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赤嵌樓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赤嵌樓

赤嵌樓」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赤嵌樓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8/1562bc3e1b4ac3935bbd65f7115022686d2d1ae4.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嵌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亦稱番仔樓。西元1598年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未成,西元1622年荷人佔領澎湖,受明朝派兵驅離後,西元1624年移居佔領大員,展開了規畫周詳之殖民地統治,首先建造熱蘭遮城以鞏固統治權,西元1652年發生郭懷一抗暴事件,於西元1653年荷蘭人在此築城石命名為普羅民遮城,而當地人士因其係建在赤崁地方,乃稱之為赤嵌城。鄭成功自北伐南京失利後,欲取臺灣為反清復明之新基地,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以兵力守備較弱之赤嵌樓為攻擊第一目標,歷經八個月之久,荷人出降於同年陰曆12月13日撤離臺灣,結束了荷人對臺灣三十八年來的統治與壓榨。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領軍擊敗鄭軍,結束了鄭氏治臺時期,翌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赤崁樓仍沿鄭氏時期之用以儲藏軍械火藥之倉庫。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以朱一貴為首之鄭氏時期遺民大張反清復明之旗幟,首當將赤嵌樓正門鑄有荷文四字鐵鑄門額拆掉,以此鐵材鑄造兵器;於是赤嵌樓門戶開始起變化,自始首開赤嵌樓遭破壞先例,從此破壞不斷。直到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知縣盧鼎梅將縣署移建於赤嵌樓右側,加以修護管理,定時開放供人參觀,而有府城八景之一「赤嵌夕照」的美名。同治初年,供奉觀音佛祖的信徒們,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清法戰爭時期,劉銘傳命臺灣知縣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樓,人士殿因而受到波及。清光緒12年(西元1886年)沈知縣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嵌樓北側建蓬壺書院,同時,將赤嵌樓樓基填平,在高臺上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迄今仍維持清光緒12年樣貌。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赤崁里民族路2段212號(包括蓬壺書院)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02478426198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9975160953868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3-12-28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08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3-12-28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臺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31228000008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1223

name

赤嵌樓

representImage

intro

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嵌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亦稱番仔樓。西元1598年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未成,西元1622年荷人佔領澎湖,受明朝派兵驅離後,西元1624年移居佔領大員,展開了規畫周詳之殖民地統治,首先建造熱蘭遮城以鞏固統治權,西元1652年發生郭懷一抗暴事件,於西元1653年荷蘭人在此築城石命名為普羅民遮城,而當地人士因其係建在赤崁地方,乃稱之為赤嵌城。鄭成功自北伐南京失利後,欲取臺灣為反清復明之新基地,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以兵力守備較弱之赤嵌樓為攻擊第一目標,歷經八個月之久,荷人出降於同年陰曆12月13日撤離臺灣,結束了荷人對臺灣三十八年來的統治與壓榨。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領軍擊敗鄭軍,結束了鄭氏治臺時期,翌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赤崁樓仍沿鄭氏時期之用以儲藏軍械火藥之倉庫。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以朱一貴為首之鄭氏時期遺民大張反清復明之旗幟,首當將赤嵌樓正門鑄有荷文四字鐵鑄門額拆掉,以此鐵材鑄造兵器;於是赤嵌樓門戶開始起變化,自始首開赤嵌樓遭破壞先例,從此破壞不斷。直到清乾隆15年(西元1750年)知縣盧鼎梅將縣署移建於赤嵌樓右側,加以修護管理,定時開放供人參觀,而有府城八景之一「赤嵌夕照」的美名。同治初年,供奉觀音佛祖的信徒們,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清法戰爭時期,劉銘傳命臺灣知縣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樓,人士殿因而受到波及。清光緒12年(西元1886年)沈知縣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嵌樓北側建蓬壺書院,同時,將赤嵌樓樓基填平,在高臺上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迄今仍維持清光緒12年樣貌。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赤崁里民族路2段212號(包括蓬壺書院)

longitude

120.202478426198

latitude

22.9975160953868

registerDateValue

1983-12-28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3-12-28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臺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31228000008

version

1.0

hitRate

1223

「赤嵌樓」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原臺北北警察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05/d1555a
intro: 「原臺北北警察署」興建於1933年(昭和8年),由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營繕課設計,一樓設有扇形羈留室、水牢、鞭刑室等,見證警察之威權。 該棟建築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兩層樓建築,外觀呈流線形,外牆鋪貼北投窯廠
type: 1.1

