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東犬燈塔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東犬燈塔

東犬燈塔」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東犬燈塔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9/fe0b679afa78c6394efbe9668b603453c419e3c6.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位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上。地當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共扼閩江口出入門戶,是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簡稱,與舊稱西犬的的西莒島相對,乾隆時並稱白沙,或分稱東沙與西沙。因島形像狗,所以又名為白犬或東犬、西犬。東犬島正當航道關隘,加以山勢高聳,是以兼具設燈塔的環境與必要性。 道光22年(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之後,沿海商港洋船匯集,但因東南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其後根據咸豐8年(1858年)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的「天津條約」與「清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更確定了東南沿岸日後建設新式的助航設施。然而當時太平天國未平,捻亂又起,加以外患頻仍,因而延至同治2年(1863年)赫德(RebertHart)受命成為海關總稅務司後,方於同治5年(1869年)至9年(1870年)間開始了首批新式燈塔的建造。同治10年(1871年)至11年(1872年)更在臺灣海峽與東南沿海繼續興建第二批的新式燈塔;東犬燈塔即為此時期的產物。 東犬燈塔在同治11年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BrothersandCo.Limited,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Birmingham)興建,耗時三年。初設的東犬燈塔的燈光點距離水面21丈8尺,晴天的時候能遠照69里。燈塔中央的鏡機中心的燈器在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為二燈蕊多孔油燈,其後改用85毫米的白熱石油氣燈,均為強斯公司製品。正常運作時,每20秒可閃白光3次,光力約兩萬九千燭光;經蚌形玻璃透鏡的折射,光程可遠達16.7浬。此外,塔邊另設有霧砲,在天候不佳能見度差時,可以發砲以聲警示。燈塔的人員編制包括了外籍看守員、助理看守員與中國的看守員。外籍看守員是操控燈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行政事務實際的操作者。在籍人員的主要職務則為燈塔的看守。初建的東犬燈塔的英文名稱為MiddleDogLightSation(中犬燈塔),在當時海關總稅務司與燈塔的外籍看守員的來往文書中,便是使用這一名稱。另外有關東犬燈塔的舊稱還有白犬燈塔、白肯燈塔、東犬山燈塔。民國74年(1985年)1月23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東犬燈塔原有的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總面積約11,316平方公尺。民國67年(1978年)國防部因戰備需要,拆除西南角圍牆約50公尺,所以目前的基地如菜刀型,面積則為10,549平方公尺。燈塔為早期的石造洋式燈塔,樓高四層,而由塔身、塔燈、塔頂三部份組成,由塔頂風標至地面高度為19.5公尺。塔身內部樓高為三層,高10.66公尺。在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福正村福正段26地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9.98571249732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9677598508989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81111000009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連江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81111000009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03

