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寶塔
「文臺寶塔」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文臺寶塔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93/23e80006ebb631da7293e3b4743ae8891d47c354.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文臺寶塔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舊金城南磐山南端,是一座由花崗石條壘砌而成的五層實心塔。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抵禦倭寇屯戍浯洲(今金門)時,建造了三座寶塔,文臺寶塔便是三塔中碩果僅存的一座。
十四世紀中葉以後,日本中央控制力減弱,鋌而走險的日本海盜,結黨成群在中國沿海劫掠,造成明朝的困擾。明朝為禦守倭寇,加強沿海的戍守。江夏侯周德興便奉命在浯洲屯戍,設置守禦千戶所,築金門城,並設峰上、田浦、官澳、陳坑、烈嶼等五寨拱衛金門城。另外,又興建金門三塔,即太武山的倒影寶塔、矛山的矛山寶塔與南磐山的文臺寶塔。倒影塔位於金門另一古蹟海印寺石門關所在的海印巖對面,塔高共計七級,塔頂並刻有「文峰聳秀」四字。原為太武山十二勝之一,可惜民國七年(1918年)金門的一次大地震中,不幸崩塌。矛山塔,位於金門舊城西邊,水頭村矛山的南方。矛山又名「金龜山」,蓋因海濱有兩巨石,形狀酷似大龜,一塊憑山做入海狀,又名「下水龜」。另一塊則由海中半露出水面呈登陸狀,故又名「上水龜」。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由於矛山為後浦屏障。矛山寶塔便因目標太過明顯,而被拆除。文臺寶塔的平面成六角形,基座以上共分為五層。每一層均由花崗石條以一丁一順的方式砌造而成。各層之間由突出的石板作為屋檐,加以區隔。整個寶塔由下而上逐漸內縮,削尖而上。頂層則為造型樸拙的尖山寶頂。頂層的塔檐下,有「奎星聳照」四字橫題刻在一塊石條上。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相當模糊。「奎星聳照」下方則有一塊方石,石上浮刻著「魁星踢斗」的圖像。文臺寶塔之得名,即在魁星主文運,文士希望藉由遙祭魁星以順文運,是以塔名「文臺」。文臺寶塔附近的視野相當遼闊,可以臨海極目遠眺,所以明百戶陳煇在此題刻「湖海清平」四字。而今金門三塔中,只餘文臺寶塔得以屹立磐石,供人登高賞遊。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古城村金門城南磐山南端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306013014816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398770044867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9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93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44 。
name
文臺寶塔
representImage
intro
文臺寶塔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舊金城南磐山南端,是一座由花崗石條壘砌而成的五層實心塔。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抵禦倭寇屯戍浯洲(今金門)時,建造了三座寶塔,文臺寶塔便是三塔中碩果僅存的一座。 十四世紀中葉以後,日本中央控制力減弱,鋌而走險的日本海盜,結黨成群在中國沿海劫掠,造成明朝的困擾。明朝為禦守倭寇,加強沿海的戍守。江夏侯周德興便奉命在浯洲屯戍,設置守禦千戶所,築金門城,並設峰上、田浦、官澳、陳坑、烈嶼等五寨拱衛金門城。另外,又興建金門三塔,即太武山的倒影寶塔、矛山的矛山寶塔與南磐山的文臺寶塔。倒影塔位於金門另一古蹟海印寺石門關所在的海印巖對面,塔高共計七級,塔頂並刻有「文峰聳秀」四字。原為太武山十二勝之一,可惜民國七年(1918年)金門的一次大地震中,不幸崩塌。矛山塔,位於金門舊城西邊,水頭村矛山的南方。矛山又名「金龜山」,蓋因海濱有兩巨石,形狀酷似大龜,一塊憑山做入海狀,又名「下水龜」。另一塊則由海中半露出水面呈登陸狀,故又名「上水龜」。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由於矛山為後浦屏障。矛山寶塔便因目標太過明顯,而被拆除。文臺寶塔的平面成六角形,基座以上共分為五層。每一層均由花崗石條以一丁一順的方式砌造而成。各層之間由突出的石板作為屋檐,加以區隔。整個寶塔由下而上逐漸內縮,削尖而上。頂層則為造型樸拙的尖山寶頂。頂層的塔檐下,有「奎星聳照」四字橫題刻在一塊石條上。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相當模糊。「奎星聳照」下方則有一塊方石,石上浮刻著「魁星踢斗」的圖像。文臺寶塔之得名,即在魁星主文運,文士希望藉由遙祭魁星以順文運,是以塔名「文臺」。文臺寶塔附近的視野相當遼闊,可以臨海極目遠眺,所以明百戶陳煇在此題刻「湖海清平」四字。而今金門三塔中,只餘文臺寶塔得以屹立磐石,供人登高賞遊。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古城村金門城南磐山南端
longitude
118.306013014816
latitude
24.3987700448675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93
version
1.0
hitRate
444
「文臺寶塔」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李克承博士故居
name:
李克承博士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1104000001/49b501
intro:
李克承故居約興建於1943年間,原由新竹地區三位商舖經營者:池田門、有本兼治、三上秀雄三人所共同創建,後轉給池田門獨有。台灣光復後,依規定,日本人所有的建築及土地,皆由負責處理日產的管理機關台灣省公產
type:
1.1
吉利第
name:
吉利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7000001/b848cf
intro:
新竹北門鄭家可稱為竹塹第一世家。鄭氏原籍四川,明末清初因避動亂,由漳浦先遷金門再轉赴台灣謀生;中試後返回金門營建家廟光宗耀祖(1848);隨著鄭氏在台灣的發展,道光18年(1838)興建新竹進士第,並
type:
1.1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
name: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625000001/60cf41
intro:
