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537 頁, 第8041~8055筆
十三里的一本松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515
Id - 506515
Title - 十三里的一本松
Description - 此圖為「十三里」的一本松樣貌,《東臺灣展望》中描述,離十三里駐在所約五六丁,行走在三千尺的斷崖上,往右側眺望便能看到此景。「十三里」之名的由來,在於其距東段起點玉里,正好是13日里(約51公里)的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新康(shinkan)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508
Id - 506508
Title - 新康(shinkan)橋
Description - 自抱崖啟行到多美麗之前,因溪澗飛瀑縱橫,以致橋樑密布的景象,早已成為此段道路的賞景重點。該張照片中的「新康橋」,即是這段路線上的眾多橋樑之一;至於橋上的警眷人員們,都來自照片上方的新康駐在所。該駐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沙敦(saton)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505
Id - 506505
Title - 沙敦(saton)駐在所
Description - 該張照片為沙敦駐在所及其警眷人員合影。從這張照片可見,該地地形十分險峻,故道路谷側皆鋪設「路緣石」以防路基坍塌;此外,受到當地地形的限制,沙敦駐在所的規模很小,毛利之俊還形容其有如「鳥巢小屋」般地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石洞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90
Id - 506490
Title - 石洞駐在所
Description - 該照片為石洞駐在所的警眷家族合影,而該駐在所有幾個值得留意的特色。首先是石洞在八通關越道路開鑿時的定位:該道路自開鑿起,共分成兩期的開闢工程,以及第三期的修補工程,而石洞正是第一期工程的終點。作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多土袞」(Totokun)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72
Id - 506472
Title - 「多土袞」(Totokun)駐在所
Description - 「多土袞」(Totokun)源自布農族語,為「樹頭很多」之意,也是八通關越道路上一處展望良好的據點。《東臺灣展望》一書記載,來到此處可以感受到氣溫、景物有明顯的變化。該照片為多土袞駐在所當時的樣貌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綠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65
Id - 506465
Title - 綠駐在所
Description - 照片中,綠駐在所的石砌駁坎前,圍有一有刺鐵絲網以保護該駐在所警眷安全,而鐵絲網下方的方形石碑,則可能是道路里程標。從今日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登山口到瓦拉米這段將近15公里的路段,經玉管處加以修建、整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蕨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59
Id - 506459
Title - 蕨駐在所
Description - 該照片的蕨駐在所今址即為瓦拉米山屋。該地被日警稱為「蕨」的原因,一般均認為與該地蕨類眾多有關;然而,《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一書之作者林一宏認為,該地名可能源自當地布農地名「mar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黃麻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48
Id - 506448
Title - 黃麻駐在所
Description - 照片中的建築為黃麻駐在所。「黃麻」源於布農族語「guma」,為「耕地」之意,而高踞在道路上方15公尺處的黃麻駐在所,則依著山勢整建出兩階平台。從該照片可明顯看出,若要從道路旁上去駐在所,必須要經過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山風瀧空間、地域與遷徙
#804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44
Id - 506444
Title - 山風瀧
Description - 照片中的山風瀑布自西元1930年代起,就一直是八通關越道路上著名的風景點,根據《東臺灣展望》一書描述,山風瀑布發源於大里仙山,標高六七三零尺,吸收了山上森林的水氣,並在山風駐在所附近傾瀉而下。在該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山風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42
Id - 506442
Title - 山風駐在所
Description -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山風駐在所。從現今的瓦拉米步道入口處前行約五百公尺,可見一鋪設大理石的小平台,該地便是大正9年(1920)6月29日設置的山風駐在所之遺跡。該地之所以被命名為「山風」,乃因其西北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新社派出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33
Id - 506433
Title - 新社派出所
Description -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新社派出所。「Kavalan」意即「住在平原的人」,是噶瑪蘭族原居於蘭陽平原的證明;然而,隨著漢人的不斷移墾,開始有部分族人遷往今日新城鄉嘉里村一帶平原,並建立起「加禮宛六社」;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貓公越的晨曦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29
Id - 506429
Title - 貓公越的晨曦
Description - 照片中為於貓公越嶺道拍到的景色。「貓公越」即貓公越嶺道路,是一條西起馬太鞍,東至貓公的道路。自1930年代起,地方當局便不斷提出改修該道路,甚至開鑿成自動車道的規劃。如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作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溪口的辨天島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23
Id - 506423
Title - 溪口的辨天島
Description - 照片中的島嶼為位於秀姑巒溪口的獅球嶼,當地阿美族稱之為「Ciporan」,即「河中島」之意。由於該島是今日港口部落的祖先起源地與原居地,故成為現今族人舉行海祭的固定場所。有關該島的記載,最早見於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奇密社的舟泊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20
Id - 506420
Title - 奇密社的舟泊點
Description - 奇美部落為花東縱谷到東海岸間的秀姑巒溪河道上,唯一的聚落,且又位處該段河道的中繼點。因此,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作者)一行人抵達奇密社時,便在左岸斷崖旁拴船,並上去部落內稍作歇息。直到今日,奇美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山上所見空間、地域與遷徙
#805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416
Id - 506416
Title - 山上所見
Description - 此照片的河流為秀姑巒溪。若要從瑞穗穿越山脈到東海岸,秀姑巒溪水路並非唯一管道。早在清光緒年間,吳光亮就曾沿著秀姑巒溪,開鑿水尾(今瑞穗)到大港口的道路。日治時期並進一步修築並使用之。該照片下的說明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3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3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3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7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7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9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2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30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6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4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103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