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海印寺、石門關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海印寺、石門關

海印寺、石門關」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海印寺、石門關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5/2a203728b208e2784fc87bae9e94138d6d2bbab6.pn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興建,明萬曆8年(1580)修建,萬曆28年(1600)再度重修。明永曆15年(1661)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 通遠仙翁,宋初人,人稱白鬚公,姓氏已不可考;隱居於永春樂山,故又被稱為樂山王。他常常頭戴花草,攜帶葫蘆在村市之間邊走邊唱著:「好酒喫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樂是便宜」。其後相傳羽化成仙,而被封為通遠王。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蔡忠惠為泉州守時,因為向其禱雨有驗,而請封為善利王,並加封廣福顯濟。金門太武山所以建祠奉祀通遠仙翁,有兩種說法。首先根據明代盧若騰的「太武寺碑記」記載:「舊傳山椒嘗有玉笏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巖宇,祀通遠仙翁,事蹟詳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禱輒應。」從文中可以得知,先是有神蹟顯現於金門的太武山,於是鄉民興建巖宇,奉祀當時泉屬各邑普遍信仰的通遠仙翁。其後又發生神諭擒賊之事,因而有萬曆八年之修建。根據《同安縣志》通遠仙翁傳中所記:「(咸淳年間)島居者始建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祈風禱雨悉奇應。(明)萬曆間,邑獲劇賊,越獄而遁。知縣金枝,夢登太武山,遇神示賊處,乃恭渡海詣祠以禱,如夢指,果得賊,因捐金新其祠宇。」文中所言,同安知縣金枝捐助修建祠宇,便是指萬曆八年修建一事。不過在當時,海印寺仍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的祠宇。這由盧若騰所書的碑記中,便能夠明瞭。其後由於祠宇中的廟眾,於夜間見到觀音菩薩現身於其間,乃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也就變成一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據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至遲在永曆15年(1661)的重修時,海印寺便已成為一佛寺,並更名為今之「海印寺」。 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文獻初見於「滄海紀遺」一書中詞翰之紀第九,太武巖十二奇誌與詠太武山十二奇。謂「以幽奇,則曰古石室、石門關」。其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然於民國83年(1994)將門兩側之石牆拆除,為今日所見之樣貌。其後山的「古石室」則為海印寺最古老的建築遺址,深具歷史意義。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4183932289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62666113728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8111100000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81111000005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595

name

海印寺、石門關

representImage

intro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興建,明萬曆8年(1580)修建,萬曆28年(1600)再度重修。明永曆15年(1661)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 通遠仙翁,宋初人,人稱白鬚公,姓氏已不可考;隱居於永春樂山,故又被稱為樂山王。他常常頭戴花草,攜帶葫蘆在村市之間邊走邊唱著:「好酒喫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樂是便宜」。其後相傳羽化成仙,而被封為通遠王。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蔡忠惠為泉州守時,因為向其禱雨有驗,而請封為善利王,並加封廣福顯濟。金門太武山所以建祠奉祀通遠仙翁,有兩種說法。首先根據明代盧若騰的「太武寺碑記」記載:「舊傳山椒嘗有玉笏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巖宇,祀通遠仙翁,事蹟詳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禱輒應。」從文中可以得知,先是有神蹟顯現於金門的太武山,於是鄉民興建巖宇,奉祀當時泉屬各邑普遍信仰的通遠仙翁。其後又發生神諭擒賊之事,因而有萬曆八年之修建。根據《同安縣志》通遠仙翁傳中所記:「(咸淳年間)島居者始建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祈風禱雨悉奇應。(明)萬曆間,邑獲劇賊,越獄而遁。知縣金枝,夢登太武山,遇神示賊處,乃恭渡海詣祠以禱,如夢指,果得賊,因捐金新其祠宇。」文中所言,同安知縣金枝捐助修建祠宇,便是指萬曆八年修建一事。不過在當時,海印寺仍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的祠宇。這由盧若騰所書的碑記中,便能夠明瞭。其後由於祠宇中的廟眾,於夜間見到觀音菩薩現身於其間,乃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也就變成一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據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至遲在永曆15年(1661)的重修時,海印寺便已成為一佛寺,並更名為今之「海印寺」。 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文獻初見於「滄海紀遺」一書中詞翰之紀第九,太武巖十二奇誌與詠太武山十二奇。謂「以幽奇,則曰古石室、石門關」。其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然於民國83年(1994)將門兩側之石牆拆除,為今日所見之樣貌。其後山的「古石室」則為海印寺最古老的建築遺址,深具歷史意義。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

longitude

118.41839322891

latitude

24.4626661137283

registerDateValue

1988-11-11

headCityName

金門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8-11-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81111000005

