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新埔上枋寮劉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新埔上枋寮劉宅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7/d165e91410c36e94c4b80e263e15266b4cb90eb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新埔上枋寮劉宅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寮里二百三十八號,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 長子劉延轉,字學悟,於枋寮開基立業,仿照原鄉住居形式興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當時建築僅以土埆築牆、茅草鋪頂,只有前後二進較考究。 1919年(大正8年),劉宅整修,由劉氏後嗣亦為名匠師的劉福清主持﹐加建左右三排橫屋,共費時十年,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公尺。其規模與新埔地區「一堂二橫式」的基本平面組成相較之下,足可顯示劉氏家族人丁旺盛之貌。 1983年(民國72年),為紀念被劉氏後裔奉為開基祖的劉瑞閣(劉延轉之父),因而興建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麗的家族墓園,命名為「瑞閣園」。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立業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劉姓家族遂以此祖堂為凝聚全家族精神之所在地,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之日。 劉宅的建築形式為對稱式的平面配置,居中者為雙堂屋,左右兩側各有三槓的橫屋(護龍),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一禾埕,形成ㄇ字型平面,呈現出鄉紳大宅的宏偉氣勢。此種橫軸發展的多護龍型態多為務農地主所有。為因應繁重農事之需要,並在方便足夠人手居住且不講究禮教約束的基本原則下,發展出此種生活空間配置形態。 1984年(民國73年),劉宅屋右側的外槓橫屋改建為現代化樓房,使得此一傳統民宅建築的整體感遭到破壞,呈現出非對稱的配置形態。但整體而言,新埔劉宅仍可作為新埔當地的客家建築代表,同時也是當代中型傳統民宅規模的典型建築。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上寮里義民路2段460巷42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04933529407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837980405290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60724000007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60724000007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1453

name

新埔上枋寮劉宅

representImage

intro

新埔上枋寮劉宅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寮里二百三十八號,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 長子劉延轉,字學悟,於枋寮開基立業,仿照原鄉住居形式興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當時建築僅以土埆築牆、茅草鋪頂,只有前後二進較考究。 1919年(大正8年),劉宅整修,由劉氏後嗣亦為名匠師的劉福清主持﹐加建左右三排橫屋,共費時十年,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公尺。其規模與新埔地區「一堂二橫式」的基本平面組成相較之下,足可顯示劉氏家族人丁旺盛之貌。 1983年(民國72年),為紀念被劉氏後裔奉為開基祖的劉瑞閣(劉延轉之父),因而興建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麗的家族墓園,命名為「瑞閣園」。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立業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劉姓家族遂以此祖堂為凝聚全家族精神之所在地,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之日。 劉宅的建築形式為對稱式的平面配置,居中者為雙堂屋,左右兩側各有三槓的橫屋(護龍),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一禾埕,形成ㄇ字型平面,呈現出鄉紳大宅的宏偉氣勢。此種橫軸發展的多護龍型態多為務農地主所有。為因應繁重農事之需要,並在方便足夠人手居住且不講究禮教約束的基本原則下,發展出此種生活空間配置形態。 1984年(民國73年),劉宅屋右側的外槓橫屋改建為現代化樓房,使得此一傳統民宅建築的整體感遭到破壞,呈現出非對稱的配置形態。但整體而言,新埔劉宅仍可作為新埔當地的客家建築代表,同時也是當代中型傳統民宅規模的典型建築。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上寮里義民路2段460巷42號

longitude

121.049335294071

latitude

24.8379804052905

registerDateValue

2006-07-24

headCityName

新竹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6-07-24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竹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60724000007

version

1.0

hitRate

1453

「新埔上枋寮劉宅」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東犬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9/fe0b67
intro: 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位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上。地當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共扼閩江口出入門戶,是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簡
type: 1.1

name: 舊山線-見返坂隧道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1124000001/dcfe54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八德呂宅著存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1118000001/a59c25
intro: 呂宅著存堂位於現八德市的南端,臨近有茄冬溪的支脈流過。1919年重建的規模為三合院並於正廳前帶軒亭。呂氏族人在八德地區目前尚留存三座祖厝,分別為「貽訓堂」、「裕耕居」及「著存堂」。「貽訓堂」位於福興里
type: 1.1

name: 雙溪保我黎民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830000001/d89952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421000001/b6feea
intro: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後,來臺的日本人,受到殖民地政府的各種優惠和保護,除了在此地經商有成之外,又多擔任地方各行業團體的領袖,更出任各地方的首長或民意代表,進而擔當統治者殖民地政策的
type: 1.1

name: 清水公學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223000001/e68d9f
intro: 明治30年(1897),日人為使臺灣人學習本國語(日語)而於鰲峰山下成立「臺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明治31年(1898) 改制為「牛罵頭公學校」,大正14年(1925)改為「清水公學校」 (現今
type: 1.1

name: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4/d1524b
intro: 廣福宮座落於新莊區新莊路一百五十號,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粵人所捐建。 廣福宮俗稱「三山國王廟」,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此廟主要是粵籍移民的祭祀中心,因此一般皆以三山國王廟為
type: 1.1

name: 山腳蔡氏濟陽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29000001/9f28bc
intro: 「山腳蔡氏濟陽堂」位於苑裡鎮山腳里,為山腳蔡氏族人祖厝,濟陽堂為蔡姓堂號。「山腳蔡氏濟陽堂」大約興建於清嘉慶末年,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 相傳山腳蔡氏先祖,於乾隆初年自福建渡海來臺,先在臺中豐原經
type: 1.1

