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新政區域表藝術與人文
「支那新政區域表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467615 , 欄位Id的內容是46761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支那新政區域表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支那新政區域表》,封面無題簽、內無版權頁,基本資料不詳,但據卷首〈緒言〉提及「本書記載事項至大正四年七月末日現在」,可知約出版於1915年。
本書既稱為「區域表」,即簡介各大區域,臚列下轄單位,偶附註解(舊名、改制的說明,行文為日文,但使用清代、民國紀年);劃分當時中國為京兆地方、直隸省、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省、熱河特別區域、察哈爾特別區域、綏遠特別區域、川邊特別區域、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共30區域。卷末附索引、〈支那地方行政略說〉以及參考書目。
本書是相當重要的民國初年史料,可看出彼時的行政狀態、各地局勢。京兆地方直轄20個縣;直隸省到新疆省,下設「道」,道再轄縣;熱河特別區有熱河道和2個「盟」(盟之下無縣),察哈爾特別區有1道7縣,1盟,1特別區,川邊特別區下直轄縣,內蒙古分為盟、地方、部落,下轄皆稱「旗」,外蒙古分為「部」、地方,下亦轄「旗」,西藏無分支。另一有趣之處是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地名除標注片假名,還附有英文拼音,證明了這些地方的特異性,卷末〈略說〉亦將清代的內蒙、外蒙、新疆、青海、西藏歸類為「外藩」(其餘省份為「支那本部」),可看出民國初年邊緣各地區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差異,及其不穩定性。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46761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1E53EE98-55DE-4948-9B6D-75E7AB0AAAA5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2-09-30T12:47:3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15
Id
467615
Title
支那新政區域表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支那新政區域表》,封面無題簽、內無版權頁,基本資料不詳,但據卷首〈緒言〉提及「本書記載事項至大正四年七月末日現在」,可知約出版於1915年。 本書既稱為「區域表」,即簡介各大區域,臚列下轄單位,偶附註解(舊名、改制的說明,行文為日文,但使用清代、民國紀年);劃分當時中國為京兆地方、直隸省、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省、熱河特別區域、察哈爾特別區域、綏遠特別區域、川邊特別區域、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共30區域。卷末附索引、〈支那地方行政略說〉以及參考書目。 本書是相當重要的民國初年史料,可看出彼時的行政狀態、各地局勢。京兆地方直轄20個縣;直隸省到新疆省,下設「道」,道再轄縣;熱河特別區有熱河道和2個「盟」(盟之下無縣),察哈爾特別區有1道7縣,1盟,1特別區,川邊特別區下直轄縣,內蒙古分為盟、地方、部落,下轄皆稱「旗」,外蒙古分為「部」、地方,下亦轄「旗」,西藏無分支。另一有趣之處是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地名除標注片假名,還附有英文拼音,證明了這些地方的特異性,卷末〈略說〉亦將清代的內蒙、外蒙、新疆、青海、西藏歸類為「外藩」(其餘省份為「支那本部」),可看出民國初年邊緣各地區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差異,及其不穩定性。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
6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
1_PDM_
-
2_PDM_
-
3_PDM_
-
4_PDM_
-
5_PDM_
-
6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2-09-30T12:47:3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支那新政區域表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90
Id:
514790
Title:
花蓮義工專校教堂2
Description:
從此張照片背面所寫的文字:「花蓮義工專校的教堂......」,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花蓮義工專校教堂周遭環境非常優美。花蓮義工專校教堂是由孫理蓮女士所創立的芥菜種會設立,現今則成為豐川芥菜種會的少年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473
Id:
300473
Title:
何金龍作品《汾河灣丁山射雁》
Description:
金唐殿後殿水車堵,何金龍作品《汾河灣丁山射雁》。
本作此件為何金龍於1928年整修台南佳里金唐殿之剪黏作品,位於正殿背牆之水車堵。作品取自《征東全傳》,敘述一位唐朝的將軍薛仁貴出征多年未歸,他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44
Id:
660044
Title:
2陳松 苦茶花H11CM 鵝卵石
Description: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
王明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03
Id:
286503
Title:
王明道
Description:
王明道從鐵工、計程車司機,因喜愛音樂,轉成街頭藝人,十五年來花蓮各活動場合都可看到王明道的身影,由於本身是阿美族,他不僅傳唱阿美族歌謠之外,還成立了樂團,花蓮0206大地震夫妻倆也跟著花蓮音樂人一起做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181
Id:
604181
Title:
入選-響應‟你丟我撿運動”遊行
Description:
民國六十年政府大力推展‟你丟我撿運動" 二月十四日,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暨台北市各分會,響應"你丟我撿運動"遊行於台北市重慶南路,路經漢口街一段與商務印書館的一景,戴著獅子會船形帽、穿獅子會背心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824
Id:
472824
Title:
李太白詩集(五)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李太白詩集五》,近藤元粹編纂及評訂,青木恒三郎發行兼印刷,青木嵩山堂版,1908年(明治41年)印刷發行。線裝,六眼裝訂。書皮封面左下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8
Id:
180728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邀請臺大園藝暨景觀學系陳右人教授演講「臺灣茶工藝現在與未來」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 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許耿修主任主持(照片右側著黑西裝者),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右人教授(圖中站立著粉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92
Id:
601192
Title:
健全明朗的銃後女性的養成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1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高女在今年暑假期間將募集四年級生30名前往新高山登山,另有能高越天長斷崖、太魯閣峽入口哈鹿閣台的登山、瑞穗溫泉的林間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7
Id:
18072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丨龍團」產品展示
Description:
「丨龍團」生產之茶飲,是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會場內奉茶用的茶飲之一。照片為參觀展覽的民眾,觀看茶飲品牌「丨龍團」所贊助的茶飲。為「菁淬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6
Id:
180726
Title:
2019年5月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顧瑋小姐演講「享受茶滋味的新徑」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5月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邀請「土生土長On the Ground」顧緯小姐演講「享受茶滋味的新徑」。
「享受茶滋味的新徑」演講內容為講師顧瑋成立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585
Id:
604585
Title:
棗紅色小紋模樣提花絲絨洋服地旗袍
Description:
小圓角立領,右衽半開式襟型(大圓襟),脇邊開側銅隱型拉鍊,短袖,合身收腰(含胸褶、無前後腰褶)。衣長至小腿肚,脇邊兩側開衩。領、襟、袖口、衩、下襬無緄邊,無花釦。表布為寬幅絲絨布與棉布合車,無裡布
石紋之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485
Id:
267485
Title:
石紋之曲
Description:
吳長鵬(1934-2013)所作〈石紋之曲〉畫水岸山石梅林,作者款識:「石紋之曲。一九八九年畫於臺北萬里,吳長鵬。」,姓名章:「萬里」(朱文)、「吳長鵬」(白文),引首章:「萬里」(朱文)。
此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9
Id:
18072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介紹導覽手冊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策展團隊,包含策展人徐景亭小姐(照片左側)與協同策展人吳孝儒先生(照片右側),闡述與演講「混種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64
Id:
603864
Title:
宗教報國會結成八日組織討論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為完備高度國防國家體制,發揚日本精神,需要全宗教家的協力。為討論花蓮港廳宗教報國會結成事宜,將於8月8日上午9點假花岡山軍人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5
Id:
180725
Title:
2019年5月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邀請顧瑋小姐演講「享受茶滋味的新徑」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5月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協同策展人盧怡安(照片左起第一位)主持,邀請「土生土長On the Ground」顧緯小姐(照片中間
MOC_Id:
Culture_Event177177
Id:
17717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匯」區「茶未來實驗室」
Description:
照片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之「匯」區「茶未來實驗室」靜態展覽之展品擺設。
「茶未來實驗室 (Tea Future Lab)」是個實驗性計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71
Id:
595471
Title:
我們踩著夏天一起尋找花蓮的西瓜
Description:
〈我們踩著夏天一起尋找花蓮的西瓜〉這件作品描述夏日採西瓜的樂趣,在崎嶇的河床西瓜田間,尋覓成熟西瓜的驚喜。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此件作
大清一統志.綜述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72061
Id:
572061
Title:
大清一統志.綜述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大清一統志》是紀錄清代前期統轄疆域、藩部和朝貢諸國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書籍,具有志書的性質。清代共編纂三次,第一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初修的
入選-臺東舊樟原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235
Id:
606235
Title:
入選-臺東舊樟原橋
Description:
樟原橋橫跨於臺東縣長濱鄉水母丁溪之上,共有三座橋梁,分別為日治時期建造的拱橋、1986年及1998年建造的樟原橋,為臺灣罕見的三代同堂橋梁。第一代舊樟原橋乃因當地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為臺灣樟腦的重要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64
Id:
509264
Title: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
Description:
圖為昔日花蓮阿美族婦人利用黃泥土製作陶器的過程,照片約攝於昭和9年(1934)新城鄉嘉里村附近。阿美族人善於利用周圍環境中的黃土,製作陶器製品,如陶壺、陶碗等器具,捏塑出陶胚風乾後,放置於炭火中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847
Id:
659847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賴添雲 - 失落的文明、春色浥山櫻、鑄歷史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賴添雲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失落的文明」(膠彩麻布、膠、石英,72.5 cm x 91 cm,2017),借吳哥窟的智慧文明遺產,敘述人類對過去未知的探索,由火星 NASA
頭城鎮舞涼麵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82947
Id:
282947
Title:
頭城鎮舞涼麵
Description:
頭城鎮上的舞涼麵由許哲華和林欣怡夫婦經營,許哲華和林欣怡夫婦搬離都市定居頭城,踏踏實實做涼麵,真真切切的熱愛頭城的生活日子,展現著頭城居民的純真生活與傳統美學。 舞涼麵的店址即是李榮春的故居,李榮
深入蘇州:阿亮下江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93
Id:
301193
Title:
深入蘇州:阿亮下江南
Description:
畫家詩人吳德亮,天秤座、台灣花蓮人,他以本名創作水彩、油畫、攝影、作曲、寫旅遊文學、上山下海作野鳥追蹤,他也追茶,寫茶;同時以「德亮」為筆名寫詩及散文。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地區,一直是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25
Id:
212325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88:札幌豊平川ト水泳(其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下方有日文標題「(北海道)札幌豐平川ト水泳(其一)」及英譯「Bathing Place Of Toyoherakawa Sa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62
Id:
301162
Title:
寂寞的邊境;陳克華的視界地圖
Description:
本書是作者陳克華遊歷西藏、埃及、印度、錫金與柬埔寨等五個地方,以詩人之眼記錄旅行中的感觸與悸動。影像中濃厚的宗教氛圍,與當地自然人文的光影流動,勾勒出一場輕緩而深度的視覺饗宴。「旅途中的男人」一章收錄
諸羅新八景—東郊春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474
Id:
211474
Title:
諸羅新八景—東郊春色
Description:
諸羅新八景—東郊春色
我愛東郊別有天。公園苗圃綠相連。若教此日來摩詰。風景何需繪輞川。
「東郊」指嘉義市東邊近郊,日本人在此興建嘉義公園、嘉義植物園、林業試驗所等,對於嘉義熱帶植物特別著力研究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96
Id:
513296
Title:
孟東籬在此坐臥俯仰,汲取山海靈氣
Description:
1984年(民國73年)年作家孟東籬遷往花蓮縣鹽寮村,並親手於海邊,用木、竹、茅草、鐵皮搭建起數間簡易的房屋居住,取名「濱海茅屋」,茅屋的規模包括竹架休閒室、茅屋圖書室、茅屋鋼琴房以及臥室、廚房等
旅程種種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54
Id:
286054
Title:
旅程種種
Description:
〈旅程種種〉作者用「索性坐了下來」,定位旅程中所有經歷的種種畫面與感覺,讓思緒可以無邊的穿梭在各個時間軸點上,最後以「風洞屋瓦,月色美酒」勾畫美麗境地。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皆融合環保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53
Id:
659753
Title:
蔡正一 - 粉紅陷井 - 油彩畫布
Description:
蔡正一1954年生於臺中市清水區舉人文魁世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臺陽美展油畫部金牌獎、銅牌獎,1988年獲日本太平洋展特賞獎。至今舉辦個展23次,聯展百數次。此幅〈粉紅陷阱〉是藝術薪
崁津通訊第37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725
Id:
271725
Title:
崁津通訊第37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溪國小家長會出版之《崁津通訊》,為大溪國小校刊。本期為第37期,頭版為母親節感恩專題,學生寫下對於母親或遇感恩的人致上感謝,其餘內容有得獎名單、校園活動報導、各年級校外教學活動紀錄、師生文章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0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7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