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竹北采田福地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竹北采田福地

竹北采田福地」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竹北采田福地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2/fa06cbc0f1b8874e4ee505e6107ff72891e715a4.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采田福地是臺灣平埔族道卡斯族之七姓祠堂,結合了平埔族與漢族文化的祭祀空間,於1758年(乾隆23年),臺灣知府覺羅四明諭令熟番按清俗雉髮、著冠履,並依各社所在,賜錢、衛、廖、三、潘、黎、金等七姓,建築七姓祠堂,取名「新社公館」。1760年(乾隆25年)公館落成時,乾隆皇帝御賜「特封義勇可嘉」御匾,到了1876年(光緒2年),由頭目廖安邦、通事錢玉來主持重建,原定的建築規模為「正身三間,落廒橫屋四間」。但因為建造經費短缺,所以次年向漢人借貸銀錢,後由錢玉來賠還,再用館前曠地抵償,才恢復舊觀,後來族人將右橫屋仿照左側橫屋興建。因「義取食租,番從采田」,故號「采田」,取名為「采田福地」。廳堂內,白灰與卵石牆基,給人粗曠簡樸的印象,但神龕仍因襲漢人祠堂的花俏。中央供奉滿臉黑鬍的福神及相貌和譪的富媼,其後共祀七姓祖宗總牌。屋脊以幾許牡丹花的剪黏作裝飾,作工簡樸。格扇門上頂堵部分以花中四君子及蓮花、牡丹等彩繪。水車堵部分中間寫著「采田福地」,下有兩方門印、篆字書寫「常青」、「文光」,兩旁繪有「麒麟獻瑞」、「玉獅呈祥」。出檐為簡單的關刀拱。兩扇條窗上分別寫著「集福」、「迎祥」。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建造者廖安邦與錢玉來就是七姓中的後代,廖姓至少有四個家族主要在新埔的鹿鳴坑、橫山的田寮坑、竹東與新埔的大北坑為主要發展基地;錢姓,是竹塹社錢姓家族中最常出現於史料文獻,且為人們所熟知的家族;主要分布在新埔、湖口與田寮坑。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采田福地是台灣平埔族「賜漢姓、建祠堂」漢化的重要歷史見證,更重要的是采田福地為道卡斯族竹塹社至今仍然沒有散夥的重要因素,是族人身分認同的場所,如今也逐漸成為竹北當地的信仰中心。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中正西路219巷20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997610544395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841969579613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72400000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60724000002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805

name

竹北采田福地

representImage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采田福地是臺灣平埔族道卡斯族之七姓祠堂,結合了平埔族與漢族文化的祭祀空間,於1758年(乾隆23年),臺灣知府覺羅四明諭令熟番按清俗雉髮、著冠履,並依各社所在,賜錢、衛、廖、三、潘、黎、金等七姓,建築七姓祠堂,取名「新社公館」。1760年(乾隆25年)公館落成時,乾隆皇帝御賜「特封義勇可嘉」御匾,到了1876年(光緒2年),由頭目廖安邦、通事錢玉來主持重建,原定的建築規模為「正身三間,落廒橫屋四間」。但因為建造經費短缺,所以次年向漢人借貸銀錢,後由錢玉來賠還,再用館前曠地抵償,才恢復舊觀,後來族人將右橫屋仿照左側橫屋興建。因「義取食租,番從采田」,故號「采田」,取名為「采田福地」。廳堂內,白灰與卵石牆基,給人粗曠簡樸的印象,但神龕仍因襲漢人祠堂的花俏。中央供奉滿臉黑鬍的福神及相貌和譪的富媼,其後共祀七姓祖宗總牌。屋脊以幾許牡丹花的剪黏作裝飾,作工簡樸。格扇門上頂堵部分以花中四君子及蓮花、牡丹等彩繪。水車堵部分中間寫著「采田福地」,下有兩方門印、篆字書寫「常青」、「文光」,兩旁繪有「麒麟獻瑞」、「玉獅呈祥」。出檐為簡單的關刀拱。兩扇條窗上分別寫著「集福」、「迎祥」。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建造者廖安邦與錢玉來就是七姓中的後代,廖姓至少有四個家族主要在新埔的鹿鳴坑、橫山的田寮坑、竹東與新埔的大北坑為主要發展基地;錢姓,是竹塹社錢姓家族中最常出現於史料文獻,且為人們所熟知的家族;主要分布在新埔、湖口與田寮坑。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采田福地是台灣平埔族「賜漢姓、建祠堂」漢化的重要歷史見證,更重要的是采田福地為道卡斯族竹塹社至今仍然沒有散夥的重要因素,是族人身分認同的場所,如今也逐漸成為竹北當地的信仰中心。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中正西路219巷20號

