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藝術與人文

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4670 , 欄位Id的內容是26467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作品主題:其壽無極 ,為陳壽彝原稿,並由劉家正修復,本作品為2019年拍攝人間國寶劉家正專題所拍攝。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467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BE5413AC-9E46-4876-94FE-5415D225384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03T17:45:4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670

Id

264670

Title

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

Description

作品主題:其壽無極 ,為陳壽彝原稿,並由劉家正修復,本作品為2019年拍攝人間國寶劉家正專題所拍攝。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03T17:45:40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其壽無極 (陳壽彝原稿,劉家正修復)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732
Id: 282732
Title: 盧纘祥「登草嶺詩」碑
Description: 宜蘭縣首任民選縣長盧纘祥的「登草嶺詩」,經由縣籍知名書法家康灧泉先生所書寫而勒刻的石碑,立於慶雲宮碑林當中,詩曰:「為有雲山约,重來草嶺遊。摩崖碑勒虎,蹙蹐杖扶鳩。景好留泥爪,城荒化石頭。何當凌絕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63
Id: 594463
Title: 馬祖新新村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新村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9號住戶宋劉國順女士所提供,宋劉國順女士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正面是執照名稱和登錄字號,背面註明持有人、裝機地址、電視尺寸與登錄有效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80
Id: 516680
Title: 今春花蓮港中學首批畢業生
Description: 此篇報導說明1941年(昭和16年)春天3月初花蓮港中學校將有七十五名第一屆畢業生離開學校,其中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有六十六名,其餘九名考慮直接就業。此篇報導選自1941年(昭和16年)1月13日的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44
Id: 283644
Title: 史提夫‧伍德沃
Description: 史提夫.伍德沃1957年生於加拿大蒙特婁,他用兩年的時間取得協和大學美術學位。對於藝術學校的步調他感到很沒耐性,所以決定走自己的路,他對蒙特婁的政治景象、政府將移民強制驅逐出境等等感到很不滿,因此他義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74
Id: 516674
Title: 全島國演會在花蓮港舉辦
Description: 本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2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從報導可得知臺灣總督府文教局主辦的1941年(昭和16年)度全島國語演習會,將於同年的十二月在花蓮港市舉辦。1941年(昭和16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50
Id: 516650
Title: 新態制下玉里的新年風景
Description: 本篇報導為東臺灣新報玉里支社的發文,介紹新年元旦地方官員及各界代表參拜玉里神社的儀式與過程。以戰爭期間新狀態下,蘊藏底力、自肅發展為題來自我期許與相互勉勵。文中也提到本島人參拜神社頗多,可窺見皇民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43
Id: 286443
Title: 陳紹南
Description: 陳紹南以高胡表演客家民謠/台灣民謠/流行歌曲,領有花蓮縣街頭藝人證。高胡為高音二胡的簡稱,又稱為粵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於1920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65
Id: 601165
Title: 市役所職員廣播體操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市役所的新體制,花蓮港市役所為提升職員的體能,於每天中午午飯前,將一齊進行廣播體操。從前一日的6月2日起開始推動。東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23
Id: 169223
Title: 尋根
Description: 彭玉琴(1949-)所作〈尋根〉描繪老榕樹盤根錯節,枝葉蔥鬱,天空雲霧迷幻。作者款識:「尋根。歲在丙子仲秋,彭玉琴。」姓名章:「彭」(白文)、「玉琴」(朱文)。 畫中榕樹呈Y字形屹立,如人伸臂,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383
Id: 286383
Title: 裘淑惠
Description: 花蓮終身學習中心古箏教師裘淑惠,自民國七十二年起,接續丈夫樓斐心原在救國團的古箏班,她依學生喜好、興趣調整教學方式,例如以其喜歡的曲目進行教學,深受學生喜愛,至今已有許多學生通過檢定考試、甚至出師,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95
Id: 285895
Title: 獨角仙
Description: 作者欲透過〈獨角仙〉這件作品傳達對生態的深切關懷,及提醒大眾保護自然的重要性。雄性獨角仙頭上長長的角,是它們捍衛的武器,在此以犄角單獨呈現,不僅作為獨角仙的象徵,同時呈現一種如標本紀念式的擺設,具有警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49
Id: 286449
Title: 吳振賢
Description: 表演內容為現場肖像速寫作畫。速寫,指快速繪畫。大部份的速寫都是快速的素描,僅勾勒出輪廓,形體,而不加繪肌理、光影的細節。對於學習藝術的入門者來說,速寫是大量練習的技巧,也是觀察和美感培養的日記。對於設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969
Id: 210969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54-1:區立札幌病院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張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54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區立札幌病院」,右向左橫書。以及英譯「SAPPORO HOSPITAL.