name

東犬燈塔

representImage

intro

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位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上。地當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共扼閩江口出入門戶,是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簡稱,與舊稱西犬的的西莒島相對,乾隆時並稱白沙,或分稱東沙與西沙。因島形像狗,所以又名為白犬或東犬、西犬。東犬島正當航道關隘,加以山勢高聳,是以兼具設燈塔的環境與必要性。 道光22年(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之後,沿海商港洋船匯集,但因東南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其後根據咸豐8年(1858年)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的「天津條約」與「清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更確定了東南沿岸日後建設新式的助航設施。然而當時太平天國未平,捻亂又起,加以外患頻仍,因而延至同治2年(1863年)赫德(RebertHart)受命成為海關總稅務司後,方於同治5年(1869年)至9年(1870年)間開始了首批新式燈塔的建造。同治10年(1871年)至11年(1872年)更在臺灣海峽與東南沿海繼續興建第二批的新式燈塔;東犬燈塔即為此時期的產物。 東犬燈塔在同治11年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BrothersandCo.Limited,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Birmingham)興建,耗時三年。初設的東犬燈塔的燈光點距離水面21丈8尺,晴天的時候能遠照69里。燈塔中央的鏡機中心的燈器在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為二燈蕊多孔油燈,其後改用85毫米的白熱石油氣燈,均為強斯公司製品。正常運作時,每20秒可閃白光3次,光力約兩萬九千燭光;經蚌形玻璃透鏡的折射,光程可遠達16.7浬。此外,塔邊另設有霧砲,在天候不佳能見度差時,可以發砲以聲警示。燈塔的人員編制包括了外籍看守員、助理看守員與中國的看守員。外籍看守員是操控燈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行政事務實際的操作者。在籍人員的主要職務則為燈塔的看守。初建的東犬燈塔的英文名稱為MiddleDogLightSation(中犬燈塔),在當時海關總稅務司與燈塔的外籍看守員的來往文書中,便是使用這一名稱。另外有關東犬燈塔的舊稱還有白犬燈塔、白肯燈塔、東犬山燈塔。民國74年(1985年)1月23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東犬燈塔原有的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總面積約11,316平方公尺。民國67年(1978年)國防部因戰備需要,拆除西南角圍牆約50公尺,所以目前的基地如菜刀型,面積則為10,549平方公尺。燈塔為早期的石造洋式燈塔,樓高四層,而由塔身、塔燈、塔頂三部份組成,由塔頂風標至地面高度為19.5公尺。塔身內部樓高為三層,高10.66公尺。在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福正村福正段26地號

longitude

119.98571249732

latitude

25.9677598508989

registerDateValue

1988-11-11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8-11-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連江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81111000009

version

1.0

hitRate

403

「東犬燈塔」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401000002/530953
intro: 本記念碑,是總督府能高橫斷道路開鑿作業隊所立,以紀念大正6年9月到7年1月(1917-1918)間,循能高越嶺路徑開闢橫斷道路東段(初音至奇萊山)完工時所置,包括「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與「殉職者之碑」
type: 1.1

name: 芳苑洪家古厝
intro: 芳苑洪家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有院埕及院門院埕原有一處拜亭已於40年前拆除,磚造院門曾歷拆遷整修,後加建側院之水泥圍牆。 據相關資料建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文秀才洪屋之子洪鐵、洪臣、洪蚊三
type: 1.2
address: 後寮村寮中巷2、4號

name: 朝林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522000001/a124fd
intro: 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清末民初時期(西元1890~1910年),從朝林宮建築本體所使用之材料與工法來看,正面的薄磚 砌門柱及斗子砌牆面(照片3-2-1),最遠約可推斷為清末時期之施工法處理方式。而朝林宮主要
type: 1.1

name: 龜崙嶺鐵道橋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222000001/50e970
intro: 這兩座橋樑的基座,原為清末劉銘傳興建大稻埕至新竹間的鐵道橋樑基座。該鐵道起點為今日台北市塔城街及鄭州路一帶,往南途經台北橋、三重重新路、新莊中正路、龜山鄉萬壽路至桃園車站與今日縱貫鐵道路線相連接再抵新
type: 1.1

name: 陳禎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7/c44451
intro: 已指定國定古蹟的明朝古墓,以陳禎墓及陳健墓這二處形制最為特殊,尤其是墓前花崗石造的墓亭,為已指定古蹟之明朝古墓少見的特殊墓式。陳禎與陳健為父子,陳禎墓位於浦邊黃龍山上。陳禎,字應加,明代浯州陽翟人(今
type: 1.1

name: 董允耀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5/50ee48
intro: 董允耀幼年家境清貧,以賣豆腐為生,十餘歲跟著鄉人遠赴印尼泗水謀生,初時多為幫工,後稍有積蓄開始以批購[辣椒粒]賺取其中差價;後與人合夥經營船行,專門往來於南洋一帶,獲利許多。 董允耀在民國二
type: 1.1

