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100
「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100」於資料集「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概況」由單位「客家委員會」的劉芝榕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9956988#519,最近更新時間為:2021-07-29 11:40:18。 欄位year的內容是10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 , 欄位summary的內容是這是一篇關於客家女性主體書寫的論文。我,作為一個論文書寫主體,同時也是一位客家女性,帶著自身鑲嵌在歷史/社會/文化處境中的生命經驗,深深相信「人就是敘說」的本體論立場,並以「互為主體」的認識論視野,採用「生命敘說」的研究取徑,來進行從客庄原鄉遷移到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的生命敘說探究,期望能透過這樣以客家女性為主體的論文書寫,呈現出這些散居又隱形於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多元而真實的「在地」樣貌,並在過程中創造客家女性之間的社會文化性連結。在整理客家女性的勞動相關論述,並與之進行對話之後,我在論文中大膽地從「文化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對過往客家女性勞動養成的可能性解釋,以擴充從經濟生存條件、歷史文化或是客家源起的角度來進行解釋的視野。也就是從身體的最初感官經驗——「味覺」的角度出發,用「飀來推論客家女性在味覺、身體、勞動與情慾之間的可能性關聯,並提出客家女性除了具有保存的文化性格(節儉)、與勞動的文化性格(堅忍與刻苦耐勞)之外,還可能出現保守固執而無味的文化性格、以及堅持受苦的受虐文化性格,並強力呼籲客家女性要在這樣「美德」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缺陷的掩飾中,發展出生命的覺察與能動性,以重新建構客家女性的主體性格。在重構客家女性的主體性格上,本論文以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來說明之。從客庄原鄉出生與成長的客家女性,在遷移到外地之後,往往傳承著社會文化的規範與價值,在這篇論文中的三位客家女性:菊子、思淇與我,雖各自不同,但卻共同鑲嵌於某種政經/文化/體制化的社會關係脈絡中,透過深刻的客家情感得以相遇、以及在客家母親勞動經驗與勞動記憶中的相互構連,並相伴於「生活中的女人」,「我們」得以在差異中相互辨識與看見彼此,並依著自身的社會條件與社會位置,長出不斷向前挪動並進行在地生命實踐的能耐。菊子在客庄農村家庭中習得了一身家務勞動的好本領,雖然在家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下,無法繼續升學;同時又傳承並複製著母親的規訓——「做人的媳婦要認份」,讓她在婚姻生活中不斷陷溺於角色規範的要求,然而,菊子卻在生命的磨練與生活的處境中,透過台北都會區社區資源的挹注,發展出強而有力得以不斷翻轉的生命力道,與不斷向內自我修練的功夫。思淇是個很有現代客家美感的女人,在「離家」、「創作」與「愛情」的社會關係中,長出自身的生命主體性,並透過身體的歌詠、歌詩與畫畫的創作,創造與客家文化相互反哺滋養的空間,以及與社會連結的生命實踐。我則相互參照地在客家女性的書寫中,重新看見那糾結壓縮被名之為「模糊」的客家情感以及追求階級翻轉下的身體勞動樣貌,而得以更清楚地站在教育工作者以及客家女人的社會位置上向前推進。在這樣的相遇與構連中,這篇論文同時也提出「離散作為一種可能」的主張。也就是說,「離散」作為這些從客庄原鄉遷移到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的指稱,在望向原鄉的同時,除了有機會重新看待自身的地方(客庄)認同以及交疊著人與時空的童年記憶之外,客家女性在「離散」與「混雜」的交融之間,往往產生了重新與舊有文化連結、並創造新文化的生命實踐可能性。最後要極力強調的是,發現並建構客家女性「在地」樣貌的重要性,也是這篇論文極欲顛覆與重新建構的,客家女性的相關論述應該從刻板化的單一勞動美德論述走出來,重新建構客家女性的多元真實樣貌;而強調「互為主體」的生命敘說研究取徑,恰恰提供了一條極佳的路徑,使得作為敘述主體、書寫主體與生命主體的客家女性得以展現其多元而真實、鑲嵌於歷史社會文化中的「在地」樣貌。關鍵字:客家女性、離散、相遇、構連、生命敘說、「在地」樣貌 , 欄位author的內容是李文玫 , 欄位author_sex的內容是- , 欄位graduation_school的內容是輔仁大學 , 欄位graduation_department的內容是心理所 , 欄位graduation_date的內容是100.6 , 欄位scholarship的內容是12 。
