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鄞山寺(汀州會館)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鄞山寺(汀州會館)

鄞山寺(汀州會館)」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鄞山寺(汀州會館)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4/f44e1524d771d9d12907982cf591abdbd2abed18.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鄞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供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信仰,事實上臺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座位於彰化市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生於唐末宋初,俗家姓鄭名自嚴,十一歲了通佛法,十七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目前寺內殿前廊下的牆上,除了一般常見的龍虎祥獸的彩繪之外,還有以定光和尚除蛟、伏虎故事為主題的泥塑,這是以定光佛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題的創作。清領時期臺灣僅有彰化定光庵及淡水鄞山寺,其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本寺兼當汀州會館。本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施田以充經費。會館是漢人的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主要因為在清道光年間從汀州移居臺灣北部的客家人越來越多,汀州人是韓江流域的客家人,汀州人怕漳州、泉州人欺負,所以在上岸處集合形成聚落,並出資蓋地方會館,後續自唐山渡海來臺的人可臨時寄居在地方會館,過二、三個月以後到外面去找工作或在地主家當佃農,有了基業就陸續遷出。 鄞山寺佐證汀州人來臺開墾的事實,也是全臺完整僅存的一座定光佛寺。咸豐八年(1858)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再修,該寺大體上完整保存道光初年原貌,包括當年施工的的屋脊泥塑都相當完整。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鄧公里鄧公路15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44823989160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1692953827687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44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44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566

name

鄞山寺(汀州會館)

representImage

intro

鄞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供奉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信仰,事實上臺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座位於彰化市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根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生於唐末宋初,俗家姓鄭名自嚴,十一歲了通佛法,十七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目前寺內殿前廊下的牆上,除了一般常見的龍虎祥獸的彩繪之外,還有以定光和尚除蛟、伏虎故事為主題的泥塑,這是以定光佛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題的創作。清領時期臺灣僅有彰化定光庵及淡水鄞山寺,其信徒為閩西客家移民,本寺兼當汀州會館。本寺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捐建,羅可斌施田以充經費。會館是漢人的一種地緣性民間組織,以互相濟助為目的是一種同鄉會。主要因為在清道光年間從汀州移居臺灣北部的客家人越來越多,汀州人是韓江流域的客家人,汀州人怕漳州、泉州人欺負,所以在上岸處集合形成聚落,並出資蓋地方會館,後續自唐山渡海來臺的人可臨時寄居在地方會館,過二、三個月以後到外面去找工作或在地主家當佃農,有了基業就陸續遷出。 鄞山寺佐證汀州人來臺開墾的事實,也是全臺完整僅存的一座定光佛寺。咸豐八年(1858)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再修,該寺大體上完整保存道光初年原貌,包括當年施工的的屋脊泥塑都相當完整。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鄧公里鄧公路15號

longitude

121.448239891607

latitude

25.1692953827687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44

version

1.0

hitRate

566

「鄞山寺(汀州會館)」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林秀俊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1/63e027
intro: 臺北盆地是清初少數漳泉及粵人入墾所開發起來的,其中林秀俊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位開拓先驅。林秀俊,號「成祖」,生於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0年〉,享年七十二歲。福建漳
type: 1.1

name: 艋舺地藏庵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8/f61147
intro: 三級古蹟「艋舺地藏庵」,又稱地藏王廟,從祀府城隍及田都元帥。廟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二四五號,興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年〉,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重修。迄今仍保持清代中葉單殿式寺廟建
type: 1.1

name: 新富市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05000002/1213ae
intro: 興建於日大正年間,為臺北市公有市場。
type: 1.1

name: 新屋葉芳題老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11000003/42607d
intro: 葉氏原籍廣東陸豐,於清渡海來臺拓墾,幾經遷徙,來到新屋大牛欄開枝散葉,開臺祖葉春日、葉特鳳父子,有五大房繼承,本宅為家族繁衍後另建,為二房大華子孫葉芳題於日治昭和三年(1928年)所興建。
type: 1.1

name: 李克承博士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1104000001/49b501
intro: 李克承故居約興建於1943年間,原由新竹地區三位商舖經營者:池田門、有本兼治、三上秀雄三人所共同創建,後轉給池田門獨有。台灣光復後,依規定,日本人所有的建築及土地,皆由負責處理日產的管理機關台灣省公產
type: 1.1

