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文章標題: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安心外食,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文章標題: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安心外食,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

文章標題: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安心外食,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於資料集「食藥好文網懶人包集合資料集」由單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楊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2787-726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13 09:54:53。 欄位分類的內容是安心外食 , 欄位上架時間的內容是2016/08/10 , 欄位內容的內容是

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早餐,常吃的早餐是用塑膠袋裝的蔥蛋餅,搭配一杯用吸管吸吮的塑膠杯豆漿;午餐則是在公司附近買紙盒裝的便當,再配上一罐寶特瓶飲料;下班後的晚餐,喜歡去熱炒店小酌一下,店內最常使用的是免洗筷、紙杯、粉紅色的塑膠碗及塑膠湯匙。

為了讓外食族能安心使用免洗餐具,衛福部食藥署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由專業角度為消費者破除網路謠言與迷思,剖析外食族餐具是否隱藏食安危機,提醒消費者應如何提高警覺與正確使用。

 

問題一、免洗筷的選擇及使用,是否有什麼食安撇步呢?

 

譚敦慈語重心長地表示,能不用免洗筷就盡量不要用,雖然衛福部有規定「免洗筷衛生標準」,而免洗筷製造時也必須遵循一定的衛生規範,但外食族也應該學會如何挑選比較安全的免洗筷,共同為自己的食安把關。

 

首先,當拿到免洗筷時,先註意筷尖是否有紅色染料或是發黴?因為染料通常含有重金屬,而用發霉的免洗筷夾菜,就等於把黴菌一起吃進肚子裡。再來,用鼻子聞一聞,免洗筷是否有酸酸的味道;如果有,可能是二氧化硫殘留量過高,可能會令使用者感到噁心不適,甚至引發氣喘。

 

至於網路流傳:「使用免洗筷前,先用熱水泡一泡,就能安心使用了!」這是真的嗎?譚敦慈回答:「把免洗筷浸泡在水中洗一洗,的確能洗掉部份二氧化硫;但短時間清水的清洗效果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最安心的方式,還是自備不鏽鋼的環保筷。」

 

問題二:便當紙盒如何正確又安心地使用?

 

「一般來說,免洗紙盒為了防漏水、漏油,會在內層塗上一層塑膠膜紙,就是俗稱的淋膜,或是貼合一層塑膠薄膜,可讓油和水透不過去」 ,但譚敦慈提醒民眾,你知道店家使用便當紙盒的塑膠材質嗎?耐熱溫度是多少呢?

 

事實上,衛福部已於民國103年6月19日整併過去階段性公告之塑膠食品容器具標示規定,其中包括內層有塑膠淋膜或塗層的紙製免洗餐具,業者應依食安法第26條規定,在其最小販賣單位的包裝(例如整箱淋膜紙箱的箱子外)或本體上,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事項。此外,衛福部更於今(105)年4月18日公告明(106)年7月起製造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若其食品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也都需要依照食安法第26條標示相關事項,業者選購相關食品容器具產品時,應參照上游廠商提供之標示資訊正確使用,並提供消費者參考。

 

譚敦慈表示,如果食材溫度沒有很高,使用這類紙餐盒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倘若想要再加熱,建議將菜餚倒進瓷盤後再加熱;假使想直接把紙盒放進微波爐裡,請採漸進式的加熱法,不要一次就轉2~3分鐘加熱,而是每次加熱約1分鐘,把菜餚拿出來拌一拌後,再加熱1分鐘,因為3分鐘一次加熱,可能造成過度加熱,用漸進式的加熱方式風險較低。

 

不過,譚敦慈仍呼籲外食族,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攜帶不鏽鋼便當盒或玻璃盒去盛裝外帶菜餚,最安心!

 

問題三、塑膠製品材質及用途五花八門,是否有什麼食安撇步呢?

