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舊城」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鳳山縣舊城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3/cbf7e76625ec456ee7e910c7fd96e947d5315724.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其中,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遺留,不過,整座舊城卻也奠基於康熙61年(1722)間首次興築土城的基礎上。
舊城是清政府統治台灣後鳳山縣第一處縣城所在。康、雍、乾三朝對台灣一向主張「不築城」的政策,因此,清領初期鳳山縣並未有城池。康熙60年(1721)4月間爆發朱一貴事件,隔年(1722),署理鳳山知縣劉光泗為了改善防禦工事,並且在不違背清政府不築城政策之下,而興築鳳山縣土城,這是台灣第一座土城,伊能嘉矩認為是由南路營參將陳倫炯設計修築。雍正12年(1734),鳳山知縣錢洙於土牆外環植三重刺竹以強化防禦工事。乾隆25年(1760),知縣王瑛曾於四城門上增建大砲臺四座。至此,第一階段的鳳山縣城已完備。
乾隆51年(1786)10月,林爽文起兵於中部,南路夥首莊大田率兩千之眾響應,後來兩度攻入舊城,鳳山縣城陷落。乾隆53年(1788)正月福康安奉命平定南路,鑒於舊城殘破不堪,乃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舊城從此沒落。
鳳山新城初期僅環植刺竹,編棘為籬,頗為簡陋。嘉慶5年(1800)海盜蔡牽侵犯鹿耳門,官兵疲於奔命,汪降乘機在鳳山縣起事,後兵敗被捕。嘉慶10年(1805)11月蔡牽的黨羽朱濆再度騷擾鳳山縣,土匪吳淮泗等賊眾響應進攻新城,吳兆麟被害,都司鍾璽力戰陣亡,下埤頭新城被賊眾屯踞八十餘日。幾次民變大大衝擊新城的合宜性,於是遷回舊城的意見浮上檯面,地方要員議論紛紛。道光4年(1824)10月間爆發許尚、楊良斌之亂,新城再度被亂民攻陷,至此,地方官員決議進行舊城的改築工程。道光5年(1825)知府方傳穟倡議以官民捐輸方式籌措修建舊城的經費,在方傳穟的努力下,舊城改築工程於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道光6年(1826)8月15日竣工。這是台灣第一座石造城池,然而鳳山知縣與紳民皆未遷回,依然滯留新城。縱然,道光23年(1843)間福建巡撫程祖洛明令速速遷回舊城,官民依然延宕不遷。為了釐清其中問題,閩浙總督劉韻珂派人實地調查兩城的概況發現,舊城沒落蕭條,而新城受到紳民所喜愛。於是,道光27年(1847)劉韻珂會同福建巡撫徐繼畬向道光皇帝上奏,擬議鳳山縣城定於下埤頭街新城,最後獲得皇帝的應允,雙城之爭終告結束。可見,新城已經是當時鳳山縣無法替代的政經中心,而堅固的舊城卻快速沒落蕭條。不過,也因如此,舊城卻在日治時期以後,意外且較為完整地被保存下來。
明治33年(1900)台南至打狗間鐵路完工通車,舊城驛(今左營車站)同年12月29日開始營運,從舊城驛經舊城北邊城牆而通往左營的道路被開發出來,逐漸影響北邊鄰接蓮池潭的城牆。大正10年(1921)開闢高楠公路(今左營大路),局部拆毀南門和西門城牆。不過,影響舊城最大者,莫過於昭和12年(1937)以後,日本海軍在左營地區闢建高雄軍港及其眷社群,從北門、西門、南門之間的城牆被大量拆毀。二戰後,勝利路闢建也拆毀北門一帶城牆。至此,舊城遺址大體而為今日的樣貌。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興隆段158-1號等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90545506173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6750647005004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081900008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高雄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83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900 。
name
鳳山縣舊城
representImage
intro
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其中,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遺留,不過,整座舊城卻也奠基於康熙61年(1722)間首次興築土城的基礎上。 舊城是清政府統治台灣後鳳山縣第一處縣城所在。康、雍、乾三朝對台灣一向主張「不築城」的政策,因此,清領初期鳳山縣並未有城池。康熙60年(1721)4月間爆發朱一貴事件,隔年(1722),署理鳳山知縣劉光泗為了改善防禦工事,並且在不違背清政府不築城政策之下,而興築鳳山縣土城,這是台灣第一座土城,伊能嘉矩認為是由南路營參將陳倫炯設計修築。雍正12年(1734),鳳山知縣錢洙於土牆外環植三重刺竹以強化防禦工事。乾隆25年(1760),知縣王瑛曾於四城門上增建大砲臺四座。至此,第一階段的鳳山縣城已完備。 乾隆51年(1786)10月,林爽文起兵於中部,南路夥首莊大田率兩千之眾響應,後來兩度攻入舊城,鳳山縣城陷落。乾隆53年(1788)正月福康安奉命平定南路,鑒於舊城殘破不堪,乃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舊城從此沒落。 鳳山新城初期僅環植刺竹,編棘為籬,頗為簡陋。嘉慶5年(1800)海盜蔡牽侵犯鹿耳門,官兵疲於奔命,汪降乘機在鳳山縣起事,後兵敗被捕。嘉慶10年(1805)11月蔡牽的黨羽朱濆再度騷擾鳳山縣,土匪吳淮泗等賊眾響應進攻新城,吳兆麟被害,都司鍾璽力戰陣亡,下埤頭新城被賊眾屯踞八十餘日。幾次民變大大衝擊新城的合宜性,於是遷回舊城的意見浮上檯面,地方要員議論紛紛。道光4年(1824)10月間爆發許尚、楊良斌之亂,新城再度被亂民攻陷,至此,地方官員決議進行舊城的改築工程。