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吳氏大宗祠
「全台吳氏大宗祠」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全台吳氏大宗祠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20402000001/b20fa2df353b8192af12450627e9fb5e7191efa8.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全臺吳氏大宗祠,位於舊稱臺南府城內「觀音亭街」上,今日地址是臺南市中區觀音里成功路175巷57號,創建於同治7(1868)年,由臺灣巡道吳大廷集全臺吳姓宗親斥資興建。同年舊曆2月28日,吳大廷辭職,改由吳氏宗親經理之,但號召乏人,形同停工。光緒3(1877)年,吳光亮調任臺灣總兵,以宗祠建而未成,心有所憾,遂發動各地宗親捐款復建,於同年完成正殿一座,奉祀泰伯以下宗親神位,本擬續建三川門,因調職他去而終止。儘管如此,該宗祠仍為當時全臺最大的吳氏宗祠。該兩次重修的重要人物吳大廷與吳光亮之經歷事蹟如下。吳大廷(1824-1877),湖南人,同治5(1866)年調任臺灣兵備道,加按察使銜,是當時駐臺的最高文官,有為有守,盡革陋規,獎勵文教。同治7(1868)年因福建省省中大吏掣肘而請辭(當時臺灣仍為福建省管轄)。吳光亮(1834-1898),廣東人,同治13(1874)年因「開山撫番」率軍來臺,駐防彰化集集埔(即今集集)。光緒1(1875)年領兵開中路,功授福寧鎮總兵。光緒3(1877)年舊曆八月調任臺灣鎮總兵,是當時臺灣的最高武官,在臺五年,致力綏撫原住民,光緒8(1882)年與臺灣道劉璈意見相左,奉旨內調。清領時期臺灣的地方社會,在發動文教與社會建設時,經常以高官為領銜者,他們雖可能出資籌建,但多是鄉親以其聲名發動者多,而高官也多樂而為之,尤其吳氏宗親有這二位顯宦,以其領銜發動,當更能獲得迴響。光緒20(1894)年甲午戰爭時,吳光亮應臺灣巡撫唐景崧之請,招募舊部四營二千餘人來臺,協防後壠,臺灣民主國成立後,與日軍對仗於新竹,八卦山陷落後才內渡中國。光緒21(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調查清領時期產業時,以宗祠為總兵吳光亮所建,將該宗祠以官產名目沒收充公。後經地方人士力爭,以宗祠確屬吳氏宗親集資興建,乃獲發還,由吳氏族人共同維持。大正12年(1923)吳氏宗親捐資重修,廟堂煥然一新,佔地面積達360坪。每年農曆2月、11月之朔日,舉行春、冬二祭,典禮隆重。殿宇雖僅有一進,但庭院廣大,庭院中嵌有「吳氏根源考」石碑一方,以泰伯為吳氏之始祖,並陳述歷代吳姓人士之傳說頗詳。正殿也懸有「記首世家」橫匾一方。另有三對楹聯:「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泰啟綱常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世德溯王侯一本箕裘承至德,家祠傳瀛海千秋模範拜宗祠」。引用吳姓典故,清楚說明吳氏始祖為周代吳國泰伯,泰伯曾多次讓幼弟為王,並避居福建(即八閩),今日臺灣吳姓即為「泰伯世家」後裔,經福建而建基於臺灣,可謂巧用史實,推讚先賢,更說明臺灣吳氏之遷徙過程。正殿內供奉吳姓祖先之神位甚多,其中亦有保生大帝吳本、阿里山通事吳鳳(被尊稱為「忠王」)、黨國元老吳敬恆等,可見其蒐羅之廣泛。民國53(1964)年重新整修,即今日所建之祠貌。民國81(1992)年5月22日,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觀亭街52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05635163095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9964994627148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92-04-02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臺南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20402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92-04-02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臺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920402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10 。
name
全台吳氏大宗祠
representImage
intro
全臺吳氏大宗祠,位於舊稱臺南府城內「觀音亭街」上,今日地址是臺南市中區觀音里成功路175巷57號,創建於同治7(1868)年,由臺灣巡道吳大廷集全臺吳姓宗親斥資興建。同年舊曆2月28日,吳大廷辭職,改由吳氏宗親經理之,但號召乏人,形同停工。光緒3(1877)年,吳光亮調任臺灣總兵,以宗祠建而未成,心有所憾,遂發動各地宗親捐款復建,於同年完成正殿一座,奉祀泰伯以下宗親神位,本擬續建三川門,因調職他去而終止。儘管如此,該宗祠仍為當時全臺最大的吳氏宗祠。該兩次重修的重要人物吳大廷與吳光亮之經歷事蹟如下。吳大廷(1824-1877),湖南人,同治5(1866)年調任臺灣兵備道,加按察使銜,是當時駐臺的最高文官,有為有守,盡革陋規,獎勵文教。同治7(1868)年因福建省省中大吏掣肘而請辭(當時臺灣仍為福建省管轄)。吳光亮(1834-1898),廣東人,同治13(1874)年因「開山撫番」率軍來臺,駐防彰化集集埔(即今集集)。光緒1(1875)年領兵開中路,功授福寧鎮總兵。光緒3(1877)年舊曆八月調任臺灣鎮總兵,是當時臺灣的最高武官,在臺五年,致力綏撫原住民,光緒8(1882)年與臺灣道劉璈意見相左,奉旨內調。清領時期臺灣的地方社會,在發動文教與社會建設時,經常以高官為領銜者,他們雖可能出資籌建,但多是鄉親以其聲名發動者多,而高官也多樂而為之,尤其吳氏宗親有這二位顯宦,以其領銜發動,當更能獲得迴響。