name: 甲仙鎮海軍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3/fdc438
intro: 光緒12年(1886)間,駐防臺灣府城(即今臺南市)的鎮海軍提督楊金龍、臺灣鎮總兵章高元,奉巡撫劉銘傳之命率領所屬軍隊,以嘉義大埔為起點,向東開闢經甲仙埔、荖濃、寶來、關山,越八潼關(約今啞口)後,通
type: 1.1

name: 鳳山縣舊城南門段城牆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29000001/0e77cf
intro: 1722年知縣劉光泗與南路參將陳倫炯於(1722年)康熙61年,築土城在縣治興隆莊。 1734年知縣錢洙植三層莿竹於土城外,此為結合土城及竹城的「二重城」,於縣治興隆莊。 1760年知縣王瑛曾於四門側
type: 1.1

name: 李國鼎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120000001/e968ac
intro: 故居位在寧靜的泰安街巷內,建物為典型的日式宿舍,李國鼎先生晚年在此居住達廿餘年,房屋保存狀況完好,屋內客廳擺飾、書房陳設以及庭院花草,仍是生前模樣,簡樸形式反映李氏一生謙沖為國,但自奉甚樸的廉儉精神,
type: 1.1

name: 鹿港金門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1025000002/fadd8b
intro:   臺灣有三座金門館,分別位於艋舺(萬華)、臺南安平及鹿港。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   清嘉慶年間,信士供奉蘇府王爺神祇自臺灣府城經鹿港,將神像留在此地供奉。嘉慶10年
type: 1.1

name: 李錫金孝子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4/553855
intro: 李錫金孝子坊,位於現在新竹市青草湖段四四三之一號,創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為旌表新竹誥封奉直大夫累贈文林郎國學生李錫金孝行而立的。李錫金,原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謙光,號義鐘,李禮玉之子,生於
type: 1.1

name: 湖前陳氏古厝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201000001/b95560
intro: 此建築為湖前開基祖一郎公第十八世孫聯丕公第四子芳敬所興建。陳氏聯丕公有五子芳坑、芳猷、芳窗、芳敬、芳歲,聯丕公家族原以農漁為生,長子芳坑十八歲時竟被大陸惠安海盜綁架勒贖,安全返回後,芳坑意覺前途渺茫,
type: 1.1

name: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319000001/feaac8
intro: 本建築創建於1919(大正8)年,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1929(昭和4)年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遷至此地,1942(昭和17)年再改稱為「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戰後由花蓮縣政府接管,1960年裁撤後成
type: 1.1

name: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11/912be4
intro: 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市簡易宿泊所、內部空間旋兼作職業紹介所之用,俟1930年公設質舖遷入合署,為本市社會福利服務發展之歷史見證。光復後曾為本市衛生院、性病防治所,現作為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使用。 建築
type: 1.1

name: 盧纘祥故宅前池塘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205000001/83cb62
intro: 清領乃至日治初期的蘭陽平原,是一個以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蘭陽平原溪北地區水路網絡的咽喉就是烏石港,也是清領時期東台灣唯一的「正口」。烏石港為一南北狹長的北向河道,其西側的碼頭區即是頭圍街,本遺跡位於十
type: 1.1

name: 湖口三元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3/a0fc18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大湖口地區(舊稱大窩口)約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吸引客籍移民墾拓,而逐漸形成散村,後發展成為社群中心與貨物集散地。光緒十三 (1887) 年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開始興築,因行經湖口又
type: 1.1

name: 馬公觀音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3/1cfea7
intro: 康熙35(1696)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創建,主祀奉觀音大士。乾隆29(1764)年曾重修過;乾隆46(1781)年通判陳銓與澎協馬蛟等官紳勸捐,撤基重建。嘉慶10(1805)年澎湖鎮副總兵王得祿等亦
type: 1.1

name: 蘇氏節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6/64320c
intro: 蘇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武陵段七一九地號,是為了旌表竹塹吳國步之妻蘇氏的節孝事蹟而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所建的牌坊。這座牌坊是目前新竹地區保存最完整,環境最沒有遭到破壞的節孝坊,並且於民國七
type: 1.1