name: 竹寮取水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1/1669ed
intro: 竹寮取水站,大正2年(1913)10月完工啟用,乃是當年打狗上水道擷取水源的基地,亦即整體上水道的心臟地帶。 取水站主體建築以紅磚砌牆,再以大跨度木結構撐起傳統二坡式屋頂,但是,兩側山牆跳脫傳統樣式
type: 1.1

name: 八塊無線送信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6000007/d293da
intro: 1940年代日本政府為推動臺灣為「南進航空基地」,視桃園地區之台地地形幅員寬廣,先後成立八塊飛行場、桃園飛行場、龍潭飛行場。因應航空標誌、無線電等對空通信業務,因而於1940年(昭和15年)設立「桃園
type: 1.1

name: 淡水禮拜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4/0d9212
intro: 咸豐十年(1860年)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並於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關徵稅,此時期成為全臺最大貿易港,更吸引許多外國人士到此從事貿易等行為。同治十一年(1872年)馬偕牧師抵達淡水宣教,並在
type: 1.1

name: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805000001/16be4a
intro: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1931年(昭和6年)1月15日開始使用,地點位於現今板橋民族路現址,根據當地耆老表示,因此處位居板橋平原地區較為高起的山崙處,設立此放送所,對於播音的波傳送較為有利,台北放送局
type: 1.1

name: 舊宜蘭菸酒賣捌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612000001/e7fcef
intro: 一、本棟建築建於日治時期,以現有的文獻資料保守推論現存的古蹟建築,應該是在小島仁三郎取得土地後,在昭和12年12月至昭和13年8月才興建。 二、台灣境內菸酒銷售自日治時期即實施專賣制度,大正九年宜蘭成
type: 1.1

name: 滬尾礮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3/549635
intro: 西元1884年8月1日法軍向基隆進攻,展開「清法戰役」序幕,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注意到法軍可能利用淡水河直接攻入臺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當時清政府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
type: 1.1

name: 總統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30000001/f54c98
intro: 總統府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是當時臺灣最高的行政機構,所在位置原是清末台北城內陳姓及林姓宗祠所在,日人治台後先利用清廷遺留下來的「布政使司衙門」作為臨時總督府,至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開始有興建永久
type: 1.1

name: 泰山李石樵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1000001/7e3df2
intro: 「李石樵故居」(懋德居)約建於 20 世紀初年,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李石樵為日治時期臺灣本島出身代表性畫家,長年從事繪畫創作,對臺灣畫界的發展歷史影響甚大。李石樵外出求學前,長時間居住於本宅,成名後曾
type: 1.1

name: 原彰化警察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615000001/efdd1a
intro:   昭和8年(1933)10月13日臺灣總督府以府令第119號公布彰化新市制,將彰化街合併南郭、大竹兩庄成為「彰化市」。依據日治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設計,在州轄市成立後,必須另外設置警察署執行警察事務,
type: 1.1

name: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4/edb482
intro: 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當時工業剛起步發展的重要能源機構。它的首長官邸建於附近城廓,為目前仍然保存完整的官舍,光復後曾改充為中央招待所及臺灣省主席官邸之用。這座以高牆圍繞的官邸,建築風格採用西 洋
type: 1.1

name: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625000001/415c3f
intro: 清咸豐十年(1860)臺灣開港,准許安平、淡水兩港對外通商,於是各國相繼而來,派遣領事、劃租界、設洋行、建棧房。同治元年(1862),正式開關征稅,淡水開埠設關之初,全由中國人主掌管理,但到了同治二年
type: 1.1

name: 嘉南大圳渡仔頭溪渡槽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1000001/f16d64
intro: 嘉南大圳渡仔頭溪渡槽橋築構於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西元1922至1930年間設有鐵道。昭和9年(西元1934年)後拆除鐵道,改鋪設鋼筋混凝土橋面。
type: 1.1

name: 王寵惠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923000001/b73096
intro: 王寵惠先生出生於1881年,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1912)、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1928-1931)、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7-1941)、中華民國司法院院長(1948-1958),為中國近代
type: 1.1

