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玉蔥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黃卓玉蔥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83223 , 欄位Id的內容是28322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黃卓玉蔥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黃卓玉蔥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黃卓玉蔥的故事,有關日本時代青年的軍事訓練。其出身為卓家,在豐坪村一帶亦為有名的「卓家」後人。卓家最盛名的故事,是他們在過去承接了日人留下的民宅後,保留至今(2018)。該處民宅也在2013年左右,由成大的考古隊發掘地下有「豐坪遺址」,於1500年前左右曾有南島語族的先人居住。但該處房產已於2018年販售給予外地人後改建。
台東廳,新港郡,都鑾庄都蘭:西元1925年~西元1927年(日大正14年~日昭和2年)
黃卓玉蔥女士出生於台東廳新港郡都鑾庄,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家人就經由朋友的介紹,整個家族搬來豐田,他們一來就和日本人做工,當時日本殖民村無法讓一般台灣人居住,所以那時他們住在靠近大平聚落的地方(現在的豐坪村東坪街)。因為住在這個聚落的大都是客家人,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下,黃卓玉蔥女是自然而然就會說四縣腔的客家話了,不過,她說:在庄裡大家四縣腔、海陸腔都混在一起,所以兩種都會說。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豐庄豐田:西元1927年(日昭和2年)~至今
卓家有4女3男,因為當時女生讀書的風氣並沒有很盛行,所以,黃卓玉蔥女是就沒有讀書,直到20歲嫁給大她9歲的黃春秀先生。黃卓玉蔥說:日本時代,做工算錢都是先登記再去拿錢,一天的工資是3~4角。她小時候的家境不錯,因為村民都說,只要沒錢就先去卓家拿錢,由此可見一般。黃卓玉蔥小時候掌過牛,她回憶說:「如果不用負責割草給牛吃、不用清理牛欄的糞便,就是很快樂的一件事。」,並補充說:「就連跟牛打架牛都怕我。」
日本時代,不分男女都要到壽豐參加青年受訓,黃卓玉蔥也當然受過訓,當時也才15、16歲而已。因為她的個性較為強勢,也較像男孩子,所以,黃卓玉蔥代替姐姐去受訓,她自己就受了3個人的份,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才嫁人了。她還記得在訓練的時候,她們走路走到水璉村,跟民眾換錢,或走到壽豐,一面跑一面走,「走路走到腳都起水泡,很痛。」,黃卓玉蔥說。
黃卓玉蔥回憶,自己小時候固執又牛脾氣,個性比較強悍,因此當時的日本人不會欺負她。她說日本人回去前,有段時間大家都在躲空襲的時期,那時衣服絕對不能曬在外面,因為聽人家說等到空襲結束的時候,都會發現衣服上有著千穿百孔的彈孔,很可怕。一般都會躲在家後的防空壕,以前政府都規定要自己在家裡蓋防空壕,只要空襲的時候就都躲在自己家的。
二次大戰戰後,日本人戰敗。黃卓玉蔥說有些日本人得知消息後,回去都在哭,有的日本人因為生病都沒有辦法回去,台灣人就會把他們推下海,當時卓家救起了不少日本人,那些人獲救至今,仍很感謝她的家人,子孫們至今還常常回來探望卓家人。
黃卓玉蔥的先生黃春秀是客家人,婚後育有2子5女,雖然嫁到的是客家家庭,不過卻會說客家語言而且非常流利。我們剛開始訪問的時候,還以為黃卓玉蔥是傳統的客家人,雖然是這樣,感覺上不同族群的語言上好像會有所差異,但相反的是黃卓玉蔥和她先生及婆家的人都相處得很融洽,溝通上也都很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黃卓玉蔥能把客家語言學的這麼道地吧!嫁到客家家庭的她還是會跟著婆婆學習做很多客家美食,至今和婆家人相處融洽,完全沒有族群之間的隔閡。「相處時間久了,不同族群之間的習俗會互相融合,這是一定的。」,黃卓玉蔥說,有時候都會忘了自己是福佬人還客家人了。
台灣光復那一年年底,夫家開了一間油行,賣的是花生油、芝麻油。不過,沒多久,就因為幫人做保,被倒了2次,油行就遭到抵押的命運。黃卓玉蔥還記得煎油的過程是要先蒸過,然後把豆子蒸爛,再壓碎,經過槌打製成豆餅。黃卓玉蔥回憶說:「以前要搬豆子,整箱整箱的,而且每箱都非常重,抱到最後手都會很痛。」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3223&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F917EB48-F3B4-4334-9321-AF7BCF21A7A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49:0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223
Id
283223
Title
黃卓玉蔥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黃卓玉蔥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黃卓玉蔥的故事,有關日本時代青年的軍事訓練。其出身為卓家,在豐坪村一帶亦為有名的「卓家」後人。卓家最盛名的故事,是他們在過去承接了日人留下的民宅後,保留至今(2018)。該處民宅也在2013年左右,由成大的考古隊發掘地下有「豐坪遺址」,於1500年前左右曾有南島語族的先人居住。但該處房產已於2018年販售給予外地人後改建。 台東廳,新港郡,都鑾庄都蘭:西元1925年~西元1927年(日大正14年~日昭和2年) 黃卓玉蔥女士出生於台東廳新港郡都鑾庄,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家人就經由朋友的介紹,整個家族搬來豐田,他們一來就和日本人做工,當時日本殖民村無法讓一般台灣人居住,所以那時他們住在靠近大平聚落的地方(現在的豐坪村東坪街)。因為住在這個聚落的大都是客家人,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下,黃卓玉蔥女是自然而然就會說四縣腔的客家話了,不過,她說:在庄裡大家四縣腔、海陸腔都混在一起,所以兩種都會說。