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
「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79142 , 欄位Id的內容是17914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舊主普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舊主普壇」,為雞籠中元祭主普壇歷程中,於1929年(昭和4年)完成的永久性固定建築,壇址座落在今仁愛區忠四路上(昔日高砂公園內);稱其為「舊」,是為了與1974年(民國63年)新建的主普壇作區分。壇為八角形,全部鐵筋、鐵骨混凝土築成,外觀為3層,總高51尺,直徑45尺;在日治時期,平時作為音樂堂,中元普度時,則作為主普壇。
主普壇的搭建緣由,乃自漳泉械鬥後,主張以「賽陣頭」替代以往的「打破頭」,由血緣作為基礎的姓氏(氏族)輪值,負責每年雞籠中元祭的普度工作;而主普壇的設計、搭建,在中元祭裡並不屬於競賽項目,卻是能獨自呈現宗親實力的重要表徵。
主普壇,早期皆採用木材臨時搭建,設立在新店街、或者草店尾街,並無固定地點;然而每一年臨時搭建、事後拆除的成本,耗費甚劇。至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首度有人主張在高砂公園內,建築固定主普壇。
1928年(昭和3年),由基隆士紳許梓桑、顏國年、潘榮春3人連署,向基隆市役所提出請願書,要求當局將「舊主普壇」列入該年度的建設計畫中。當局贊同,其建築設計,大多參考當時主普11姓的意見,由市役所土木人才繕製圖面,最後經過總督府井手氏技師定稿。
1929年(昭和4年)6月,「舊主普壇」的基礎工事已完成。之後,首次使用此建築物的輪值主普何藍韓姓,將重心置於主普壇的外觀上,除裝飾美麗外,尚在壇上陳列骨董、其它玩物;壇中設置電燈800餘盞,點火後,照耀如晝,壯觀異常。當時每晚到場參觀者,約近萬人。
二戰期間,基隆市區遭地毯式轟炸,而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也受戰火毀損,不復舊觀。1956年(民國45年),「基隆市主普壇修建委員會」成立,聯合籌措經費,重新修建「舊主普壇」,將日治時期的鐵筋、鐵骨混凝土,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仍為主壇3層。
每年輪值主普各姓,人們習慣在主壇兩旁,搭建臨時副壇2座,以增外觀壯麗。1966年(民國55年),聯姓會中的柯蔡姓首次輪值主普時,更將主普壇的主壇部分,增建至4層樓高,兩邊副壇,則增至3層樓高,卯足全心,盡力表現。
1963年(民國52年),基隆市民陳情,「舊主普壇」位於交通要道,每年中元祭典期間,形成阻塞,所以市府決定選擇在中正公園頂,另行建築1座新的主普壇,並於1974年(民國63年)完工。當年位於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廢棄不用,至1993年(民國82年)正式拆除,改建為12層的商業大樓,其中第11、12層所有權,歸屬「主普壇管理委員會」。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9142&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69982916-8D10-49F6-9988-B5F533FBDC4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6-20T14:28:5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
MOC_Id
Culture_Place179142
Id
179142
Title
舊主普壇
Description
「舊主普壇」,為雞籠中元祭主普壇歷程中,於1929年(昭和4年)完成的永久性固定建築,壇址座落在今仁愛區忠四路上(昔日高砂公園內);稱其為「舊」,是為了與1974年(民國63年)新建的主普壇作區分。壇為八角形,全部鐵筋、鐵骨混凝土築成,外觀為3層,總高51尺,直徑45尺;在日治時期,平時作為音樂堂,中元普度時,則作為主普壇。 主普壇的搭建緣由,乃自漳泉械鬥後,主張以「賽陣頭」替代以往的「打破頭」,由血緣作為基礎的姓氏(氏族)輪值,負責每年雞籠中元祭的普度工作;而主普壇的設計、搭建,在中元祭裡並不屬於競賽項目,卻是能獨自呈現宗親實力的重要表徵。 主普壇,早期皆採用木材臨時搭建,設立在新店街、或者草店尾街,並無固定地點;然而每一年臨時搭建、事後拆除的成本,耗費甚劇。至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首度有人主張在高砂公園內,建築固定主普壇。 1928年(昭和3年),由基隆士紳許梓桑、顏國年、潘榮春3人連署,向基隆市役所提出請願書,要求當局將「舊主普壇」列入該年度的建設計畫中。當局贊同,其建築設計,大多參考當時主普11姓的意見,由市役所土木人才繕製圖面,最後經過總督府井手氏技師定稿。 1929年(昭和4年)6月,「舊主普壇」的基礎工事已完成。之後,首次使用此建築物的輪值主普何藍韓姓,將重心置於主普壇的外觀上,除裝飾美麗外,尚在壇上陳列骨董、其它玩物;壇中設置電燈800餘盞,點火後,照耀如晝,壯觀異常。當時每晚到場參觀者,約近萬人。 二戰期間,基隆市區遭地毯式轟炸,而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也受戰火毀損,不復舊觀。1956年(民國45年),「基隆市主普壇修建委員會」成立,聯合籌措經費,重新修建「舊主普壇」,將日治時期的鐵筋、鐵骨混凝土,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仍為主壇3層。 