name: 鳳山縣城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0226000004/230d85
intro: 乾隆51年(1786)10月,林爽文起兵於中部,南路夥首莊大田率兩千之眾響應,後來兩度攻入興隆莊舊城(今左營舊城),鳳山縣城陷落。乾隆53年(1788)正月福康安奉命平定南路,鑑於舊城殘破不堪,乃將縣
type: 1.1

name: 北勢寮保安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21000001/fee395
intro: 北勢寮之保生大帝信仰始於清雍正5年(1727),自鄉民楊開山迎奉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回自宅參拜開始,清乾隆50年(1785)開基立壇,清同治6年(1867)於現址建廟。日昭和2年(1927)重修,奠定今之
type: 1.1

name: 瀰濃庄敬字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524000002/79f6b3
intro: 瀰濃庄敬字亭相傳創建於乾隆中葉(1779年左右),是由瀰濃庄子弟梁啟旺集資建造,以倡導敬惜字紙的文化,充分體現傳統常民生活和信仰的淳厚與質樸。後曾於嘉慶與光緒年間重修過。日本治臺初期(1895)毀於六
type: 1.1

name: 金瓜石太子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314000001/744d37
intro: 1945年底由國民政府派員接收監理。1955年臺灣金銅鑛務局改為臺灣金屬鑛業公司,沿用金瓜石貴賓館,改名為「第一招待所」,或稱「第一賓館」。 1987年臺金公司結束營業,第一賓館乏人照顧,最後撥付台電
type: 1.1

name: 原新營糖廠塑膠工廠辦公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07000001/b82750
intro: 新營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四大製糖會社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本社所在地,1908年落成運轉、1936年擴大第二座製糖工廠。 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空襲,作業停頓,戰後幾經維修與整併,壓榨能力更甚於日治時期。
type: 1.1

name: 旗後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9/0fd6ee
intro: 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建基於約明永曆27年(1673)。當時有漁民徐阿華,因遇颱風漂至旗後,見此地為捕魚、定居的好地方,乃回鄉邀集同鄉漁民攜眷前來定居,並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臺,而四處
type: 1.1

name: 旗後礮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223000002/b8e651
intro: 清領末期為扼守打狗港整體安全,於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上,依地形高度設置有三座礮臺,其中最高處的「大坪頂礮臺」,現位置可能落在現在的軍事管制區內,次高為「旗後礮臺」,最低為哨船頭之「雄鎮北門」
type: 1.1

name: 滬尾偕醫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5/e0c410
intro: 咸豐十年(1860年)開港後,淡水港成為國際通商口岸,各種貨物的進出口不只使淡水成為全臺最大之貿易港,也因此吸引各國洋行也都到淡水設行貿易,並引進了西方的文化、貿易、資金、宗教和教育,正是此時期,同治
type: 1.1

name: 月津港聚波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1114000001/ee2f82
intro: 此亭創建於明永曆十七年(1663)。為鹽水八景「聚波漁火」所在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月津港之僅存遺蹟,目前則為大眾廟之前殿。昔時,此亭位於商賈雲集,舟楫往來頻繁的月津港側,入港處有古榕樹數株,高而廣茂,
type: 1.1

name: 珠山下三落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428000001/b16559
intro: 珠山下三落,創建和竣工於清光緒年間,為薛紹德於呂宋(菲律賓)致富後所興建,薛紹德為起建大夫第者之三弟。之後其繼承人獨子吸食鴉片、生意失敗,家道中落,轉賣予同至菲律賓經商致富的薛如阜,由薛如阜與其兄(盤
type: 1.1

name: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307000001/2e052a
intro: 日治初期即有神社之興建,到了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軍國主義高漲,推行皇民化運動後,興建神社更成為總督府治臺的重要政策。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所建的臺南神社,其社格僅次於臺北的臺灣神社。臺
type: 1.1

name: 金華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1107000001/e2ae23
intro: 金華府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民權里神農街71號,據《臺南州寺廟台帳》及《臺南州祠廟名鑑》之記載,本廟創立於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當時居於北勢街(今神農街)70餘名許姓里人,將自家鄉福建海澄攜帶來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0

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0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9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