longitude

120.997610544395

latitude

24.8419695796135

registerDateValue

2006-07-24

headCityName

新竹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6-07-24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竹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60724000002

version

1.0

hitRate

805

「竹北采田福地」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蔡厝蔡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4/e88508
intro: 蔡厝之開浯始祖為蔡一郎,五代後期便從泉州的萬安(今洛陽鎮)遷浯,定居「山兜」(今蔡厝)。山兜蔡氏發展至第十世的五十一郎(蔡克正)之後,第十一世開始分出四大房,長房祖蔡深,二房祖蔡沉,三房祖蔡潛,四房祖
type: 1.1

name: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21000001/24ae6d
intro: 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為日據時期臺北州立工業學校,初建於一九一二年,稱為總督府民政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至一九二一年才改制為州立工業學校。是日據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工業學校,被認為是早期工業人才之搖籃,初設化工科
type: 1.1

name: 雙溪保我黎民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830000001/d89952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124000001/b366cd
intro: 一、清領時期的宜蘭,是一個水路時期,通商運輸大都仰賴航運,烏石港淤塞後,頭圍港繼而興起,而頭圍市街之規劃與形成約莫起於嘉慶二十一年,以慶元宮為指標,臨頭圍港,劃分街路地基,召民起店以繁榮市面。 二、
type: 1.1

name: 聚奎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114000001/8c8c83
intro: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整棟建築時髦典雅,座落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聚
type: 1.1

name: 樹林抗日先烈十三公紀念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916000003/3c703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鹿港丁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1025000004/703208
intro:   丁家大宅是丁協源於光緒19年(1893)因家族成員增多,舊宅不敷使用而向原屋主王後錦、王後隨所購買,當時(1886)丁醴澄進士已過世,但其直系後裔,即丁協源六房,則依分配遷入新購店屋中。   「
type: 1.1

name: 美濃邱添貴派下夥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29000001/091836
intro: 邱家家族歷史淵遠流長,第18世祖邱福麟為開台祖,清咸豐九年(1859)於美濃置產,後逐漸成為美濃中庄具代表家族。邱家夥房約建於1920年代,至2016年因美濃大地震第三進房舍毀損。2018年獲
type: 1.1

name: 臺中文昌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7/8dfd70
intro:   文昌廟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舊地號北屯庄「四張犁」街東南方),為地方社學發展而成的寺廟建築。因其屬儒教文祠性質稱為「文祠」或「文昌祠」,日治時期,因日人習慣用語不同,改稱為「文
type: 1.1

name: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401000002/530953
intro: 本記念碑,是總督府能高橫斷道路開鑿作業隊所立,以紀念大正6年9月到7年1月(1917-1918)間,循能高越嶺路徑開闢橫斷道路東段(初音至奇萊山)完工時所置,包括「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與「殉職者之碑」
type: 1.1

name: 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8/789eb5
intro: 臺灣府城於1725年(雍正3年)由臺灣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城,設四大門三小門(大東、大南、大北、大西、小南、小東、小北門),並於1733年(雍正11年)於木柵周邊環植箣竹。1736年(乾隆元年)將七門
type: 1.1

name: 東門國小日式宿舍
intro: 昭和9年(1934)1月22日的桃園街協議會中通過興建桃園市街第二所公學校的25,000圖預算,不過尚未確定設置於何處,「桃園第二公學校」就在同年4月1日開校,開始暫借桃園公會堂為教室授課。開校後繼續
type: 1.2
address: 東國街12巷1號

name: 原臺灣總督府氣象臺阿里山觀象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411000001/fd9998
intro: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為臺灣氣象觀測事業發展重要轉捩點,為有效治理並了解臺灣氣候變化,臺灣總督府通信部長士居通豫赴東京,為在臺灣設立的測候所籌畫事宜,經與日本中央氣象臺交涉,獲派近藤久次郎為所長,
type: 1.1

name: 獅球嶺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5/0a0d8f
intro: 獅球嶺砲台,是基隆市現存古砲台中,唯一地處市中心的,也是清領時期據守基隆通往台北盆地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個基隆港最內陸的防禦砲台,位於基隆港南方的小山丘上,穿出大業隧道的高速公路就在前方腳下,不僅是俯瞰
type: 1.1

name: 虎字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1/a3b454
intro: 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開墾宜蘭地區後,由外地進入宜蘭之陸路有三,其中一條為三貂線,作為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之淡蘭古道主要路段,而草嶺古道因位於淡蘭古道三貂線末端,為官方及民間運輸米糧要道,便由當時首富
type: 1.1