year
100
title
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
summary
這是一篇關於客家女性主體書寫的論文。我,作為一個論文書寫主體,同時也是一位客家女性,帶著自身鑲嵌在歷史/社會/文化處境中的生命經驗,深深相信「人就是敘說」的本體論立場,並以「互為主體」的認識論視野,採用「生命敘說」的研究取徑,來進行從客庄原鄉遷移到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的生命敘說探究,期望能透過這樣以客家女性為主體的論文書寫,呈現出這些散居又隱形於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多元而真實的「在地」樣貌,並在過程中創造客家女性之間的社會文化性連結。在整理客家女性的勞動相關論述,並與之進行對話之後,我在論文中大膽地從「文化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對過往客家女性勞動養成的可能性解釋,以擴充從經濟生存條件、歷史文化或是客家源起的角度來進行解釋的視野。也就是從身體的最初感官經驗——「味覺」的角度出發,用「飀來推論客家女性在味覺、身體、勞動與情慾之間的可能性關聯,並提出客家女性除了具有保存的文化性格(節儉)、與勞動的文化性格(堅忍與刻苦耐勞)之外,還可能出現保守固執而無味的文化性格、以及堅持受苦的受虐文化性格,並強力呼籲客家女性要在這樣「美德」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缺陷的掩飾中,發展出生命的覺察與能動性,以重新建構客家女性的主體性格。在重構客家女性的主體性格上,本論文以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來說明之。從客庄原鄉出生與成長的客家女性,在遷移到外地之後,往往傳承著社會文化的規範與價值,在這篇論文中的三位客家女性:菊子、思淇與我,雖各自不同,但卻共同鑲嵌於某種政經/文化/體制化的社會關係脈絡中,透過深刻的客家情感得以相遇、以及在客家母親勞動經驗與勞動記憶中的相互構連,並相伴於「生活中的女人」,「我們」得以在差異中相互辨識與看見彼此,並依著自身的社會條件與社會位置,長出不斷向前挪動並進行在地生命實踐的能耐。菊子在客庄農村家庭中習得了一身家務勞動的好本領,雖然在家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下,無法繼續升學;同時又傳承並複製著母親的規訓——「做人的媳婦要認份」,讓她在婚姻生活中不斷陷溺於角色規範的要求,然而,菊子卻在生命的磨練與生活的處境中,透過台北都會區社區資源的挹注,發展出強而有力得以不斷翻轉的生命力道,與不斷向內自我修練的功夫。思淇是個很有現代客家美感的女人,在「離家」、「創作」與「愛情」的社會關係中,長出自身的生命主體性,並透過身體的歌詠、歌詩與畫畫的創作,創造與客家文化相互反哺滋養的空間,以及與社會連結的生命實踐。我則相互參照地在客家女性的書寫中,重新看見那糾結壓縮被名之為「模糊」的客家情感以及追求階級翻轉下的身體勞動樣貌,而得以更清楚地站在教育工作者以及客家女人的社會位置上向前推進。在這樣的相遇與構連中,這篇論文同時也提出「離散作為一種可能」的主張。也就是說,「離散」作為這些從客庄原鄉遷移到台北都會區客家女性的指稱,在望向原鄉的同時,除了有機會重新看待自身的地方(客庄)認同以及交疊著人與時空的童年記憶之外,客家女性在「離散」與「混雜」的交融之間,往往產生了重新與舊有文化連結、並創造新文化的生命實踐可能性。最後要極力強調的是,發現並建構客家女性「在地」樣貌的重要性,也是這篇論文極欲顛覆與重新建構的,客家女性的相關論述應該從刻板化的單一勞動美德論述走出來,重新建構客家女性的多元真實樣貌;而強調「互為主體」的生命敘說研究取徑,恰恰提供了一條極佳的路徑,使得作為敘述主體、書寫主體與生命主體的客家女性得以展現其多元而真實、鑲嵌於歷史社會文化中的「在地」樣貌。關鍵字:客家女性、離散、相遇、構連、生命敘說、「在地」樣貌
author
李文玫
author_sex
-
graduation_school
輔仁大學
graduation_department
心理所
graduation_date
100.6
scholarship
12
「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100」所屬的資料集:「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概況」的其他資料
