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巴奈‧母路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巴奈‧母路族群與語言

巴奈‧母路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76136 , 欄位Id的內容是27613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巴奈‧母路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計畫案於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3月27日於臺東大學臺東校區教學大樓進行東區族人座談會,鴻義章、馬來盛、王木水、黃國瑋、巴奈‧母路、杜瓦克(Tuwaq,Masud)、阿力曼、周金德、林志興、陳金萬參加座談,由海樹兒•犮剌拉菲教授主持。 巴奈‧母路,阿美族,東華大學教授,她提及花蓮仁里村,部落的族語稱pupug,因地形papugad像Natalaurai,pupug分成四個區域,傳統斷裂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原本的原住民地名不用,而以中華路等命名。 另外談論到「入贅」,是優秀的男子進入家,是一個美麗的文化,入贅的族語是miqalavu;當初取日本名,漢人強迫族人取漢名,族人都沒話說,現在好不容易可以恢復族名,卻只有2萬多人恢復;現今很多族人跟漢人通婚,原住民族小孩不是貴族,家長卻去買貴族名稱命名,或者直接用部落名替小孩命名。 另外,巴奈‧母路教授提及祭司家族本身的職業與在部落社會地位是無相關的,部落舉辦的豐年祭不是需要衣服華麗或地位崇高的人,而是結合有文化的耆老與祖靈才是最重要的。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6136&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B256B4AD-2C34-4CF1-8A48-BF81F8BD4EB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1-30T09:02:0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276136

Id

276136

Title

巴奈‧母路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計畫案於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3月27日於臺東大學臺東校區教學大樓進行東區族人座談會,鴻義章、馬來盛、王木水、黃國瑋、巴奈‧母路、杜瓦克(Tuwaq,Masud)、阿力曼、周金德、林志興、陳金萬參加座談,由海樹兒•犮剌拉菲教授主持。 巴奈‧母路,阿美族,東華大學教授,她提及花蓮仁里村,部落的族語稱pupug,因地形papugad像Natalaurai,pupug分成四個區域,傳統斷裂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原本的原住民地名不用,而以中華路等命名。 另外談論到「入贅」,是優秀的男子進入家,是一個美麗的文化,入贅的族語是miqalavu;當初取日本名,漢人強迫族人取漢名,族人都沒話說,現在好不容易可以恢復族名,卻只有2萬多人恢復;現今很多族人跟漢人通婚,原住民族小孩不是貴族,家長卻去買貴族名稱命名,或者直接用部落名替小孩命名。 另外,巴奈‧母路教授提及祭司家族本身的職業與在部落社會地位是無相關的,部落舉辦的豐年祭不是需要衣服華麗或地位崇高的人,而是結合有文化的耆老與祖靈才是最重要的。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1-30T09:02:04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巴奈‧母路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22376
Id: 222376
Title: 一月:Rangal Qhuni打開的樹洞-支亞干的形成
Description: Ciyakang-支亞干是我們部落的名字,有人說是日本人命名,也有人認為是指Yayung Qeyjing(清水溪流域)的地形。除了支亞干,我們還有一個古老的地名-Rangal Qhuni,意思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52
Id: 272052
Title: 常德部落(Sihodingan)
Description: 常德部落位在臺東市豐榮里中部的15~28鄰及豐谷里3鄰,太平溪右岸,北側鄰近東海里,東側為新興里,南側臨近太平洋,西側則是豐谷里。中華路、臨海路(臺11線)、仁義北路等為部落內部的重要道路。部落內也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86
Id: 514586
Title: 外太魯閣的平埔族居民
Description: 照片中牽著牛車的是居住在外太魯閣(即今北埔、康樂到崇德一帶的平原)的平埔族,應該是噶瑪蘭族人。在18世紀末期漢人移入蘭陽平原,造成噶瑪蘭族人的土地流失,而另一方面又必須面對山區的泰雅族族人,因此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42
Id: 272242
Title: 大埔部落(Tuapuu)
Description: 大埔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廣原村。大埔部落與村內的龍泉部落屬龍泉溪流域。廣原村中有大埔部落、龍泉部落以及錦屏部落所組成,在日治時期稱為廣原部落。部落原居於Husau─uan〈現錦屏部落後山〉。日治時期,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56
Id: 589656
Title: 南華部落B意象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南華部落B意象。Mabuwakay部落,漢語稱作南華部落,大約位置在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部落中有阿美族、太魯閣族混居,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其中12-14鄰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17
Id: 506017
Title: 舞鶴台地上的石柱(掃叭石柱)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舞鶴台地上佇立著高40尺(約12公尺)的石柱,位在日治時期的住田農場(咖啡農場)西北方凸立著。大正14年(1925),日人小泉鐵旅途至此發現了巨大的石柱,同年5月16日學者鹿野忠雄繼小泉氏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31
Id: 630031
Title: 蘭大弼與高仁愛夫婦相隨在山上小徑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同仁都認識的照片,雖然僅是背影,但卻是蘭大弼與高仁愛呈現出深厚情感,且永恆不離的照片。 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雖然於1980年7月自彰化基督教醫院退休,返回英國居住,

