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東安古橋
「關西東安古橋」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關西東安古橋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206000001/afeb2280c997497d0d6e0e47141c9b87e6adbfc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依據碑記所載,於同年底完工,成為聯絡關西街區與東安里之要道。
東安橋為石構造之連拱式結構,橋體構造之外層為石砌。共有兩座橋台、四座橋墩及五個橋孔。橋拱為半圓形,各拱孔徑(拱跨)6.7公尺。橋墩寬度約1.78公尺,長度約5.54公尺,呈下大上小之形狀,由橋墩頂部向下逐漸擴大。力學上,橋墩基礎透過橋墩的傳遞,承受了來自上方橋面、拱肩、橋墩、拱圈等荷重,為支撐橋體並將載重傳遞至土壤之主要構造。
目前所見橋體與原貌有所出入,後期曾於橋墩進行補強,增加半圓柱構造,近來又因交通量增加,增建新橋一座,而成為兩橋並行之現貌。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造堅固的石橋,並由當地居民捐資興建,聘請日本技師設計,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至今歷經數十年使用仍完好,顯見其工程技術與品質之高超。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牛欄河水岸景觀經由關西鎮公所多年的改善與維護,已成為具有一定水準之河岸景觀風貌,在北台灣已成為值得稱道的水岸景觀。
東安橋造型優美並融入周邊景觀,具地方與時代特色,優良工法亦足為後世典範,後期雖增作補強構造,致遮蔽該橋樑部分外觀,但不致影響對該橋原貌之研判,且富含建築技術之研究價值。
東安橋與關西居民的生活,一直有著長久的淵源,以及共有的生活記憶。他同時是一個歷史的場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地方生活記憶具體而微的呈現。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東安里中山東路牛欄河畔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17981209606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7908536896554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9-06-10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206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9-06-10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100206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764 。
name
關西東安古橋
representImage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依據碑記所載,於同年底完工,成為聯絡關西街區與東安里之要道。 東安橋為石構造之連拱式結構,橋體構造之外層為石砌。共有兩座橋台、四座橋墩及五個橋孔。橋拱為半圓形,各拱孔徑(拱跨)6.7公尺。橋墩寬度約1.78公尺,長度約5.54公尺,呈下大上小之形狀,由橋墩頂部向下逐漸擴大。力學上,橋墩基礎透過橋墩的傳遞,承受了來自上方橋面、拱肩、橋墩、拱圈等荷重,為支撐橋體並將載重傳遞至土壤之主要構造。 目前所見橋體與原貌有所出入,後期曾於橋墩進行補強,增加半圓柱構造,近來又因交通量增加,增建新橋一座,而成為兩橋並行之現貌。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造堅固的石橋,並由當地居民捐資興建,聘請日本技師設計,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至今歷經數十年使用仍完好,顯見其工程技術與品質之高超。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牛欄河水岸景觀經由關西鎮公所多年的改善與維護,已成為具有一定水準之河岸景觀風貌,在北台灣已成為值得稱道的水岸景觀。 東安橋造型優美並融入周邊景觀,具地方與時代特色,優良工法亦足為後世典範,後期雖增作補強構造,致遮蔽該橋樑部分外觀,但不致影響對該橋原貌之研判,且富含建築技術之研究價值。 東安橋與關西居民的生活,一直有著長久的淵源,以及共有的生活記憶。他同時是一個歷史的場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地方生活記憶具體而微的呈現。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東安里中山東路牛欄河畔
longitude
121.179812096069
latitude
24.7908536896554
registerDateValue
2009-06-10
headCityName
新竹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9-06-10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竹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100206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764
「關西東安古橋」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陳坑陳與秀墓
name:
陳坑陳與秀墓
intro:
陳與秀,金門陳坑(今成功)人,為陳八郎派下第八世孫,生卒年未詳,並為五房張厝房支派之開基者。此墓由陳坑陳八郎宗派五房族人祭掃,墓碑無碑文,歷代傳述墓主為其先祖陳與秀。
而據金門明代中舉第一人陳顯(字光
type:
1.2
address:
塔后段745-2地號;塔后段747-1地號
西市場
name:
西市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02/2fb7a6
intro:
日人治臺之初,有感於臺灣傳統市場衛生條件不佳,乃著手興建新的消費零售市場,西市場即是當時臺南最重要的現代化商業設施之一。第一代西市場建於日明治38年(西元1905年),位於當時之西門町四丁目(今西門路
type:
1.1
大士爺廟
name:
大士爺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4/20da14
intro:
民雄舊稱「打貓」,原是平埔族「打貓社」所棲息之地。日治後,因其地名發音(Tamio)與日語「民雄」發音相同,遂改成「民雄」今名。鄭氏、清領時期,此地多為中國福建漳州人與廣東饒平縣人移民來此開墾,到乾隆
type:
1.1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name: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1/856cd5
intro:
二鯤鯓砲臺,舊稱安平大砲臺,是對應於不遠的安平小砲臺而得;又因入口城門上方有沈葆楨題額:「億載金城」,故俗稱億載金城。清同治13年 (西元1874年)各類型不同的礮臺建築便如雨後春筍,一座挨著一座的建
type:
1.1
彰化關帝廟
name:
彰化關帝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4/005474
intro:
彰化關帝廟,始建於清雍正13年(1735年),原本位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直至嘉慶年間才遷至目前現址。
彰化關帝廟在雍正13年(1735年)建廟完後,經歷數次重修,最早於乾隆25年(1760年
type:
1.1
草屯燉倫堂
name:
草屯燉倫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30205000003/4eca3e
intro:
草屯「燉倫堂」位於草屯鎮加老里加老路269-1號。興建於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民國八十二年(西元1993年)二月五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清初草屯地方為平埔族北投社之地,屬舊
type:
1.1
泰山李石樵故居
name:
泰山李石樵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1000001/7e3df2
intro:
「李石樵故居」(懋德居)約建於 20 世紀初年,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李石樵為日治時期臺灣本島出身代表性畫家,長年從事繪畫創作,對台灣畫界的發展歷史影響甚大。李石樵外出求學前,長時間居住於本宅,成名後曾
type:
1.1
淡水龍山寺
name:
淡水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0/9433ca
intro:
乾隆年間,北部淡水河流域日漸開發,乾嘉時期移墾淡水的人數激增,水圳、廟宇等設施大量興築。咸豐初年,沿河大街淤淺,民房因而建立,由此地開始形成街道,並慢慢產生交易行為,淡水街市發展至後街一帶,龍山寺也隨
type:
1.1
name:
新屋范姜老屋(新屋區中正路110巷2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105000001/882116
intro:
清乾隆元年(1736年)范姜殿高等五兄弟陸續來臺拓墾,大房殿榮分甲頭厝一帶、二房殿高分上庄子一帶、三房殿發分東勢一帶、四房殿章分北勢一帶、五房殿爵分後湖塘一帶。當時在新屋一帶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稱
type:
1.1
竹東甘屋渤海堂
name:
竹東甘屋渤海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026000001/987d77
intro:
竹東甘屋渤海堂落成於1923年 (大正12年),位於竹東鎮內舊稱「員崠子」的位置,於光緒年間金惠成彭家捐出土地,由甘氏宗族的甘惠南主導,興建員崠子三元宮,除了作為在地信仰中心,也作為製腦料墾民樟腦的集
type:
1.1
新莊武聖廟
name:
新莊武聖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5/b9ee35
intro:
雍正年間,新莊地區為最早墾拓的漢人聚落並形成大型市鎮,初期為最重要的物產集散地及行政中心,而後漢人移民逐漸增多,械鬥頻繁,地方寺廟便應運而生,在此時期,寺廟最重要的功能為自衛、自治的中心,械鬥發生時即
type:
1.1
專賣局新竹支局
name:
專賣局新竹支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121000001/28a783
intro:
新竹菸酒公賣局建築,在日治時期稱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前身是1922(大正11)年4月所設置的「台北專賣支局新竹出張所」,當時臨時事務所設在新竹州廳舍內,另借用市內東門鄭雅詩經營的釀酒場及北
type:
1.1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
name: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213000001/52c3a8
intro:
民國52年,白夫人馬佩璋女士過世,白崇禧將軍於回教公墓內闢建「白榕蔭堂墓園」,為白將軍留學美國學建築之兒子所設計、大陸工程公司興建,殆民國55年白崇禧將軍過世後亦安葬於此。同葬時增添部分工程。
type:
1.1
介壽堂
name:
介壽堂
intro:
1. 為青邨幹訓班、革命實踐研究院時期的大型集會空間,前方正對日月池、八卦升旗臺。
2. 介壽堂曾作為總裁辦公室,為主要核心建築,東側空地曾舉辦美軍顧問團慶園遊會,係黨國時代下空間建構與權力的展現。
type:
1.2
address:
陽明路2段15號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name: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03000001/eba05b
intro:
進士第建於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是鄭用錫繼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鄭家於金門創建鄭氏家廟之後,於竹塹北門外北門街所建造的第一座宅第。 進士第為三落兩院建築格局,門前吊筒木雕與左右兩側獅座工法
type:
1.1
鄞山寺(汀州會館)
name:
鄞山寺(汀州會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4/f44e15
intro:
鄞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供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信仰,事實上臺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座位於彰化市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根據汀州府志記
type:
1.1
新埔林氏家廟
name:
新埔林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5000003/8b923e
intro:
家廟興建於1913年(大正2年),是新埔街上較晚興建的宗祠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林家在新埔鎮上曾有公廳,因此不像其他姓氏一般於清代末期便興建祠堂。 林氏家廟之興建,主要由居住於照門的林家子孫林孔昭發起,當
type:
1.1
name:
龍潭翁新統大屋(正廳、右第一護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019000001/0e0288
intro:
日治時期桃園興建的四合院極少,翁新統大屋是其中的傑作,為烏樹林地區客家移民的重要史跡,更是北臺灣古蹟中建築工藝的佼佼者。
翁家在翁元乾這一代來到龍潭烏樹林,建了祖堂六桂傳香後,傳到翁必水時,由於墾地
type:
1.1
原德商東興洋行
name:
原德商東興洋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4/faff90
intro:
清領末期安平開港通商,外商紛紛於安平小砲臺北方臨海沿岸設立洋行。東興洋行係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在安平洋行運河沿岸開設的洋行,英文行名為Man
type:
1.1
二結農會穀倉
name:
二結農會穀倉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12000001/df9231
intro:
蘭陽是多雨潮溼,為著維持稻穀的品質,穀倉是農家必要配備的設施,可是在日治初期,沒有較大規模的農產品專業倉儲。大正9年(1920),宜蘭利澤簡名醫林木溪和林木火昆仲等社會賢達發起成立「有限責任利澤簡信用
type:
1.1
原台南公會堂
name:
原台南公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1/2f6bc0
intro:
臺南社教館,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之吳園,內有亭臺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日治時期建為臺南公館,後來稱為臺南公會堂,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二戰後改為中山堂,再
type:
1.1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name: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4/d1524b
intro:
廣福宮座落於新莊區新莊路一百五十號,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粵人所捐建。
廣福宮俗稱「三山國王廟」,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此廟主要是粵籍移民的祭祀中心,因此一般皆以三山國王廟為
type:
1.1
北門國小同心堂
name:
北門國小同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230000004/3ee8d5
intro:
新竹北門國小初創於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距今已120餘年,初創時以境福宮設立樹林頭公學校,大正10年(1920)改稱新竹第二公學校,同心堂於昭和8年(1933)竣工,昭和16年(1941)校
type:
1.1
臺南景福祠
name:
臺南景福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4/098075
intro:
臺南景福祠創建於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位於當時府治西定港的佛頭港邊,也是附近居民的土地神。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里民們公議景福祠旁鄰的店舖不能改建增高,則將使街坊鄰居遭災禍,且由當
type:
1.1
蘆洲保和宮
name:
蘆洲保和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1000002/c688a3
intro:
來自泉州同安的李氏一族為最早大規模進入蘆洲地區開墾的漢人移民,李氏先賢於清乾隆年間重塑了一尊原鄉之「金鞍山保生大帝神像」,並由族內七個角頭輪流祭祀,恭請保生大帝庇佑李氏在臺子孫興旺、富足。日治初期,李
type:
1.1
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name:
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119000003/8b5cc3
intro: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為日治時期直屬總督府之三大專門學校之一,開始上課於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創校之初設有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三科。除三科之科館外,尚建有本館及講堂各一間,為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
type:
1.1
春官第
name:
春官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7000002/a2d5c0
intro:
新竹北門鄭家可稱為竹塹第一世家。鄭氏原籍四川,明末清初因避動亂,由漳浦先遷金門再轉赴台灣謀生;中試後返回金門營建家廟光宗耀祖(1830);隨著鄭氏在台灣的發展,道光18年(1838)興建新竹進士第,並
type:
1.1
小西門模範廁
name:
小西門模範廁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926000004/02232e
intro:
小西門「模範廁」,興建於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由小西門人吳朝坪(西元1854~1936年)所出資興建。朝坪年少時在金門以討海為生,因海盜猖獗,生存不易,遂於30多歲至印尼蘇門答臘盛產玻璃的海港「
type:
1.1
瑞芳四腳亭砲台
name:
瑞芳四腳亭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1128000001/3a40e7
intro: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戰敗,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本即派遣軍隊自澳底登陸,逐漸進據臺北等內陸地區,為了平撫抗日義軍即防止敵軍由澳底或宜蘭方向登陸,臺灣總督
type:
1.1
六堆天后宮
name:
六堆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3/bad831
intro:
內埔地處六堆中樞,為南路臺灣往來必經之地,人口聚集而形成內埔莊街,地方民眾有感於六堆地區沒有媽祖廟,六堆總理鍾麟江乃發起倡建媽祖廟,六堆六十餘客莊民眾共襄盛舉,募得銀四千四百壹十一元,清嘉慶8年(18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137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8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7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7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5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8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2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