name: 雙溪保我黎民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830000001/d89952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蘆竹五福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3/11a88c
intro: 所謂玄壇元帥即是指商朝忠臣趙公明,民間傳說周朝為褒其忠勇,曾敕封為「金龍如意正乙龍武玄壇真君之神」,後世追崇其德澤而尊稱其為「玄壇元帥爺」,由於蒙神庇佑而四境平安,遂加封稱為「開臺元帥」。傳說趙公明長
type: 1.1

name: 北門國小同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230000004/3ee8d5
intro: 新竹北門國小初創於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距今已120餘年,初創時以境福宮設立樹林頭公學校,大正10年(1920)改稱新竹第二公學校,同心堂於昭和8年(1933)竣工,昭和16年(1941)校
type: 1.1

name: 基隆要塞司令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728000001/73df6f
intro: 明治29年(1896年)日軍在基隆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明治36年(1903年)正式成立「基隆要塞司令部」,其管轄範圍,涵蓋了基隆、澳底、金山、淡水、新竹、後龍等地區。基隆要塞司令部作為日治時期北台
type: 1.1

name: 開化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3/e82950
intro:   「彰化開化寺」原名為「觀音亭」,始建於清治雍正2年(1724年),由當時知縣談經正創建,位於現今的所在地「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134號」   開化寺為彰化縣的第一間寺廟,建置時間甚至早於縣署廳舍,
type: 1.1

name: 虎尾涌翠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02000001/427d9f
intro: 虎尾涌翠閣由日治時期的虎尾郡役所主持興建,創建於昭和十四年(1939),依建築內留有之棟札紀錄推測,涌翠閣完工時間應為當年的七至九月間。創建時的虎尾郡守為田中鐵太郎,設計者為鯵坂兼行、請負人田中一松、
type: 1.1

name: 金門雙乳山坑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108000001/bff756
intro: 雙乳山坑道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4年九三砲戰後所興建之大型軍事防禦工事,因應彼時戰情緊繃、轉為地下化以保存戰力、強化火力之目的。坑道四通八達,貫串了旅部、營部、連級部隊、砲兵觀測所、環形陣地、
type: 1.1

name: 鹿港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128000001/7e1fbc
intro: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施琅將軍平臺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
type: 1.1

name: 埔鹽大有陳順昌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10000001/c29b4e
intro:   居住於埔鹽大有村陳氏族人祖籍泉州同安縣仁德里,來臺開基祖為陳子拱,宅邸為陳奇灶時所建,陳奇灶出生於清朝晚期,日治時期為曾經擔任保正一職,為當地主要地主,曾經捐贈土地作為埔鹽庄役場使用。當時陳氏族人
type: 1.1

name: 朴子水道配水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1104000001/331a70
intro: 黃媽典擔任朴子街長時,1933年12月5日舉行朴子水道起工,通水,引牛稠溪水,供應朴子居民生活用水,朴子水道配水塔成為朴子重要地標。
type: 1.1

name: 西螺廣福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719000002/290278
intro: 據清文獻《雲林縣采訪冊》記載:「廣福宮在街南。 中座合左右廊共七間。前座祀聖母、後座祀觀音。 乾隆二十五年本堡紳董捐建,同治十三年職員廖振 元等捐修。」具體載明該宮於乾隆25 年(1760 年)創建,
type: 1.1

name: 朝林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522000001/a124fd
intro: 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清末民初時期(西元1890~1910年),從朝林宮建築本體所使用之材料與工法來看,正面的薄磚 砌門柱及斗子砌牆面(照片3-2-1),最遠約可推斷為清末時期之施工法處理方式。而朝林宮主要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潮州街9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112000003/6239f7
intro: (1)環境區位良好,原有構建及材料、工法具建築史保存價值。 (2)建物具水準,儘管現況惡化中,仍值得提升其位階,以確保其保存狀態與環境。
type: 1.1

name: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21000001/6d1e87
intro: 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為日據時期臺北州立工業學校,初建於一九一二年,稱為總督府民政部附屬工業講習所,至一九二一年才改制為州立工業學校。是日據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工業學校,被認為是早期工業人才之搖籃,初設化工科
type: 1.1

name: 菁桐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01000001/8721d1
intro: 菁桐車站位於菁桐街上,其路線原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為搬運煤碳所設立的鐵路路線,於1919年開始施工,1921年七月開始正式營運,1929年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買下除了專運煤碳以外的路線,並於同年興建菁桐車站
type: 1.1

name: 魯凱族好茶舊社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524000003/0d5805
intro: 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
type: 1.1

