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
「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79142 , 欄位Id的內容是17914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舊主普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舊主普壇」,為雞籠中元祭主普壇歷程中,於1929年(昭和4年)完成的永久性固定建築,壇址座落在今仁愛區忠四路上(昔日高砂公園內);稱其為「舊」,是為了與1974年(民國63年)新建的主普壇作區分。壇為八角形,全部鐵筋、鐵骨混凝土築成,外觀為3層,總高51尺,直徑45尺;在日治時期,平時作為音樂堂,中元普度時,則作為主普壇。
主普壇的搭建緣由,乃自漳泉械鬥後,主張以「賽陣頭」替代以往的「打破頭」,由血緣作為基礎的姓氏(氏族)輪值,負責每年雞籠中元祭的普度工作;而主普壇的設計、搭建,在中元祭裡並不屬於競賽項目,卻是能獨自呈現宗親實力的重要表徵。
主普壇,早期皆採用木材臨時搭建,設立在新店街、或者草店尾街,並無固定地點;然而每一年臨時搭建、事後拆除的成本,耗費甚劇。至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首度有人主張在高砂公園內,建築固定主普壇。
1928年(昭和3年),由基隆士紳許梓桑、顏國年、潘榮春3人連署,向基隆市役所提出請願書,要求當局將「舊主普壇」列入該年度的建設計畫中。當局贊同,其建築設計,大多參考當時主普11姓的意見,由市役所土木人才繕製圖面,最後經過總督府井手氏技師定稿。
1929年(昭和4年)6月,「舊主普壇」的基礎工事已完成。之後,首次使用此建築物的輪值主普何藍韓姓,將重心置於主普壇的外觀上,除裝飾美麗外,尚在壇上陳列骨董、其它玩物;壇中設置電燈800餘盞,點火後,照耀如晝,壯觀異常。當時每晚到場參觀者,約近萬人。
二戰期間,基隆市區遭地毯式轟炸,而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也受戰火毀損,不復舊觀。1956年(民國45年),「基隆市主普壇修建委員會」成立,聯合籌措經費,重新修建「舊主普壇」,將日治時期的鐵筋、鐵骨混凝土,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仍為主壇3層。
每年輪值主普各姓,人們習慣在主壇兩旁,搭建臨時副壇2座,以增外觀壯麗。1966年(民國55年),聯姓會中的柯蔡姓首次輪值主普時,更將主普壇的主壇部分,增建至4層樓高,兩邊副壇,則增至3層樓高,卯足全心,盡力表現。
1963年(民國52年),基隆市民陳情,「舊主普壇」位於交通要道,每年中元祭典期間,形成阻塞,所以市府決定選擇在中正公園頂,另行建築1座新的主普壇,並於1974年(民國63年)完工。當年位於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廢棄不用,至1993年(民國82年)正式拆除,改建為12層的商業大樓,其中第11、12層所有權,歸屬「主普壇管理委員會」。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9142&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69982916-8D10-49F6-9988-B5F533FBDC4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6-20T14:28:5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
MOC_Id
Culture_Place179142
Id
179142
Title
舊主普壇
Description
「舊主普壇」,為雞籠中元祭主普壇歷程中,於1929年(昭和4年)完成的永久性固定建築,壇址座落在今仁愛區忠四路上(昔日高砂公園內);稱其為「舊」,是為了與1974年(民國63年)新建的主普壇作區分。壇為八角形,全部鐵筋、鐵骨混凝土築成,外觀為3層,總高51尺,直徑45尺;在日治時期,平時作為音樂堂,中元普度時,則作為主普壇。 主普壇的搭建緣由,乃自漳泉械鬥後,主張以「賽陣頭」替代以往的「打破頭」,由血緣作為基礎的姓氏(氏族)輪值,負責每年雞籠中元祭的普度工作;而主普壇的設計、搭建,在中元祭裡並不屬於競賽項目,卻是能獨自呈現宗親實力的重要表徵。 主普壇,早期皆採用木材臨時搭建,設立在新店街、或者草店尾街,並無固定地點;然而每一年臨時搭建、事後拆除的成本,耗費甚劇。至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首度有人主張在高砂公園內,建築固定主普壇。 1928年(昭和3年),由基隆士紳許梓桑、顏國年、潘榮春3人連署,向基隆市役所提出請願書,要求當局將「舊主普壇」列入該年度的建設計畫中。當局贊同,其建築設計,大多參考當時主普11姓的意見,由市役所土木人才繕製圖面,最後經過總督府井手氏技師定稿。 1929年(昭和4年)6月,「舊主普壇」的基礎工事已完成。之後,首次使用此建築物的輪值主普何藍韓姓,將重心置於主普壇的外觀上,除裝飾美麗外,尚在壇上陳列骨董、其它玩物;壇中設置電燈800餘盞,點火後,照耀如晝,壯觀異常。當時每晚到場參觀者,約近萬人。 二戰期間,基隆市區遭地毯式轟炸,而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也受戰火毀損,不復舊觀。1956年(民國45年),「基隆市主普壇修建委員會」成立,聯合籌措經費,重新修建「舊主普壇」,將日治時期的鐵筋、鐵骨混凝土,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仍為主壇3層。 