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124000001/b366cd6f58ad9afeb01fea37c0c185b083a0da3a.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一、清領時期的宜蘭,是一個水路時期,通商運輸大都仰賴航運,烏石港淤塞後,頭圍港繼而興起,而頭圍市街之規劃與形成約莫起於嘉慶二十一年,以慶元宮為指標,臨頭圍港,劃分街路地基,召民起店以繁榮市面。
二、十三行是清領時期對外貿易,輸入輸出之百業貨品躉售行郊之簡稱,臨頭圍港之十三行街屋慣以十三行稱之。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和平街140、142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8250562287993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8589271233556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3-11-24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宜蘭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41124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3-11-24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宜蘭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41124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780 。
name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representImage
intro
一、清領時期的宜蘭,是一個水路時期,通商運輸大都仰賴航運,烏石港淤塞後,頭圍港繼而興起,而頭圍市街之規劃與形成約莫起於嘉慶二十一年,以慶元宮為指標,臨頭圍港,劃分街路地基,召民起店以繁榮市面。 二、十三行是清領時期對外貿易,輸入輸出之百業貨品躉售行郊之簡稱,臨頭圍港之十三行街屋慣以十三行稱之。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和平街140、142號
longitude
121.8250562287993
latitude
24.85892712335563
registerDateValue
2003-11-24
headCityName
宜蘭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3-11-24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宜蘭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41124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780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臺南景福祠
name:
臺南景福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4/098075
intro:
臺南景福祠創建於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位於當時府治西定港的佛頭港邊,也是附近居民的土地神。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里民們公議景福祠旁鄰的店舖不能改建增高,則將使街坊鄰居遭災禍,且由當
type:
1.1
大地吳心泉宅
name:
大地吳心泉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207000001/9a1472
intro:
吳心泉(Goh Sim Chuan,1887~1950),金沙鎮大地人,早年與長兄吳守作、四弟吳仲坦一同下南洋。1903年吳氏三兄弟先至泰國謀生,在碼頭做苦力,不久吳守作因染疾病故,兩兄弟則轉赴新加坡
type:
1.1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name: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121000001/437644
intro:
約1681至1735年間(清康熙年至雍正年間),因人口壓力造成閩、粵地區人民遷移來臺,隨著漢人來臺日增,清朝的統治逐漸跟不上漢人開拓之勢,漢人侵占番地,越界開墾,導致漢番之間的衝突時有所聞。
梅山地區
type:
1.1
頭城鎮新長興樹記
name:
頭城鎮新長興樹記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308000001/ce6b12
intro:
1.本建物與隔壁123號,係同時興建的一式兩間街屋,源由為來台第20世陳春榮(老紅)創立長興行,至其次子陳木樹於昭和7年(1932)8月1日,與其兄正式分戶析產,另立店號「新長興樹記」,以示與長子陳全
type:
1.1
王義德墓
name:
王義德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110000001/4ba3f8
intro:
王義德家族史與臺北艋舺發展史密不可分,為重要郊商,王氏家族包括王家霖(黃氏節孝坊)、馬俏哥(艋舺慈善家,辦同仁堂)、王則振(慈善家),本墓深具歷史、社會之意義。本墓在石材上屬泉州花崗白石,形式上為清代
type:
1.1
北埔姜氏家廟
name:
北埔姜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13/1cf4de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前,臺灣各地組織家族公會,北埔姜氏也組織了世良公嘗,1921年(大正10年)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並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家廟至1924年(大正1
type:
1.1
新莊水道記碑
name:
新莊水道記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913000001/78baac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紀州庵
name:
紀州庵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12000001/261802
intro:
紀州為日本幕府時期紀伊國別稱,現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與三重縣之交,本料理亭應為當地人士來台所開設。紀州庵本店位於當時的艋舺,此日式建物應為「紀州庵支店」。在川端町時期本區的商業型態以「料理」與「花植木」為
type:
1.1
媽宮城隍廟
name:
媽宮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71110000001/a69492
intro:
古籍《易經》有謂「城復于隍」之說,「城」指城池,「隍」為繞城無水之河溝。城隍原為城池守護神,後來演變為地方守護神。明初始於縣稱「顯佑伯」,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及至清代,朝廷尤尊崇城隍。目
type:
1.1
鹽水八角樓
name:
鹽水八角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511000001/40b8b0
intro:
八角樓藏著鹽水的歷史,藏著鹽水的記憶,風情萬種的從古早走來,雖然遺失了顏色,卻贏得了美麗。座落鹽水區的「八角樓」,它歷經百多年的物換星移,也看盡鹽水區的風華與褪色,依舊矗立在這塊土地上,帶領後代子孫走
type:
1.1
name:
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1225000001/fa2549
intro:
臺灣省諮議會係由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臺灣省議會逐漸演變遞嬗而來。地方自治為民主政治之基石,戰後初期,政府為實施民主憲政,推動地方自治,於民國34年(西元1945年)12月公布「臺灣省各級民意機關
type:
1.1
安平小砲臺
name:
安平小砲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7/742e0d
intro:
沿海砲臺之生,乃由於港口海防之必需。臺南海岸為臺灣海岸地形變化最為劇烈之處,故港口之位置隨之飄移不定,海防重心也隨之遷移。而安平小砲臺便是海岸線變化之最佳歷史見證,昔日安平港汪洋浩瀚,今海埔長進,竟成
type:
1.1
王寵惠墓園
name:
王寵惠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923000001/b73096
intro:
王寵惠先生出生於1881年,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1912)、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1928-1931)、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7-1941)、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1948-1958),為中國近代
