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礮臺
「滬尾礮臺」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滬尾礮臺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3/5496356444ddfa237a798a1f0e092f1dda57048b.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西元1884年8月1日法軍向基隆進攻,展開「清法戰役」序幕,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注意到法軍可能利用淡水河直接攻入臺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當時清政府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築砲臺,但在清法戰爭時,這三座砲臺幾乎全被法軍摧毀。當時清軍派駐在淡水有一位名將孫開華,率領擢勝營與地方士勇對抗法軍,並獲得清法戰爭中唯一一場勝利。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臺灣海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砲臺以利防禦。劉銘傳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MaxE.Hecht)負責督造,以西洋砲臺為建築範本,於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10座新式砲臺。其中,滬尾有兩座砲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並透過英商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脫朗」大砲31尊全數安裝於這10座新砲臺上。光緒15年(1889)大砲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它是劉銘傳在臺灣本島所建砲臺中碩果僅存的其中一座。
劉銘傳所聘請的軍事專家葬在淡水外僑墓園中,墓碑上刻著﹝大清欽賜雙寶三等第一寶星德國人巴恩士之墓﹞,其人就是多年來臺灣史及學者們遍尋不著的臺灣海防砲臺監造專家-巴恩士。這位巴恩士在光緒11年(1885)北洋武備學堂創立時應聘擔任教習,因而與淮軍有關,被推派來臺灣協助劉銘傳治理臺灣防禦工事,設計了當時臺灣地區數座重要的近代化砲臺,結果竟埋骨異鄉。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砲臺內的四門大砲,將此地改為砲兵射擊的練習場。二戰後,滬尾礮臺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後開放。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中正路1段6巷31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42956796016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179017099322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081900004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43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04 。
name
滬尾礮臺
representImage
intro
西元1884年8月1日法軍向基隆進攻,展開「清法戰役」序幕,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注意到法軍可能利用淡水河直接攻入臺北府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當時清政府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築砲臺,但在清法戰爭時,這三座砲臺幾乎全被法軍摧毀。當時清軍派駐在淡水有一位名將孫開華,率領擢勝營與地方士勇對抗法軍,並獲得清法戰爭中唯一一場勝利。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臺灣海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砲臺以利防禦。劉銘傳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MaxE.Hecht)負責督造,以西洋砲臺為建築範本,於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10座新式砲臺。其中,滬尾有兩座砲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並透過英商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脫朗」大砲31尊全數安裝於這10座新砲臺上。光緒15年(1889)大砲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它是劉銘傳在臺灣本島所建砲臺中碩果僅存的其中一座。 劉銘傳所聘請的軍事專家葬在淡水外僑墓園中,墓碑上刻著﹝大清欽賜雙寶三等第一寶星德國人巴恩士之墓﹞,其人就是多年來臺灣史及學者們遍尋不著的臺灣海防砲臺監造專家-巴恩士。這位巴恩士在光緒11年(1885)北洋武備學堂創立時應聘擔任教習,因而與淮軍有關,被推派來臺灣協助劉銘傳治理臺灣防禦工事,設計了當時臺灣地區數座重要的近代化砲臺,結果竟埋骨異鄉。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砲臺內的四門大砲,將此地改為砲兵射擊的練習場。二戰後,滬尾礮臺改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後開放。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中正路1段6巷31號
longitude
121.429567960167
latitude
25.1790170993222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43
version
1.0
hitRate
304
「滬尾礮臺」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西華堂
name:
西華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0/da2f94
intro:
佛教建築中有寺、庵、堂等名稱;堂指的是齋堂,也就是信奉齋教的佛堂,俗稱菜堂。
齋教本是佛教信仰的一支,源於臨濟宗;以不削髮、不出家、在家吃齋頌經為主。台南的齋教分為龍華、金幢、先天等三派。明永曆10
type:
1.1
中和區「圓通禪寺」
name:
