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督導貿易四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督導貿易四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督導貿易四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70716 , 欄位Id的內容是67071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督導貿易四村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二期(1969)頁尾分會工作影輯,拍攝時間5月16日。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常務委員呂曉道(1904-1998)和張再儀組長會同台南縣婦聯分會主任委員劉郭孚瑜及秘書一行四人蒞臨貿易四村督導。此行督導包含忠二村、忠九村、貿易四村、影劇三村等工作隊業務,貿易四村工作隊隊長譚瑞華女士親自主持工作簡報,並舉行座談會,會中出席委員包含小隊長、本村二空自治會會長、仁和村村長、供部長五科科長等。此剪影便是會後所攝。 1949(民國38)年底原屬南京第四供應處官兵、眷屬等從福州撤往臺南空軍基地補給總庫(日治時期臺南機場名為一空,故稱空軍補給總庫為二空),於隔年開始自建眷舍。1958年(民國47)年婦聯會募款興建了五十戶,一開始命名「二空軍眷新村」,隔年再興建三百五十戶。並於1962年(民國51)年成立自治會來管理眷區行政工作,1963年(民國52)年婦聯會持續興建一百戶(此時分出以軍眷眷舍為主的仁和村),隔年持續募捐興建五十戶,至此由婦聯會興建的眷戶共五百五十戶。1970(民國59年)年時因眷戶增加再分出仁愛村,而該村因募款來源與興建時期的關係又稱「貿易四村」。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70716&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C97EC85B-2DA1-4668-8753-17CFA725AE6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03T20:55:3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6