name: 淡水紅毛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2/34a49d
intro: 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入據淡水,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做為台北盆地貿易、傳教的據點。西元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西班牙人撤走時將城破壞。西元1644年,荷人重新建造一座更為
type: 1.1

name: 第一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10000001/135be0
intro: 第一賓館為日據時期日軍所建。民國38年5月17日先總統蔣公首次下榻於此。爾後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先總統蔣公及蔣總統經國先生、李總統登輝先生抵澎巡視時,都曾多次下榻此處。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先總統
type: 1.1

name: 開基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7/e70b56
intro: 開基天后宮、主祀天后,亦稱天上聖母、媽祖或媽祖婆,是臺灣民間信仰最虔誠也最普遍的神明。傳說中的媽祖,原名林默,祖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嶼。關於她的生卒,史載紛紜,比較一致的說法是,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type: 1.1

name: 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525000003/631b78
intro: 明治30年(1897)旗後日人組織打狗俱樂部,捐款於旗後山麓設臨水宮夫人廟(主祀陳靖姑,今臺機修船廠址,原基督教長老會醫院南邊)為臨時校舍,成立「打狗國語(日語)傳習所」,並聘請鳳山國(日)語傳習所教
type: 1.1

name: 澎湖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3/a54ac8
intro: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不但是澎湖的「闔澎」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它的前身極可能是從宋、元以來,福建漳、泉一帶商賈、漁夫路過澎湖或農漁時,在海邊搭建來奉祀「媽祖」的小廟。國
type: 1.1

name: 中港慈裕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8/b231f4
intro: 「中港慈裕宮」位於竹南鎮中港街(聚落)西側的邊陲,今民生路與八德街的交叉口。「中港慈裕宮」是一座通面寬七開間、三進兩廊帶左右兩護龍的合院建築;約始建約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主祀媽祖(湄洲三媽)
type: 1.1

name: 臺中林氏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6/373487
intro: 臺中林氏宗祠為臺灣中部地區舉足輕重的林氏祠堂。數易其所的林氏宗祠,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林祿公祠」,建於內新莊(即今臺中市大里區內新里)。後經數次遷移,日治大正6年(1917)中部各大林氏家族發起
type: 1.1

name: 原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521000001/e596f9
intro: 烏樹林鹽田之開闢始於明治41年(1908)間,是由竹仔港庄張作舟邀集庄民約30餘人,圍築新打港海灘而為鹽田,初期開闢鹽田約112甲,後來一約29甲轉售高雄首富陳中和。往後兩年期間,鹽田數度遭受颱風侵襲
type: 1.1

name: 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2/169455
intro: 臺南大天后宮係由鄭氏時期興建的寧靖王朱術桂郡王府改造的,並且王府先是由寧靖王自縊前捨與佛祖為寺,後來鄭克塽降清,清之水師提督施琅(敕封天后志中施世榜作「施琅」)心懼康熙皇帝御極批判其「恃功驕縱」,乃改
type: 1.1

name: 鐵道部部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22000002/c785ca
intro: 塔城街、忠孝西路、西寧北路、鄭州路圍合區域,在清末以前原為私有耕田及民宅,至1885(光緒11)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擇此建造臺北機器局。日人治臺初延續原有軍事用途,成為砲兵修理工廠,之後轉為鐵道部及鐵
type: 1.1

name: 豐蓮山牧馬侯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7/1cb9e6
intro: 牧馬侯祠位於庵前豐蓮山東南側、聚落東北隅,供奉的主神為唐代牧馬侯陳淵。陳淵生前為浯洲牧馬侯監、牧馬藩息,因熟捻馬性,相傳為「天駟降精」。歿後,鄉人塑其像,歲時祭祀,視為「護驥將軍」,此後,凡有鄉人款謁
type: 1.1

name: 自由之家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909000002/c88ff7
intro: 自由之家古蹟群,始自1900 年陸續興建、增改建、修建,時間點與空間點上符合日治時期臺北重要都市計劃與南區變化,日治初期(1895 年)的臺灣總督府相關部門,主要以清領時期所移交的官方建築作為臨時辦公
type: 1.1

name: 蔡厝蔡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4/4c3714
intro: 蔡復一,明神宗萬曆四年至明天啓五年(C.E.1576-1625年)蔡厝人,從小搬至同安縣城住,十九歲中鄉舉,二十歲中試二甲第二十七名,賜進士出身(為最年輕進士),提倡”經學致用”主張”經世濟民”;萬曆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4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3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86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4

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5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