 

網路上流傳:「塑膠號碼越大,越安全!」但譚敦慈指出,這些號碼是回收編號,不是耐熱的依據。

 

她進一步依回收編號予以說明:1號是PET材質(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寶特瓶,耐熱溫度大多數只有60~85℃,不適合高溫,也不適合重複性盛裝酒和油;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例如牛奶瓶,耐熱溫度雖然通常可達90~110℃,但不易澈底清潔,一般不會設計於重複使用3號PVC(聚氯乙烯) ,耐熱溫度一般約60~80℃,常使用於保鮮膜等產品,其製程常需添加可增加其材質柔軟的塑化劑,因此衛生標準有更嚴格之規範;4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見的保鮮膜和塑膠袋都可能使用這種材質,耐熱溫度通常僅約70~90℃,所以最好不要與食品一起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5號PP(聚丙烯),例如塑膠便當盒,耐熱溫度一般約100~140℃,可耐蒸氣消毒,是製造可供微波容器的最佳選擇;6號PS(聚苯乙烯),耐熱溫度通常約70~90℃,可以發泡製 碗裝泡麵常用的材質,不耐高溫及酸鹼;其他不屬於1號至6號的材質都會歸類到7號,例如像PC(聚碳酸酯),現行法規禁止使用於嬰幼兒奶瓶,不過仍可用來製作運動水壺或水杯等產品,其中雙酚A成分,需符合衛生標準之限量規範。

 

問題四、五顏六色的吸管,如何用得安心呢?

 

譚敦慈表示,雖然台灣會不定期針對吸管進行重金屬、著色劑溶出及塑化劑等安全檢測,但民眾還是少用較好!尤其是顏色越多的吸管,可能重金屬含量越多,特別是黃色、橘色和綠色等鮮豔顏色的產品,建議盡量少使用;另外,塑膠吸管多為一次使用之產品,不要多次重複使用,避免增加不必要之風險。

 

政府政策+使用免洗餐具的正確觀念讓外食更安心!

 

有鑑於台灣外食族群日益增加,而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的衛生安全,與其使用方式有密切關係;為了使食品業者及消費者,都能清楚瞭解產品相關資訊及注意事項並正確使用,食藥署除了宣導消費者正確的外食餐具使用觀念、更祭出多項衛生管理政策及標準,例如:「免洗筷衛生標準」、「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以及分階段上路的「塑膠食品容器俱全標示」等規定,積極督促業者主動進行自主管理。

 

不過,譚敦慈仍提醒外食族最好自備環保餐具和便當盒,這樣最安全;但倘若不方便自備,也建議選擇使用不鏽鋼碗筷並予以澈底消毒清潔的好店家,這也是另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 欄位文章標題的內容是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6/08/10

內容


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早餐,常吃的早餐是用塑膠袋裝的蔥蛋餅,搭配一杯用吸管吸吮的塑膠杯豆漿;午餐則是在公司附近買紙盒裝的便當,再配上一罐寶特瓶飲料;下班後的晚餐,喜歡去熱炒店小酌一下,店內最常使用的是免洗筷、紙杯、粉紅色的塑膠碗及塑膠湯匙。

為了讓外食族能安心使用免洗餐具,衛福部食藥署特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由專業角度為消費者破除網路謠言與迷思,剖析外食族餐具是否隱藏食安危機,提醒消費者應如何提高警覺與正確使用。

 

問題一、免洗筷的選擇及使用,是否有什麼食安撇步呢?

 

譚敦慈語重心長地表示,能不用免洗筷就盡量不要用,雖然衛福部有規定「免洗筷衛生標準」,而免洗筷製造時也必須遵循一定的衛生規範,但外食族也應該學會如何挑選比較安全的免洗筷,共同為自己的食安把關。

 

首先,當拿到免洗筷時,先註意筷尖是否有紅色染料或是發黴?因為染料通常含有重金屬,而用發霉的免洗筷夾菜,就等於把黴菌一起吃進肚子裡。再來,用鼻子聞一聞,免洗筷是否有酸酸的味道;如果有,可能是二氧化硫殘留量過高,可能會令使用者感到噁心不適,甚至引發氣喘。

 

至於網路流傳:「使用免洗筷前,先用熱水泡一泡,就能安心使用了!」這是真的嗎?譚敦慈回答:「把免洗筷浸泡在水中洗一洗,的確能洗掉部份二氧化硫;但短時間清水的清洗效果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最安心的方式,還是自備不鏽鋼的環保筷。」

 

問題二:便當紙盒如何正確又安心地使用?