每年輪值主普各姓,人們習慣在主壇兩旁,搭建臨時副壇2座,以增外觀壯麗。1966年(民國55年),聯姓會中的柯蔡姓首次輪值主普時,更將主普壇的主壇部分,增建至4層樓高,兩邊副壇,則增至3層樓高,卯足全心,盡力表現。 1963年(民國52年),基隆市民陳情,「舊主普壇」位於交通要道,每年中元祭典期間,形成阻塞,所以市府決定選擇在中正公園頂,另行建築1座新的主普壇,並於1974年(民國63年)完工。當年位於高砂公園內的「舊主普壇」,廢棄不用,至1993年(民國82年)正式拆除,改建為12層的商業大樓,其中第11、12層所有權,歸屬「主普壇管理委員會」。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6-20T14:28:56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舊主普壇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833
Id:
561833
Title:
廖府先生廟第二號
Description:
陳皮錢半、桔梗二錢、炙甘八分、紅米二錢、砂仁錢半、干姜八分、木香八分。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陳皮,常用的調理脾胃氣機藥物,使脾胃的功能能夠正常運行。桔梗,可以宣發肺部氣機,兼可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76
Id:
562776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七十七號
Description:
川連一錢。用甘藷開五寸而熱沫之。
甘藷,即蕃薯,性味甘溫,極富營養價值。配上川蓮(黃連)有清熱燥濕的功用。
本首藥籤出自「高雄道德院」。高雄道德院於民國49年興建,奉祀的主神是在道教經典內,能
MOC_Id:
Culture_Object156912
Id:
156912
Title:
聆聽神明:橋仔漁村的故事
Description:
《聆聽神明:橋仔漁村的故事》是《馬祖列島傳錄故事》計畫下的成果。記錄不同歷史時期發生在北竿橋仔村的事件。故事內容有些自史冊轉錄,有些為耆老傳,有些是隱藏在神殿、香爐裡的神明靈異,有些是漂浮在牆角、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23
Id:
487723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六十四首
Description:
石松干、蓮子各三分、馬尾鬚、姜半夏、各二分。水不拘煎服。
石松(即伸筋草),袪風濕藥物,兼可以舒筋活絡,特長是用於風濕導致得關節筋絡伸展不順利。蓮子,可以補脾胃,以及安寧心神。馬尾鬚(即馬尾草)
玄武岩造型石雕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310117
Id:
310117
Title:
玄武岩造型石雕
Description:
本圖來自《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三屆之文章「澎湖玄武岩的產業文化印象」,照片為「玄武岩造型石雕」,經由藝師的創意和手藝,粗獷的玄武岩也可以充滿造型。文章蒐集史前、荷蘭時期、近年相關文獻、研究和報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726
Id:
486726
Title:
慈生宮男科第二十二方
Description:
病已遲治。明醫難瘳。
急宜自問。事有前由。
後三日另求方。
本籤表明疾病要治療已經太晚了,就算遇到高明的醫生也難以痊癒。應趕緊捫心自問,因為事出必有因。找到原因後三日,再來求籤。
本首「男
扛乩─桌頭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4203
Id:
154203
Title:
扛乩─桌頭
Description:
在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裡,許多宮廟或神明壇會有「乩童」和「桌頭」兩者相互配合,提供信眾「問事」的服務。在馬祖,乩童則是由扛乩的「乩將」取代。(乩童是被神靈附上身,乩將則是扛著神輿請神上座) 執行扛乩
MOC_Id:
Culture_Object310167
Id:
310167
Title:
中元普度:昨日中元節民眾未舖張遵照規定節約祭典
Description:
《澎湖紀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亦為盂蘭會;澎人最喜祀鬼祭孤。澳中必推一、二人為頭家,斂錢做會,延道五人作道場功果,或三晝夜、或一晝夜不等。每道場至夜必放燄口祭幽,又有破地獄、打鬼門之名,總謂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630
Id:
564630
Title:
大甲鎮瀾宮眼科第68號
Description:
正鮑魚二兩。(每晨早泡鹽水服)。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中醫認為鮑魚有滋陰補養之效,而且補而不燥,有平肝潛陽、解熱明目之效。泡鹽水服之,類似古籍中所謂「鹽湯送服」,多應用於補腎的方
慈生宮眼科第四十三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873
Id:
486873
Title:
慈生宮眼科第四十三方
Description:
熱勝於風。障翳重重。