year:
099
title:
從傳統到現代:客家電視台新聞華客語詞彙對應與轉換之探析
summary:
本?文從客家電視台新聞實務工作經驗中,探析客家話?經斷層,站上發聲舞台後,華、客語詞彙對應與轉換面?哪些困境?並嘗試將展現在客家電視台新聞中的客家次方言,以所觀察到的多采風貌、南?差?與?詞彙變化,加
author:
陳美蓉
year:
100
title:
客???高齡婦女之成功老化感知探討
summary:
隨著生命預期的延長、生育率降低、及少子化的影響,台灣早在1993年底就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且高齡化趨勢日益劇增。如何幫助台灣老人能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成功老化的倡議便顯得十分重要,而在促進之前
author:
鄭鈺靜
year:
098
title:
社區政策對地域發展之影響:以新竹縣橫山鄉為例
summary:
每個社會與時期,皆因不同的歷史背景,而有特別關注的議題。在臺灣,欲振興地域發展,公部門積極推動社???政策的執行,以做為一項計畫性投資地域所進行或導引的過程,並從社區發展到社區營造的轉化,試圖賦予公民
author:
張瑟玉
year:
100
title:
三首客家揚琴作品之分析與詮釋
summary:
本論文以客家素材為主題的三首揚琴作品《小山歌》、《客家漢樂聯奏》以及《過江龍—梳妝》為研究對象,透過客家歷史文化變遷史料、客家音樂文獻資料之文化研究,與音樂作品之分析,針對這三首客家揚琴作品的創作背景
author:
吳沅芷
year:
104
title:
祖蔭與再生:屏東佳冬楊氏宗祠及楊及芹祖堂保存運動之比較研究
summary:
屏東縣佳冬鄉的楊德展族人由廣東原鄉渡海來臺墾殖定居,成立「楊雲岫嘗」及興建「楊氏宗祠」,但猶如平地一聲雷的震撼,佳冬鄉公所於民國84年(1995)2月為開闢都市計畫道路要將宗祠前的太極兩儀池削切一半,
author:
楊景謀
year:
098
title:
客家花布產業發展之研究:以資源基礎的觀點
summary:
近幾年熱門的「客家花布」在目前眾多北部客家庄的文化節慶活動上,普遍運用在活動中,故本研究欲深入了解客家花布過去歷史及背景,卻發現其相關文獻及研究篇數卻少之又少,而客家花布產業目前所擁有的資源是否能使客
author:
李怡萱
year:
100
title:
客家諺語在國民小學教學上之應用研究
summary:
諺語是常民生活經驗的智慧結晶,是傳承久遠的文化瑰寶,?僅應該被保存,?應該與教學結合後繼續的傳承與創新。本文以客家諺語在國民小學之教學應用為研究主題,共分為?章?述:第一章緒?,陳述研究動機、目的、範
author:
徐美容
year:
101
title:
遊走在族群邊緣:一個客家聚落的經社變遷
summary:
苗栗縣泰安鄉清安村是客家人與泰雅族混居的村落,也是泰安鄉客家人集中且人數多於泰雅族的村落,而清安村的洗水坑豆腐街則是在以原住民居??為主的泰安鄉中客家人群聚的客家聚落,本研究調查的分析軸向與研究目的包
author:
許占文
year:
093
title:
臺灣南部四海話的研究
summary:
語言的接觸,產生語言的維護、語言的轉換及語言的死亡。而接觸的過程,起初時是借用外來的語言,與當地的語言兼用,稱為洋涇濱語(pidgin);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洋涇濱語慢慢的被當成當地的母語,而形成
author:
黃怡慧
year:
103
title:
地方的文化資產保存戰役:以苗栗護窯運動為例
summary:
-
author:
吳季昕
year:
093
title:
一個客家聚落的形成及其發展: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
summary:
本論文屬於小區域研究,探討台灣南部一個草木遍地的原野,如何拓展成為一個農業發達、文風鼎盛的知名鄉鎮的過程。透過?古遺址的發掘,確認了三千年前原住民已在此地活動,依據出土遺物可推測早期原住民的生活概況。
author:
蕭盛和
year:
101
title:
屏東市林仔內河婆話之聲韻研究
summary:
廣東揭陽河婆客家人自十七世紀開始移居南洋,這趟為脫離窮困潦倒的農民生活的旅程充滿危險與難辛,這可由河婆人的「過番山歌」中所流露出對遠渡重洋謀生的親人之深切思念得到例証。至1943年開始,河婆連年發生水
author:
李瑞光
year:
097
title:
中譯:客語「打」字構式群:論元體現與及物性之檢測
summary:
本文「客語「打」字構式群:?元體現與及物性之檢測」旨在運用Kay(1995)以及Goldberg(1995)等學者所提出的構式語法觀點,對於客語中典型及物動詞「打」字極具廣泛的語意表徵、?元體現、以及
