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國小百齡樓
「新竹國小百齡樓」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新竹國小百齡樓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6000002/aab09f9646c4a7dfcc3c8b8e32cec7ab4eb14c9b.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新竹國小最早可追溯自日治時代的新竹國語傳習所,最初創立於1896年,校址設在原西門街之明志書院;而後又於1898年改制分成新竹小學校與新竹公學校,前者為今東門國小之前身,後者為今新竹國小之前身,並承繼原明志書院之校址。1906年新竹公學校遷校於大成街孔廟,1921年更名為新竹第一公學校,1937年才遷校至新竹市東區興學街106號現址。1941年改名「新興國民學校」,並因戰爭,屋頂必須塗色偽裝以躲避轟炸,但不幸於1945年炸彈命中校舍,損毀嚴重。1946年改名「新竹市立第一國民小學」,其後又陸續改名「新竹市南區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現名為「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新竹國小歷史,多由新竹公學校時期(1898年)談起,是新竹市地區於日治時期最早專供台人子弟就讀的學校,更分別影響了今民富國小(1916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女子公學校)、龍山國小(1927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第三公學校)與竹蓮國小(1956年獨立成校,時稱南門國民學校)的分立,在新竹市的教育史佔有一席之地。
1937年遷至現址時,所使用之校舍即包含百齡樓,且在明志書院及新竹孔廟相繼搬遷,致使原有的治學痕跡難以尋覓後,仍然健在的百齡樓,則成為現存少數能夠見證新竹國小早日歷史的建物,是故1985年學校大規模重建時,特將此校舍保留,延續至今。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新竹市興學街106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9663679999999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796809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17-11-16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8030600000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17-11-16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180306000002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18 。
name
新竹國小百齡樓
representImage
intro
新竹國小最早可追溯自日治時代的新竹國語傳習所,最初創立於1896年,校址設在原西門街之明志書院;而後又於1898年改制分成新竹小學校與新竹公學校,前者為今東門國小之前身,後者為今新竹國小之前身,並承繼原明志書院之校址。1906年新竹公學校遷校於大成街孔廟,1921年更名為新竹第一公學校,1937年才遷校至新竹市東區興學街106號現址。1941年改名「新興國民學校」,並因戰爭,屋頂必須塗色偽裝以躲避轟炸,但不幸於1945年炸彈命中校舍,損毀嚴重。1946年改名「新竹市立第一國民小學」,其後又陸續改名「新竹市南區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學校」、「新竹縣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現名為「新竹市立新竹國民小學」。 新竹國小歷史,多由新竹公學校時期(1898年)談起,是新竹市地區於日治時期最早專供台人子弟就讀的學校,更分別影響了今民富國小(1916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女子公學校)、龍山國小(1927年獨立成校,時稱新竹第三公學校)與竹蓮國小(1956年獨立成校,時稱南門國民學校)的分立,在新竹市的教育史佔有一席之地。 1937年遷至現址時,所使用之校舍即包含百齡樓,且在明志書院及新竹孔廟相繼搬遷,致使原有的治學痕跡難以尋覓後,仍然健在的百齡樓,則成為現存少數能夠見證新竹國小早日歷史的建物,是故1985年學校大規模重建時,特將此校舍保留,延續至今。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新竹市興學街106號。
longitude
120.96636799999999
latitude
24.7968093
registerDateValue
2017-11-16
headCityName
新竹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17-11-16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竹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180306000002
version
1.0
hitRate
318
「新竹國小百齡樓」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邱良功墓園
name:
邱良功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8/1c81ff
intro:
邱良功墓園為清代誥封三等男爵邱良功之墓塚,座落於今日金門縣金湖鎮小徑村,經內政部公告,今為縣定古蹟。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諡剛勇,金門後浦人,生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
type:
1.1
劉銘傳隧道(獅球嶺隧道)
name:
劉銘傳隧道(獅球嶺隧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728000002/65ce86
intro:
清代獅球嶺鐵路隧道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動工興建,全長約為235公尺,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竹仔寮隧道通車後停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咸豐十年(1
type:
1.1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name: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207000001/2e24d0