撥雲見日。別有奇方。
茅根三錢、銀花三錢、青黛二錢、赤芍二錢、竹心七條。水煎服。
在藥籤的開頭便說本病的熱多,所以用銀花(金銀花)、青黛清肝熱;竹心是竹子還未長開的葉,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78
Id:
562778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七十九號
Description:
六味丸四錢、冬瓜七條。水碗煎五分。
六味丸,指的是六味地黃丸(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地黃,共製為丸),為滋補肝腎常用的方劑,適合肝腎陰虛導致的各種症狀,像是腰膝痠軟,頭目眩暈,耳聾耳
大洲福德祠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69
Id:
602969
Title:
大洲福德祠
Description:
大洲福德祠興建於金漳成圳旁,為附近居民之信仰中心,過去為了避免日本政府課稅,大洲附近的墾戶多把新開墾的田地列入大洲福德祠的名下,以致現今開安宮附近的田地多為大洲福德祠所擁有;居民相信土地公對農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582
Id:
562582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十四號
Description:
汗後腹痛,氣急艱難。除咳清痞,順氣勿安。
厚朴錢半、半夏錢半、吧參一錢、枳實錢半、沉香八分、生姜二片、甘草八分。水碗二煎六分、渣碗煎五分、宜溫服戒酸甜。
吧參(西洋參)有補氣的作用,生姜(生薑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905
Id:
562905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眼科第十六號
Description:
脾胃虛寒病發生,滋陰入腎解耳鳴。斯方急入腎補,止痛溫服效功明。
茯苓一錢、白朮一錢、柑杞一錢、吧參錢半、首烏五分、北仲錢二、白芷一錢、條岑錢二、谷精錢二、青箱錢二、炙草八分。水碗八煎九分、渣碗六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91
Id:
562791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婦科第二號
Description:
氣不流通下心堅,誠惶疫飴聚胸前。須當養性延醫治,恐致他時脹滿咽。
枳壳錢二、茵陳錢二、紫蘇錢二、茯苓錢二、桔梗錢二、白朮錢二、灵芝錢二、陳皮錢二、木香八分、甘草八分。水碗二煎六分、渣碗煎五分。
大甲鎮瀾宮眼科第13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568
Id:
564568
Title:
大甲鎮瀾宮眼科第13號
Description:
知母一錢、黃柏一錢、生地一錢、胆草一錢、車前一錢、澤舍一錢、元參一錢、支子一錢、木賊一錢、白菊六分、甘草六分、紅花三分。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左方第二張藥籤。知母、黃柏、胆草(膽草)、支子(梔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955
Id:
564955
Title: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卅三首
Description:
升麻五分、刈根五分、甘草五分、防風壹錢、赤芍四分、大力四分、西角六分、京芥壹錢。水八分煎四分。
升麻,清熱解毒藥物,一般感冒也可以用。刈根(葛根),一般感冒可用,有升提陽氣的功能。甘草,常用的調
鹿谷鄉蕃薯寮出殯隊伍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341
Id:
599341
Title:
鹿谷鄉蕃薯寮出殯隊伍
Description:
照片為鹿谷鄉蕃薯寮出殯隊伍的實景,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於1960年代所拍攝。鹿谷鄉廣興村的蕃薯寮位於廣興村外,是鹿谷鄉的第三示範公墓,圖中可見十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50
Id:
562850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外科第十一號
Description:
託裏消毒助氣能,補正脫腐肌易生。潰滯遲延因氣血,速 膿血氣就平。
皂莿一錢、銀花一錢、甘草一錢、桔梗錢半、白芷錢半、川芎一錢、生芪錢半、當歸一錢、白芍錢二、白朮錢二、人參一錢、茯苓錢二。水碗六煎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639
Id:
561639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四六號
Description:
羗活、當歸、天花、赤芍、黃芩、白芷、連召、山甲、銀花各一錢。水碗二煎六分。
當歸補血活血。天花(粉)清熱生津止渴。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銀花、連召(連翹)、黃芩用來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羗活(羌
大二結王公藝術研究所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25