name: 北埔大坪國小育英樓
intro: 日治時期昭和18年(1943),北埔國民學校設立大坪分教場,二次戰後,1946年升格為大坪國民學校1968年改制為大坪國民小學。學校從原本的木造,改成加強磚造的平頂建築。由於學校缺乏大型室內活動空間,
type: 1.2
address: 外坪村 1 鄰外大坪8號

name: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217000001/68be7b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新埔上枋寮劉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7/d165e9
intro: 新埔上枋寮劉宅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寮里二百三十八號,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
type: 1.1

name: 淨業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19000002/afeec7
intro: 淨業院座落於樹林頭庄,為竹塹地區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由北門鄭崇和孫鄭如蘭(1835-1911)所建,為其元配鄭陳潤(釋號普慈)修佛之所在。陳氏篤信佛教,極具慈悲心,對疾苦困窮者,賑卹備至。並曾渡海至
type: 1.1

name: 芝山岩遺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30205000002/1ae409
intro: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它主要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岩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由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一年間,幾次探測的
type: 1.1

name: 原台南警察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6/fb97b5
intro: 臺灣現代警察制度肇始於日治初期,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10月日治臺第一年,南進軍攻臺南城時即有隨軍之警察,之後隨著多次官制改革,警察制度趨於成熟。至日明治34年﹝西元1901年﹞11月中央之臺
type: 1.1

name: 臺灣府城大南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9/5ed8d2
intro: 臺灣自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納入清帝國版圖以後,雖然每有建城之議,但因康熙皇帝深恐建城反為賊據,始終堅持不准,因此府城的興築只好一直處於呈請核議的階段。 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巡臺御史禪
type: 1.1

name: 彰化孔子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4/6053ea
intro: 清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雍正4年(1726)知縣張鎬倡建縣儒學,建學立師,以彰雅化,當時的縣儒學即今彰化孔廟。清乾隆16年(1751)士紳施士齡等人倡議重修,各方捐資響應,知縣程運青具情以報,
type: 1.1

name: 笨港水仙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1/a41b70
intro: 笨港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五十八號,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交界處。笨港為清領時期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史載「商賈輳集,載五穀貨物,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因與中國間的海上貿易活動
type: 1.1

name: 楠仔腳蔓社學堂遺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0226000001/f0cb22
intro: 楠仔腳蔓社學堂為清光緒年間所設的番學堂之一;也是劉銘傳治臺「撫番」策略下在阿里山番界中設立的教育機構。楠仔腳蔓社(Namakaban)為番社名,在今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久美部落,社名出自鄒族「肥沃平原」
type: 1.1

name: 新屋范姜老屋(新屋區中正路110巷3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105000002/2846c6
intro: 清乾隆元年(1736年)范姜殿高來臺拓墾,大房殿榮分甲頭厝一帶、二房殿高分上庄子一帶、三房殿發分東勢一帶、四房殿章分北勢一帶、五房殿爵分後湖塘一帶。當時在新屋一帶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稱「起新屋」,
type: 1.1

name: 通霄隴西堂秀禮公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1124000002/3caf4b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608000001/0cedf9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中和瑞穗配水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913000002/437bf7
intro: 中和地區早期為原住民聚居之地,直到乾隆六年(1741)閩、粵漢人來臺開墾,始有漢人村莊記載,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本治臺後,為改善用水品質及海山一帶「山本煤礦」洗煤製鍊等需求,故於昭和三年(192
type: 1.1

name: 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5/9070c2
intro: 伯公即為客家的土地公,惟美濃的伯公造型獨特,全台僅有,又稱為「伯公壇」。 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相傳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後不久,由劉玉衡率領劉、何、黃、李、林、古、楊、張、吳等姓人氏開拓竹頭背、九
type: 1.1

name: 清真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29000001/89ec03
intro: 市定古蹟「清真寺」位於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六十二號,該建築始建於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為近代台灣最早的回教建築。當時由於我國與世界回教國家外交往來頻繁,國內回教徒期盼殷切,由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
type: 1.1

name: 虎尾糖廠酒精槽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12000003/0c1082
intro: 台糖公司虎尾糖廠於日治時期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明治39 年(1906)取得設立之許可,向日本政府無條件承領嘉義廳轄下五間厝七十番地(虎尾糖廠現址)建造製糖工場。明治42 年(1909)興建完成第
type: 1.1

name: 竹北采田福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2/fa06cb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采田福地是臺灣平埔族道卡斯族之七姓祠堂,結合了平埔族與漢族文化的祭祀空間,於1758年(乾隆23年),臺灣知府覺羅四明諭令熟番按清俗雉髮、著冠履,並依各社所在,賜錢、衛、廖、三
type: 1.1

name: 周益記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909000001/2889c1
intro: 周益記為本市浦西派武功周家第四代子孫周敏益之故宅,係周氏於1923年向新竹望族李家(周敏益母親李氏桔娘家)所購入,實際興建年代並無文獻史料記載,現存最久遠的年代證據為神明廳立柱「庚辰年七月」(1880
type: 1.1

name: 馬公觀音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3/1cfea7
intro: 康熙35(1696)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創建,主祀奉觀音大士。乾隆29(1764)年曾重修過;乾隆46(1781)年通判陳銓與澎協馬蛟等官紳勸捐,撤基重建。嘉慶10(1805)年澎湖鎮副總兵王得祿等亦
type: 1.1

name: 吳沙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3/21dc4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630000001/18f2a1
intro: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3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