Id

670716

Title

督導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二期(1969)頁尾分會工作影輯,拍攝時間5月16日。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常務委員呂曉道(1904-1998)和張再儀組長會同台南縣婦聯分會主任委員劉郭孚瑜及秘書一行四人蒞臨貿易四村督導。此行督導包含忠二村、忠九村、貿易四村、影劇三村等工作隊業務,貿易四村工作隊隊長譚瑞華女士親自主持工作簡報,並舉行座談會,會中出席委員包含小隊長、本村二空自治會會長、仁和村村長、供部長五科科長等。此剪影便是會後所攝。 1949(民國38)年底原屬南京第四供應處官兵、眷屬等從福州撤往臺南空軍基地補給總庫(日治時期臺南機場名為一空,故稱空軍補給總庫為二空),於隔年開始自建眷舍。1958年(民國47)年婦聯會募款興建了五十戶,一開始命名「二空軍眷新村」,隔年再興建三百五十戶。並於1962年(民國51)年成立自治會來管理眷區行政工作,1963年(民國52)年婦聯會持續興建一百戶(此時分出以軍眷眷舍為主的仁和村),隔年持續募捐興建五十戶,至此由婦聯會興建的眷戶共五百五十戶。1970(民國59年)年時因眷戶增加再分出仁愛村,而該村因募款來源與興建時期的關係又稱「貿易四村」。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03T20:55:30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督導貿易四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6
Id: 630016
Title: 蘭大弼拍攝高仁愛在阿里山鐵路24號謝式機車頭上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這是他陪伴高仁愛醫生再次赴阿里山旅遊,於1970年代中、後期在阿里山站中的24號蒸汽機車頭與紅色車廂上的影像記錄。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42
Id: 756542
Title: 楊梅地區土牛溝周邊客家文化資源配置圖
Description: 此《楊梅地區土牛溝周邊客家文化資源配置圖》,內容包含隘口寮、鄭家伯公、雙堂屋、鄭大模公祠、水泉橋遺址、隴西堂、掌水伯公等等,詳實記錄桃園楊梅區的土牛溝一帶附近的客家文化資源,以供後續當地開發的運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2
Id: 272212
Title: 玉水橋部落(Dadowacen)
Description: 玉水橋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忠孝里,阿美族稱該地為Dadowacen或Larachan,為戰後才形成的聚落,規模不大,人口約有36戶,其聚落內部的阿美族人多由南方的阿美族聚落遷徙過來,包含東河鄉的都蘭、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79
Id: 601179
Title: 排除萬難完成高砂族移住 今盛大辦理完成儀式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在全島率先完成山地高砂族移住,並於今日盛大辦理完成儀式。報導中大篇幅說明山地高砂族往山腳平地移住辦理的概況、移住高砂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3
Id: 272043
Title: 新馬蘭部落(Fukid)
Description: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出版於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書中提及新馬蘭部落位在臺東市南榮里東南方的7、12~14鄰。部落西北方為大橋部落,東南方為新生里,西南方為更生路(臺9線),東北方為馬亨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69
Id: 272169
Title: 錦屏部落(Likau─uan)
Description: 錦屏部落位在臺東縣海端鄉廣原村,部落範圍位於新武呂溪池上沖積扇扇頂,有初來大橋通往溪的另一岸─海瑞鄉初來。早期附近山區為布農族網綢社的居住地,日治時期時設有「網綢蕃務官吏駐在所」。西元1937年,日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62
Id: 665262
Title: 華興育幼院學童歡送「蔣媽媽」
Description: 這是蔣宋美齡(1897-2003)與華興育幼院孩童合影,拍攝時間為1955(民國44)年。 華興育幼院開辦之初,先向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惠借大理街一六一號原臺糖幼稚園園址和鄰近的龍山國小(作為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10
Id: 514610
Title: 花蓮阿美族原住民結婚式
Description: 此張寫真「花蓮阿美族原住民結婚儀式」由《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的作者葉柏強指出,拍攝地點位在貓公部落(今豐濱鄉)的神社社務所前,但實際結婚為何者就不得而知,拍攝日期為1943年(昭和18年)2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49
Id: 685649
Title: MAS JONI MARTABAK 印尼久尼先生曼煎粿
Description: 久尼先生曼煎粿位於富北街的莉雅媽媽印尼小吃店門口,是假日才開張的小餐車。這家店沒有中文招牌和菜單,店名Mas Joni是老闆的名字,Mas是爪哇文「先生」的意思,招牌是現點現做的曼煎粿Martab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34
Id: 714534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17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9年9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17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17期內容以客家流行音樂為主題。音樂是歷代文化的縮影,我們能從音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3
Id: 272213
Title: 瓦岡岸部落(Vakangan)
Description: 紅葉村標高325-370公尺,早期為卑南族北絲鬮社的活動範圍,位於鹿野溪下游左岸,昔稱wakagan(vakangan,直接譯音為瓦崗),據傳原係卑南族人名。當時布農族人與卑南族人相互敵對而常在此地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625
Id: 731625
Title: 櫻花與織布少女
Description: 本件為公共藝術創作,為臺中市和平區環山部落內的房舍圍牆外牆彩繪。櫻花與織布少女,融合部落編織以及祖靈之眼,泰雅紋面穿插在女子學習織布以及織布圖樣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561
Id: 296561
Title: 楊雪霞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鐵軌,因為故事講述的是新住民姊妹懷念家鄉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91
Id: 589291
Title: 下德武部落聚會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下德武部落的聚會所。Satefo部落,漢語稱做下德武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德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下德武部落是一個建立近百年的部落,原名為「Matef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7
Id: 733357