version

1.0

hitRate

595

「海印寺、石門關」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225000001/ec7c12
intro: 大正5年(西元1916年)創建本建築物,公差宿舍為日治時期糖廠的招待所,平時提供員工出差、短暫住宿的地方,第三公差宿舍與第一公差宿舍提供相同的服務,其差異性為接待人員之位階較無第一公差宿舍階級高,因此
type: 1.1

name: 金瓜石鑛山事務所所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114000001/28ab72
intro: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中國因甲午戰爭失敗,日本開始殖民統治臺灣,並積極進行採金事業,將採金事業推向高峰。其中三毛菊次郎於昭和十一年到昭和十六年(1936~1941年)間擔任金瓜石鑛山事務所所長。任
type: 1.1

name: 上林林信屏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126000002/e9f238
intro: 林信屏為烈嶼上林人,年輕往新加坡發展,從事散裝貨輪業務,經商有成後,於民國25年(1936)林信屏交代侄子林伯湖,匯款五千銀元回鄉興建洋樓(林伯湖生於金門,16歲時協建洋樓,18歲即往新加坡跟隨林信屏
type: 1.1

name: 鹿港文武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2/3afb79
intro: 鹿港的武廟、文昌祠、文開書院,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相當特別。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遠離商業街道,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 文武廟: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清嘉
type: 1.1

name: 富里鄉東里村邱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030000001/dd67c3
intro: 邱家古厝興建於昭和3年(民國17,1928)~竣工於昭和5年(民國19,1930),格局為五開間「一條龍形式」傳統民居。 第一次興修時期: 時間為昭和5年(民國19年,1930)~(民國40,195
type: 1.1

name: 瀰濃東門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4000002/ee8839
intro: 瀰濃庄東門樓位於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上,門樓緊依著美濃溪,水與門樓構成衛護昔日瀰濃庄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東門樓具體創建年代已經難以考察,相傳是瀰濃庄民於乾隆20年(1755)間將村落既有的東柵門改建而成
type: 1.1

name: 臺灣大學校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12/df8d23
intro: 市定古蹟「臺大校門」建造於一九三一年,為原臺北帝國大學正門及守衛室,現仍為臺大主要校門,具有臺灣高等教育史上啟扉之象徵意義。建築物外觀雖然低矮,造型平實,但施工極為精良。中央設守衛室,管制左右兩側出入
type: 1.1

name: 大井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119000001/52b49a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007000003/4f09ba
intro: 西元1624年福建巡府南居易奏准攻打為了與明帝國通商貿易而占據澎湖之荷蘭人,荷軍戰敗退走,旋佔領臺灣(今安平古堡)駐地築城,作為貿易及施政中心。在此前兩年(西元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即為踏查良好港
type: 1.1

name: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918000001/545bdd
intro: 臺灣約於清領以後,漢人開墾足跡漸向北部發展,而淡水成為移民入臺的主要登陸地,至清末更成為主要出口地區。淡水公司田地名由來有二,一是因西元1642年荷蘭人殖民台灣,以淡水為主要據點,並開始了荷蘭東印度公
type: 1.1

name: 濁水水利發電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04000001/4408fc
intro: 濁水水利發電所係於日治時代因嘉南水利會為籌建烏山頭水庫工程急需電源而興建,該工程於大正10年2月開工,而於大正12年2月竣工發電;當初設計雖為工程暫設機組,但水庫工程完工後仍繼續運轉;昭和4年由台灣電
type: 1.1

name: 芝山岩遺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30205000002/1ae409
intro: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它主要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岩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由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一年間,幾次探測的
type: 1.1

name: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430000002/e18b99
intro: 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其址原為射擊場,後於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搬遷至北區,該址於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改設「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二戰後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易名作「臺南縣立農事試
type: 1.1

name: 宜蘭酒廠阿蘭城集水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723000001/fee336
intro: 1.昭和13年(1938)進行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宜蘭支局酒工場給水工事設計」源於集水井所在地「阿蘭城」具有優良水源,因此專賣局宜蘭支局以13,000元預算進行給水工事。其中包括土地買收補償費350元
type: 1.1

name: 西市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02/2fb7a6
intro: 日人治臺之初,有感於臺灣傳統市場衛生條件不佳,乃著手興建新的消費零售市場,西市場即是當時臺南最重要的現代化商業設施之一。第一代西市場建於日明治38年(西元1905年),位於當時之西門町四丁目(今西門路
type: 1.1

name: 松山菸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416000001/c460d3
intro: 松山菸廠前身為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坐落於當時興雅八三○番地,成為繼後火車站臺北菸廠之後,另一座現代化大型製菸廠,規模更為宏偉。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由臺灣省專賣局接收松山菸廠,更
type: 1.1

