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1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笨港水仙宮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笨港水仙宮

笨港水仙宮」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笨港水仙宮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1/a41b7087a10cb81a2624c3c8b18dfaac61404568.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笨港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五十八號,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交界處。笨港為清領時期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史載「商賈輳集,載五穀貨物,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因與中國間的海上貿易活動頻繁,此處百姓除信奉媽祖之外,亦奉祀水仙尊王--帝禹。傳聞古笨港曾有三廟:清康熙年間興建諸羅天后宮,專祀天上聖母,乾隆四年(1739年)興建水仙宮專祀水仙尊王,建造年代不詳的協天宮奉祀關帝聖君。乾隆四年創建的水仙宮,原址位於九莊笨港街上,僅為一處簡陋的祭祀地,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方由貢生林開周倡議募資重建。嘉慶八年(1803年),笨港溪(俗稱烏水,即今之北港溪)氾濫,河床改道,沖毀原有市區,水仙宮、協天宮皆遭水難。嘉慶十九年(1814年),水仙宮重建於今日南港村現址上,格局規模為兩進兩廂式,其中部分構件仍沿用乾隆年間原物。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宮增建後殿,以附祀同遭大水沖毀而不曾復建原廟的關帝聖君,今三川殿內牆上嵌有一座石碑,為後殿完工後所立,碑上記有捐獻者的行號、船號、姓名以及各種開支項目。自此之後水仙宮歷經一百年,不曾再做大規模整修,直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才又進行一次整建工程。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及七十一年(1982年),兩廂相繼被改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香客大樓。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水仙宮主體建築部分展開修護工程,此修護工程於八十一年(1992年)七月完工。今新港水仙宮為三進四殿兩護龍之規模的建築,四殿各為三川殿、拜殿、正殿及後殿,正身的縱向動線是沿各殿次間及過水廊前後連貫,因其各部分構件涵蓋有乾隆、嘉慶、道光及二戰後初期等不同年代的材料,為研究臺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且為臺灣深具代表性的水仙宮廟。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南港村3鄰舊南港58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30889588291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5618381485488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4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嘉義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112700004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2824

name

笨港水仙宮

representImage

intro

笨港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五十八號,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交界處。笨港為清領時期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史載「商賈輳集,載五穀貨物,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因與中國間的海上貿易活動頻繁,此處百姓除信奉媽祖之外,亦奉祀水仙尊王--帝禹。傳聞古笨港曾有三廟:清康熙年間興建諸羅天后宮,專祀天上聖母,乾隆四年(1739年)興建水仙宮專祀水仙尊王,建造年代不詳的協天宮奉祀關帝聖君。乾隆四年創建的水仙宮,原址位於九莊笨港街上,僅為一處簡陋的祭祀地,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方由貢生林開周倡議募資重建。嘉慶八年(1803年),笨港溪(俗稱烏水,即今之北港溪)氾濫,河床改道,沖毀原有市區,水仙宮、協天宮皆遭水難。嘉慶十九年(1814年),水仙宮重建於今日南港村現址上,格局規模為兩進兩廂式,其中部分構件仍沿用乾隆年間原物。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宮增建後殿,以附祀同遭大水沖毀而不曾復建原廟的關帝聖君,今三川殿內牆上嵌有一座石碑,為後殿完工後所立,碑上記有捐獻者的行號、船號、姓名以及各種開支項目。自此之後水仙宮歷經一百年,不曾再做大規模整修,直到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才又進行一次整建工程。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及七十一年(1982年),兩廂相繼被改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香客大樓。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水仙宮主體建築部分展開修護工程,此修護工程於八十一年(1992年)七月完工。今新港水仙宮為三進四殿兩護龍之規模的建築,四殿各為三川殿、拜殿、正殿及後殿,正身的縱向動線是沿各殿次間及過水廊前後連貫,因其各部分構件涵蓋有乾隆、嘉慶、道光及二戰後初期等不同年代的材料,為研究臺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且為臺灣深具代表性的水仙宮廟。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南港村3鄰舊南港58號

longitude

120.308895882919

latitude

23.5618381485488

registerDateValue

1985-11-27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11-27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嘉義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1127000041

version

1.0

hitRate

2824

「笨港水仙宮」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331000001/3a7155
intro: 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所購置,作為員工宿舍;資金由員工每月薪資中扣收會費,山林課提撥配合款籌資而成。建築物創建時期約為日據時期30年代前後,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所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
type: 1.1