name: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205000001/83cb62
intro: 清領乃至日治初期的蘭陽平原,是一個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蘭陽平原溪北地區水路網絡的咽喉就是烏石港,也是清領時期東台灣唯一的「正口」。烏石港為一南北狹長的北向河道,其西側的碼頭區即是頭圍街,本遺跡位於十
type: 1.1

name: 開元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5/2359a1
intro: 明永曆34年(西元1680年)三月鄭經因為海戰失利而退守臺灣,復明之志逐漸消失,隨著故老親信陳永華、楊英、柯平的相繼去世,不覺心灰意冷,終至不臨政事。開元寺原為鄭成功嗣子鄭經同年選擇邑治北方的洲仔尾,
type: 1.1

name: 興福庄建塚記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915000001/2b6a70
intro: 本碑約建於1929年,為紀念當時有心人士集資購地供萬華、古亭地區窮苦人家安葬之用,興福庄與大直庄兩地,喪葬之用地約有三十餘甲規模大。 此碑的興築依據碑文記載,係提供台北市民建塚使用,昭和四年在台北州
type: 1.1

name: 五妃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0/923712
intro: 五妃廟原為五妃墓,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五妃廟原稱「五烈墓」創建於明永曆37年(西元1683年),靖海侯施琅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辱,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
type: 1.1

name: 雄鎮蠻煙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2/e4c58c
intro: 嘉慶元年(1796)吳沙開墾宜蘭地區後,由外地進入宜蘭之陸路有三,其中一條為三貂線,作為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之淡蘭古道主要路段,而草嶺古道因位於淡蘭古道三貂線末端,為官方及民間運輸米糧要道,便由當時首富林
type: 1.1

name: 中港慈裕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8/b231f4
intro: 「中港慈裕宮」位於竹南鎮中港街(聚落)西側的邊陲,今民生路與八德街的交叉口。「中港慈裕宮」是一座通面寬七開間、三進兩廊帶左右兩護龍的合院建築;約始建約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主祀媽祖(湄洲三媽
type: 1.1

name: 南鯤鯓代天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7/30ab0a
intro: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南市北門區鯤江里蚵寮九七六號,為國定古蹟。主要奉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王爺。相傳在清康熙初年已建有供奉五府王爺的南鯤鯓代天府廟,後因海嘯,廟毀人遷。嘉慶年間,鄉人在桄榔山的虎峰,
type: 1.1

name: 鹽水八角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511000001/40b8b0
intro: 八角樓藏著鹽水的歷史,藏著鹽水的記憶,風情萬種的從古早走來,雖然遺失了顏色,卻贏得了美麗。座落鹽水區的「八角樓」,它歷經百多年的物換星移,也看盡鹽水區的風華與褪色,依舊矗立在這塊土地上,帶領後代子孫走
type: 1.1

name: 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01/73bc6b
intro: 日治時期日本成立各種農業產品運銷組織,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於西市場設置香蕉倉庫,以利運銷。原空間於昭和5年(西元1930年)之前原作為臺灣漁業株式會社之「魚賣場」,後因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前後該
type: 1.1

name: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8/6c530a
intro: 日本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總部設於臺北,並於各州廳所在都市設有支部。臺南支部興建於一九二○年代,日大正年間(另一說法為一九四○年代,日昭和十五年),當時包括兩個部份,北面一棟為婦人會
type: 1.1

name: 施公祠及萬軍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2/bc6fc0
intro: 施公祠及萬軍井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街,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本祠原位於媽宮澳東街與海壇館為鄰(今署立澎湖醫院東側急診大樓處)。原創建於清康熙23 (1684)年,施琅受封清海侯後所建的生祠。道光12
type: 1.1

name: 利澤簡廣惠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320000001/67293f
intro: 現今文獻中關於廣惠宮最早的創建時間,建立在1871(清同治10)年,用地15.00坪,建坪10.80坪,其建築形式是瓦茸磚造。到了1884(光緒10)年,因廟破損不堪,而再度修繕。1951年前後,由林
type: 1.1

name: 竹仔門電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028000001/d86aa5
intro: 竹仔門電廠原稱竹仔門發電所,明治41年(1908)初動工興建,歷經二年多的工事和測試,於明治43年(1910)6月正式啟用。發電機組採用第一代川流式水力設備,水源引自於荖濃溪,運用地形高低21.3公尺
type: 1.1

name: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903000001/09e9db
intro: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
type: 1.1

name: 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伯公及菸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1202000001/ebd1ec
intro: 鍾富郎派下夥房是由鍾富郎、鍾月清兩兄弟建基。早年二兄弟一貧如洗來到龍肚大崎下拓墾,當時大崎下仍為荖濃溪旁氾濫的不毛之地,兩兄弟胼手胝足,才有完善的農田,進而自建夥房。 鍾家夥房於大正元年(1912)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3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0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9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2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