name: 臺中州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15000001/abe3da
intro: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重新劃分台灣地方行政轄區,在中部地區設置臺中州,管轄臺中市、大屯郡、豐原郡、東勢郡、大甲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能高郡、新高郡與竹山郡等,即今臺中市,彰化縣
type: 1.1

name: 大士爺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4/20da14
intro: 民雄舊稱「打貓」,原是平埔族「打貓社」所棲息之地。日治後,因其地名發音(Tamio)與日語「民雄」發音相同,遂改成「民雄」今名。鄭氏、清領時期,此地多為中國福建漳州人與廣東饒平縣人移民來此開墾,到乾隆
type: 1.1

name: 臺灣銀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5/13532f
intro: 臺灣銀行始創於一八九七年,當時為日據初期,殖民政府為控制臺灣金融與經濟而設立,亦是後來執行南進政策的金融與投資機構。 一九0三年建銀行總部於今址的西側,原為紅磚與斜頂之仿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因遭白蟻
type: 1.1

name: 寒溪神社遺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730000001/4c8efc
intro: 1.日本政府控制原住民地區後,為進一步教化原住民,因此普設神社,寒溪祠即是其中之一。位在偏遠部落的原住民神社,社格較低,通常以「祠」為名,由駐在當地的警察兼任神職人員,扮演精神上撫育的角色。寒溪祠主體
type: 1.1

name: 林九牧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224000001/dfa157
intro: 1.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本祠堂為傳統合院格局,具典型客家建築特色,奉祀林氏開閩始祖林祿公、潭子摘星山莊林其中及神岡大夫第林振芳牌位,為潭子、豐原及神岡地區林氏子孫祭祖祠堂,與地方發
type: 1.1

name: 臺中林氏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6/373487
intro: 臺中林氏宗祠俗稱臺灣林氏宗廟,為臺灣中部地區舉足輕重的林氏祠堂。 數易其所的林氏宗祠,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林祿公祠」,建於內新莊(即今臺中市大里區內新里)。後經數次遷移,終於日治時期昭和5年(西
type: 1.1

name: 台南興濟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9/fa27c2
intro: 位於舊時的鎮北坊大觀音亭右鄰,主祀保生大帝,相傳是荷蘭時期或鄭氏時期所建的臺灣興濟宮,被認為是臺灣建造最早的大道公廟。由於名稱上的不同,又叫真君廟或開山宮;不過一般都以頂大道公廟稱呼,以別於下大道公廟
type: 1.1

name: 風神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5/e48d8c
intro: 臺南風神廟創建於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位於當時南河港右安瀾橋邊。由巡道鄂善以臺灣地處外海,船隻往來的安危,繫於神明的保祐,所以奏請建廟專祀。當時的規模是前為頭門,內建正屋三楹做為官廳,廳後供奉
type: 1.1

name: 藩府曾蔡二姬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3/35569b
intro: 大南門外師爺塚前的土丘上,眾文林立的墓塋中,有一處造型簡潔,樸實無華,屬蛇子穴的鄭氏時期陵墓,墓同坐東朝西,墓碑是用麻點般的花崗石打造,碑體四週有微凸的「芝草紋」邊框,框內上乃雕刻著橫寫的篆體「皇明」
type: 1.1

name: 臨濟護國禪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413000001/c83e0c
intro: 臨濟護國禪寺創建於一九00年,於一九一一年落成。為日據初年日本僧人得庵玄秀禪師所建,當時他受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臺弘法佈教,臨濟宗為有別於曹洞宗的一支佛教宗派。 護國禪寺依山傍水,附近基隆
type: 1.1

name: 龍井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16000002/14dee4
intro: 龍井林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渡臺祖林良初定居於塗葛堀(今龍井區麗水里),後遷居三塊厝,最後移居山腳現址,奠定龍井林家日後在山腳崛起與定居的基礎。傳至第六世林永尚,曾追隨霧峰林家林文察赴中國進剿太平
type: 1.1

name: 第一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10000001/135be0
intro: 第一賓館為日據時期日軍所建。民國38年5月17日先總統蔣公首次下榻於此。爾後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先總統蔣公及蔣總統經國先生、李總統登輝先生抵澎巡視時,都曾多次下榻此處。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先總統
type: 1.1

name: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29000001/c0529e
intro: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位於三義鄉魚藤坪段,為臺鐵舊山線魚藤坪橋的第二代橋體,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完工啟用,總長154.6公尺、橋腳最高達到35.4公尺。「臺鐵舊山線─魚藤坪橋」始建於建於明治
type: 1.1

name: 白米甕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6/4dd04b
intro: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左翼最前端,視野遼闊,基隆港外全景一覽無遺,基隆嶼便在砲台東北側不遠處,為監控基隆港口海域最佳的軍事戰略位置,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防禦,防止企圖接近港口的敵艦靠近。 砲台歷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2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5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6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