Id:
284625
Title:
大二結王公藝術研究所
Description:
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的成立從保存二結王公廟開始,基金會除了積極保存有形建築以外,亦相當重視無形文化資產,因此在民國100年(2011)以「文化二結.四時有慶」為主題,提出一個以傳統文化保存、傳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227
Id:
599227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小兒科第36首
Description:
荊芥、防風各一錢、獨活、柴胡各七分、前胡、川芎各六分、甘草四分、桔梗五分、枳壳、活生姜各二分、茯苓各八分。水一碗煎五分。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小兒科的第36首藥籤。防風,荊芥,獨活,一般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506
Id:
487506
Title:
六房天上聖母婦科第二十九首
Description:
見症傷風入肺室。沈速壅寒氣難通。須知仔細勤調治。用葯溫柔勿輕攻。
烏藥一錢半、白朮一錢、吧參七分、升麻七分、沈香四分、白芷四分、木瓜四分、青皮四分、甘草四分。藥頭水一碗2煎6分、渣一碗煎5分。
王蘭芬女士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eople629487
Id:
629487
Title:
王蘭芬女士
Description:
王蘭芬老師,江蘇無錫人,從小家教優良,學業及運動皆優秀。1947年畢業自無錫師範學校,是談錫寬老師的同學,隨大姊王毓芬受招聘來台,先任教於台北女師附小,1948年轉任教於嘉義南靖糖廠子弟小學,19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585
Id:
566585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廿六首
Description:
胡連壹錢、肉叩五分、白芙蓉七蕊、雞肝一個。半酒水朕服之。
胡連(胡黃連)能清虛熱;肉叩(肉豆蔻)能暖胃澀腸止瀉,清酒能溫行氣血、補虛扶弱;芙蓉花花蕊能清熱,《本草綱目》言其「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642
Id:
56164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四九號
Description:
青皮、陳皮、甘草、朴消各一錢、白叩七分、川朴七分、丁香七分、細辛三分。水一碗煎五分。
青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而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朴消(芒硝)瀉下軟堅,清熱。白扣(白豆蔻),可用以化濕行氣
MOC_Id:
Culture_Event629740
Id:
629740
Title:
吳華青長老為余金華先生證婚
Description:
教會內的聚會形式多樣,主日聚會(或稱週日禮拜、主日禮拜)為最主要的聚會,主日聚會後會連接舉行擘餅聚會(或稱領聖餐,各基督教宗派的名稱略有不同,但核心都一樣)。其他包含小組聚會主日學、青年聚會……等
慈生宮眼科第三十三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858
Id:
486858
Title:
慈生宮眼科第三十三方
Description:
勞傷心血。致眼昏花。
收拾散念。靜養無他。
丹蔘三錢、歸身三錢、熟地三錢、蟬退錢半、蒙花二錢、白菊二錢、杞子二錢、芥穗二錢。水煎服。
丹蔘(丹參)清心活血;蒙花(密蒙花)清肝明目;配合芥穗(
利澤簡媽祖巡八大庄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Event603131
Id:
603131
Title:
利澤簡媽祖巡八大庄
Description:
利澤簡永安宮主祀媽祖,為利澤簡老街上重要的地方信仰中心,每年元宵節會定期舉行知名的走尪活動,為宜蘭縣內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不過對冬山河下游八大庄來說,元宵節這天除了走尪外,還有更具意義的媽祖巡
澎湖人的端午節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320476
Id:
320476
Title:
澎湖人的端午節
Description:
二次戰後的記載與採訪,澎湖人的端午節,打從一清早家家戶戶懸插艾草,農家則煮糖飯或糖糕飯前往「菜宅」或「園」祭祀園頭公祈求作物豐收:園頭公即是蕃薯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土地公。祭祀時間約在中午前後。祭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4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4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15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2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