type:
1.1
清水黃家瀞園
name:
清水黃家瀞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627000001/86cbcc
intro:
清水黃家瀞園,建築完成於日治時期昭和4年(西元1929年),創建者黃汝舟日治時期曾任三塊厝庄長、四塊厝區長,其子經營米穀生意,因喜於三峽民權街之建築,而鳩工興建大屋,建築為二進雙護龍格局,前庭極為寬廣
type:
1.1
淡水外僑墓園
name:
淡水外僑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3/522c8f
intro:
在天津、北京條約(1858年、1860年)之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促使各國洋行到淡水設行貿易,而咸豐十年(1860年)七月二十八日所立的北京條約之「中德通商條約」中已載明,朝廷允許外國人在傳教、居
type:
1.1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
name: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126000001/d9ef0c
intro: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為張自然、張自吉、張自來、張自忠兄弟四人於菲律賓發展有成,而共同出資興建。張家四兄弟赴菲律賓發展時適逢美國統治時期,以經營雜貨並將商品販賣給美軍維生。依據戶籍資料顯示,張家兄弟在當地為
type:
1.1
文澳城隍廟
name:
文澳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0/777c2f
intro:
文澳是澎湖早期的聚落之一,舊名暗澳,曾是行政中心所在。康熙23(1684)年澎湖入清版圖後,循舊例設巡檢司於暗澳,經40餘年之久,至雍正5(1727)年撤巡檢司,隔年改設澎湖糧捕廳於舊署。文澳城隍廟是
type:
1.1
湖口三元宮
name:
湖口三元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3/a0fc18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大湖口地區(舊稱大窩口)約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吸引客籍移民墾拓,而逐漸形成散村,後發展成為社群中心與貨物集散地。光緒十三 (1887) 年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開始興築,因行經湖口又
type:
1.1
陳文瀾古墓群
name:
陳文瀾古墓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18000002/2e8c00
intro:
陳家為北臺灣清代中後期重要家族,陳氏祖厝亦為國定古蹟, 本墓葬群補充陳氏家族之發展歷程,見證道光年間以後,大龍峒陳氏崛起的歷史發展,具歷史價值。
type:
1.1
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
name:
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0531000002/ff69e5
intro:
日本的神社體系大約可分成兩類,一為國家神道,一為民間信仰,前者是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後為了推行國家政策,讓人民深刻感受到新體制國家的誕生,所推行的宗教政策與措施,創造了國家神道作為傳統,以鞏固其領導核心
type:
1.1
古龍頭水尾塔
name:
古龍頭水尾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6/cae4e6
intro:
傳聞肇建於乾隆年間的金門古龍頭水尾塔,位於古寧頭雙鯉湖畔,即俗稱「出水蓮花」之關帝廟(即雙鯉古地)右側,乃進入南、北山聚落的地標。古寧頭古稱古龍頭,地處金門西北角,三面環海,為南山、北山及林厝三村組成
type:
1.1
貢寮新社慈仁宮暨奉憲示禁碑
name:
貢寮新社慈仁宮暨奉憲示禁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926000002/f7ae8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
name: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5000001/c99c41
intro: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建築群包括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舊戶政事務所廳舍(原保甲事務所)、斗南分局第三組(刑事組)及拘留所、斗南消防隊及廣播塔。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原為日治時期成立於大正九年(1920)的「
type:
1.1
鹿港文武廟
name:
鹿港文武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2/3afb79
intro:
鹿港的武廟、文昌祠、文開書院,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相當特別。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遠離商業街道,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
文武廟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
type:
1.1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name: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331000001/3a7155
intro:
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所購置,作為員工宿舍;資金由員工每月薪資中扣收會費,山林課提撥配合款籌資而成。建築物創建時期約為日據時期30年代前後,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所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
type:
1.1
竹塹城迎曦門
name:
竹塹城迎曦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4/a448fc
intro: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的圓環中央,是竹塹城目前僅存的一座城門。竹塹城於道光七年(1827年)始建,道光九年(1829年)完工,由淡水同知李慎彝、竹塹巡檢易金杓等監造,仕紳鄭用錫、林平侯之子林
type:
1.1
臺中車站機關車庫遺構
name:
臺中車站機關車庫遺構
intro:
臺中車站創設於日治明治38年(1905),大正6年(1917)第二代之臺中車站竣工(今國定古蹟),戰後(1945~)仍持續運作,直到民國105年(2016)第三代臺中車站啟用。
明治41年(1908
type:
1.2
address:
臺中火車站大智路天橋基柱旁
永和網溪別墅
name:
永和網溪別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1/23dda5
intro:
永和網溪別墅始建於大正八年(1919年)左右,當時的主人為曾任永和鎮首任鎮長的楊仲佐,因別墅位於網溪畔(今新店溪),故名為網溪別墅,後居住者為其子楊三郎及其夫人許玉燕,兩人皆為台灣美術運動史重要推動之
type:
1.1
原手工業品陳列館
name:
原手工業品陳列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223000001/e5a055
intro: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它的前身可追溯至日治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在竹山地區開辦之「竹材工藝傳習所」。民國43年(1954)配合戰後發展需要,遷至草屯(中心現址),
type:
1.1
竹北問禮堂
name:
竹北問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1/76b03b
intro: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1920年(大正9年)時改稱為六家。
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1737年(乾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15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32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6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