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018000001/6f947460994c72f7913d1f2164fb19d167aa5188.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始有漢人墾號開墾大佳臘、淡水港等地,此後有其他漢人移民陸續開墾周遭荒地,至乾隆五年(1740)淡水地區已產生聚落,在雍正十年(1732)、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二十五年(1760)間清廷更三度放寬渡台禁令,因此,乾隆十六年(1751)忠寮李家開基始祖李鼎成乃得以偕妻林耀娘渡海來淡水。 李家開墾忠寮有成,不僅擁有許多田產,又有考取功名之子孫,同時也於咸豐年間至光緒中期陸續建造九座官式宅院,由此可知忠寮李家之興榮。 忠寮李家在清末出過三位舉人,包括光緒十一年(1885)李祥奎(貽電),中武舉人、李應東(宗炳)中武舉人,光緒十七年(1891)李應辰(宗聘)中文舉人。 而李舉人宅的初創年代,據正廳懸掛之「歲魁」匾的落款推測應是光緒五年(1879)年或稍後的年份,而又依據渡臺第七世裔孫李子成所編纂《重修燕樓李氏族譜》記載,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官名花霖)原建築在現址左邊,光緒十九年(1893)移至右邊改建為現在所見建築物,方向為「作艮向坤兼丑未」,此處所載與正廳彩畫落款「甲午」(1894)吻合,亦可能為李舉人宅興建年代。 李舉人宅落成百餘年後,於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公告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忠寮里5鄰竹圍子8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47792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192956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18-04-17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81018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18-04-17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181018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873

name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representImage

intro

康熙四十八年(1709),始有漢人墾號開墾大佳臘、淡水港等地,此後有其他漢人移民陸續開墾周遭荒地,至乾隆五年(1740)淡水地區已產生聚落,在雍正十年(1732)、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二十五年(1760)間清廷更三度放寬渡台禁令,因此,乾隆十六年(1751)忠寮李家開基始祖李鼎成乃得以偕妻林耀娘渡海來淡水。 李家開墾忠寮有成,不僅擁有許多田產,又有考取功名之子孫,同時也於咸豐年間至光緒中期陸續建造九座官式宅院,由此可知忠寮李家之興榮。 忠寮李家在清末出過三位舉人,包括光緒十一年(1885)李祥奎(貽電),中武舉人、李應東(宗炳)中武舉人,光緒十七年(1891)李應辰(宗聘)中文舉人。 而李舉人宅的初創年代,據正廳懸掛之「歲魁」匾的落款推測應是光緒五年(1879)年或稍後的年份,而又依據渡臺第七世裔孫李子成所編纂《重修燕樓李氏族譜》記載,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官名花霖)原建築在現址左邊,光緒十九年(1893)移至右邊改建為現在所見建築物,方向為「作艮向坤兼丑未」,此處所載與正廳彩畫落款「甲午」(1894)吻合,亦可能為李舉人宅興建年代。 李舉人宅落成百餘年後,於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公告指定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忠寮里5鄰竹圍子8號

longitude

121.477927

latitude

25.192956

registerDateValue

2018-04-17

headCityName

新北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18-04-17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181018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873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笨港水仙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1/a41b70
intro: 笨港水仙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五十八號,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交界處。笨港為清領時期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史載「商賈輳集,載五穀貨物,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因與中國間的海上貿易活動
type: 1.1

name: 筱雲山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517000001/e81ef5
intro: 筱雲山莊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呂炳南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與汝誠,俱中秀才,舉人吳子光稱許為「海東三鳳」。日治時期筱雲山莊又出了二位詩人為呂
type: 1.1

name: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103000001/017205
intro: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為縱貫鐵路跨二仁溪之橋樑,目前橋樑之橋墩與鋼樑完工於西元1931年3月16日。 西元1927年展開南北兩段縱貫體路雙軌化工程,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即為此時期臺南高雄間鐵路雙線化工程。
type: 1.1

name: 鳳山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13000001/308fe8
intro: 鳳山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初年,約於乾隆29年(1764年)間已有基本的規模,惟初建時的格局、式樣已無法考究。創建緣起於一個有關觀音菩薩香火的傳說,相傳有一位來自中國的福建人,隨身攜帶觀音菩薩香火,路過本
type: 1.1

