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誕敷是用巫術治病 彰化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民俗與宗教
「聖德誕敷是用巫術治病 彰化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80129 , 欄位Id的內容是28012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聖德誕敷是用巫術治病 彰化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夫聖德誕敷,無遠弗屆;神光廣被,歷久彌新.由是奉香火於東渡,塑神像於鹿溪,降覘治病,起死回生.凡善信之士,禱無弗應.信乎功德之及人深也.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012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D24A289-1270-4619-82EC-2F0EB739869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16:29:1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29
Id
280129
Title
聖德誕敷是用巫術治病 彰化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夫聖德誕敷,無遠弗屆;神光廣被,歷久彌新.由是奉香火於東渡,塑神像於鹿溪,降覘治病,起死回生.凡善信之士,禱無弗應.信乎功德之及人深也.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16:29:19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聖德誕敷是用巫術治病 彰化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948
Id:
486948
Title:
松山進安宮男科第二六號
Description:
茯神二錢、木香六分、歸尾二錢、枳壳二錢、桔紅一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灯心一只、藕節二錢。水碗四煎七分渣碗二煎六分服三、五劑。
方中多用理氣藥物枳殼、木香與桔紅(桔紅即橘紅)主要處理脾胃氣滯而導
MOC_Id:
Culture_Place155905
Id:
155905
Title:
馬祖東引單體墓厝墳墓
Description:
馬祖有不少墳墓是屬於將棺木安置於橫式土坑裡的土葬墳墓,但在東引卻出現罕見的外觀如小廟、用於安置骨灰罈的單體墓厝。
根據《連江縣北竿、莒光、東引鄉墳墓形式與墓園演化模式普查計畫》,位於東引鄉、編號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12
Id:
487712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五十三首
Description:
淡竹、茯苓各三分、麥文四分、烏糖一文。水不拘煎茶長服。
淡竹葉,既可以清熱又可以利尿,略可以清除煩悶的症狀。茯苓,健脾祛濕利尿,透過尿液排除體內水濕,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麥文(即麥門冬),滋補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798
Id:
267798
Title:
豐裡村育德托兒所與天主堂大門
Description:
豐裡村育德托兒所與天主堂大門。照片拍攝的時間約為1980(民國70年代),照片提供者為邱美華女士,照片中人物為她年約三四歲就讀幼稚園的兒子,此為兒子就讀豐裡村育德托兒所時所拍攝的照片,照片中可見到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291
Id:
598291
Title:
內媽祖廟小兒科第二九號
Description:
升麻、京芥、防風、牛房各八分、刈根、木通、連召各六分、只壳、蘇卜、甘草各四分、淡竹二片、前胡六分、桔梗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小兒科的第29首藥籤。升麻,清熱解毒藥物,一般感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82253
Id:
282253
Title:
員山新城埔大眾廟值年七月中元普度爐主與頭家應辦事項
Description:
在員山新城埔大眾廟龍邊牆面有一塊牌子,清楚地說明了中元普度值年爐主與頭家在普度當日應辦事項。 值年爐主在普度日(中元日)當天,需負責:總鋪棚、內外鼓(道士及傀儡戲)、牌樓(廟前及新城橋頭)、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350
Id:
276350
Title:
台灣信巫不信醫 東瀛識略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南人尚鬼,臺灣尤甚。病不信醫,而信巫。有非僧非道專事祈禳者曰客師,攜一撮米往占曰米卦;書符行法而禱於神,鼓角喧天,竟夜而罷。病即不愈,信之彌篤。
MOC_Id:
Culture_Object236691
Id:
236691
Title:
北竿芹壁天后宮公建石碑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天后宮公建石碑,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的芹壁境天后宮內,以作為該廟宇身分與重大沿革之重要參考文獻。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6886
Id:
156886
Title:
馬祖文化禁忌:生育
Description:
禁忌也稱忌諱,與積極遵守的禮俗相比,屬於消極避災的生活法則,有些禁忌從當代眼光看來亦有其道理。馬祖地區在生育方面的禁忌,像是孕婦不能在房裏拿剪刀剪東西、不能進寺廟、不能吃狗肉與兔肉等;生產時則禁止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544