author:
葉秋杏
美濃作家的在地書寫研究103
year:
103
title:
美濃作家的在地書寫研究
summary:
-
author:
鍾怡彥
year:
100
title:
小農的地方知識與變遷適應:旗美社區大學「有機」實踐之敘事分析
summary:
本研究以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的「有機」實踐為主題,探討這場發生於21世紀初在美濃客家農村的新嘗試,其發動的文化根源以及參與者的變遷適應。因對「綠色革命」慣行農法的反省,加上當地社區力量在1990年代社運
author:
張正揚
year:
097
title:
移民與永興村的形成與發展—從日本移民到客家移民
summary:
本研究從意?自己身為客家一分子,卻?知客家事,到察覺東臺灣客家相關研究未被重視,進而?思自己能對花?客家做些?麼,而萌生進?客家研究的想法。本文以筆者從小生活的吉安鄉永興村為個案?研討,透過日治時期的
author:
黃桂蓉
year:
101
title:
臺灣客家話的閩南語借詞及其共同詞研究
summary:
臺灣的地理及語言環境,使其土地上的客家話相較於原鄉,或其他地區的客家話受閩南語的影響更為深遠。臺灣的閩客方言除了從原鄉帶過來的共同詞彙外,在臺灣兩者相互消長的過程中,相較在原鄉的距離,在臺灣的閩客方言
author:
羅玉芝
year:
102
title:
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之工作動機、組織激勵與工作滿足感
summary:
近年來在富有獨特文化與創意特色結合的客家文化創意產業崛起,在其小型、零碎、多樣且個性化的特性,加上產業特性所發揮的經濟效益,使得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各國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然而目前研究多半著重在產業的界定
author:
林依瑾
year:
100
title:
離散、回鄉與重新誕生:三位客家女性的相遇與構連
summary:
這是一篇關於客家女性主體書寫的論文。我,作為一個論文書寫主體,同時也是一位客家女性,帶著自身鑲嵌在歷史/社會/文化處境中的生命經驗,深深相信「人就是敘說」的本體論立場,並以「互為主體」的認識論視野,採
author:
李文玫
year:
108
title:
文化產業的關鍵要素之探討:以北埔擂茶為例
summary:
擂茶在台灣已經不是個陌生的名詞,不論是不是客家人都知曉這個具有客家文化代表性的茶飲。這是在1999年三月間在北埔老街廟埕內,首先全台以擂茶專賣店的型式開店營運,將這道深藏在家居中的餐食,運用文化與創意
author:
徐智淵
year:
102
title:
屏東縣六堆地區客語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生族群認同與客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summary: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六堆地區客語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生族群認同與客語學習態度之現況與關係。為達研究目的,研究對象乃以屏東縣六堆地區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獲得有效問卷688份。本研究
author:
邱羽翎
year:
102
title:
健康城市建構下─客庄地區失能老人居家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summary:
近幾年來每每看到因長期照護壓力過大,發生人倫悲劇的新聞事件時,研究者心中不禁想問,我國在積極建構健康城市之理念下,老人居家服務政策已推行多年,何以屢屢發生老人長期照護問題呢?又研究者的故鄉-苗栗縣老人
author:
謝智旭
高樹客家話語言接觸研究103
year:
103
title:
高樹客家話語言接觸研究
summary:
-
author:
徐賢德
year:
099
title:
客家元素在現代舞蹈的應用—以光環舞集為例
summary:
現今舞蹈表演藝術已朝向多元??進行創作,但學術界以及舞蹈界對於客家舞蹈此一概念仍具有諸多爭議與疑惑,一般社會大眾、舞蹈工作者對於客家舞蹈的概念亦停留在採茶舞的典範中,藉甫現代舞蹈創作的多元性探析客家元
author:
戴惠婷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096
year:
096