光緒20(1894)年甲午戰爭時,吳光亮應臺灣巡撫唐景崧之請,招募舊部四營二千餘人來臺,協防後壠,臺灣民主國成立後,與日軍對仗於新竹,八卦山陷落後才內渡中國。光緒21(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調查清領時期產業時,以宗祠為總兵吳光亮所建,將該宗祠以官產名目沒收充公。後經地方人士力爭,以宗祠確屬吳氏宗親集資興建,乃獲發還,由吳氏族人共同維持。大正12年(1923)吳氏宗親捐資重修,廟堂煥然一新,佔地面積達360坪。每年農曆2月、11月之朔日,舉行春、冬二祭,典禮隆重。殿宇雖僅有一進,但庭院廣大,庭院中嵌有「吳氏根源考」石碑一方,以泰伯為吳氏之始祖,並陳述歷代吳姓人士之傳說頗詳。正殿也懸有「記首世家」橫匾一方。另有三對楹聯:「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泰啟綱常一派淵源光寶島,伯尊倫理千秋經緯溯勾吳」;「世德溯王侯一本箕裘承至德,家祠傳瀛海千秋模範拜宗祠」。引用吳姓典故,清楚說明吳氏始祖為周代吳國泰伯,泰伯曾多次讓幼弟為王,並避居福建(即八閩),今日臺灣吳姓即為「泰伯世家」後裔,經福建而建基於臺灣,可謂巧用史實,推讚先賢,更說明臺灣吳氏之遷徙過程。正殿內供奉吳姓祖先之神位甚多,其中亦有保生大帝吳本、阿里山通事吳鳳(被尊稱為「忠王」)、黨國元老吳敬恆等,可見其蒐羅之廣泛。民國53(1964)年重新整修,即今日所建之祠貌。民國81(1992)年5月22日,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觀亭街52號
longitude
120.205635163095
latitude
22.9964994627148
registerDateValue
1992-04-02
headCityName
臺南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92-04-02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臺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920402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410
「全台吳氏大宗祠」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後浦許允選洋樓
name:
後浦許允選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8/50340d
intro:
許允選洋樓建於1911-1915 年,為兩落、後落帶左凸規的建築物。前落為二層五腳基外廊樣式,後落為閩南式二坡七架傳統建築,為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閩南僑鄉受到南洋殖民地影響的一種折衷建築型式。最
type:
1.1
前水頭黃輝煌洋樓及得月樓
name:
前水頭黃輝煌洋樓及得月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10000001/0e8b56
intro:
黃輝煌為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下十九世,早年因印尼麻里吧板發現石油,隨鄉人前往印尼謀生,後經商成功致富,遂匯大量銀元回金門興建洋樓。
黃輝煌洋樓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興建完成,由於黃輝煌特聘南安籍名師
type:
1.1
莒光樓
name:
莒光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13000004/1c841b
intro:
建於1952年,是為了表彰金門歷次戰役英勇官兵之事蹟,並揭示「毋忘在莒」的訓示所建,當時金門軍民都加入構築的行列,發揮戰地精神。樓高3層,為仿古宮殿城樓形式建築,頂樓額題「莒光樓」3字,為戰鬥英雄賴生
type:
1.1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name: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06/92b0ca
intro:
市定古蹟「臺北監獄圍牆遺址」位於大安區金山南路電信局邊牆,初建於一九一0年代前後的日據時期,當時臺灣各地抗日義軍蜂起不斷,日本統治者乃在臺北與臺南首建規模龐大的監獄,臺北監獄即是臺灣近代獄政史的具體見
type:
1.1
瑠公圳引水石硿
name:
瑠公圳引水石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806000001/d08095
intro:
清清朝開發臺灣後,到了雍正、乾隆年間,今臺北市大安區這一帶的移民增多,臺北盆地興起水田化運動,農業生產的方式也由粗放式燒墾轉為集約式精細農業,以提昇稻米產量。
乾隆5年(1740)郭錫瑠父子為開鑿圳道
type:
1.1
龍門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name:
龍門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5/9c1a51
intro:
甲午戰爭,清日雙方商訂馬關條約之際,日本於光緒21(1895)年3月23日,由伊東中將率領十二艘軍艦向澎湖澳進發。派四艦於龍門港外,以艦上大砲,掩護「混成枝隊」官兵登陸裡正角,向太武山南推進。日本佔領
type:
1.1
竹仔門電廠
name:
竹仔門電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028000001/d86aa5
intro:
竹仔門電廠原稱竹仔門發電所,明治41年(1908)初動工興建,歷經二年多的工事和測試,於明治43年(1910)6月正式啟用。發電機組採用第一代川流式水力設備,水源引自於荖濃溪,運用地形高低21.3公尺
type:
1.1
山腳蔡氏濟陽堂
name:
山腳蔡氏濟陽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29000001/9f28bc
intro:
「山腳蔡氏濟陽堂」位於苑裡鎮山腳里,為山腳蔡氏族人祖厝,濟陽堂為蔡姓堂號。「山腳蔡氏濟陽堂」大約興建於清嘉慶末年,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
相傳山腳蔡氏先祖,於乾隆初年自福建渡海來臺,先在臺中豐原經
type:
1.1
閻錫山故居
name:
閻錫山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007000001/24ab46
intro:
閻錫山故居石造屋名為『種能洞』,閻先生因懷念家鄉,欲仿山西高原窯洞建築,基於軍事防衛需要,居於可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與臺北盆地之防風山坡上建造。紅磚屋牆厚90公分,樓板厚度為30公分,窗戶加裝銅板,具
type:
1.1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name: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12000002/22a76c
intro:
來台祖鄭大模,為清乾隆初葉來台。雙堂屋為四房鄭仁涯派下之公厝,由於有前後兩落堂屋,地方上習慣稱為「雙堂屋」。因經費不足,先於1865年興建正廳、二橫屋及右一橫屋,並於1920年代左右完成,1912年再
type:
1.1
臺灣大學校門
name:
臺灣大學校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12/df8d23
intro:
市定古蹟「臺大校門」建造於一九三一年,為原臺北帝國大學正門及守衛室,現仍為臺大主要校門,具有臺灣高等教育史上啟扉之象徵意義。建築物外觀雖然低矮,造型平實,但施工極為精良。中央設守衛室,管制左右兩側出入
type:
1.1
郭宗嘏墓
name:
郭宗嘏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515000001/644aae
intro:
郭宗嘏墓位於新北市八里區觀音山山坡上,墓主為清代漢移民墾拓北臺灣的重要影響人物郭宗嘏,其父郭光天是來自福建漳州的墾民,於雍正六年(1728年)率眾來臺灣開墾,開墾面積逐漸擴大並成為臺灣北部之大地主,乾
type:
1.1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
name: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11/e932da
intro:
臺灣日治時期之中等學校基本上有供日本人就讀及臺灣人就讀兩種體系,在臺南市中,最早成立的乃是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年}的台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最初以兩廣會館當作臨時校舍。日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三月,臺灣官
type:
1.1
臺南東嶽殿
name:
臺南東嶽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3/1b02a5
intro:
東嶽殿主祀東嶽大帝,又稱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簡稱天齊王,另稱東嶽泰山神或泰山府君。因東嶽即泰山,相傳東嶽大帝就是職司泰山,權掌人間的福、祿、壽,懲惡罰奸,為陰陽十殿明王的首席,也是陰司地府的主神,所
type:
1.1
全台吳氏大宗祠
name:
全台吳氏大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20402000001/b20fa2
intro:
全臺吳氏大宗祠,位於舊稱臺南府城內「觀音亭街」上,今日地址是臺南市中區觀音里成功路175巷57號,創建於同治7(1868)年,由臺灣巡道吳大廷集全臺吳姓宗親斥資興建。同年舊曆2月28日,吳大廷辭職,改
type:
1.1
海山神社殘蹟
name:
海山神社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913000001/f5bd2b
intro:
昭和六年至昭和二十年(1931-1945)作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最後階段,臺灣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並提出「國有神社」的口號,並在各地廣建神社,以作為社會教化的中心。海山神社便是建立在此時期,於昭和十
type:
1.1
雲旭樓(原雲林國中校舍)
name:
雲旭樓(原雲林國中校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830000001/644f17
intro:
民國57年(西元1968年),「九年義務教育」正式施行之首年 。雲林國中為當時雲林縣新設7處國民中學之一,並設置於縣治首善區:斗六,其歷史象徵意義極具指標性。
民國77年因應雲林縣爭取設立「雲林技術
type:
1.1
葉明邨墓
name:
葉明邨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29000003/9b14fd
intro:
「葉明邨墓」位於現今嘉義市都會公園內,興建於1755年(清乾隆20年),為嘉義地區少數迄今仍保存的古墓,具有明末清初的墓葬型式。有關墓主葉明邨的生平,主要根據乾隆年間諸羅縣儒學教諭盧觀源為葉明邨繼室李
type:
1.1
基隆中學校官舍
name:
基隆中學校官舍
intro:
明治31年(1898年),基隆人口主要聚集在大基隆、小基隆、牛稠港庄等港邊區域,田寮港一帶為山林田地。由於基隆腹地狹小,為配合港口現代化,擴張原有市街範圍,明治38年(1905年),進行基隆市區改正,
type:
1.2
address:
義七路39號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name: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513000001/bfaa31
intro:
花崗國中位於花蓮市公園路上,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花蓮港小學校」。學校校舍因民國40餘年的颱風及地震侵襲而改建,雖然已不見昔日日本時代的建築風貌,不過位於的軒轅路旁的花崗國中圍牆,可見日本時代及戰後初期所
type:
1.1
鳳山龍山寺
name:
鳳山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13000001/d80992
intro:
鳳山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初年,約於乾隆29年(1764年)間已有基本的規模,惟初建時的格局、式樣已無法考究。創建緣起於一個有關觀音菩薩香火的傳說,相傳有一位來自中國的福建人,隨身攜帶觀音菩薩香火,路過本
type:
1.1
宗聖公祠
name:
宗聖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108000001/305808
intro: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昭和2年(1927年),昭和4年(1929年)完工。屬於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的「縣定
type:
1.1
鹿港天后宮
name:
鹿港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128000001/7e1fbc
intro: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清康熙22年(1683)施琅將軍平臺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
type:
1.1
勸業銀行舊廈
name:
勸業銀行舊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524000001/1d3291
intro:
臺灣較早的銀行為臺灣銀行,直到一九三0年代配合當時殖民政策,陸續有其他銀行出現,日本勸業銀行分別在臺北與臺南建造行舍,且其建築風格頗為相近,皆採用厚重的西洋樣式,但有趣的是不採希臘與羅馬樣式,反而從古
type:
1.1
鶯歌汪洋居
name:
鶯歌汪洋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17000001/9c88c1
intro:
鶯歌和對岸的三峽,同處於大漢溪中游。藉水利之便,此地豐富的茶、米等物產,可以順水而下,赴臺北轉運販售,加之清末至日治初期縱貫鐵路開通,更進一步掌握此優勢,許多商家在這種情況下順勢而起,帶動地方的經濟發
type:
1.1
湖西拱北砲臺
name:
湖西拱北砲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1121000003/0af397
intro:
拱北砲台為劉銘傳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新築之九座新式砲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座內陸砲台,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乙未之役〈西元一八九五年〉後被日軍所佔領,目前為軍事重地。拱北砲台位於馬公城外東北
type:
1.1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潮州街9號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潮州街9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112000003/3cf20c
intro:
(1)環境區位良好,原有構建及材料、工法具建築史保存價值。
(2)建物具水準,儘管現況惡化中,仍值得提升其位階,以確保其保存狀態與環境。
type:
1.1
name: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709000001/afcd07
intro:
護理教育、醫學教育及工藝教育為1950-1960年間政府因應人才需求重要政策的重點施政項目,臺北護專即為其重要歷史發展見證。
從臺灣現代建築史而言,本建物代表1960年代初現代運動設計思潮下最具代表性
type:
1.1
彰化扇形車庫
name:
彰化扇形車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04000001/1d0952
intro:
明治41(1908)年縱貫鐵路開通後,客貨量增長迅速。大正8(1919)年,為解決長期以來苗栗與臺中間坡度陡與彎度大所產生的滯貨問題,總督府鐵道部著手建設平緩海岸線竹南至彰化疏運,於線路兩端點附近的新
type:
1.1
阿猴城門(朝陽門)
name:
阿猴城門(朝陽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2/f1005b
intro:
清乾隆29年(1764),阿猴街由村落發展為粗具規模的市街;清道光16年(1836)官民合力在此建築城壘,即阿猴城。由阿猴城門的門額上得知當時縣丞是沈長棻,他本為浙江海甯州人,因監生報捐分發福建。清道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3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3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3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1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4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6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