Id:
487544
Title:
六房天上聖母婦科第六十六首
Description:
火迫心經臥不安。着驚異夢夾傷寒。三陽受劫肢膚倦。獨代須當用此方。
桂枝一錢半、龍骨一錢半、牡蠣一錢半、蜀漆(常山)一錢、甘草八分、生姜三片、紅棗三粒。水一碗2分煎6分、渣一碗煎5分。
本方即張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162
Id:
563162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一〇九號
Description:
紫蘇四分、赤壳粟一把、生姜一片。煎作茶服。
紫蘇,有袪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赤壳粟(罌粟壳),止痛藥物,可以用於久咳不止或久瀉不止。生姜,可以溫暖脾胃,也有止嘔的功效,是常見的調味品。
本首藥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708
Id:
566708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小兒科第五九號
Description:
茵陳、赤芩、白朮各一錢、知苓八分、澤舍五分、油桂三分、灯心十條。水一碗煎五分。
此方即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著名的茵陳五苓散,由茵陳蒿加上五苓散。五苓散(赤茯苓、白朮、知苓=豬苓、澤舍=澤瀉、油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522
Id:
598522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五府千歲藥簽第一一七首
Description:
雄黃、全蝎、薄荷、川芎、乳香、沒藥、牙皂各平重。為末。吹入鼻孔內。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未分科的第117首藥籤。雄黃是一種含砷的硫化物,白蛇傳中的白蛇在許仙灌食雄黃酒之後現出原形,在中醫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627
Id:
561627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三四號
Description:
川連二錢、全蝎七個、豬肝一葉。水朕服。
川連(黃連)性苦寒,可用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全蠍有毒,可以用來攻毒散結,通絡止痛。豬為水畜,性味鹹寒,豬肝用以入肝,而肝開竅於目,與眼睛息息相關。此方整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949
Id:
487949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眼科第四十九首
Description:
青皮、陳皮、甘草、朴硝各一錢、白叩川、朴丁香各七分、細辛三分。水一碗煎五分。
青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而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芒硝瀉下軟堅,清熱。白扣,即白豆蔻,可用以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厚朴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087
Id:
563087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三四號
Description:
川蓮四分、黃柏五分、枳壳一錢、神粬七分、黃岑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黃岑(黃芩),川蓮(黃連),黃柏,合稱為三黃,均為清熱燥濕藥物,兼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等功效。其中,黃芩清肝火,黃連清心火,黃柏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56
Id:
566656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小兒科第七號
Description:
蜜柴四分、卜荷二分、甘草四分、麥文九分、枝子六分、川連四分、胆草七分、茯神五分、釣陳八分、灯心十條、淡竹三片。水一碗煎五分。
蜜柴(蜜製柴胡),一般感冒可以使用,另可以退熱,尤其適合一般感冒有發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52
Id:
512652
Title:
噶瑪蘭族香蕉絲工藝復振及其文創產業發展初探
Description:
王昱心的〈噶瑪蘭族香蕉絲工藝復振及其文創產業發展初探〉,2015年於《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5卷第1期105-115頁發表。本文基於噶瑪蘭族移居花蓮後,文化遭受到浩劫,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大力協助發
扛乩─乩將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4199
Id:
154199
Title:
扛乩─乩將
Description:
北竿乩將的產生方式,是由廟神在社友之中點選年輕力壯者來擔任。老一輩的乩將,一定要結過婚、且生過兒子,代表家庭基礎穩固,才符合基本資格。隨著人口逐漸凋零,年輕人幾乎都在外地工作,挑選的條件也逐漸放寬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271
Id:
565271
Title:
大甲鎮瀾宮大人科第九十八號
Description:
虎骨一錢、赤芍一錢、川芎八分、木賊八分。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虎骨,老虎的骨頭,有祛風通絡,強筋健骨的功效(現已禁用)。赤芍,清熱涼血,化瘀止痛的藥物。川芎,活血行氣的藥物,也可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805
Id:
487805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科第廿五首
Description:
丹皮八分、白芍五分、犀角五分、生地三錢。水六分煎二分。
丹皮,清熱藥物,兼可以涼血活血。白芍,養血斂陰藥物,可以防止陰液耗散,除此之外還可以緩急止痛,用於中醫的肝出問題導致的各種疼痛。犀角,清熱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608
Id:
562608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四十號
Description:
外受四時不正傷,內庭飲食胃脾肪。頭眩吐瀉兼寒熱,膓痛勞煩用此方。
茯香、白芷、大腹皮各一錢、只蘇一錢、茯苓一錢、陳皮一錢、白朮一錢、厚朴一錢、下粬一錢、桔梗一錢、甘草四分、姜棗各三。水碗二煎六分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467
Id:
292467
Title:
Kadjuq(祝賀刺中最後一球勇士)─祭師與靈媒的祈福
Description:
五年祭(Maljeveq)是排灣族重要祭典之一,傳說的maljeveq(迎祖靈)祭典淵源,祖神Ljemedj為一位神人,可以在神居住的靈界(makalizeng)與人世間遊走,每次祭祀的前10天都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106
Id:
563106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五三號
Description:
淡竹三分、茯苓三分、麥文四分、烏糖多少。水不拘煎作茶長服。
淡竹葉,既可以清熱又可以利尿,略可以清除煩悶的症狀。茯苓,健脾祛濕利尿,透過尿液排除體內水濕,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麥文(麥門冬),滋
MOC_Id:
Culture_Object309638
Id:
309638
Title:
鎖港北極殿的香火起源傳說:井垵五方間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於 楊金燕,《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馬公:澎縣文化,1998),頁151-152。這則傳說主要是澎湖縣井垵里上帝廟對於其廟名又被稱為「五方間」的解釋,相傳幾百年前五尊神明飄到井垵海邊,澎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337
Id:
487337
Title:
民雄保生大帝廟第五十一首
Description:
天台錢二、元胡錢二、白芍錢二、木香八分、乳沒八分、沈香八分、內金、甘草各六分。水碗二煎六分,小兒各半。
天台(即天台烏藥)、元胡(又名延胡索)、木香、沈香能暖肝散寒、行氣止痛,白芍能柔肝止痛,乳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47
Id:
562847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外科第八號
Description:
內消散方治乳癰,腫毒疔瘡最效能。能使請毒化成尿,雖不全消有輕。
知母錢半、貝母一錢、花粉錢半、乳香八分、半夏錢半、白芨錢二、山甲錢半、皂莿一錢。水碗二煎六分、渣碗煎五分。
內消散可以治療乳癰,
慈生宮幼科第三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490
Id:
486490
Title:
慈生宮幼科第三方
Description:
中氣不行。內有積滯。
先行中道。元氣自培。
雲苓一錢、青皮七分、渣肉一錢、水仙子一錢、神粬錢半、法夏一錢、腹皮錢半。煎服。
渣肉(山楂)、神麯、法夏(法半夏)、雲苓(茯苓)為方劑保和丸的組成
中鑼─南竿金板境天后宮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2474
Id:
232474
Title:
中鑼─南竿金板境天后宮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南竿金板境天后宮內的鼓板樂樂器之一的中鑼,會與鼓、小鈸、鈔與拔等打擊樂共同組成鼓板樂隊,主要出現於每年元宵擺暝期間迎神遊藝的主要伴奏器樂,展現重大節慶熱鬧歡氣氛。該物件與與其他具廟宇代表性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693
Id:
487693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卅四首
Description:
川連四分、黃柏五分、枳壳一錢、神粬、黃岑各七分。水一碗煎五分。
黃芩,黃連(川連),黃柏,合稱為三黃,均為清熱燥濕藥物,兼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等功效。其中,黃芩清肝火,黃連清心火,黃柏清虛火,黃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0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14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1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15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29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1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