每年輪值主普各姓,人們習慣在主壇兩旁,搭建臨時副壇2座,以增外觀壯麗。1966年(民國55年),聯姓會中的柯蔡姓首次輪值主普時,更將主普壇的主壇部分,增建至4層樓高,兩邊副壇,則增至3層樓高,卯足全心,盡力表現。 1963年(民國52年),基隆市民陳情,「舊主普壇」位於交通要道,每年中元祭典期間,形成阻塞,所以市府決定選擇在中正公園頂,另行建築1座新的主普壇,並於1974年(民國63年)完工。當年位於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廢棄不用,至1993年(民國82年)正式拆除,改建為12層的商業大樓,其中第11、12層所有權,歸屬「主普壇管理委員會」。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PDM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6-20T14:28:56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永遠記得的小事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84377
Id:
284377
Title:
永遠記得的小事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復興社區的日曆。本篇8月14日的主題是
祭灶頌辭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154278
Id:
154278
Title:
祭灶頌辭
Description:
祭灶頌詞是在祭拜灶公時所誦唸的祭祠,大意是:一年來對「灶公」有怠慢之處,請多包涵,請灶公上天報告時多幫忙說好話,保佑我家平安。此外,也會順道祈求一家之主工作順利、發財,家人健康長壽、已婚者能夠生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56
Id:
512656
Title:
宜蘭景陽號手繪彩磁之研究
Description:
洪旭騰的〈宜蘭景陽號手繪彩磁之研究〉,為2014年1月4日發表於臺藝大之碩士論文,文中表示台灣在發展的過程中,歷經了好幾個政權統治,其中日治時期五十年間,接受了來自日本傳入的產物,日本匠師也相繼引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06
Id:
562706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七號
Description:
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各貞一錢、夏菇草一錢、舊元三錢、川芎七分、香附七分、甘草七分、望花一錢、甘菊七分。水碗二煎六分。
當歸、白芍輔助養血滋陰補陰;夏菇草(夏枯草)、各貞(穀精草)、望花(密蒙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925
Id:
487925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眼科第廿五首
Description:
白菊五分、谷貞、綠豆壳各一錢。水一碗煎五分。
谷貞(即穀精草)是眼科常用的中藥,能清熱瀉肝火,綠豆殼性寒能解熱毒,白菊能發散風熱。整體能處理中醫所謂肝經風熱的證型,以及與之相關的眩暈、目赤等症狀
MOC_Id:
Culture_Object309894
Id:
309894
Title:
〈竹灣村大義宮落成碑記〉
Description:
本圖為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大義宮的〈竹灣村大義宮落成碑記〉,本碑記錄大義宮之創建歷史,該碑為民國72年(1983)大義宮重建落成時所立。此碑文現在置於大殿左側樓梯前。而碑文沿革為 : 本村有大義宮,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92
Id:
56669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小兒科第四三號
Description:
石羔五分、甘草五分、知母六分、生姜三片、梗米五錢、棗二粒。水一碗煎四分。
此方及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白虎湯。白虎湯主要用於熱很旺盛的病人,會有汗流不止,非常口渴,白虎湯可以清熱(石羔=石膏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600
Id:
562600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三十二號
Description:
痰嗽癆傷症不輕,調元靜養守真精。肥甘勿服方醫治,小子疳風衛尅榮。
麥文一錢、桔梗一錢、薏仁一錢、川貝一錢、生地一錢、福肉五分、萡荷葉七分、銀柴胡一錢。水碗四煎七分、渣碗二煎六分。
川貝化痰止咳
MOC_Id:
Culture_Event303581
Id:
303581
Title:
廟宇文化0040(澎湖祭典熱誠 - 下)
Description:
本則記錄,是依據1934年6月22日《台灣日日新報》八版報導,文中描述了在澎湖當年廟會的盛況(下):
…(續前文)另外詩意閣鑿以南町水淹金山、北町龍鳳閣、魚菜市場演出西遊記,以上粧扮均極優秀。也
晉安宮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07
Id:
284607
Title:
晉安宮
Description:
晉安宮俗稱張公廟,主祀張公聖君,又稱法主公,為拓墾蘇澳的泉州安溪籍移民由原鄉帶來的守護神。晉安宮為蘇澳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信仰中心,起源可追溯自道光7年(1827),原籍泉州安溪的蘇士尾、張光明等先賢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598
Id:
562598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三十號
Description:
侮慢灶君咎最深,廚前打掃不關心。梵燒穢物招神恕,致惹災非疾疾侵。
懺悔前非祈求恕峟。虔排香案誠心懇求。
灶君,俗稱灶神、灶王、灶公,是主掌廚房和飲食的神,也有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的職能。若是
臺南市大觀音亭第22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608
Id:
487608
Title:
臺南市大觀音亭第22方
Description:
固紙八分、肉蔻、吳茱、五味各四分。水一小杯煎四分服。
固紙就是中藥材「補骨脂」,為一種豆科植物的乾燥果實,因為補骨脂的諧音,又有破固紙(固紙)的別名,能夠溫暖脾腎。吳茱(吳茱萸)能擴張血管、散寒
白沙境平水尊王桃園行宮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570082
Id:
570082
Title:
白沙境平水尊王桃園行宮
Description:
白沙境平水尊王桃園行宮位於桃園市八德區新興路342巷70弄23號,原白沙境平水尊王廟位於馬祖北竿白沙境,主祀平水尊王,因1970年代,馬祖北竿白沙境村民大量移居群聚於桃園,為感念原鄉信仰無以為繼,
華光大帝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553260
Id:
553260
Title:
華光大帝
Description:
據馬書田所著《中國諸神大觀》所言:「靈官馬元帥又叫三眼靈光、三眼靈耀 、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花酒馬靈官、馬天君等。」在福州一帶流傳馬元帥傳說,其故事原載於《三教搜神大全》,後來明朝余象斗加以編撰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009
Id:
564009
Title: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藥簽第七九首
Description:
羊肉半斤、木耳壹兩、秋石丹壹錢。炒熟而食。
羊肉,有補腎助陽、暖中驅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功效。木耳含膠質,口感滑順,可降血脂與膽固醇,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能有效預防或溶解血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160
Id:
271160
Title:
恆春搶孤:參賽隊伍活動前採訪
Description:
恆春搶孤、爬(豎)孤棚活動是中元節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動,流傳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晚上於恆春東門古城外側空地進行。透過活動,能傳承先民人饑己饑、悲天憫人的精神,培養虔誠謙卑、體
內媽祖廟大人科第四一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652
Id:
606652
Title:
內媽祖廟大人科第四一號
Description:
川貝、半夏、木通、連召各一錢、桔梗錢半、甘草四分。水碗二煎六分。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大人科的第41首藥籤。川貝,可以化痰止咳。半夏,燥濕化痰的藥物,燥性明顯,也可以用來止嘔。木通,清熱藥物,
千人移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Event284417
Id:
284417
Title:
千人移廟
Description:
二結王公廟的重建計畫於1990年代展開,由於期待建造一座不一樣的廟,因此花費比一般廟宇還要長的時間進行規畫,同時將舊廟保存納入整體計畫案中。在地居民認為二結王公廟不只是宗教場所,更凝聚了大二結居民
莒光大浦境白馬尊王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156008
Id:
156008
Title:
莒光大浦境白馬尊王廟
Description:
大浦境白馬尊王位於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120號,廟址處舊稱大浦境,現則屬大坪村,廟體為硬山脊一條龍式單門單開間建築,廟脊有雙龍搶珠脊飾,牆面裝飾多為馬賽克磁磚拼貼,廟埕廣場有一天公爐。廟內主祀馬尊王
慈生宮眼科第五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823
Id:
486823
Title:
慈生宮眼科第五方
Description:
血不養肝。燥火上炎。
大生地四錢、玉竹三錢、茯神三錢、清霜子二錢、蟬退錢半、草節錢半、銀花三錢。水煎服。
大生地(生地)、玉竹滋陰涼血,減緩局部乾燥的問題;清霜子(清葙子)、蟬退(蟬蛻)、銀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132