name: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901000004/78860d
intro: 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位於北投區新民路六十號,約興建於大正初年〈約西元一九一0年代〉。日據初期北投開始出現溫泉療養所及旅館,日本衛戍醫院亦在新北投的山谷中設立軍部所屬之療養所,建築物順著山
type: 1.1

name: 南瑤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0425000001/ef7317
intro:   彰化市有二座主要信仰的媽祖廟,一為官建的媽祖廟,稱為「彰化內媽祖」,位於永樂街。另一座為香火鼎盛的南瑤宮,因建於彰化縣城南門外,故早年稱為「外媽祖」。   南瑤宮的歷史悠久,據聞為笨港楊姓工人攜帶
type: 1.1

name: 竹崎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4000001/9b977a
intro: 竹崎車站原名阿里山鐵道竹崎驛,興建於日明治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間(1906年至1910年間),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曾經整修改建,成為今日所見之像貌。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112000002/6e10a0
intro: (1)經調查研究後,發現潮州街7號及9號之規模及平面形式在台灣日式宿舍為孤例;為本市難得之巨大日式宿舍,屬台灣少見具「入母屋頂」極高等之官舍,室內格局保留完整,具古蹟價值潛力。 (2)保存原有構件多,
type: 1.1

name: 坪林尾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916000002/e48ff2
intro: 坪林尾庄聚落約形成於嘉慶、道光年間(1796年~1850年)。因坪林適宜種植山藍(大菁),吸引移民前來開墾,至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製藍產量達到鼎盛期。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
type: 1.1

name: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4000001/99f166
intro: 「下淡水都司營」是清代設於屏東縣內最高的軍事指揮營。這是朱一貴之亂後,清軍為了堵塞原住民、防止莠民及亂黨入山而設置的。雍正11年(1733年)設於山貓毛隘口(內埔鄉隘寮村附近),由清軍一千五百名戌守,
type: 1.1

name: 新莊武聖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5/b9ee35
intro: 雍正年間,新莊地區為最早墾拓的漢人聚落並形成大型市鎮,初期為最重要的物產集散地及行政中心,而後漢人移民逐漸增多,械鬥頻繁,地方寺廟便應運而生,在此時期,寺廟最重要的功能為自衛、自治的中心,械鬥發生時即
type: 1.1

name: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出張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6/b43e49
intro: 日政府於明治三十四年(西元1901年)設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專賣局下再設支局,日治時期臺南支局機構有二,一是日明治三十四年至日大正十一年(西元1901年至西元1922年)之間,位於鹽埕的臺南支局(今市定
type: 1.1

name: 三條圳派出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621000001/c8b2ea
intro:   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日本政府於潮洋厝設置潮洋厝警察官吏派出所,當時為民眾寄附土地所建設而成,主要作為日治初期平定匪亂之用,現今其遺跡已不復存在。   大正年間,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設於溪
type: 1.1

name: 竹寮取水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1/1669ed
intro: 竹寮取水站,大正2年(1913)10月完工啟用,乃是當年打狗上水道擷取水源的基地,亦即整體上水道的心臟地帶。 取水站主體建築以紅磚砌牆,再以大跨度木結構撐起傳統二坡式屋頂,但是,兩側山牆跳脫傳統樣式
type: 1.1

name: 美崙溪畔日式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223000001/0a147c
intro: 昭和11年(1936)建立,以檜木等高級木料搭建而成,當時是一處提供高級軍官所居住的小型社區,曾有位軍階相當高的中村大佐居住於此,戰後,隨著日軍撤離,昔日提供給日本高階軍官居住的社區建築群也被接收作為
type: 1.1

name: 原台南縣知事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10/7977fd
intro: 日治時期臺南知事官邸建築曾有數次主要用途變遷,而在1901~1920年間其雖非作為首長官邸之用,但亦轉用為多種不同的用途機能;二戰後,其不復做為官邸使用,而由數個官方機構進佔使用,過程曲折。此建築之使
type: 1.1

name: 海山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1/377a53
intro: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鄭氏降清,翌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設臺灣府,下轄三縣。當時清政府為鞏固臺灣,在佈防上,派台灣鎮駐府城,台灣水師協駐安平,統轄中、左、右三營,並分別防衛各洲口。由於台灣
type: 1.1

name: 新竹信用組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907000001/9897c9
intro: 早期的民間資金融通多以「合會」的方式來取得,1899(明治32)年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開始營運之後,新竹地區才引進新的金融體系。1909(明治42)年新原龍太郎等四十八人在新原家中成立「新竹貯金會」,以
type: 1.1