 

「一般來說,免洗紙盒為了防漏水、漏油,會在內層塗上一層塑膠膜紙,就是俗稱的淋膜,或是貼合一層塑膠薄膜,可讓油和水透不過去」 ,但譚敦慈提醒民眾,你知道店家使用便當紙盒的塑膠材質嗎?耐熱溫度是多少呢?

 

事實上,衛福部已於民國103年6月19日整併過去階段性公告之塑膠食品容器具標示規定,其中包括內層有塑膠淋膜或塗層的紙製免洗餐具,業者應依食安法第26條規定,在其最小販賣單位的包裝(例如整箱淋膜紙箱的箱子外)或本體上,標示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等事項。此外,衛福部更於今(105)年4月18日公告明(106)年7月起製造的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若其食品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也都需要依照食安法第26條標示相關事項,業者選購相關食品容器具產品時,應參照上游廠商提供之標示資訊正確使用,並提供消費者參考。

 

譚敦慈表示,如果食材溫度沒有很高,使用這類紙餐盒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倘若想要再加熱,建議將菜餚倒進瓷盤後再加熱;假使想直接把紙盒放進微波爐裡,請採漸進式的加熱法,不要一次就轉2~3分鐘加熱,而是每次加熱約1分鐘,把菜餚拿出來拌一拌後,再加熱1分鐘,因為3分鐘一次加熱,可能造成過度加熱,用漸進式的加熱方式風險較低。

 

不過,譚敦慈仍呼籲外食族,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攜帶不鏽鋼便當盒或玻璃盒去盛裝外帶菜餚,最安心!

 

問題三、塑膠製品材質及用途五花八門,是否有什麼食安撇步呢?

 

網路上流傳:「塑膠號碼越大,越安全!」但譚敦慈指出,這些號碼是回收編號,不是耐熱的依據。

 

她進一步依回收編號予以說明:1號是PET材質(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寶特瓶,耐熱溫度大多數只有60~85℃,不適合高溫,也不適合重複性盛裝酒和油;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例如牛奶瓶,耐熱溫度雖然通常可達90~110℃,但不易澈底清潔,一般不會設計於重複使用3號PVC(聚氯乙烯) ,耐熱溫度一般約60~80℃,常使用於保鮮膜等產品,其製程常需添加可增加其材質柔軟的塑化劑,因此衛生標準有更嚴格之規範;4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見的保鮮膜和塑膠袋都可能使用這種材質,耐熱溫度通常僅約70~90℃,所以最好不要與食品一起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5號PP(聚丙烯),例如塑膠便當盒,耐熱溫度一般約100~140℃,可耐蒸氣消毒,是製造可供微波容器的最佳選擇;6號PS(聚苯乙烯),耐熱溫度通常約70~90℃,可以發泡製 碗裝泡麵常用的材質,不耐高溫及酸鹼;其他不屬於1號至6號的材質都會歸類到7號,例如像PC(聚碳酸酯),現行法規禁止使用於嬰幼兒奶瓶,不過仍可用來製作運動水壺或水杯等產品,其中雙酚A成分,需符合衛生標準之限量規範。

 

問題四、五顏六色的吸管,如何用得安心呢?

 

譚敦慈表示,雖然台灣會不定期針對吸管進行重金屬、著色劑溶出及塑化劑等安全檢測,但民眾還是少用較好!尤其是顏色越多的吸管,可能重金屬含量越多,特別是黃色、橘色和綠色等鮮豔顏色的產品,建議盡量少使用;另外,塑膠吸管多為一次使用之產品,不要多次重複使用,避免增加不必要之風險。

 

政府政策+使用免洗餐具的正確觀念讓外食更安心!