Title: 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Description: 燈塔樂團為活動於2020年的在臺印尼移工樂團,成員包含四位印尼漁工及一位印尼廠工,經常翻唱印尼的搖滾歌曲,起初是為參加高雄勞工博物館舉辦的《移起下班‧華麗轉身》東南亞文化日活動而組成。 根據團員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43
Id: 665143
Title: 簡介婦聯陸軍第二分會
Description: 〈簡介婦聯陸軍第二分會〉,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四期(1959)頁7。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陸軍第二婦聯分會,於1954(民國43)年9月12日成立,該分會成立以來,先後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54
Id: 734254
Title: 當代排灣族 百步蛇紋+齒形紋組合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圖紋為傳統排灣族男子胸紋,但圖紋內容進行變形。 傳統排灣族男子胸紋為波形紋(pinarukalavikav),其形狀像山的高低起伏,也像是波浪一般。波形紋並不是獨立出現,它紋在上、下二排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29
Id: 732229
Title: 日治泰雅族婦女織布(太魯閣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根據片裙為白色素色底色,推斷此婦女屬於太魯閣群。人類學家稱之為「水平背帶式織布機」,一般簡稱為「地機」,是人體和織機成水平坐在地上織作,粗重巨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39
Id: 514639
Title: 臺灣花蓮港阿美族蕃人生活狀態其六家屋內部一角
Description: 此張繪葉書為日治時期花蓮港黑金通上的片山寫真館所發行,葉柏強先生指出該套繪葉書約為1920年代之作品,全套八張,主題為花蓮港廳內阿美族人的生活樣貌紀錄。從圖中可看見阿美族一家人聚集於屋內爐灶的空間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0
Id: 648680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族人釀酒的樣貌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於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0頁中,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布農族人釀酒的準備過程。 圖片是「釀酒的準備」,釀酒在布農族是專屬於女性的工作,以糯栗或糯米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52
Id: 589552
Title: 文蘭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文蘭村衛生室
Description: Tumunan部落,漢語稱作文蘭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文蘭村,照片中的建物是文蘭村的衛生室(為我國為辦理偏遠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公共衛生及簡易保健服務工作而設立)。文蘭村有文蘭、米亞丸及重光三個社區,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929
Id: 671929
Title: 大鵬三村工作隊
Description: 〈隊長任內生活的一年〉,大鵬三村工作隊林敏惠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三期(1970)頁8。 1969(民國58)年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督導小組蒞臨大鵬三村指導,選出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25
Id: 732225
Title: 日治泰雅族角板山婦女負眾搬運(大嵙崁)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但上色內容不合該區泰雅族的習俗,應注意。年長婦女完成額紋與頰紋,年幼婦女則無。女子頰紋窄、角度小,為北部泰雅族的文面特徵,應該屬於北區泰雅族。依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54
Id: 648654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八月首飾祭(上)】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在首飾祭(mashikaurusu),共舉行九天,此期間禁食甜食。橫尾廣輔(1937年《臺灣時報》文章作者)則記此日為boanbashokaurusutan。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634
Id: 296634
Title: 謝佩玲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以前新住民姊妹在自己的國家談戀的畫面。故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03
Id: 732303
Title: 泰雅族文身耆老柯菊蘭告別式
Description: 2019年9月21日為苗栗縣泰安鄉梅園部落的Lawa’naTawyu(漢名柯菊蘭)文面耆老的告別禮拜,Lawa’naTawyu(漢名柯菊蘭)1923年出生,因過去晚報戶口所致,其離世時間應已達百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05
Id: 272205
Title: 麻荖漏部落(Madawdaw)
Description: 麻荖漏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三民里,屬於新港地區,位於成功溪右岸的臺地上,阿美族在新港國中西北方一帶成為聚落,以三民路為界,與忠智里、忠仁里相鄰。根據文獻記載,麻荖漏社原本為都歷社人的耕地,距今大約有1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1
Id: 272091
Title: 月眉部落(Cu ki ngo)
Description: 月眉部落位於臺東縣關山鎮西南方的月眉里,東以卑南大溪與電光里為鄰,北以崁頂溪與里瓏(王龍)里為界,西接海端鄉的加拿村,南則接攘鹿野鄉瑞豐、瑞源村,部落範圍主要集中於月眉里第一鄰。1915年,臺東製糖株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59
Id: 222159
Title: 林桂興和荳蘭社頭目合影
Description: 林桂興和荳蘭社頭目的交情極好,兩人私底下為結拜兄弟,這張照片便是當時林桂興帶著家人至荳蘭社時,與盛裝的友人、荳蘭社頭目的合照。荳蘭社,又稱娜荳蘭(阿美語:Natauran)部落,是阿美族位在花蓮吉安的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8
Id: 648688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婦女織布樣貌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4頁,為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布農族婦女織布及傳統織布機照片。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的文章〈布農族織布〉裡頭提到,布農族織品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11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8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3

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