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宮城隍廟
「媽宮城隍廟」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媽宮城隍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71110000001/a69492a9e64c3db1ddaf8bb0fec666a8d8f68706.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古籍《易經》有謂「城復于隍」之說,「城」指城池,「隍」為繞城無水之河溝。城隍原為城池守護神,後來演變為地方守護神。明初始於縣稱「顯佑伯」,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及至清代,朝廷尤尊崇城隍。目前澎湖有文澳及媽宮二座城隍廟,在台灣地區來說是很特殊的。媽宮城隍廟為閤澎公廟,尤以每年農曆7月普渡時需由城隍廟開始,其餘各地接續著舉行,所以有俗諺云:「城隍廟放,觀音亭收」之說。
乾隆44(1779)年,澎湖海防糧捕通判謝維祺因位於廳署旁的文澳城隍廟規模狹隘,非敬神之道,乃率監生郭志達新建城隍廟於媽宮今址,有碑記尚存。
此後乾隆55(1790)年通判蔣曾年、嘉慶3(1798)年通判韓蜚聲、嘉慶22(1817)年通判潘覲光、道光4(1824)年通判蔣鏞及道光24(1844)年左營遊擊蘇斐然等均曾修建。
光緒11(1885)年清法戰爭波及澎湖。2月法軍犯澎,城隍廟傳出神明顯靈庇佑澎湖人民、兵勇之神蹟,事後城隍廟與天后宮獲皇帝賜匾尊崇,更加封城隍為「靈應侯」,格同府城城隍。光緒12(1886)年通判程邦基率民重建,今存有碑記記錄此事。
光緒15(1889)年清廷將澎湖廳署移至媽宮城(今馬公市),媽宮城隍廟轉成為正式的官衙所在的城隍廟。城隍廟立址於媽宮總鎮署東畔塵肆之中,香火鼎盛,除了做為官方祭祀廟宇之外,亦收教化民心之功效。
日治時期以昭和8(1933)年之改建規模最大,不僅抬高屋架堂皇廟構,內外雕繪亦頗可觀。
民國71(1982)年因神殿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有翻修正殿屋頂及重做彩繪油漆等。民國88(1999)年再次修護,工程完竣即今日所見廟貌。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重慶里光明路8鄰20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9.56631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56622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7-11-10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71110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7-11-10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澎湖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71110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78 。
name
媽宮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intro
古籍《易經》有謂「城復于隍」之說,「城」指城池,「隍」為繞城無水之河溝。城隍原為城池守護神,後來演變為地方守護神。明初始於縣稱「顯佑伯」,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及至清代,朝廷尤尊崇城隍。目前澎湖有文澳及媽宮二座城隍廟,在台灣地區來說是很特殊的。媽宮城隍廟為閤澎公廟,尤以每年農曆7月普渡時需由城隍廟開始,其餘各地接續著舉行,所以有俗諺云:「城隍廟放,觀音亭收」之說。 乾隆44(1779)年,澎湖海防糧捕通判謝維祺因位於廳署旁的文澳城隍廟規模狹隘,非敬神之道,乃率監生郭志達新建城隍廟於媽宮今址,有碑記尚存。 此後乾隆55(1790)年通判蔣曾年、嘉慶3(1798)年通判韓蜚聲、嘉慶22(1817)年通判潘覲光、道光4(1824)年通判蔣鏞及道光24(1844)年左營遊擊蘇斐然等均曾修建。 光緒11(1885)年清法戰爭波及澎湖。2月法軍犯澎,城隍廟傳出神明顯靈庇佑澎湖人民、兵勇之神蹟,事後城隍廟與天后宮獲皇帝賜匾尊崇,更加封城隍為「靈應侯」,格同府城城隍。光緒12(1886)年通判程邦基率民重建,今存有碑記記錄此事。 光緒15(1889)年清廷將澎湖廳署移至媽宮城(今馬公市),媽宮城隍廟轉成為正式的官衙所在的城隍廟。城隍廟立址於媽宮總鎮署東畔塵肆之中,香火鼎盛,除了做為官方祭祀廟宇之外,亦收教化民心之功效。 日治時期以昭和8(1933)年之改建規模最大,不僅抬高屋架堂皇廟構,內外雕繪亦頗可觀。 民國71(1982)年因神殿年久失修,損壞嚴重,有翻修正殿屋頂及重做彩繪油漆等。民國88(1999)年再次修護,工程完竣即今日所見廟貌。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重慶里光明路8鄰20號
longitude
119.566317
latitude
23.566223
registerDateValue
1987-11-10
headCityName
澎湖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7-11-10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澎湖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71110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378
「媽宮城隍廟」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范朝燈故居
name:
范朝燈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02000001/0d4944
intro:
座落於新竹縣關西鎮南和里下南片5號的范氏高平堂為一座二堂屋二橫屋規模的合院建築。從外部要進入合院,必須陸續穿越道路與半月池中的橋樑,才能抵達合院前庭,前庭中央一圓形花圃,呈現一種洋風與漢人傳統合院並置
type:
1.1
楊家古厝
name:
楊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0000002/656486
intro:
右昌楊家本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橋頭鄉十五都人。相傳開台祖楊文(1670〜?)約於康熙年間隻身來台,初於萬丹港五房口作苦力,靠搬運船舶貨物謀取微薄工資為生,並在右昌搭草寮過日。楊文育五子,後僅存三脈
type:
1.1
青田街11巷1號
name:
青田街11巷1號
intro:
1. 建築物完成於日治時期昭和4年(1929),由臺北帝大教授今村完道家族居住。
2. 本件為日治時期之木造獨棟住宅,周邊設有庭院及圍牆,現為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原有室內空間改建為展覽空間或辦公空間,並
type:
1.2
address:
青田街11巷1號
赤嵌樓