MOC_Id: Culture_Object721439
Id: 721439
Title: 打造異域故事館做為孤軍血淚的見證:王根深先生訪談錄
Description: 現為桃園市金三角文化基金會與根深集團董事長的王根深,祖籍雲南騰衝,民國39年(1950)生於緬甸北部大城密支那,在當地就讀華文的育成學校,民國54年(1965)加入光武部隊受訓,成為部隊中的情報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279
Id: 600279
Title: 入選-等候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昭和十九年即民國三十三年)屆醫師經過8年的自修及實務經驗依法取得醫師資格後,時年23歲,本預計到熱鬧的都市開業,因父親的一句:「鄉下沒有醫生,最好回來服務地方」,民國39年底毅然決然選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11
Id: 594211
Title: 何朱靄蘭女士於大陸年輕時照片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何朱靄蘭女士於大陸年輕時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照片中的何朱靄蘭女士正值妙齡、風華並茂,是一位美麗的農村姑娘,國共內戰爆發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06
Id: 301206
Title: 青衫
Description: 《青衫》成書於1978年,為陳義芝的第二本詩集,其中的詩有一種中文詩的「抒情傳統」調性的存在。楊牧曾在提到《青衫》這本詩集時,認為陳義芝以一種古典時代詩人的方式去規劃、完成詩作,不僅寫作過程相當辛勤,

MOC_Id: Culture_Object617421
Id: 617421
Title: 額眉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陳水木在苗栗縣通霄所拍攝,此額眉原為道卡斯新港西社解大賓家族的婦女用品,用於重要場合或儀式。目前陳水木先生所收藏。 額頭上戴的帶,也稱額帶,為平埔婦女包於額頭,束在額前的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3321
Id: 663321
Title: 康樂總隊赴菲律賓演出話劇《漢光武》
Description: 《漢光武》首演日期為1953年1月26日,編劇為知名劇作家李曼瑰。《漢光武》的故事主要描述西漢末年王莽簒漢後實行新政,弄得民不聊生,漢室後裔劉秀因而起兵討伐,終得平定內亂、中興漢室。這是一齣政治正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80
Id: 514480
Title: 踏出屐情 舞出健康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55
Id: 559955
Title: 馬祖新村-活動中心女青年工作隊巡迴教育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活動中心女青年工作隊巡迴教育照,為女青年大隊至馬祖新村活動中心從事巡迴教育畫面,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 眷村的公共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36
Id: 177636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提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內容為「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此次童玩DIY研習的活動由歷史在造街坊與教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79
Id: 595479
Title: 洄瀾體U-Cup
Description: 〈洄瀾體U-Cup〉石材創作近似於花蕾綻放的造型,將U型曲線做成串聯結構,既可以說是具象的隱喻,也可以視為抽象的比喻。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231
Id: 30423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25期-澎湖風櫃尾荷蘭城堡-被遺忘的臺灣第一座西式城堡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25期,篇名為「澎湖風櫃尾荷蘭城堡-被遺忘的臺灣第一座西式城堡」,摘要如下: 本文介紹風櫃尾荷蘭城堡的歷史背景、建立形制與現況。澎湖風櫃尾蛇頭山的荷蘭城堡建於1622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491
Id: 292491
Title: 三川殿中脊西施簷天官賜福
Description: 此作是江清露於1963年在北港朝天宮的創作,位於三川殿屋頂。中間為天官,即為福祿壽中的「祿星」,左為執扇女,右為老宦官。此外,三川殿龍門屋頂上方為福星,虎門屋頂上方壽星,三者合起來便是福祿壽三星。

MOC_Id: Culture_Place608453
Id: 608453
Title: 陶隱工坊
Description: 陶隱工坊是由陶藝家陳建華先生與太太吳玉嬋一起打造的陶藝工作室,空間約20坪,2006年11月23日設立陶隱企業社經營,也為宜蘭縣農會休閒農業推薦景點之一。陶隱工坊園區內包含工作室、體驗教室及展示館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80
Id: 516680
Title: 今春花蓮港中學首批畢業生
Description: 此篇報導說明1941年(昭和16年)春天3月初花蓮港中學校將有七十五名第一屆畢業生離開學校,其中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有六十六名,其餘九名考慮直接就業。此篇報導選自1941年(昭和16年)1月13日的

MOC_Id: Culture_Event177172
Id: 177172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日式茶道的空間意象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日式茶道的空間意象。「器」區迴轉台的其中一個角落,利用和式木門及木質階梯,創造出日式茶道的空間意象,和紙的柔和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63
Id: 637663
Title: 鳳儀書院藝術塑像裝置製作-打磨去蠟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4年(民國103年)協助鳳儀書院製作藝術塑像裝置的正修科技大學團隊張錦郎老師等人,正在為作品進行打磨去蠟的工序。 鳳儀書院的藝術塑像裝置經過製模翻製成品後,作品的表面處理工作更耗時,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83
Id: 595783
Title: 三種空間
Description: 〈三種空間〉的創作想法:「當我們定義空間以人造建物時,空間事實因為我們設限的目光,而大舉收縮了」。作者在作品中,逆轉我們對實體的關注,要我們重新尋獲三種空間。首先在建體周圍盤旋不去的時空與光影;再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66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7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