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豐庄豐田:西元1927年(日昭和2年)~至今 卓家有4女3男,因為當時女生讀書的風氣並沒有很盛行,所以,黃卓玉蔥女是就沒有讀書,直到20歲嫁給大她9歲的黃春秀先生。黃卓玉蔥說:日本時代,做工算錢都是先登記再去拿錢,一天的工資是3~4角。她小時候的家境不錯,因為村民都說,只要沒錢就先去卓家拿錢,由此可見一般。黃卓玉蔥小時候掌過牛,她回憶說:「如果不用負責割草給牛吃、不用清理牛欄的糞便,就是很快樂的一件事。」,並補充說:「就連跟牛打架牛都怕我。」 日本時代,不分男女都要到壽豐參加青年受訓,黃卓玉蔥也當然受過訓,當時也才15、16歲而已。因為她的個性較為強勢,也較像男孩子,所以,黃卓玉蔥代替姐姐去受訓,她自己就受了3個人的份,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才嫁人了。她還記得在訓練的時候,她們走路走到水璉村,跟民眾換錢,或走到壽豐,一面跑一面走,「走路走到腳都起水泡,很痛。」,黃卓玉蔥說。 黃卓玉蔥回憶,自己小時候固執又牛脾氣,個性比較強悍,因此當時的日本人不會欺負她。她說日本人回去前,有段時間大家都在躲空襲的時期,那時衣服絕對不能曬在外面,因為聽人家說等到空襲結束的時候,都會發現衣服上有著千穿百孔的彈孔,很可怕。一般都會躲在家後的防空壕,以前政府都規定要自己在家裡蓋防空壕,只要空襲的時候就都躲在自己家的。 二次大戰戰後,日本人戰敗。黃卓玉蔥說有些日本人得知消息後,回去都在哭,有的日本人因為生病都沒有辦法回去,台灣人就會把他們推下海,當時卓家救起了不少日本人,那些人獲救至今,仍很感謝她的家人,子孫們至今還常常回來探望卓家人。 黃卓玉蔥的先生黃春秀是客家人,婚後育有2子5女,雖然嫁到的是客家家庭,不過卻會說客家語言而且非常流利。我們剛開始訪問的時候,還以為黃卓玉蔥是傳統的客家人,雖然是這樣,感覺上不同族群的語言上好像會有所差異,但相反的是黃卓玉蔥和她先生及婆家的人都相處得很融洽,溝通上也都很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黃卓玉蔥能把客家語言學的這麼道地吧!嫁到客家家庭的她還是會跟著婆婆學習做很多客家美食,至今和婆家人相處融洽,完全沒有族群之間的隔閡。「相處時間久了,不同族群之間的習俗會互相融合,這是一定的。」,黃卓玉蔥說,有時候都會忘了自己是福佬人還客家人了。 台灣光復那一年年底,夫家開了一間油行,賣的是花生油、芝麻油。不過,沒多久,就因為幫人做保,被倒了2次,油行就遭到抵押的命運。黃卓玉蔥還記得煎油的過程是要先蒸過,然後把豆子蒸爛,再壓碎,經過槌打製成豆餅。黃卓玉蔥回憶說:「以前要搬豆子,整箱整箱的,而且每箱都非常重,抱到最後手都會很痛。」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49:0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黃卓玉蔥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86
Id:
272186
Title:
膽曼部落(Taman)
Description:
膽曼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寧埔村15鄰以及16鄰,關於部落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族人祖先來此地定居時,乃是黑暗的夜晚,而阿美語稱為(tonman),遂以為是社名。 一是部落南端有一個深長的溝渠,由於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4
Id:
589424
Title:
嘉新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Cilapuk部落,漢語稱做嘉新部落,位在花蓮縣新城鄉嘉新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根據林修澈《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此地早期為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和少數阿美族人的狩獵區域。昭和20年(194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22
Id:
589322
Title:
古楓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卓楓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為古楓部落內的花蓮縣卓楓國民小學。Hunhungaz部落,漢語稱做古楓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布農族居多。此處名稱的由來,是因此地生有許多的薰蚊草,布農族語中稱其為「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1
Id:
272071
Title:
新富社區魯凱族部落(Ngudra-drekai)
Description:
新富社區魯凱族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北側上臺地,平均海拔高度約135公尺,下臺地為排灣族人居住地,經東64鄉道過至嘉蘭村入口處前,有兩條分岔的道路,一條下行後即可進入人口較多的排灣族部落;另一條繼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54
Id:
670754
Title:
海光三村工作隊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王玉娟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八卷第四期(1967)頁2至頁5。
海光三村工作隊已於1967(民國56)年九月份假復興幼稚園召開村婦女成立大會,選出李秀英擔任工作隊長。工作隊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23
Id:
670723
Title:
雲林縣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吳憲藩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六卷第五期(1966)頁8至頁9。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雲林縣分會主任委員陳雪芳聞悉縣轄斗六林義夫、斗南張清標、二崙徐清三、元長吳修麟
MOC_Id:
Culture_Event169812
Id:
169812
Title:
「2006 桃園眷村文化節」文宣
Description: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5年(2006年)10月21日至12月3日舉辦「2006桃園眷村文化節」,以「舊味道‧新感情」為主題,讓大家重溫過去眷村的老味道。 本屆眷村文化節活動同樣包含北區與南區的開幕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57
Id:
272057
Title:
大巴六九部落(Tamalakaw)
Description:
大巴六九部落位於臺東縣卑南鄉泰安村,東臨美農村、賓朗村及太平村,西接延平鄉,北為延平鄉及初鹿村,南鄰利嘉村。太平溪(大巴六九溪)流經部落北方,溪谷景觀多變化,上游保有原始瀑布。清領時期光緒2年(189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9
Id:
272159
Title:
巴布麓部落(Papulu)
Description:
巴布麓部落位於寶桑里5至11鄰。東鄰四維里、教育廣播電臺、活水湖與卑南溪出海口,西為新生里、太平溪、臺東美術館,南為民生里、民權里、寶桑國小、臺東女中、臺東地方法院,北為富豐里、鴛鴦湖、卑南溪。主要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98
Id:
603898
Title:
高砂族竹細工指導,利用大量竹子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1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郡下新城一帶到銅門有相當多的竹林,歷來都是高砂族常使用、採伐的建材。因近年以竹子為原料的各類商品需求激增,郡理蕃當局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83
Id:
272083
Title:
斗里斗里部落(Tjulitjulik)
Description:
斗里斗里部落位在金峰鄉正興村和太麻里鄉大王村,太麻里車站西南方約1.6公里。而正興村為金峰鄉的外飛地,四周被太麻里鄉包圍。部落北方、西方和東方為太麻里鄉大王村,南方為太麻里鄉泰和村。進入部落須由太麻里
達拉贊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13
Id:
589613
Title:
達拉贊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達拉贊部落的街景。Taracan部落,漢語譯作達拉贊部落,此部落為南勢阿美族的部落。明治32年(1899)日本民族學者伊能嘉矩將阿美族分為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馬蘭阿美及恆春阿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61
Id:
272161
Title:
普悠瑪部落(Puyuma)
Description:
普悠瑪部落位於南王里4至17鄰,東鄰卑南溪、南榮里,西鄰太平溪、卑南鄉,南有卑南大圳、卑南里、豐田里、豐年里,北有卑南遺址、臺東火車站、岩灣里。內有南王國小、卑南國中、南王派出所、普悠瑪教會,主要道路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4
Id:
630014
Title:
飄著英國國旗的淡水紅毛城
Description:
這是蘭大弼拍攝,仍飄揚著英國國旗的淡水英國領事館,本地人俗稱紅毛城。
自從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1950年大英國協與中華民國斷交,但仍繼續使用淡水紅毛成為英國領事館,為僑民及計畫前往英國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732714
Id:
732714
Title:
排灣族 tjiljuvekan 系統所屬手紋、身紋
Description:
提案「排灣族 tjiljuvekan 系統所屬 vecik(手紋、身紋)」登錄為民俗及認定「屏東縣吉羅夫敢文教協會」為保存團體審議案
委員綜合意見
1、符合三項文化資產登錄基準,建議登錄本縣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329
Id:
638329
Title:
有聲勝無聲——威克理夫通訊雙月刊
Description:
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簡稱「威會」)的錄音隊在2020年1月中完成了「阿美語有聲書」的錄音工作,威會的2020年3月號雙月刊全版報導有聲書錄製心得,錄音隊簡述參與專案的過程,阿美語工作人員則提到阿美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63
Id:
589363
Title:
靜安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靜浦國民小學內大港口事件原址紀念牆一景
Description:
靜浦國小位在Tisilan部落範圍內,照片中的彩色牆為靜浦國小內的一景,牆上圖案是為紀念大港口事件。Tisilan部落,漢語稱做靜安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Tisil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1
Id:
272121
Title:
肚久武部落(Tjukuvulj-viri)
Description:
肚久武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賓茂村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70