 

有鑑於台灣外食族群日益增加,而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的衛生安全,與其使用方式有密切關係;為了使食品業者及消費者,都能清楚瞭解產品相關資訊及注意事項並正確使用,食藥署除了宣導消費者正確的外食餐具使用觀念、更祭出多項衛生管理政策及標準,例如:「免洗筷衛生標準」、「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以及分階段上路的「塑膠食品容器俱全標示」等規定,積極督促業者主動進行自主管理。

 

不過,譚敦慈仍提醒外食族最好自備環保餐具和便當盒,這樣最安全;但倘若不方便自備,也建議選擇使用不鏽鋼碗筷並予以澈底消毒清潔的好店家,這也是另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文章標題

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

「文章標題: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安心外食,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所屬的資料集:「食藥好文網懶人包集合資料集」的其他資料

分類: 透視醫材
上架時間: 2017/08/31
內容: 小馬正值青春期,每年夏季總被油臉和青春痘所困擾。日前,當他看到廣告宣傳:「美白磨砂洗面乳能清潔毛孔、幫助角質代謝,還你一張不油、白皙的帥臉」心動不已,立馬買來早中晚天天勤奮地洗臉並用熱水清洗,結果不到
文章標題: 又見「夏季過度清潔」 整張臉變成關公!

分類: 用藥安全
上架時間: 2016/04/27
內容: 2歲的小恩(案例化名)已經發燒3天以上,媽媽把在藥局買的綜合成人感冒藥和退燒藥減半後,直接給小恩服用;不料,小恩竟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嚇得媽媽立刻帶小孩掛急診,經過專業兒科醫師診斷才知道小恩是罹
文章標題: 兒童與成人用藥大不同,小心誤踩8大地雷區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6/07/01
內容: 「因為罐頭都摻防腐劑,才能放10年都不會壞」、「常常吃泡麵、罐頭,會變成木乃伊」、「真空包裝的食品,因為無菌,絕對安全」,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對於食品的迷思及謠言,往往讓民眾陷入恐慌,不知道應該怎樣買、怎
文章標題: 顛覆!你對罐頭與真空包裝食物的錯誤迷思

分類: 透視醫材
上架時間: 2017/03/31
內容: 不少銀髮族常以為假牙既然是假的,就不會壞、也不須保養。其實,對於各類健康需要特別重視的銀髮族而言,也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潔工作。如果輕忽假牙的清潔與保養,不僅容易產生牙菌斑及其他細菌,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文章標題: 認識醫材正確使用 居家照護更安心!

分類: 透視醫材
上架時間: 2017/09/19
內容:  善用居家照護醫療器材 為高齡者營造安心有品質的生活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 今年75歲的陳伯伯,數月前因左腳受傷行動不易,子女為他買了手杖,但因陳伯伯年紀大、平衡感較差,使
文章標題: 善用居家照護醫療器材 為高齡者營造安心有品質的生活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6/12/07
內容:
文章標題: 這樣吃...真的會致癌嗎!?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7/07/11
內容: 連續數日的高溫天氣,讓人感受到夏季炎熱的腳步近了!想仰賴冷飲冰品消消暑氣,卻又擔心吃進乳化劑、黏稠劑…等食品添加物會不會不好?同時也不禁狐疑,為什麼各縣市衛生局都是抽驗產品的生菌數及大腸
文章標題: 夏季如何挑選冰品冷飲才安心?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6/08/10
內容: 今年32歲的業務小陳是標準的外食族。他習慣每天早上上班時購買早餐,常吃的早餐是用塑膠袋裝的蔥蛋餅,搭配一杯用吸管吸吮的塑膠杯豆漿;午餐則是在公司附近買紙盒裝的便當,再配上一罐寶特瓶飲料;下班後的晚餐,
文章標題: 免洗餐具藏危機?毒物專家譚敦慈教你如何安心外食

分類: 用藥安全
上架時間: 2017/05/01
內容: 剛結束主管會議,緊接著又要向客戶提案,每天在忙碌又高壓的工作環境中,即使感冒、頭痛了,美珍也不敢輕言請假,抽屜裡隨時擺了感冒藥、止痛藥,發生頭痛或感冒時,便直接服用緩解不適症狀,然後繼續投入工作。&n
文章標題: 正確用藥避免三大錯誤觀念,做個健康聰明的消費者

分類: 安心外食
上架時間: 2016/12/07
內容: 網路食安資訊多,到底什麼才是真的?讓食藥署來告訴你
文章標題: 這樣吃...真的會中毒嗎!?