MOC_Id: Culture_Event672804
Id: 672804
Title: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評估座談會-台北場
Description: 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8月23日下午1時於台北IEAT會議中心1101室舉辦座談會,本次座談會共有21人出席,分別為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鄭天財、馬見、何明輝、Alang‧G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45
Id: 733345
Title: RENDE COMMUNITY(仁德社區印尼移工互助會)
Description: 仁德是臺南市的行政區之一,仁德區有保安工業區及仁德工業區,兩個工業區都鄰近仁德火車站,共有超過有500多廠商,主要產業有紡織、水泥、金屬、電子、機械、文具、塑膠製廠、染整業、酒廠……等數十種,其中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3
Id: 264843
Title: 花蓮縣客屬會
Description: 花蓮縣客屬會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慶豐二街91號,社團成立宗旨為「提倡客家文化與傳承」,時常主辦與客家節慶相關之活動。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展覽,為花蓮地區具有客家族群元素的特

MOC_Id: Culture_Event169816
Id: 169816
Title: 「相遇眷村‧愛跨族群:2010桃園眷村文化節」
Description: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9年(2010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辦理「相遇眷村‧愛跨族群:2010桃園眷村文化節」活動。有鑑於外界總認為眷村是外省人的村落,因而認為眷村文化所保存的也只是外省文化資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16
Id: 589516
Title: 豐山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豐山村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豐山部落內的豐山村活動中心。Cealalupalantdlu部落,漢語稱做豐山部落,位在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Cealalupalantdlu為南勢阿美語,阿美族為臺灣原住民族中人數最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5
Id: 272045
Title: 大橋部落(Pongodan)
Description: 根據原民會於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所述,大橋部落位在臺東市南榮里18~26鄰,臺東車站東南方,虎頭山西側山腳。部落西北側為岩灣里,西側臨近卑南里,南方為新馬蘭部落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26
Id: 630026
Title: 連瑪玉安息主懷時的影像
Description: 連瑪玉陪同蘭大衛醫生退休返回英國後,曾多次返回台灣探望老友,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以基督徒信仰的觀點,上帝極為恩待她,賜福保守她晚年的生活。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1980七月退休返回英國後,連瑪玉即賣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51
Id: 648551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10-4】1937年9月〈布農族的繪曆(上)〉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上) 內容:(接續)他們的生活模式,大多堅守傳統的祭祀,還有伴隨而來的飲酒活動。而酒醉之後發生的男女關係也不會受人指責。雖然和原始人類一樣,有著剛毅木訥、重視情義的個性。不過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9
Id: 264849
Title: 液香扁食
Description: 液香扁食是花蓮著名的扁食店,老闆戴阿火先生為客家人。從新竹關西來到花蓮後,因緣際會下,戴阿火跟著福州的師傅學做扁食,從挑扁擔的生意,慢慢做到有自己的店面,後來由孫子女接手。民國65年(1976年),蔣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260
Id: 267260
Title: 光榮部落農事結束歸來的少女們
Description: 花蓮壽豐光榮部落農事結束歸來的少女們。照片提供者為鄭阿玉女士,照片的拍攝日期約為1951年(民國40年) ,當年15歲的鄭阿玉是花蓮縣壽豐鄉光榮部落七腳川系的阿美族人,其父親為光榮部落的頭目,政府