name: 上林林信屏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126000002/e9f238
intro: 林信屏為烈嶼上林人,年輕往新加坡發展,從事散裝貨輪業務,經商有成後,於民國25年(1936)林信屏交代侄子林伯湖,匯款五千銀元回鄉興建洋樓(林伯湖生於金門,16歲時協建洋樓,18歲即往新加坡跟隨林信屏
type: 1.1

name: 竹仔門電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028000001/d86aa5
intro: 竹仔門電廠原稱竹仔門發電所,明治41年(1908)初動工興建,歷經二年多的工事和測試,於明治43年(1910)6月正式啟用。發電機組採用第一代川流式水力設備,水源引自於荖濃溪,運用地形高低21.3公尺
type: 1.1

name: 宜蘭酒廠阿蘭城集水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723000001/fee336
intro: 1.昭和13年(1938)進行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宜蘭支局酒工場給水工事設計」源於集水井所在地「阿蘭城」具有優良水源,因此專賣局宜蘭支局以13,000元預算進行給水工事。其中包括土地買收補償費350元
type: 1.1

name: 永靖忠實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07000001/5214eb
intro:   根據《邱忠實第家藏族譜》及《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顯示,邱姓為乾隆年間渡台,始祖為邱華循公,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後移居至今田尾一帶,再移居永靖鄉苦苓腳拓墾。邱華循之孫邱萃英,為台灣府學廩膳生,並勸
type: 1.1

name: 四八高地考古遺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30214000002/74819b
intro: 1.2011年秦懷安先生通報「花蓮國際雕塑文化園區」施工預定地為考古遺址。 2.2012年1月11日現場會勘,確認並定名為「四八高地」考古遺址。 3.2012年陳有貝於四八高地考古遺址進行地表調查、鑽
type: 2.1

name: 泰山李石樵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1000001/7e3df2
intro: 「李石樵故居」(懋德居)約建於 20 世紀初年,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李石樵為日治時期臺灣本島出身代表性畫家,長年從事繪畫創作,對臺灣畫界的發展歷史影響甚大。李石樵外出求學前,長時間居住於本宅,成名後曾
type: 1.1

name: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4000004/44a6b8
intro: 市定古蹟「北投不動明王石窟」位於北投區幽雅路杏林巷二號對面,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佛教密宗護法神有五大明王,包括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剛夜叉明王等,又稱為五大尊。另又有八大明
type: 1.1

name: 湖前陳宗炯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9/b3ba2c
intro: 陳宗炯生於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為湖前人,旅居緬甸經商,創有「宗記商行」專營土產,公司規模宏大,旅緬四十多年,平素熱心公益。其對家鄉貢獻大,在民國二十四年興建洋樓湖前24號,民國三十年於湖前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10000001/283734
intro: 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博物館,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兒玉源太郎為日治初期的臺灣總督,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兩人為殖民地政策統治臺灣建立了重要的基礎,日人視其為重要功勞者,現館內
type: 1.1

name: 麥寮拱範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625000013/3809b9
intro: 麥寮拱範宮創建於康熙年間,自湄州渡台而來的臨濟宗純真禪師佩奉六媽駐錫於此,乾隆七年因水患遷廟於麥寮街(今址)。麥寮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馬鳴山鎮安宮、台西安西府,號稱雲林縣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四大廟。
type: 1.1

name: 大稻埕辜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4000001/e62247
intro: 大稻埕沿淡水河碼頭一帶從清末光緒年間開始即出現不少洋樓,有的是洋行或領事館,也有富商的豪邸。現存的辜宅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三0三巷九號,是由辜顯榮創建於一九二0年前後,同時期他在鹿港老家也建造一座華
type: 1.1

name: 淡水福佑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1/d824c8
intro: 淡水河為早期清代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門戶要津,清代初期南岸的八里坌地區因有著航道的地利之便,較北岸發展迅速,但乾隆末年因航道改變,北岸地區因此逐漸興盛,位於淡水河口北岸的福佑宮即是此時期建於嘉慶元年(1
type: 1.1