道光5年(1825)知府方傳穟倡議以官民捐輸方式籌措修建舊城的經費,在方傳穟的努力下,舊城改築工程於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道光6年(1826)8月15日竣工。這是台灣第一座石造城池,然而鳳山知縣與紳民皆未遷回,依然滯留新城。縱然,道光23年(1843)間福建巡撫程祖洛明令速速遷回舊城,官民依然延宕不遷。為了釐清其中問題,閩浙總督劉韻珂派人實地調查兩城的概況發現,舊城沒落蕭條,而新城受到紳民所喜愛。於是,道光27年(1847)劉韻珂會同福建巡撫徐繼畬向道光皇帝上奏,擬議鳳山縣城定於下埤頭街新城,最後獲得皇帝的應允,雙城之爭終告結束。可見,新城已經是當時鳳山縣無法替代的政經中心,而堅固的舊城卻快速沒落蕭條。不過,也因如此,舊城卻在日治時期以後,意外且較為完整地被保存下來。 明治33年(1900)台南至打狗間鐵路完工通車,舊城驛(今左營車站)同年12月29日開始營運,從舊城驛經舊城北邊城牆而通往左營的道路被開發出來,逐漸影響北邊鄰接蓮池潭的城牆。大正10年(1921)開闢高楠公路(今左營大路),局部拆毀南門和西門城牆。不過,影響舊城最大者,莫過於昭和12年(1937)以後,日本海軍在左營地區闢建高雄軍港及其眷社群,從北門、西門、南門之間的城牆被大量拆毀。二戰後,勝利路闢建也拆毀北門一帶城牆。至此,舊城遺址大體而為今日的樣貌。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興隆段158-1號等
longitude
120.290545506173
latitude
22.6750647005004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高雄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83
version
1.0
hitRate
900
「鳳山縣舊城」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埔鹽大有陳順昌號
name:
埔鹽大有陳順昌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10000001/c29b4e
intro:
居住於埔鹽大有村陳氏族人祖籍泉州同安縣仁德里,來臺開基祖為陳子拱,宅邸為陳奇灶時所建,陳奇灶出生於清朝晚期,日治時期為曾經擔任保正一職,為當地主要地主,曾經捐贈土地作為埔鹽庄役場使用。當時陳氏族人以經
type:
1.1
慈雲寺
name:
慈雲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1000002/76638a
intro:
市定古蹟「慈雲寺」位於萬華區漢口街一一九、一二一、一二三號,是日治時期西門外填地計畫之後所建造的佛寺。它的倡建者為張氏,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籌資建造這座齋堂式的佛寺,在鬧市之中別有天地,頗為難
type:
1.1
李錫金孝子坊
name:
李錫金孝子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4/553855
intro:
李錫金孝子坊,位於現在新竹市青草湖段四四三之一號,創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是為旌表新竹誥封奉直大夫累贈文林郎國學生李錫金孝行而立的。李錫金,原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謙光,號義鐘,李禮玉之子,生於
type:
1.1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
name: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625000001/60cf41
intro:
北埔姜氏(天水堂二房)為一堂六橫的合院建築。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 姜氏家族來台祖姜仕俊,由廣東省陸豐縣來台,由紅毛港上岸經九芎林(今芎林)後落腳北埔,清道光14年冬(1834),基於防番與開墾雙重理
type:
1.1
學海書院(今高氏宗祠)
name:
學海書院(今高氏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7/33e5d1
intro:
學海書院係台北市僅存的書院古蹟,為第三級古蹟,址在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現屬祭祀公業高惠連所有。學海書院是於清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由淡水同知婁雲創建,惟因事延廢,至道光二十三年〈西元一八四
type:
1.1
name:
萬金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5/aca615
intro:
清咸豐9年(1859)5月19日,道明會傳教士郭德剛神父(FernandoSainz,O.P.)與屬廈門教區的洪保祿神父(P.AngelBofurullO.P.)由菲律賓經廈門至臺灣,於高雄重開天主教
type:
1.1
埔鹽大有陳順昌號
name:
埔鹽大有陳順昌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10000001/c29b4e
intro:
居住於埔鹽大有村陳氏族人祖籍泉州同安縣仁德里,來臺開基祖為陳子拱,宅邸為陳奇灶時所建,陳奇灶出生於清朝晚期,日治時期為曾經擔任保正一職,為當地主要地主,曾經捐贈土地作為埔鹽庄役場使用。當時陳氏族人
type:
1.1
name:
湖下楊允泡及楊盤讀兄弟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09000004/76b74e
intro:
1. 位於湖下91號、土地地號384之前二落建築,由楊允炮所建,去世後由兒子楊永錫接管。楊永錫出生於1904年(民國前7年),1967年去世(民國56年),該祖厝於2011年(民國100年)由楊永錫兒
type:
1.1
興賢書院
name:
興賢書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7/7ff4a0
intro:
興賢書院原是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文昌祠創建於嘉慶年間,後至道光年間由恩生貢曾拔萃捐建始具規模。清道光末年,士紳邱海於文昌內創設「興賢社」,廣置學田,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以教育燕霧上下保及大武郡東西保
type:
1.1
開化寺
name:
開化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3/e82950
intro:
「彰化開化寺」原名為「觀音亭」,始建於清治雍正2年(西元1724年),由當時知縣談經正創建,位於現今的所在地「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134號」
開化寺為彰化縣的第一間寺廟,建置時間甚至早於縣署廳舍,有「
type:
1.1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name: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4000001/99f166
intro:
清領時期官署兵力駐紮鳳山縣的下淡水營,原設在屏東縣鹽埔鄉的隘寮溪口(山豬毛汛),起因於清雍正年間(1723~),屏東長治一帶漢人(閩客籍移民),與山豬毛社原住民發生嚴重衝突,清領時期官署始設置此軍事營
type:
1.1
虎尾自來水廠
name:
虎尾自來水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115000001/776fc1
intro:
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日本政府在今日雲嘉南地區修建嘉南大圳,這項工程是引濁水溪與曾文溪之水源,透過技術來灌溉這個區域的農田。嘉南大圳在台南建有一座烏山頭水庫來與濁水溪做水源調配,因此只在林內做攔截
type:
1.1
西嶼東臺
name:
西嶼東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4/50e32e
intro:
西嶼東臺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為清法戰爭後,鑑於海防之需要,於清光緒12年(1886年)由澎湖總兵吳宏洛所興建之四座海防砲臺之一。澎湖位處中國與臺灣本島間的航海交通要道,是當初中國移民渡海來臺的中繼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溫州街22巷4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19000001/ffaca2
intro:
本建物興建於日治時期,戰後臺大外文系教授俞大綵、前國防部長俞大維、農學院許文富教授等曾先後在此居住,足見本建物具歷史價值。
type:
1.1
安平小砲臺
name:
安平小砲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7/c3c52f
intro:
臺灣府城西側,即昔臺江內海,外緣百連綿的南北沙汕二道,長約百餘里。其中號稱天險的鹿耳門,自從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起,便逐漸淤塞,進而積沙成陸,成為廢港。整個商業重心及設防要地,因而轉移到南方的
type:
1.1
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
name:
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225000001/ec7c12
intro:
大正5年(西元1916年)創建本建築物,公差宿舍為日治時期糖廠的招待所,平時提供員工出差、短暫住宿的地方,第三公差宿舍與第一公差宿舍提供相同的服務,其差異性為接待人員之位階較無第一公差宿舍階級高,因此
type:
1.1
竹塹城迎曦門
name:
竹塹城迎曦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4/a448fc
intro: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的圓環中央,是竹塹城目前僅存的一座城門。竹塹城於道光七年(1827年)始建,道光九年(1829年)完工,由淡水同知李慎彝、竹塹巡檢易金杓等監造,仕紳鄭用錫、林平侯之子林
type:
1.1
原臺南廳長官邸
name:
原臺南廳長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0716000003/3dab36
intro:
「臺南廳長官邸」位於當時西竹圍街,現址為臺南市東區育樂街197巷2號,約建於1898年~1906年間。在日治三縣三廳時期,作為臺南地區最高行政長官臺南廳廳長的宿舍,後因地方行政制度的改變,廢除廳改為州
type:
1.1
陳詩吟洋樓
name:
陳詩吟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13000003/31d1ac
intro:
陳詩吟(1873-1933),原名陳謠,金門高坑人
。早年飽讀詩書以教授學生為業,於高坑、后宅等私塾執教。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陳詩吟於而立之年赴南洋發展,憑藉著自身識字的優勢,在新加坡建立起事
type:
1.1
虎尾糖廠酒精槽
name:
虎尾糖廠酒精槽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12000003/0c1082
intro:
台糖公司虎尾糖廠於日治時期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明治39 年(1906)取得設立之許可,向日本政府無條件承領嘉義廳轄下五間厝七十番地(虎尾糖廠現址)建造製糖工場。明治42 年(1909)興建完成第
type:
1.1
新埔上枋寮劉宅
name:
新埔上枋寮劉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7/d165e9
intro:
新埔上枋寮劉宅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寮里二百三十八號,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
type:
1.1
臺南東嶽殿
name:
臺南東嶽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3/1b02a5
intro:
東嶽殿主祀東嶽大帝,又稱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簡稱天齊王,另稱東嶽泰山神或泰山府君。因東嶽即泰山,相傳東嶽大帝就是職司泰山,權掌人間的福、祿、壽,懲惡罰奸,為陰陽十殿明王的首席,也是陰司地府的主神,所
type:
1.1
原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總辦公廳
name:
原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總辦公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30509000002/b53800
intro:
本棟建物完工於二戰末期1943(民國32)年11 月。原作為六燃高雄場之廳舍,為一棟兩層樓磚木混合構造之建築,分為前後兩棟,中央以廊道連接。《第六海軍燃料廠史》內,曾描述內部原空間狀況,北側立面左側為
type:
1.1
name:
Kapayuwanan(舊筏灣)聚落建築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0814000001/8f5705
intro:
太古時期太陽與月亮自天而降各生下日月卵在排灣發源地(ka-paiyuwanan),該卵並孵化成男女兩人而為排灣後裔。男名saljemet女名savatjuljayan,而savatjuljayan清秀
type:
1.3
竹北問禮堂
name:
竹北問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1/76b03b
intro: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起源於墾成地之面積,以每五甲為一張犛計,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處,故名為六張犁,1920年(大正9年)時改稱為六家。
此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1737年(乾
type:
1.1
官田原三筊埤古水道遺構
name:
官田原三筊埤古水道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1210000001/110786
intro:
本水道約有100年以上的建築遺構,其材質.構造具歷史年代及地方聚落.水利發展史之價值,有深入研究潛力.
type:
1.1
春官第
name:
春官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7000002/a2d5c0
intro:
新竹北門鄭家可稱為竹塹第一世家。鄭氏原籍四川,明末清初因避動亂,由漳浦先遷金門再轉赴台灣謀生;中試後返回金門營建家廟光宗耀祖(1830);隨著鄭氏在台灣的發展,道光18年(1838)興建新竹進士第,並
type:
1.1
name:
新生南路三段16巷3、3-1號日式宿舍
intro:
為1935年日人興建私人住宅,日治時期居住者為任職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衣笠俊男,二次大戰後由國立臺灣大學做為教職員宿舍。
type:
1.2
address:
新生南路3段16巷3、3-1號
臺南地方法院
name:
臺南地方法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0419000001/498fde
intro:
1900 年
開始規劃臺南地方法院。
1914 年
臺南地方法院主體竣工。
1914 年
臺南地方法院正式落成。
1945 年
國民政府將「臺南地方法院」改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969 年
西側
type:
1.1
二結紙廠殉職碑
name:
二結紙廠殉職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302000002/5d12aa
intro:
1.日大正7年(1918)2月臺南製糖會社社長鈴木梅四郎,派遣楊娘德等十四人,赴日本學習製紙技術;7月楊娘德等人自日返宜,於二結糖廠附設之蔗渣製紙工廠內裝設製紙機器,稱五號紙機。
2.日大正8年(1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5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4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6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4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5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8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4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4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4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9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