name: 市長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124000001/0c0233
intro: 本案宅第於昭和年間(約西元1929至1932年間)興建,最有可能於1932年建成,由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基隆支店營繕部門建造,作為松浦社宅使用。二戰後作為市長官邸、市府員工宿舍、林番王遺孀分租使用。
type: 1.1

name: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4000004/30e399
intro: 市定古蹟「北投不動明王石窟」位於北投區幽雅路杏林巷二號對面,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佛教密宗護法神有五大明王,包括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剛夜叉明王等,又稱為五大尊。另又有八大明
type: 1.1

name: 慈德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4/c9e5c6
intro: 慈德宮位於後浦頭聚落、面臨榮湖,主祀「黃府大王爺」─黃偉,為金門明代進士第二人。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為汶水黃氏華房第五世,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十月初三日,卒於明嘉靖17年(1538)三
type: 1.1

name: 西門紅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220000003/0f0647
intro: 位於萬華區成都路十號的三級古蹟「西門紅樓」為一座紅磚造的八角形二樓洋式建築,這是日據初期臺灣所建較早的市場。一八九六年臺北西門外先設立木造簡單的市場,繼而在一九0八年正式建造包括八角形紅樓與十字形的建
type: 1.1

name: 八德呂宅著存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1118000001/4302d5
intro: 呂氏為漢人移墾八德的大姓之一,根據族譜記載來自福建漳州詔安二都秀篆,屬呂萬春房支裔孫。乾隆末年,呂氏族人集合五十幾房共同出資購買田產並興建「著存堂」,為萬春公的祠堂,也是管理田產收租之公館,又名上公厝
type: 1.1

name: 金字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0/70adc0
intro: 宜蘭地區,舊時稱噶瑪蘭,在乾隆年間吳沙入墾後日漸開拓,嘉慶十五年(1810)清廷將此地納入版圖並設官治理。開闢之初,通往的路徑大略分為南北二路,南路由中部經水沙連、埔里,循山路而至,北路則由淡北地區,
type: 1.1

name: 嘉義蘇周連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607000002/c9517e
intro: 1.嘉義蘇周連宗祠,現今坐落於嘉義市垂楊路三二六號,其興建歷史演變於西元1895年(清光緒21年),蘇氏先祖眼看臺灣割讓日本統治,由現實環境而言,每年往中國祭祖必受到限制,遂籌款於西元1896年(日治
type: 1.1

name: 國際電話無線電話中壢送信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930000001/62c2a0
intro: 1932年12月24日「國際電話株式會社」成立,收購中壢與觀音之原始林地和田野,計畫興築臺灣方面的送信與受信所。 1934年3月23日「中壢送信所」工事完成,面積有18270.31坪。 1936年12
type: 1.1

name: 藍田書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01000003/d51dba
intro: 「藍田書院」位於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建於清道光11年(1831)。民國74年(1985)11月27日,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清代初期南投地區因地處內山,開發較遲,文教事業並不發
type: 1.1

name: 魯凱族好茶舊社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524000003/0d5805
intro: 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
type: 1.1

name: 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07000001/5ea23a
intro: 在臺南燒蚵灰是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遠在17世紀荷蘭統治時期即有灰窯工匠的記載。灰,為昔日重要的建築黏合材,對靠海維生的安平人而言,蚵灰更是木船細縫不可缺的黏接材。而安平蚵灰窯為臺灣碩果僅存之蚵灰窯。蚵
type: 1.1

name: 左營區義民巷145號鳳山縣城城牆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07000009/4957a7
intro: 1825年鳳山縣舊城由土城改建為石城,龜山圍入城中,共計約2594公尺。為台灣第一石城。1985年鳳山縣舊城北門(含鎮福社、拱辰井)、東門、南門經內政部指定為台閩第一級古蹟(國定古蹟)。後城牆陸續發現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3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17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1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5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7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4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17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19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