intro:
靜靜座落於中正路的李宅,原為流水偉助社長住家,建於昭和六年,距今恰滿七十年,光復後曾為要塞司令部官邸,目前土地仍屬軍方所有。本建物屬日式木造結構,用材質優、規模及空間形式也相當完整。
type:
1.1
鎖港南北石塔
name:
鎖港南北石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2/a5efa1
intro:
澎湖多風沙、氣候惡劣,對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抵抗惡劣環境,故多設置辟邪物-石塔,作為鎮風止煞之用。
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位於舊聚落北方,近三層樓高,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沙丘,為社里的
type:
1.1
羅東聖母醫院耶穌聖心堂
name:
羅東聖母醫院耶穌聖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716000002/e70b35
intro:
1952(民國41)年6月15日,五位靈醫會會士、三位修女及范鳳龍醫師抵達羅東,開啟天主教靈醫會在羅東的醫療傳道事業。旋及在聖母醫院旁成立耶穌聖心會院,同年12月14日舉行耶穌聖心堂祝聖暨聖母醫院落成
type:
1.1
吟松閣
name:
吟松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13/31d876
intro:
位於北投區幽雅路二十一號的市定古蹟「吟松閣」,興建於一九三四年,為目前臺北附近所存的少數日本式木造旅館。其建築物及庭園造景深具日式風格之代表性。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部分為二樓,外觀極為幽靜而典雅。
type:
1.1
海印寺、石門關
name:
海印寺、石門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5/2a2037
intro: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興建,明萬曆8年(1580)修建,萬曆28年(1600)再度重修。明
type:
1.1
淡水龍山寺
name:
淡水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0/9433ca
intro:
乾隆年間,北部淡水河流域日漸開發,乾嘉時期移墾淡水的人數激增,水圳、廟宇等設施大量興築。咸豐初年,沿河大街淤淺,民房因而建立,由此地開始形成街道,並慢慢產生交易行為,淡水街市發展至後街一帶,龍山寺也隨
type:
1.1
新埔張氏家廟
name:
新埔張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8/b2776e
intro: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
type:
1.1
施公祠及萬軍井
name:
施公祠及萬軍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92/bc6fc0
intro:
施公祠及萬軍井位於天后宮東側中央街,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本祠原位於媽宮澳東街與海壇館為鄰(今署立澎湖醫院東側急診大樓處)。原創建於清康熙23 (1684)年,施琅受封清海侯後所建的生祠。道光12
type:
1.1
臺南三山國王廟
name:
臺南三山國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6/5c0d33
intro:
創建於清乾隆7年,是一座保有完整潮州風格的廟宇,原是廣東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山之神,屬於潮州地方的鄉土神,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神格。關於三山國王信仰的起源,元人劉希孟與明人勝端明在《明貺
type:
1.1
辛志平校長故居
name:
辛志平校長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801000001/76e1b2
intro:
辛志平校長故居為日治時期新竹中學校附屬之校長宿舍,為日治時期首任校長大木俊九郎所建,自新竹中學校創校以來,本建物即為歷任校長居住宿舍。目前並無文獻資料明確記載其創建年代,然而由新竹中學校之建校沿革推測
type:
1.1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
name: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112000001/1bb086
intro:
淡水市街地聚落隨著早期港埠的開發逐漸發展,並沿著河岸以福佑宮為中心延伸出具有商業機能的街道,以今日中正路、重建街及清水街為主軸形成街屋型態之建築群。今日重建街14、16號在日治時期最早地籍登記為明治三
type:
1.1
name:
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619000001/dd5e53
intro:
本教堂所在地原為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該支局原設於建昌街(今貴德街)東側,於1903年遷至現址,大正年間支局移出,改為教會使用至今。
type:
1.1
金字碑
name:
金字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0/70adc0
intro:
宜蘭地區,舊時稱噶瑪蘭,在乾隆年間吳沙入墾後日漸開拓,嘉慶十五年(1810年)清廷將此地納入版圖並設官治理。開闢之初,通往的路徑大略分為南北二路,南路由中部經水沙連、埔里,循山路而至,北路則由淡北地區
type:
1.1
宜蘭市昭應宮
name:
宜蘭市昭應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503000001/4c8258
intro:
宜蘭昭應宮位於宜蘭市中山路上,自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建廟後,至今已過兩百年。現存宜蘭的寺廟中,仍留存清領時期建造者,昭應宮是其中之一,所祭主神為天后媽祖。宜蘭位處臺灣之東北部,其開拓的過程,即是
type:
1.1
妙壽宮
name:
妙壽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8/f23e52
intro:
在安平古堡的南方,是中國移民來臺的渡頭之一。約當清乾隆20年(西元1755年),渡頭邊建造了一座美侖美奐的廟宇,供奉保生大帝,配祀朱、李、蘇三府王爺及土地公。由於明永樂17年 (西元1419年)時,大
type:
1.1
原新竹地方法院
name:
原新竹地方法院
intro:
依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所載及台灣新竹地方法院官網之資料:本院之前身為日治時期(1920年)之臺北地方法院新竹支部,於民國106年7月24日搬遷至新建辦公廳舍,新址為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二段265號,原辦公