title: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summary:
文化的內涵包含了行動者在日常生活中實作的累積,在客家庄裡的外籍配偶數量日益漸多的情形下,外籍配偶不僅僅扮演著生物再生產的角色,同時也肩負著客家文化再生產的重任,其儼然成為客家文化傳承過程中相當重要且不
author:
張亭婷
year:
097
title:
跨界地方認同政治:李永平小說(1968-1998)與台灣鄉土文學脈絡
summary:
《跨界地方認同政治:李永平小說(1968-1998)與台灣鄉土文學脈絡》主要處理跨界地方認同政治的運作與形構,並以李永平為切入點。李永平為馬來西亞客家人,並於八O年代入籍台灣。李永平的小說往往契合客家
author:
詹閔旭
year:
101
title:
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個案研究—以快樂國小為例
summary:
本研究旨在探討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海陸腔客家語教學-以快樂國小為例。研究方法以訪談為主,輔以觀察記錄及各種文件資料作為檢證。研究者本身為客家人也是教學者,邀請該校校長、主任、二位老師、六位社區人士、六位學
author:
陳乃華
year:
100
title:
新竹金山面聚落產業變遷之研究
summary:
「金山面」是個古地名,原為一個傳統客家聚落,後來台灣首座科學園區成立於此。隨著科技產業的興盛,人們都知道新竹科學園區,但多數人卻未必知道園區所在位置的「金山面」。而金山面從傳統到現代所出現的產業轉變,
author:
游明潔
year:
102
title:
台灣以第三部門主導之社區型藝術活動運作探討─以美濃黃蝶祭為例
summary:
美濃黃蝶祭為台灣地方第三部門主導的社區藝術活動,其中的藝術活動是從沒有到有的一個自發性形塑過程,在無單一經費來源並婉拒納入成為官方活動的理念之下,始終堅持其自主性的運作,逐年累積發展成現今所呈現的活動
author:
王南雁
year:
100
title:
2002-2010年臺灣主要報紙對客家桐花報導之研究
summary:
近年來,隨著「桐花」的興起,桐花相關議題也逐漸受到新聞媒體之關注,是以,本研究旨在探究2002-2010年間臺灣主要報紙之桐花議題走向、分布趨勢與發展情形。研究方法上採用內容分析法與紮根法,並以中國時
author:
連卜慧
客家委員會 的其他資料集
客家委員會出版品
不定期更新,31林佩璇 | 02-85128529#529 | 2021-07-29 11:40:10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網路影音(已關站,不再更新)
每10年更新,156黃仁豪 | 02-89956988 | 2023-07-28 13:57:00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國家賠償事件統計
不定期更新,10鐘民惶 | 02-85128597 | 2021-07-29 11:43:31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地方政府推薦客家餐廳
不定期更新,44盧廷鈞 | 02-8512-8666 | 2021-08-11 17:26:35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美食HAKKA FOOD」榮譽標章餐廳(已停辦)
不定期更新更新,16陳啓豪 | 02-89956988 | 2023-07-31 09:52:19
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總覽
不定期更新,7張昀婷 | 02-89956988#305 | 2021-10-22 15:05:13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10王宇萱 | 02-89956988#541 | 2021-10-22 15:05:45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好客小學堂塗鴉牆
不定期更新,11劉子瑄 | 02-89956988 | 2021-07-29 11:25:33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公務統計
每1年更新,8彭悠儷 | 02-85128588 | 2023-07-26 10:37:30
客家委員會2022桐花季經典45條桐花小旅行遊程
每1年更新,18李淑娟 | 02-89956980 | 2023-07-26 10:38:30
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看影片學客語