name:
赤嵌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8/1562bc
intro:
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嵌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亦稱番仔樓。西元1598年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未成,西元1622年荷人佔領澎湖,受明朝派兵驅
type:
1.1
芝山岩遺址
name:
芝山岩遺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30205000002/1ae409
intro: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它主要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岩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由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一年間,幾次探測的
type:
1.1
學甲慈濟宮
name:
學甲慈濟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0/d03053
intro:
學甲區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散居之地,「學甲」即為其社名譯音,今其地猶有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可為例證。溯自鄭成功來臺,爾後中國移民日增,據此開荒墾殖,進而以學甲為中心,向外圍擴散,形成所謂「學甲十三庄
type:
1.1
壹善堂
name:
壹善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511000001/ffe1ce
intro:
「壹善堂」為臺中地區重要的齋教建築之一,開山祖廖勃,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屬於「活廖死張」系統之「詔安客」。清光緒初渡海至福州湧泉寺,皈依師父為住持懷忠和尚;返臺後於光緒8年(1882)在南屯山
type:
1.1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name: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6/764b3b
intro:
古龍頭振威第位於金門島西北角北山東界,今地址為金門縣金寧鄉古寧村北山二十五號。古龍頭即今日古寧頭之舊名,居民絕大部份皆為李姓。在清代時,武將輩出,其中尤以振威第原來的主人李光顯為箇中之翹楚,功績最為彪
type:
1.1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name: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217000001/68be7b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原臺南大正公園
name:
原臺南大正公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430000001/7bd303
intro:
市定古蹟原臺南大正公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為日明治44(1911年),臺南市實施市區改正,受當時國際建築思潮影響,劃設有大正圓環(今民生綠園或湯德章紀念公園)、東門圓環、明治圓環(今火
type:
1.1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name: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319000001/feaac8
intro:
本建築創建於1919(大正8)年,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1929(昭和4)年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遷至此地,1942(昭和17)年再改稱為「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戰後由花蓮縣政府接管,1960年裁撤後成
type:
1.1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
name: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5/aca615
intro:
清咸豐9年(1859)5月19日,道明會傳教士郭德剛神父(FernandoSainz,O.P.)與屬廈門教區的洪保祿神父(P.AngelBofurullO.P.)由菲律賓經廈門至臺灣,於高雄重開天主教
type:
1.1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name: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7/e6146d
intro:
盧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韻,號牧洲,又號留庵,別號四留居士,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翔風里十九都顏厝人(今金門賢聚)。生於明萬曆28年(1600),卒於永曆18年(清康熙3年,1664),享壽六十有五。
少時
type:
1.1
浯坑鄭古懷洋樓
name:
浯坑鄭古懷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226000003/2c437b
intro:
1.七十二年(C.E.1983)將二樓地坪及天花,以鋼筋混凝土改建,內部鋪設磁磚地坪。
鄭古懷,少年時從事船員工作,該船往返廈門與南洋之間,曾祖父發現印尼謀生比較容易,於是帶著家人(妻小黃昭、長子樹
type:
1.1
原台灣銀行新竹支店
name:
原台灣銀行新竹支店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530000001/af03eb
intro:
1905(明治38)年株式會社台灣銀行頭取柳生一義,向新竹廳長里見義正申請的台灣銀行新竹出張所建築用地獲准,共有88.9坪,即位於現今所在的位置,顯見台灣銀行在新竹設立的分行時間非常早,但目前所見的方
type:
1.1
北埔慈天宮
name:
北埔慈天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15/e68061
intro:
臺灣在17世紀中葉開始有大量的漢人進入墾殖。自漢人入墾後,步步向內陸丘陵及山區前進,至1786年(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後,竹塹城東南的北埔、峨眉與寶山三鄉仍為原住民所居。顧名思義,北埔與南埔對應,意
type:
1.1
臺北賓館
name:
臺北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30000004/e30e9c
