依據陳高志的《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一文,「太平燕」為喜宴中最重要的一道菜,象徵闔家平安吉祥,凡事順遂成功。因為有它,這一餐酒席的地位才能被確定,所以,它上主桌時,端菜者要邊走邊吆喝有象徵意義的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馬祖傳統婚宴菜─格盤藝術與人文

#4803/8445

MOC_Id - Culture_Object236057

Id - 236057

Title - 馬祖傳統婚宴菜─格盤

Description - 依據陳高志的《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一文,馬祖傳統婚宴雖然受到婚宴主人家貧富狀況而有不同的菜色,但仍有必備菜餚,「格盤」為其一。 福州話的「格盤」,即為「拼盤」之意。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的、適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藝術與人文

#4804/8445

MOC_Id - Culture_Object236056

Id - 236056

Title - 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

Description - 2017至2018年連江縣政府文化處為執行《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在推動「馬祖島嶼博物館」願景架構下,以「馬祖好食」作為連續兩年度的串聯主軸,著重在馬祖傳統飲食文化源流的盤點梳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瓦磘溝拼貼創作藝術與人文

#4805/8445

MOC_Id - Culture_Object235660

Id - 235660

Title - 瓦磘溝拼貼創作

Description - 這是針對7年級設計的瓦磘溝主題課程,以三堂課程完成瓦磘溝的簡易圖文書寫,最後同學們創作出的瓦磘溝拼貼作品。 本課程於2018年11月於南山中學7年級操作,共約20位同學。 第一堂課程主要針對瓦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永和美麗傳說,林晉水墨懷舊創作展-瓦磘溝圖藝術與人文

#4806/8445

MOC_Id - Culture_Event235583

Id - 235583

Title - 永和美麗傳說,林晉水墨懷舊創作展-瓦磘溝圖

Description - 林晉,於2019年8-9月於中和美麗永和生活館,舉辦「永和美麗傳說-林晉水墨懷舊創作展」,將百年來永和的變遷,以繪畫創作的形式展出,其中包括一幅瓦磘溝的大幅繪畫,將已不復存在的永和瓦磘溝過往的形貌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2007年閩東民間傳統音樂十番音樂研習藝術與人文

#4807/8445

MOC_Id - Culture_Event235562

Id - 235562

Title - 2007年閩東民間傳統音樂十番音樂研習

Description - 福州傳入的十番樂,自民間節慶衍生而來,十分具有鄉土風格。經2008年《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普查連江縣十番樂發展概況後發現,近年來在連江縣文化局及地方文化團體「雲台文化協會」的努力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閩東舞蹈─迎龍傘藝術與人文

#4808/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53

Id - 235553

Title - 閩東舞蹈─迎龍傘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迎龍傘」 傳說是在300年前,畬族為了慶祝及紀念始祖盤瓢征番得勝,被皇帝招為駙馬,欽賜三層黃鍛涼傘與皇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閩東舞蹈─瓦塔舞藝術與人文

#4809/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42

Id - 235542

Title - 閩東舞蹈─瓦塔舞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瓦塔舞」是專屬中秋夜的舞蹈,人們疊瓦塔迎月,明月高昇後,把瓦塔燒得像一座火紅的燈籠,再圍著瓦塔唱歌跳舞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閩東舞蹈─蓮花燈舞藝術與人文

#4810/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32

Id - 235532

Title - 閩東舞蹈─蓮花燈舞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蓮花燈舞」是源於道教為超度亡魂,在道場最後一夜表演的「穿花舞」,經民間藝人加工、演進而來。表演者均為女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民間遊藝─高蹺陣藝術與人文

#4811/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26

Id - 235526

Title - 民間遊藝─高蹺陣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高蹺又稱「高蹻」、「高腳」、或「走高足」,是早年民間遊藝中最令人引頸盼望的節目。民國五十年代馬祖南竿地區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民間遊藝─藤牌陣藝術與人文

#4812/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25

Id - 235525

Title - 民間遊藝─藤牌陣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藤牌陣」,又稱「藤牌操」、「藤牌舞」,為兩軍對壘時,兩人出陣對舞擊刺等的模擬陣形。始創於明朝名將戚繼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民間遊藝─龍陣藝術與人文

#4813/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24

Id - 235524

Title - 民間遊藝─龍陣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龍陣」源於唐玄宗時期, 此後在福州各地流傳開來。傳說古代每逢月黑風高的夜晚, 兩蛟龍便會聚首, 造成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民間遊藝─獅陣藝術與人文

#4814/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23

Id - 235523

Title - 民間遊藝─獅陣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馬祖民間稱獅陣為「舞獅」、「打獅」,是在軍隊駐紮後才興起,且軍方較民間有組織、道具。獅頭的短橫桿藏於頭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民間遊藝─公揹婆藝術與人文

#4815/8445

MOC_Id - Culture_Invisible235522

Id - 235522

Title - 民間遊藝─公揹婆

Description -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公揹婆或老揹少,是由一人扮演兩人,穿梭在眾多遊藝中的一項表演,清光緒時始有表演,流行於福州的合江、平潭、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107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7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4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4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8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3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3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34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3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8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4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332

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5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