北埔姜氏(天水堂二房)為一堂六橫的合院建築。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 姜氏家族來台祖姜仕俊,由廣東省陸豐縣來台,由紅毛港上岸經九芎林(今芎林)後落腳北埔,清道光14年冬(1834),基於防番與開墾雙重理
type:
1.1
東門國小日式宿舍
name:
東門國小日式宿舍
intro:
昭和9年(1934)1月22日的桃園街協議會中通過興建桃園市街第二所公學校的25,000圖預算,不過尚未確定設置於何處,「桃園第二公學校」就在同年4月1日開校,開始暫借桃園公會堂為教室授課。開
type:
1.2
address:
桃園市桃園區東國街12巷1號
王姓大宗祠
name:
王姓大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4/44b06f
intro:
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臺南市王汝禎、王錦堂、王汝若與善化王德裕等王姓宗親的籌劃倡議,後因故延擱。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王汝禎、王開運、王銘新、王年以等人發起創立「王姓宗親會」,並在同年
type:
1.1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name: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12000002/22a76c
intro:
來台祖鄭大模,為清乾隆初葉來台。雙堂屋為四房鄭仁涯派下之公厝,由於有前後兩落堂屋,地方上習慣稱為「雙堂屋」。因經費不足,先於1865年興建正廳、二橫屋及右一橫屋,並於1920年代左右完成,1912年再
type:
1.1
name: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1231000001/6b1b90
intro:
建於1938年日治時期,據耆老描述當時飛機維修廠,國民政府接管後,原先做為士兵宿舍再改為餐廳使用,為一層建物,牆面磚造,屋頂木構造。
type:
1.1
迪化街1段84號店屋
name:
迪化街1段84號店屋
intro:
為一坎二落一過水。2層建物,原為瑞發商號,目前為萬安堂中藥,山牆招牌「林合益」。
type:
1.2
address:
迪化街一段84號
原臺南測候所
name:
原臺南測候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110000001/bb183c
intro:
日治之後,臺灣總督府通信課長土居通豫於日明治29年(1896年)赴東京與日本中央氣象局交涉,籌畫於臺灣設立氣候觀測機構,同年3月公佈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創立規程。在臺北、臺中、臺南、恆春及澎湖設立第一批之
type:
1.1
清代道署遺構
name:
清代道署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415000001/5573d8
intro:
1684年臺灣納入清朝版圖,朝廷設置「福建分巡臺灣廈門兵備道」(簡稱「臺廈道」)一職,其官署位置於「府治西定坊」。1727年「臺廈道」改稱「臺灣道」,後又更名「臺灣兵備道」,而其官印又有刻作「臺澎兵備
type:
1.1
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name:
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119000003/8b5cc3
intro: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為日治時期直屬總督府之三大專門學校之一,開始上課於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創校之初設有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三科。除三科之科館外,尚建有本館及講堂各一間,為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
type:
1.1
name:
永樂町派出所(迪化街1段260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117000001/a0f64c
intro:
在大正時期,本列冊建築即為普願街派出所,從昭和 8 年(1933)的台灣警察時報看到本列冊建築『台北北警察署永樂町派出所』實行改築,因此本建築興建應於昭和 8 年。
type:
1.1
台南興濟宮
name:
台南興濟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9/fa27c2
intro:
位於舊時的鎮北坊大觀音亭右鄰,主祀保生大帝,相傳是荷蘭時期或鄭氏時期所建的臺灣興濟宮,被認為是臺灣建造最早的大道公廟。由於名稱上的不同,又叫真君廟或開山宮;不過一般都以頂大道公廟稱呼,以別於下大道公廟
type:
1.1
北港集雅軒
name:
北港集雅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019000001/9187f2
intro:
集雅軒乃北管支系,集雅軒最早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十二人参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在咸豐年間正式開管,集雅軒是由更早期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分出的團體,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集雅軒
type:
1.1
關西分駐所
name:
關西分駐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610000001/24ae85
intro:
分駐所前身,在日治時代隸屬于新竹郡役所警察課之分室,於1920年落成啟用,成為關西鎮警察辦公廳舍。一說該地原為「保甲書記事務所」因火災後改建為分駐所。
採洋式鋼筋水泥加強磚造、平房建築物,另外還有多棟
type:
1.1
王寵惠墓園
name:
王寵惠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923000001/b73096
intro:
王寵惠先生出生於1881年,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1912)、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1928-1931)、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7-1941)、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1948-1958),為中國近代
type:
1.1
慈雲寺
name:
慈雲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1000002/d89e8a
intro:
市定古蹟「慈雲寺」位於萬華區漢口街一一九、一二一、一二三號,是日治時期西門外填地計畫之後所建造的佛寺。它的倡建者為張氏,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籌資建造這座齋堂式的佛寺,在鬧市之中別有天地,頗為難
type:
1.1
頭城鎮老紅長興
name:
頭城鎮老紅長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009000002/e83513
intro:
本建物應修建於大正10年(1921),完工於大正13年(1924),原為住商合一的街屋。
本建物與右側121號、左側125號,本係同時興建的一式3間連棟街屋。源由為來台第20世陳春榮(老紅)從事米糧
type:
1.1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name: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3000006/0d5598
intro:
在閩南民間俗稱土地公伯的「土地公祠」,造型質樸小巧,內供奉一尊白髮飄飄,手持龍頭拐杖,面露笑容的土地公神像。
而美濃的土地伯公祠,造型獨特,採用一般人建造風水(墳墓)的造型;不同處是僅在碑石上刻有「
type:
1.1
芹壁天后宮
name:
芹壁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604000001/e11ee5
intro:
芹壁天后宮座落於馬祖北竿島的傳統聚落芹壁聚落內的山腰上,是一座背山面海的傳統閩東廟宇建築︰一進一殿,石材以工字砌、人字砌工法整齊壘疊成牆,石塊之間以水泥勾縫。牆身基座向外撇,正是傳統閩東建築的特色(底
type:
1.1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name: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108000001/c2a8f9
intro: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創立於清光緒11年(1885),是為了紀念清法戰爭時犧牲的法國軍人所建。此公墓為基隆長存迄今,唯一直接與此戰爭最具關聯之建築物,從墓葬格局而言,也為全台數一數二之清末以來埋葬西洋人為主
type:
1.1
烈嶼吳秀才厝
name:
烈嶼吳秀才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11/eca468
intro:
吳秀才厝位於上庫聚落,清末時上庫主要以「走北船」及鹽田產業為主,吳氏家族即經營走北船的航運,而鹽田則是吳秀才之祖父吳景山組織全村參加。
吳秀才,本名吳煜善,號元長、諱鏡波,生於清同治丁卯年(1867)
type:
1.1
七海寓所(蔣經國故居)
name:
七海寓所(蔣經國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221000001/d90584
intro:
本建物乃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發展最重要的政治領袖蔣經國先生寓所。
type:
1.1
新埔潘屋
name:
新埔潘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6/1ee6a6
intro:
新埔位於新竹縣東北方,距縣治約十四公里,北有丘陵重疊,南倚鳳山溪谷,為一東西走向的鎮坊,以往是「吧哩嘓」原野上新開拓的一片樂土。
新埔潘宅或稱潘氏古厝,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西門外五里亭的潘庶賢移居臺灣
type:
1.1
梧棲真武宮
name:
梧棲真武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328000001/5107b8
intro:
真武宮創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由當時的行郊「集順號」正董事蔡大聘、蔡虎班、副董事蔡金鈔、蔡金輟及另外不知名者二人共同籌建,供蔡姓(蓮塘蔡)族群及中和里民信仰膜拜。早期為地方耆老集
type:
1.1
北投文物館
name:
北投文物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901000005/422e17
intro:
建於1920年代,日據時期為日本軍士官俱樂部,曾由神風特攻隊佔用,戰後為外交部佳山招待所,現為民俗文物館。
type:
1.1
田中陳氏壽山堂
name:
田中陳氏壽山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22000002/dc90ba
intro:
田中央陳家,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水磨社,開臺祖第1世陳維生於清初渡海来臺,先居於今南投名間番仔寮。道光30年(1850)舊濁水溪氾濫,來臺第4代陳又敬、陳能竭、陳其力、陳連助、陳再添(貞元)搬遷
type:
1.1
鳳山縣舊城
name:
鳳山縣舊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3/cbf7e7
intro:
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其中,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遺留,不過,整座舊城卻也奠基於康熙61年
type:
1.1
盧纘祥故宅
name:
盧纘祥故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1218000001/3e3c44
intro:
一、盧宅於一九二八年興建完成,由當時任職於總督府營繕科—宋祖平先生設計及監造,為宜蘭縣當時最為華麗的宅第;且是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
二、清領時期的宜蘭,地方產物輸出及生活用品輸入,全賴船
type:
1.1
鹿港金門舘
name:
鹿港金門舘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1025000002/fadd8b
intro:
臺灣有三座金門舘,分別位於艋舺(萬華)、臺南安平及鹿港。金門舘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
清嘉慶年間,信士供奉蘇府王爺神祇自臺灣府城經鹿港,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嘉慶10年(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4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7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2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5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