type:
1.2
address:
中正路136號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name: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925000001/5c0ea5
intro: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為臺陽礦業公司於平溪菁桐坑開採石底煤礦時所興建。
平溪原是以農業為主的山村,至清代末期、日人領台,煤礦業興起,原以農為業的鄉民,紛紛投入報酬較高的礦業;更因煤業興起,吸引其他相關
type:
1.1
瀰濃東門樓
name:
瀰濃東門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4000002/ee8839
intro:
瀰濃庄東門樓位於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上,門樓緊依著美濃溪,水與門樓構成衛護昔日瀰濃庄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東門樓具體創建年代已經難以考察,相傳是瀰濃庄民於乾隆20年(1755)間將村落既有的東柵門改建而成
type:
1.1
湖前陳氏古厝群
name:
湖前陳氏古厝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201000001/b95560
intro:
此建築為湖前開基祖一郎公第十八世孫聯丕公第四子芳敬所興建。陳氏聯丕公有五子芳坑、芳猷、芳窗、芳敬、芳歲,聯丕公家族原以農漁為生,長子芳坑十八歲時竟被大陸惠安海盜綁架勒贖,安全返回後,芳坑意覺前途渺茫,
type:
1.1
竹南泉松醫院
name:
竹南泉松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505000001/6da1aa
intro:
「竹南泉松醫院」位於竹南鎮迎薰路82號,由方泉松醫師所開設,建於昭和4年(1929年),為第二代泉松醫院院址,原院址位於中港郵便局旁,是竹南鎮中港老街最具代表性的醫院。
「竹南泉松醫院」為醫院與居家合
type:
1.1
原水交社宿舍群
name:
原水交社宿舍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603000002/477be4
intro:
水交社緣起莊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如水;日治時期駐防臺南機場的日本海軍航空隊,其官兵、眷屬居所或重要機關、設施,即設於俗稱「桶盤淺」周邊,可能因其中的「水交社」較知名,後來竟成為整個地區的稱謂。戰後由空
type:
1.1
臺南鄭氏家廟
name:
臺南鄭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19000001/13bbcd
intro:
創建於明永曆17年(西元1663年),位在當時承天府寧南坊的鄭氏家廟,原是鄭經所建,用以奉祀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專祠。清領以後,忌諱官府,改為家廟。直到乾隆23年(西元1758年),由宗親奉直大夫等人集資
type:
1.1
路思義教堂
name:
路思義教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15000003/51265b
intro:
美國路思義家族捐款興建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此建築為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設計,在結構系統、空間體驗、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優美地整
type:
1.1
小浦頭黃允棋古厝
name:
小浦頭黃允棋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922000002/df9b5b
intro:
黃允棋生於清康熙59年(C.E.1720),卒於清乾隆52年(C.E.1787),享年68歲,為開浦第九世,娶妻陳氏與楊氏,第15式裔孫黃欽良口述:「二百餘年前的某年,時當大寒流南下,歲寒天凍,某日清
type:
1.1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name: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22/ae8614
intro:
清咸豐8年(西元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各埠成立劃一的海關。臺灣於「天津條約」中開埠後,設置淡水關及臺灣關,一共開放4個口岸,兩正口及兩外口,滬尾和雞籠合稱淡水關,
type:
1.1
關西太和宮
name:
關西太和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10/2e8dc5
intro:
關西地區在漢人入墾前,屬於原住民居棲之處。目前關西街區的墾拓約始於1793年(乾隆58年)由泉州人陳智仁所組成的「連際盛」墾號,當時關西地區稱為「美里庄」。後來連際盛墾號因遭泰雅族人襲擊,而於嘉慶年間
type:
1.1
原德商東興洋行
name:
原德商東興洋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4/faff90
intro:
清領末期安平開港通商,外商紛紛於安平小砲臺北方臨海沿岸設立洋行。東興洋行係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在安平洋行運河沿岸開設的洋行,英文行名為Man
type:
1.1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
name: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928000002/e4aec9
intro:
黃卓彬(1870-1939)在清同治9年(1870)出生於後浦頭,民國28年(1939)在印尼峇眼亞比逝世,後輩們尊稱其為「彬伯公」。黃卓彬於婚後即偕同族人下南洋發展,落腳於印尼峇眼亞比,初始以販售豆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3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7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5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8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9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6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