分類: 透視醫材
上架時間: 2016/12/31
內容: 食藥專家出擊謠言迷思退散 
文章標題: 食藥專家出擊謠言迷思退散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的其他資料集

經評估有替代藥品品項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109

林 先生 | 2787-7458 | 2021-06-28 11:15:4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集

每7日更新,144

楊 先生/小姐 | 2787-7242 | 2023-08-10 17:05:55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品法規條文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82

林 先生/小姐 | 2787-7468 | 2022-01-10 10:27:37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全部藥品許可證資料集

每7日更新,33

林 先生/小姐 | 2787-7468 | 2023-08-04 09:02:22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HACCP課程資料集

每月更新,140

吳 小姐 | 2787-7392 | 2021-12-23 15:26:38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各年度輸入食品各中分類產品檢驗結果資料集

每年更新,104

葉 小姐 | 2787-8374 | 2021-10-21 10:35:0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基因改造食品原料英文資料集

每3月更新,106

賴 先生/小姐 | 2787-7393 | 2023-08-04 08:58:2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29

張 先生/小姐 | 2787-7371 | 2021-06-23 01:30:3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案件數統計

每1年更新,54

邵 先生/小姐 | 2787-7369 | 2023-04-25 10:18:1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醫療器材仿單或外盒資料集

每周更新,28

謝 先生 | 02-2787-8075 | 2022-01-12 16:26:1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諮議小組委員名單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78

王 先生/小姐 | 2787-7393 | 2021-12-30 14:14:55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醫療器材諮議會委員名單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48

張 小姐 | 2787-7517 | 2021-06-23 01:23:5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品安全資訊風險溝通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95

許 小姐 | 2787-7471 | 2023-04-25 09:56:3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監視中藥品名單

不定期更新更新,118

黃 先生/小姐 | 2787-7475 | 2023-04-25 09:57:01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_得免訂定容許量之農藥一覽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70

姜 小姐 | 2787-7314 | 2023-06-15 16:02:18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優良廚師資料集

每1年更新,137

吳 小姐 | 2787-7392 | 2023-06-19 16:39:4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銷售管制藥品一覽表

每日更新,88

吳 小姐 | 02-2787-8036 | 2021-06-23 01:28:08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檢驗機構認證審議小組委員名單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52

陳 先生 | 02-2787-7126 | 2021-06-23 01:24:10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市售食品中真菌毒素汙染監測計畫檢驗結果資料集

每年更新,91

陳 先生 | 03-850-9021 | 2021-08-26 14:07:20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非監視成分藥品執行國內BA/BE/Dissolution試驗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102

林 先生 | 2787-7458 | 2021-06-23 01:25:10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食品中毒案件各月別案件數統計

每年更新,50

顏 先生/小姐 | 02-2787-7364 | 2021-06-23 01:25:21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品詳細處方成分資料集

每7日更新,77

林 先生/小姐 | 2787-7468 | 2023-08-04 09:01:11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會計月報資料集

每月更新,136

鄧 先生 | 2787-7961 | 2022-01-04 18:16:2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再生醫學諮議小組委員名單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49

劉 先生/小姐 | 2787-7681 | 2021-06-23 01:23:53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各年度專門職業別領有使用執照統計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33

戴 先生/小姐 | 2787-7612 | 2021-10-21 10:07:23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監視成分藥品執行國內BA/BE試驗統計資料集

不定期更新更新,137

陳 先生/小姐 | 2787-7457 | 2023-04-25 09:58:0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資料集

每3月更新,168

范 先生/小姐 | 2787-7386 | 2023-06-13 10:17:3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資料集

每季更新,126

呂 先生/小姐 | 2787-7338 | 2022-01-14 10:18:4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餐盒食品工廠實施HACCP符合性稽查名單

不定期更新更新,160

吳 先生/小姐 | 2787-7362 | 2023-04-25 09:54:09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品藥理治療分類ATC碼資料集

每周更新,31

林 先生/小姐 | 2787-7468 | 2022-01-13 13:22:06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