Id:
589570
Title:
大榮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鳳林鎮大榮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在大榮部落範圍中的大榮國民小學,設立於大正3年(1914),名為林田尋常哥等小學,於民國35年(1946)改名為花蓮縣大榮國民學校,又於民國57年(1968)因實施九年國教改制為花蓮縣大
玉里平地蕃婦的盛裝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97
Id:
514597
Title:
玉里平地蕃婦的盛裝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看到在玉里一帶的阿美族受漢人影響甚深,孩童多已著漢人的衣衫。在阿美族的文化中,從服裝與頭飾,就能明顯分辨出不同的年齡階級。而散居縱谷內的阿美族服飾又可以分為北中南三大系統,以顏色作為區別。
復興部落入口意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54
Id:
589354
Title:
復興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鹿形雕塑為Dipit部落的入口意象。Dipit部落,漢語稱做復興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部落名稱Dipit為秀姑巒阿美語,意指一種貝類。部落也盛產各式山產,舉凡
MOC_Id:
Culture_People734291
Id:
734291
Title:
排灣族 胡達明 Penapedi Paraudran
Description:
胡達明(Penapedi)出生在排灣族南和部落巴繞然(Paraudran)頭目家,過去是職業軍人,無法刺青,直到退伍之後接觸部落事務及祭儀,才喚起對文身的記憶,並決心身體力行,同時也希望讓傳統「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9
Id:
272149
Title:
三間屋部落(Sadipongan)
Description:
三間屋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原本為西拉雅族居地,位於三間溪右岸,後來有興昌的海岸阿美族人遷居至大俱來居住。清末時期曾被誤認成水母丁,日治時期,常與大俱來並稱三間屋,光復後,大馬武窟與八里芒的卑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666
Id:
669666
Title:
金門義胞賓至如歸
Description:
〈金門義胞賓至如歸〉,許志致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九卷第四期(1958)頁11至頁13。
1958(民國47)年11月4日由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常務委員錢用和(1897-19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6
Id:
670716
Title:
督導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二期(1969)頁尾分會工作影輯,拍攝時間5月16日。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常務委員呂曉道(1904-1998)和張再儀組長會同台南縣婦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1
Id:
272151
Title:
山領榴部落(Salinliw)
Description:
山領榴部落位在永安村東北方的10至14鄰,鹿野車站北方約4公里處,鹿寮溪右岸。北方與瑞豐村隔著鹿寮溪;東方為瑞隆村;南方鄰近永昌部落;西方為延平鄉武陵村。加拿水溪貫穿部落,臺9線為部落重要道路。部落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60
Id:
756560
Title:
與土牛溝並行的南北交通要道—內港道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地圖與地名的故事」下的「與土牛溝並行的南北交通要道──內港道」,此故事為桃園土牛溝重要通路──內
頭城忠孝新村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82945
Id:
282945
Title:
頭城忠孝新村
Description:
1955年,中國浙江大陳列島上的18000多人隨國民政府來台,頭城鎮的忠孝新村便是其中一個安置點。忠孝新村背山面海,環境清靜優美,整個村依山而建,房子也就拾階而上,走在眷村裡會發現小巷石階相連共同
MOC_Id:
Culture_Place685592
Id:
685592
Title:
WARUNG TIGA SAUDARA 三兄弟印尼飲食中心
Description:
三兄弟印尼飲食中心在富北街上,店門口有一組木頭桌椅,店面雖然不大但空間感很像印尼當地的小吃店,因為多數男性印尼移工有抽菸習慣,半開放的用餐空間相對友善,一年四季經常看到客人坐在外面的木桌椅吃飯,就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85
Id:
142585
Title:
豐山唐宅
Description:
本戶家庭為閩南族群,從光復來到豐田地區。雖然是閩南族群,但是也因與客家族群交往,會使用客語。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1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7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9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6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7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