Id:
56313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七九號
Description:
羊肉半斤、木耳一耳、秋石丹一錢。炒熟即食。
羊肉,有補腎助陽、暖中驅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功效。木耳含膠質,口感滑順,可降血脂與膽固醇,能阻止動脈內膜增厚,管壁硬化或鈣化,能有效預防或溶解血栓
慈生宮外科第三十五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417
Id:
486417
Title:
慈生宮外科第三十五方
Description:
毒初發。火內鬱。
治其原。瀉其實。
乳香、白芷、大黃、沒藥各二錢、花粉錢半、朴硝錢半、枳實一錢。水煎服。
此藥籤在說明:雖然火毒才剛發起,但其實體內已經有一些火毒蘊結了,提醒不可輕忽之外,要
MOC_Id:
Culture_Place142355
Id:
142355
Title:
水璉張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閩南族群,兩代居住於此,接在水璉這一代務農為生。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
文澳城隍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302935
Id:
302935
Title:
文澳城隍廟
Description: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的文澳城隍廟,在明治30年(1897)日人所登記的「社寺廟宇所屬表」中,當時登記為,社寺廟宇建物:二十五坪二合、社寺廟宇敷地:三十二坪八合三勺。附屬財產(家屋):十一坪六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05
Id:
277705
Title:
閩俗喜好求鬼神,病於神求藥,葬於神求地,百事不遂者皆求於神 中復堂選集目錄東溟外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其民俗土神祈禱求福者,雖祀典所未入,以庇民之故,不為厲禁。蓋能庇吾民者皆祀之,則害吾民者必除之。此大經也。閩俗好鬼,漳、泉尤盛。小民終歲勤苦,養生送死且不足,輒耗其半以祀神。病於神求藥,葬於神求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57
Id:
562757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五十八號
Description:
蛤粉一錢、夜光散一錢、黃蚋一錢、豬肝一片。水朕之。
此方組成於《異授眼科》一書中主治「雀盲」,是指夜間視物不清,白晝如常的病證。蛤粉可以軟堅散結、利水消腫。夜光散是中藥方劑,出自於:《衛生寶鑑》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660
Id:
487660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一首
Description:
灶心土、鳳退、各一錢、風蔥一枝、灯心七條。水一碗煎五分。
灶心土又名伏龍肝,古人認為灶中底部燒焦的土,可以拿來入藥。功效有溫暖脾胃,止嘔,止瀉,止血。鳳退又稱鳳凰衣,指的是雞蛋的蛋殼內層那一薄薄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348
Id:
487348
Title:
民雄保生大帝廟第六十二首
Description:
陳皮一錢、半夏一錢、天台一錢、元胡一錢、水沉五分、川朴四分、只殼四分、生甘四分。水碗二煎六分,小兒各半。
半夏、陳皮是常用方劑二陳湯中調理腸胃消化功能的藥物,天台(即天台烏藥)、元胡(又名延胡索
慈生宮男科第一百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817
Id:
486817
Title:
慈生宮男科第一百方
Description:
不用施妙藥。自有吉神護。
時時行方便。病患自然無。
並不是每支藥籤都會有完整的處方,有時候籤詩紀載的會是另類療法或是對求籤人的開導。本藥籤告訴求籤者不必服用任何神丹妙藥,自然會有吉星、神明守護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123
Id:
565123
Title:
大甲鎮瀾宮小兒科第四十二號
Description:
柴胡七分、生元七分、黃岑五分、麥文五分、赤芍三分、甘草二分、地骨八分、知母四分、生姜二片、灯心。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左方第二張藥籤。柴胡,一般感冒有發燒時使用。生元(生地),常用的清熱藥物,尚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電影
每1日更新,5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4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1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9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0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