name: 吳全城開拓記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030000001/a184db
intro: 追溯吳全地區的開墾歷史,始於清嘉慶年間,由莊找、李享二人起始,後於清道光5年(1825),淡水富豪吳全先生、蔡伯玉先生從噶瑪蘭(宜蘭),率領漢人二百人來到花蓮溪口,逆流向上,在花蓮溪西岸,一路步行到現
type: 1.1

name: 鳳山縣舊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3/cbf7e7
intro: 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其中,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遺留,不過,整座舊城卻也奠基於康熙61年
type: 1.1

name: 旗山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3000009/9ee588
intro: 旗山天后宮是旗山街區最重要的廟宇。嘉慶10年(1805)間由臺灣縣知縣薛志亮、內門歲貢生游化(1752〜1826)等率先捐款籌建,歷經12年募款,在地方官紳與商家的共同襄贊之下,於嘉慶22年(1817
type: 1.1

name: 齊東街日式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001000001/593d83
intro: 約為1920年代至1940年代。幸町職務官舍群(今泰安街、齊東街),此區為總督府所屬單位不同階級職務官舍的分佈區。南端為總督府重要職務官舍,其出現年代在一九三五年間,附近區域住有包括第二高女學校、醫學
type: 1.1

name: 竹北問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1/76b03b
intro: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1920年(大正9年)時改稱為六家。 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1737年(乾
type: 1.1

name: 南港臺電倉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606000001/82f949
intro: 本區原為台電北部中心倉庫,緊鄰臺北鐵道,日治以前即已存在。全區留存不同時期之行政及倉庫設施,由北而南陸續建設,1970 年間北基公路雖穿越南側基地,北側建築群仍大致完整。
type: 1.1

name: 大埤三山國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60827000001/3baabb
intro: 大埤三山國王廟,係由原籍廣東饒平的潮籍移民於康熙年間所創建;嘉慶十四年(1809),由張元國、張元基兄弟,集資改建;明治三十九年(1906)大地震後三山國王廟倒塌,昭和六年(1931)重新鳩資起建廟宇
type: 1.1

name: 原台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922000001/e4ce1e
intro: 位於光華街上大東、小東門間殘垣,依其構造及外觀推測,應與今成大光復校區內小東門段殘蹟同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所興建。 清領時期臺灣發生朱一貴事件,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題准興築木柵竹城。乾
type: 1.1

name: 小浦頭黃允棋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922000002/df9b5b
intro: 黃允棋生於清康熙59年(C.E.1720),卒於清乾隆52年(C.E.1787),享年68歲,為開浦第九世,娶妻陳氏與楊氏,第15式裔孫黃欽良口述:「二百餘年前的某年,時當大寒流南下,歲寒天凍,某日清
type: 1.1

name: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923000001/b25474
intro: 此古蹟為目前臺北市僅有出土之最大的防空蓄水池,位於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交口之圓環位置,極具歷史價值,在1920年代,小販開始聚集於此,商業興盛。到了1943年,美軍轟炸臺灣,圓環攤販的商業行為也開始被政
type: 1.1

name: 北埔慈天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15/e68061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慈天宮創建年代說法不一,該宮的出現與金廣福墾拓有關,應是1835年(道光15年)之後。據傳該宮所祀的觀音菩薩,原為粵籍墾首姜秀鑾自大陸奉迎而來。當他與閩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開墾時
type: 1.1

name: 林九牧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224000001/5e48f9
intro: 1.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本祠堂為傳統合院格局,具典型客家建築特色,奉祀林氏開閩始祖林祿公、潭子摘星山莊林其中及神岡大夫第林振芳牌位,為潭子、豐原及神岡地區林氏子孫祭祖祠堂,與地方發
type: 1.1

name: 瑞成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929000001/ceb06b
intro: 「瑞成堂」為早期農村生活樣貌之完整呈現,古蹟本體及土地涵蓋範圍為三合院、內外埕、外門樓及周圍刺竹林等。北側是唯一對外聯繫之巷道,四面環田,除正身明堂外其建築外圍被皆被刺竹包圍。「瑞成堂」之再利用方
type: 1.1

name: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426000001/d314c5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34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8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3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1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