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公祠
「宗聖公祠」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宗聖公祠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108000001/30580885657684d0ad5242e7be76a884f6964949.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昭和2年(1927年),昭和4年(1929年)完工。屬於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的「縣定古蹟」。
當時由前清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者是六堆客家祭祀公業曾裕振、曾啟蒼公嘗,宗祠兼作為到屏東市唸書子弟或辦事族人寄宿聚會之所。
昭和16年(1941年),嘗會改名為「曾裕振土地株式會社」,當時亦接受其他同宗族親入股,每股入股金50元,後共籌到股份1,200股,但原則上仍以原有六大戶為主要權屬。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人借住於此,門窗前的鐵柱均被剪斷以供做戰時子彈的原料。
民國87年(1998年),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何清朋建築師事務所執行《屏東縣曾姓宗聖公祠調查測繪報告》,該報告提出宗祠價值頗高,亦指出宗祠內已有多處損壞。
民國90年(2001年),屏東縣政府出版《宗聖公祠》一書,由曾氏後代子孫曾喜城先生執筆,書中讚揚宗聖公祠之建築、工藝之價值。爾後宗聖公祠在專家學者審查後,於民國91年(2002年)正式被公告為縣定古蹟。
民國92年(2003年)屏東縣政府委託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縣定古蹟宗聖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主持人為建築學系徐明福教授。主要研究內容係針對古蹟修復前作一詳細之調查研究,並研擬修復建議。
民國95年(2006年)恆春大地震後,宗祠受損嚴重,經「詩人醫師」曾貴海先生等人奔走,當時文建會南下勘察後,決定立即搶修,獲補助6,700萬元修復經費。然而,由於宗祠屬私有財產,為了修復古蹟,屏東縣政府編列了2,700萬元辦理徵收,這也是屏東縣第一個透過土地徵收搶救的古蹟。
經過3年修復,2012年8月宗聖公祠修復工程竣工,再現上世紀初的富麗堂皇。修復團隊包括規劃監造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施工廠商慶洋營造有限公司與工作報告書永達技術學院賴福林教授等。修復成果並榮獲第1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類「優等」,也是當屆唯一的古蹟修復工程案。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勝豐里謙仁巷23 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49149356639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6670022571854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2-01-08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20108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2-01-08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20108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1052 。
name
宗聖公祠
representImage
intro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昭和2年(1927年),昭和4年(1929年)完工。屬於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的「縣定古蹟」。 當時由前清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者是六堆客家祭祀公業曾裕振、曾啟蒼公嘗,宗祠兼作為到屏東市唸書子弟或辦事族人寄宿聚會之所。 昭和16年(1941年),嘗會改名為「曾裕振土地株式會社」,當時亦接受其他同宗族親入股,每股入股金50元,後共籌到股份1,200股,但原則上仍以原有六大戶為主要權屬。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人借住於此,門窗前的鐵柱均被剪斷以供做戰時子彈的原料。 民國87年(1998年),屏東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何清朋建築師事務所執行《屏東縣曾姓宗聖公祠調查測繪報告》,該報告提出宗祠價值頗高,亦指出宗祠內已有多處損壞。 民國90年(2001年),屏東縣政府出版《宗聖公祠》一書,由曾氏後代子孫曾喜城先生執筆,書中讚揚宗聖公祠之建築、工藝之價值。爾後宗聖公祠在專家學者審查後,於民國91年(2002年)正式被公告為縣定古蹟。 民國92年(2003年)屏東縣政府委託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縣定古蹟宗聖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主持人為建築學系徐明福教授。主要研究內容係針對古蹟修復前作一詳細之調查研究,並研擬修復建議。 民國95年(2006年)恆春大地震後,宗祠受損嚴重,經「詩人醫師」曾貴海先生等人奔走,當時文建會南下勘察後,決定立即搶修,獲補助6,700萬元修復經費。然而,由於宗祠屬私有財產,為了修復古蹟,屏東縣政府編列了2,700萬元辦理徵收,這也是屏東縣第一個透過土地徵收搶救的古蹟。 經過3年修復,2012年8月宗聖公祠修復工程竣工,再現上世紀初的富麗堂皇。修復團隊包括規劃監造趙崇欽建築師事務所,施工廠商慶洋營造有限公司與工作報告書永達技術學院賴福林教授等。修復成果並榮獲第1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類「優等」,也是當屆唯一的古蹟修復工程案。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勝豐里謙仁巷23 號
longitude
120.491493566399
latitude
22.6670022571854
registerDateValue
2002-01-08
headCityName
屏東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2-01-08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屏東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20108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1052
「宗聖公祠」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
name:
原台南中學校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11/e932da
intro:
臺灣日治時期之中等學校基本上有供日本人就讀及臺灣人就讀兩種體系,在臺南市中,最早成立的乃是大正三年{一九一四年}的台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最初以兩廣會館當作臨時校舍。日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三月,臺灣官