name: 清水公學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223000001/72b405
intro: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日人為使臺灣人學習本國語(日語)而於鰲峰山下成立“臺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明治31年(西元1898年)獨立成為“牛罵頭公學校”,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改名為“
type: 1.1

name: 虎尾糖廠鐵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717000001/47e8ec
intro: 虎尾糖廠於西元1906年(明治39年)創立,當時虎尾鐵橋已經規劃興建,西元1910年(明治43年)虎尾貨物掛(所)通車,已有縱貫火車通車紀錄,並兼辦客運業務。 虎尾鐵橋由英國WestWood公司設計
type: 1.1

name: 急公好義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0/d523d7
intro: 清代牌坊
type: 1.1

name: 閻錫山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007000001/dfa2b8
intro: 閻錫山故居石造屋名為『種能洞』,閻先生因懷念家鄉,欲仿山西高原窯洞建築,基於軍事防衛需要,居於可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與臺北盆地之防風山坡上建造。紅磚屋牆厚90公分,樓板厚度為30公分,窗戶加裝銅板,具
type: 1.1

name: 新埔潘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6/1ee6a6
intro: 新埔位於新竹縣東北方,距縣治約十四公里,北有丘陵重疊,南倚鳳山溪谷,為一東西走向的鎮坊,以往是「吧哩嘓」原野上新開拓的一片樂土。 新埔潘宅或稱潘氏古厝,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西門外五里亭的潘庶賢移居臺灣
type: 1.1

name: 宗聖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108000001/add09a
intro: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日昭和2年(1927),日昭和4年(1929)完工。當時由清領時期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
type: 1.1

name: 景美集應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4/b1eece
intro: 清乾隆初,高、張、林三姓後裔,自閩遷臺乃奉為守護之神。嗣三姓分立,各自建廟,高姓於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建廟於竹圍內今景美國小南側。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遷建於景美現址。現況係民國十三年重修,
type: 1.1

name: 蔡厝蔡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4/e88508
intro: 蔡厝之開浯始祖為蔡一郎,五代後期便從泉州的萬安(今洛陽鎮)遷浯,定居「山兜」(今蔡厝)。山兜蔡氏發展至第十世的五十一郎(蔡克正)之後,第十一世開始分出四大房,長房祖蔡深,二房祖蔡沉,三房祖蔡潛,四房祖
type: 1.1

name: 烈嶼吳秀才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11/eca468
intro: 吳秀才厝位於上庫聚落,清末時上庫主要以「走北船」及鹽田產業為主,吳氏家族即經營走北船的航運,而鹽田則是吳秀才之祖父吳景山組織全村參加。 吳秀才,本名吳煜善,號元長、諱鏡波,生於清同治丁卯年(1867)
type: 1.1

name: 苗栗文昌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0/7fac81
intro: 「苗栗文昌祠」位於苗栗市區西南,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完成興建,主祀文昌帝君,配祀制字先師(倉頡)及昌黎先生(韓愈);共有二座祀田,分別位於四湖庄桄榔埔(今西湖鄉四湖村)與蛤子市(今公館鄉福星村)
type: 1.1

name: 原新竹地方法院
intro: 依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所載及台灣新竹地方法院官網之資料:本院之前身為日治時期(1920年)之臺北地方法院新竹支部,於民國106年7月24日搬遷至新建辦公廳舍,新址為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二段265號,原辦公
type: 1.2
address: 中正路136號

name: 原臺南測候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110000001/bb183c
intro: 日治之後,臺灣總督府通信課長土居通豫於日明治29年(1896年)赴東京與日本中央氣象局交涉,籌畫於臺灣設立氣候觀測機構,同年3月公佈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創立規程。在臺北、臺中、臺南、恆春及澎湖設立第一批之
type: 1.1

name: 黃偉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5/322383
intro: 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汶水頭(今後水頭)人,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曾任泉州府吏,正德九年(1514)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治獄以清、慎、明、恕著稱,後升至南雄知府,省徭役、明禮教、禁
type: 1.1

name: 臺灣府儒考棚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30000001/bbcacd
intro: 臺灣府儒考棚,其現址在臺中市西區民生路三十九巷內,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新省會臺灣府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俗稱考棚,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日治初期曾作為臨時警察署,大正七年(19
type: 1.1

name: 嘉義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505000001/dbe7da
intro: 康熙五十四年(1715),諸羅知縣周鍾瑄創建城隍廟,近三百年間廟宇和這塊土地人民的生活,一直有著緊密不可分的關係。歷經滄海桑田,諸羅縣許多重要的古建築逐漸拆除不存;原來刺竹土圍的縣城,在日治的市區改正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9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2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2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