MOC_Id: Culture_People272348
Id: 272348
Title: 鄭光博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計畫案於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4月20日於臺灣師範大學綜合館會議室進行專家學者焦點座談會,林志興、官大偉、王進發、王雅萍、汪明輝、魏德文、鄭光博、許韋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59
Id: 272059
Title: 達魯瑪克部落(Taromak)
Description: 達魯瑪克部落位於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村,東臨臺東市,西接屏東縣,北為延平鄉及利嘉村,南鄰溫泉村。地理環境位在臺東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是大南南溪和大南北溪匯流(兩溪匯流後,稱為利嘉溪)處,距離臺東市區約三十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2
Id: 733352
Title: IFEMO SQUAD TAIWAN (女模特外拍家族臺灣分會)
Description: IFEMO全稱為International Female Models(國際女模特),是印尼的攝影社團,以拍攝專業的女性人像攝影為目標,透過定期邀請知名女模特兒的外拍活動,讓社員們可以一同學習如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1
Id: 272091
Title: 月眉部落(Cu ki ngo)
Description: 月眉部落位於臺東縣關山鎮西南方的月眉里,東以卑南大溪與電光里為鄰,北以崁頂溪與里瓏(王龍)里為界,西接海端鄉的加拿村,南則接攘鹿野鄉瑞豐、瑞源村,部落範圍主要集中於月眉里第一鄰。1915年,臺東製糖株

MOC_Id: Culture_Event732352
Id: 732352
Title: 台灣最美麗的印記~永不退色的文面文手 文化論壇
Description: 台北市部落大學做了文手與文面的文化研究,同時也順勢推出文面與文手文化的論壇,希望藉此機會讓民眾認識台灣原住民的文化之美,同時更希望找回文面與文手原有的文化價值。身為「人」誰不愛美,台灣原住民最美麗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93
Id: 589593
Title: 華東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華東部落原名為Tawapun,即湖潭很深、很寬之意,記載為「大笨」或「托瓦本」,近年常借部落旁華東路的「華東」稱之,原為撒奇萊雅族的聚落,現今部落原住民族群比例以阿美族居多。部落中根據傳統有tum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53
Id: 661153
Title: 新社鄉誌-目錄、鄉域、地理、開發史、住民、建置篇
Description: 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由廣東、福建渡臺。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陸續進入本鄉定居,開阡陌、闢荒野、胼手胝足,以建鄉梓,子而孫、孫而子,歷二百餘載,以迄於今。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偶或閒之。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8
Id: 648688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婦女織布樣貌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4頁,為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布農族婦女織布及傳統織布機照片。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的文章〈布農族織布〉裡頭提到,布農族織品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18
Id: 589318
Title: 崙天部落內文化意象一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穿著布農族服的人群雕塑,位在崙天部落。Izukan部落,漢語稱做崙天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布農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崙天部落的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7
Id: 272157
Title: 建農部落(Siafulungay)
Description: 建農部落位於建農里16至17鄰。西以知本里、建和里、射馬干大排水為鄰,東以豐源里為鄰,北以新園里、康樂里為鄰,南面臨海。主要道路為雲南路,通往建和、下建和與知本。主要位於利嘉溪沖積扇上,原始自然環境洪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64
Id: 753564
Title: 東女慈聖宮四媽移溪
Description: 鄰近烏溪與其支流大里溪匯流之處的東女慈聖宮,是「大屯十八庄迎媽祖」的頭庄。因所處地理位置關係,廟宇流傳的四媽移溪故事,反映出過去先民開墾與聚落遷移、天災影響莊稼收成、河流路線與航運史,也反映出當時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03
Id: 589303
Title: 古村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寫著「古村部落」的標示物,是Swasal部落的入口意象。Swasal部落,漢語稱做古村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太魯閣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9
Id: 648689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巫師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於1935年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5頁,為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祈禱及祭祀相關舊照片。圖為祈禱,並以茅草葉治療疾病。 瀨川孝吉《臺灣原住民族影像誌:布農族篇》則標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2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4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2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4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3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7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6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