type:
1.1
鹿港公會堂
name:
鹿港公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4000003/55d977
intro:
在鹿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貿易團體郊商,其中著名的八郊之一:廈郊,於乾隆34年(1769年)出資興建王爺宮,廟址位於鹿港街鹿港大有口311番地,臨鹿港溪畔,正殿祭祀主神蘇府王爺,而後殿則作為廈郊會館,
type:
1.1
name: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903000001/09e9db
intro: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
type:
1.1
草屯朝陽宮
name:
草屯朝陽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104000001/28daee
intro:
1.朝陽宮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為南投草屯地區重要信仰中心,是由洪、李、林、簡四姓聚資延聘名將興建,祀奉「天上聖母湄洲聖二媽」。其祭祀圈跨越各姓,由四大姓一同興建,為草屯地區的共同信仰。民國98
type:
1.1
name: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07/d6e3a9
intro:
臺灣大學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初創於一九二八年,當時日本為培養殖民地人才並進而研究南洋而設。開辦時即成立文政及理農等學部,後來又將醫學部納入,成為規模完備的大學,其校區廣大,建築風格統一,也成為二0年代
type:
1.1
北門國小同心堂
name:
北門國小同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230000004/3ee8d5
intro:
新竹北門國小初創於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距今已120餘年,初創時以境福宮設立樹林頭公學校,大正10年(1920)改稱新竹第二公學校,同心堂於昭和8年(1933)竣工,昭和16年(1941)校
type:
1.1
艋舺地藏庵
name:
艋舺地藏庵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8/92de16
intro:
三級古蹟「艋舺地藏庵」,又稱地藏王廟,從祀府城隍及田都元帥。廟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二四五號,興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年〉,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重修。迄今仍保持清代中葉單殿式寺廟建
type:
1.1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name: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9000001/952037
intro:
本建物原為日據時期三井株式會社,該公司為日人治台時最大財團,是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見證。
type:
1.1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name: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929000001/2c1418
intro:
1. 金門鹽業起源簡述
金門舊稱浯州,鹽業發展時間甚早,根據陽翟《浯陽陳氏祖譜》記載始祖陳達公(898-933):「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方十六,閩主王審知榜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住,留下麾
type:
1.1
原新營糖廠塑膠工廠辦公室
name:
原新營糖廠塑膠工廠辦公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07000001/b82750
intro:
新營糖廠是日治時期臺灣四大製糖會社之一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本社所在地,1908年落成運轉、1936年擴大第二座製糖工廠。
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空襲,作業停頓,戰後幾經維修與整併,壓榨能力更甚於日治時期。
type:
1.1
陳健墓
name:
陳健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1/7cb6fd
intro:
陳健墓位於金門縣金沙鎮東珩村郊外的土丘上,為臺閩地區今存六座明朝古墓之一。由於墓碑上已無字跡,因此,推測可能是明朝浯陽進士陳健的衣冠塚。陳健,字時乾,號滄江,浯洲陽翟人,為浯陽陳氏第十九世,明武宗正德
type:
1.1
基隆燈塔
name:
基隆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223000001/f3c732
intro:
基隆燈塔坐落基隆港西岸,白米甕與仙洞之間的突出岬角上,稱之為「萬人堆鼻」,燈塔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起工,為日籍技師大澤正業所建造,明治33年(1900年)2月24日竣工,同年4月1日點燈。
type:
1.1
中和區「圓通禪寺」
name:
中和區「圓通禪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109000001/d2d767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桂永清墓園
name:
桂永清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806000001/b3d409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澎湖二崁陳宅
name:
澎湖二崁陳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0425000002/ec2d7e
intro:
大約在明朝末年,有金門陳延益渡海來到澎湖,在現今的大池村上岸後,選在竹灣南側的龜山山腳下從事農、漁業生活,後因成家立業,家族成員逐漸增加,才遷移到竹灣附近的二崁定居。清道光年間此地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聚落
type:
1.1
新竹國小百齡樓
name:
新竹國小百齡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6000002/aab09f
intro:
新竹國小最早可追溯自日治時代的新竹國語傳習所,最初創立於1896年,校址設在原西門街之明志書院;而後又於1898年改制分成新竹小學校與新竹公學校,前者為今東門國小之前身,後者為今新竹國小之前身,並承繼
type:
1.1
臺中樂成宮
name:
臺中樂成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5/5d540d
intro:
樂成宮俗稱旱溪媽祖廟,因位於臺中市東側大里溪支流,河面寬闊但水流稀少的旱溪附近而得名,主祀聖母媽祖。 相傳清乾隆初期,林氏祖先自福建湄洲奉請媽祖香火來臺,興建房屋一座,做為臨時供奉香火之所。後因信徒日