不定期更新更新,8廖祺閔 | 02-89956988 | 2023-07-26 10:48:11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庄青年新創事業競賽」及「青年新創客家事業競賽」通過複審業者(硬頸良品)
不定期更新,40盧廷鈞 | (02)8512-8569#569 | 2021-07-29 11:42:53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創業大補帖
不定期更新,16盧廷鈞 | (02)8995-6988#569 | 2021-07-29 11:25:30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意象暨桐花布料設計專利權及著作權授權利用單位
不定期更新,13張淑楓 | 02-8512-8666 | 2021-08-11 17:26:28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低碳食材暨食育課程表
不定期更新,10盧廷鈞 | 02-8512-8666 | 2021-08-11 17:26:54
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工程施工查核小組查核件數統計
每3月更新,112張宸豪 | 02-85128586#586 | 2023-07-26 10:25:39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補助海外客家事務交流合作活動
不定期更新,10黃伃君 | 02-8512-8517#517 | 2021-10-27 11:53:42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蒲公英行動計畫
不定期更新更新,9葉依婷 | 02-89956988#523 | 2023-07-25 15:49:41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語百句
不定期更新,115王宇萱 | 02-89956988#541 | 2021-10-22 15:04:58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決算書
每1年更新,104吳建璋 | 02-8512-8591 | 2023-07-26 10:41:33
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公文統計資料
每3月更新,6吳旻諭 | 02-8512-8578#578 | 2023-07-26 10:25:27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庄景點(已停辦)
不定期更新更新,25李淑娟 | 02-8995-6980 | 2023-06-13 14:57:34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獎項
每1年更新,9廖貴秋 | 02-89956988#527 | 2023-07-25 15:25:11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公務出國報告
不定期更新,25林佩璇 | 02-85128529 | 2022-01-10 15:39:52
客家委員會客語沉浸式教學推動實施計畫
不定期更新,143雷小燕 | 02-89956988#547 | 2022-01-04 09:00:33
客家委員會
客家委員會桐花創作音樂(已停辦)
不定期更新更新,8羅育文 | 02-89956988 | 2023-07-25 16:30:54
客家委員會2023客庄小旅行
每3月更新,10李淑娟 | 02-89956988 | 2023-07-31 09:55:37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基本法及客家委員會組織法之條文內容
不定期更新,13鐘民惶 | 02-8512-8597 | 2021-07-29 11:51:33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傳統樂器介紹
不定期更新,7彭玉廷 | 02-89956988#306 | 2021-07-29 11:44:15
客家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資訊
不定期更新,9劉子瑄 | 02-8512-8532 | 2021-07-29 11:44:30
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