intro:
臺北賓館原為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官邸,位於東門內,初建於一九0一年,然因受到白蟻侵蝕,後於一九一二年大修,平面大體沿舊制,但外觀形式改變許多,屋架採當時罕見的鋼骨,成為一座精美華麗的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
type:
1.1
南郭宿舍5號、5-1號
name:
南郭宿舍5號、5-1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816000004/531dc2
intro:
本案建築現在位於彰化市東興里,清領時期隸屬「彰化縣線東堡南門口庄」,當時彰化縣城南門外附近至番社一帶,在未形成街區前,因漢人移民的拓墾而形成南門之外的附廓村莊,因此統稱「南郭」。
在日治大正9年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青田街7巷2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411000003/717f02
intro: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台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建築形式完整,現為臺灣大學宿舍。
type:
1.1
仁安醫院
name:
仁安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25000001/d64c9a
intro:
1. 仁安醫院為兩層樓的轉角建築,過去一樓為診所,二樓為住家,一樓的空間為診療室並設有車庫。已捐贈給市府,目前一樓作為日治醫生館的展示空間。
2. 柯謙諒(1896-1983)於1912 年以公費生的
type:
1.1
新埔張氏家廟
name:
新埔張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8/b2776e
intro: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
type:
1.1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name:
李光顯故居及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6/764b3b
intro:
李光顯,字龍武,號鑑亭,金門古寧頭北山人。生於清乾隆22年(1757),卒於清嘉慶24年(1819),享壽六十三歲。清乾隆42年(1777),光顯入伍投效軍旅。不久,便被拔補為金門鎮標右營外委。因自幼
type:
1.1
邱良功墓園
name:
邱良功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8/1c81ff
intro:
邱良功墓園為清代誥封三等男爵邱良功之墓塚,座落於今日金門縣金湖鎮小徑村,經內政部公告,今為縣定古蹟。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諡剛勇,金門後浦人,生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
type:
1.1
安坑孝女廖氏嬌紀念碑
name:
安坑孝女廖氏嬌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408000001/3b4b80
intro:
臺灣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進入日治時期後,開始鼓勵台灣婦女解放纏足、並於明治三十年(1897)招募女子教育,由此時期開始,台灣各地公學校創立,並准許女子就讀,另一方面,旌表制度在台灣亦依循日本規
type:
1.1
壽山巖觀音寺
name:
壽山巖觀音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9/bef032
intro:
壽山巖觀音寺風景秀麗,廟地寬廣,是台灣北部重要廟宇之一。寺前有廣大的空地與水池,寺後則有花園山林,景致極佳。建築物目前大致可分為前方的觀音殿,與後方的凌宵寶殿兩棟,前者重建於1916(大正5)年,為名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青田街7巷2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411000003/717f02
intro: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台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建築形式完整,現為臺灣大學宿舍。
type:
1.1
新埔張氏家廟
name:
新埔張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8/b2776e
intro:
新埔地區最早為道卡斯族竹塹社土目衛阿貴及錢子白率族人入墾,成為平埔族之居住地,舊稱「吧哩嘓」。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此地,才改稱為新埔,因地理位置優良,逐漸發展成熱鬧的市街。
張氏家廟位於新埔街
type:
1.1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
name: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912000001/b7a7b0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竹北林家祠位於六張犁聚落之中心,為廣東饒平林姓之祠堂,林家祠的建立,淵源於林家次聖公嘗的設置。林先坤在乾隆年間聯合族人組織林次聖嘗會,乾隆五十五(1790)年購買土地作為次聖公
type:
1.1
麥寮拱範宮
name:
麥寮拱範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625000013/3809b9
intro:
麥寮拱範宮創建於康熙年間,自湄州渡台而來的臨濟宗純真禪師佩奉六媽駐錫於此,乾隆七年因水患遷廟於麥寮街(今址)。麥寮拱範宮與北港朝天宮、馬鳴山鎮安宮、台西安西府,號稱雲林縣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四大廟。
type:
1.1
林口謙益居
name:
林口謙益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330000001/4487aa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7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7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2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7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7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