type:
1.1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name: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617000001/e91dae
intro: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係依據明治33(1900)年總督府21號、35號府令,與該年4月15日設置,但建築物之興建則晚於當時,其業務主要對往來中國、台海間的船隻徵稅。
據曾任職該署監吏的鄭再來先生所言,該署因
type:
1.1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name: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421000001/b6feea
intro:
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割讓予日本後,來臺的日本人,受到殖民地政府的各種優惠和保護,除了在此地經商有成之外,又多擔任地方各行業團體的領袖,更出任各地方的首長或民意代表,進而擔當統治者殖民地政策的執
type:
1.1
嘉義火車站
name:
嘉義火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5000001/369d85
intro:
「嘉義火車站」位於現今嘉義市西區中山路528號,創建於日治明治時期,經過多次整修,於1933年(昭和8年)改建為現今的樣貌。
日治時期1902年(明治35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將縱貫線南部工程從新
type:
1.1
新莊文昌祠
name:
新莊文昌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6/3216c3
intro:
新莊文昌帝君本供奉在慈祐宮做為配祀之神,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慈祐宮年久傾頹,由時任知縣的曹汝霖發起興修,翌年完工後因尚有餘款,便在慈祐宮右側興建文昌廟,始將文昌帝君獨立奉祀。光緒元年(1875年
type:
1.1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name:
淡水忠寮李舉人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018000001/6f9474
intro: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有漢人墾號開墾大佳臘、淡水港等地,此後有其他漢人移民陸續開墾周遭荒地,至乾隆五年(1740年)淡水地區已產生聚落,在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
type:
1.1
頂泰山巖
name:
頂泰山巖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7/bd91fd
intro:
泰山地區約為雍正五年(1727年)始有漢人進行開墾,此後乾隆十三年(1748年)更有貢生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等人組成「胡林隆墾號」開墾泰山核心地帶,並包含水田及大圳,此地逐漸富庶繁榮,亦吸引許多漢人
type:
1.1
乾益堂中藥行
name:
乾益堂中藥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10000002/8512ef
intro:
乾益堂中藥行的由來
「乾益堂中藥行」位於澎湖縣馬公巿第一街——中央街的街底,目前已是澎湖縣的縣定古蹟,大門前方是另一縣定古蹟「四眼井」。清乾隆年間,媽宮(即現今的馬公)已有「七街一巿」的巿鎮雛型;到清
type:
1.1
北港義民廟
name:
北港義民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2/cccf37
intro:
北港義民廟的成立,主要起於清領時期中南部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其一發生於乾隆51年至53年(西元1786-1788年)的「林爽文事件」;其二為發生於清咸豐、同治年間(西元1862-1863年)的「戴
type:
1.1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name: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0/98ddef
intro:
清朝前期,臺灣府城因地質不佳、築城費用、治安因素等考量,遲至朱一貴事件後,基於治安防衛上的考量,乃1725年(清雍正三年)興建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共七座木柵城,並於1733年(清雍
type:
1.1
魯凱族好茶舊社
name:
魯凱族好茶舊社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524000003/0d5805
intro:
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
type:
1.1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2/50d5a2
intro:
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
type:
1.1
阿里山貴賓館
name:
阿里山貴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2000004/9a7606
intro:
阿里山貴賓館位於阿里山森林鐵道神木至沼平車站間的區域中,設置在此的原因與阿里山林業計畫、森林鐵道計畫息息相關。第一代阿里山貴賓館主要功能是供給營林所成員與顯貴運用,建於1920年(約大正十年),使用期
type:
1.1
五妃廟
name:
五妃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0/923712
intro:
五妃廟原為五妃墓,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里五妃廟原稱「五烈墓」創建於明永曆37年(西元1683年),靖海侯施琅征臺,鄭軍失利,鄭克塽乞降。堅貞愛國的寧靖王以為義不可辱,決定殉死,並將心意告知五妃,希望她們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35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7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5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6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5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22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94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3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3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9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