中和區「圓通禪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109000001/d2d767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新化鍾家古厝
name:
新化鍾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425000001/649e84
intro:
清光緒8年(1882)鍾天德原出生於茄拔,生父鍾盤,12歲時過繼大目降為鍾鏡清養子,鍾家古厝約建於此段期間。光緒16年(1890)鍾鏡清曾獲清廷頒授「五品軍功」,還自設義塾教化鄉民,提供清寒子弟免費就
type:
1.1
道爺圳糯米橋
name:
道爺圳糯米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219000010/13e0f9
intro:
1.道爺圳糯米橋,興建於西元1864年(清同治3年),現今位址於嘉義市宣信街與立仁路口芳草橋下方。
2.芳安里芳草橋建於道爺圳上,古名道爺橋。《嘉義市誌》記載,糯米橋在西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戴
type:
1.1
name: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625000004/ad8df2
intro:
這棟至少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是目前東區保持相當完整的日治時代建築。校本館座北朝南,北面中央為入口,倒ㄇ形式,為全臺少見之磚造拱廊建築。入口門廊由四根柱子撐起,屋簷為仿日本傳統建築屋簷之弧形山牆,屋頂
type:
1.1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name: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525000001/52e271
intro:
臺北市政府前於89年7月14日公告指定「蔣中正宋美齡故居」為直轄市定古蹟,後經內政部於94年5月25日公告指定「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為國定古蹟,古蹟範圍為福林路60號。
蔣介石先生與夫人宋美齡女士
type:
1.1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name: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4000001/99f166
intro:
「下淡水都司營」是清代設於屏東縣內最高的軍事指揮營。這是朱一貴之亂後,清軍為了堵塞原住民、防止莠民及亂黨入山而設置的。雍正11年(1733年)設於山貓毛隘口(內埔鄉隘寮村附近),由清軍一千五百名戌守,
type:
1.1
清金門鎮總兵署
name:
清金門鎮總兵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8/8964ae
intro:
清金門鎮總兵署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浯江街五十三號,即金門後浦東門,為清康熙21年(1682)間,總兵陳龍就明末文魁許獬的故宅「叢青軒」改建而成。許獬原名行周,因夢揭榜魁,而更今名,字子遜,號鍾斗,萬曆25
type:
1.1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name: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3/bae3fd
intro:
伯公即為客家人的土地公,同時也是客家人拓墾土地的強烈象徵。美濃區的伯公,又稱「伯公壇」,不僅造型獨特,數量密度也是全臺之冠,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即為重要代表之一。
相傳乾隆2年(1737),鎮平人涂百
type:
1.1
路思義教堂
name:
路思義教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515000003/51265b
intro:
美國路思義家族捐款興建路思義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路思義教堂」1963年落成,此建築為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設計,在結構系統、空間體驗、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優美地整
type:
1.1
原臺南武德殿
name:
原臺南武德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5/ac7118
intro:
臺南武德會演武場原設於大正公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兩廣會館之北,即所謂第1代臺南武德殿。第1代臺南武德殿自興建完成後,即作為臺南武德會支部才遷移至新武德殿。原演武場則作為警察射擊的靶場,及至日昭
type:
1.1
海印寺、石門關
name:
海印寺、石門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5/2a2037
intro: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興建,明萬曆8年(1580)修建,萬曆28年(1600)再度重修。明
type:
1.1
鹿港龍山寺
name:
鹿港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5/8d170d
intro:
台灣清領時期較著名的龍山寺共有五座,由北至南依序為咸豐8 年(1858 年)年的淡水龍山寺、乾隆3 年(1738 年)年的萬華龍山寺、乾隆41 年(1776 年)年的鹿港龍山寺、雍正年間的台南龍山寺及
type:
1.1
機器局第五號倉庫
name:
機器局第五號倉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22000001/569271
intro:
臺北北門外鄭州路、延平北路、忠孝西路、西寧北路所圍合之區域,於清末是接官亭及台灣巡撫劉銘傳設立機器局所在地,是清末重要建設所在地,深具歷史意義。
type:
1.1
觀音白沙岬燈塔
name:
觀音白沙岬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511000001/2c1cd4
intro:
日本領有臺灣之初,為了開拓南進航線,從日本門司港經基隆港到高雄港的「臺灣內地及沿岸航路」或從基隆港到南洋各地的「臺灣南洋間航路」,都必須穿越臺灣海峽,經過海洋營力變化多端的觀音海域,因此選擇觀音溪白沙
type:
1.1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name: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8/6c530a
intro:
日本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總部設於臺北,並於各州廳所在都市設有支部。臺南支部興建於一九二○年代,日大正年間(另一說法為一九四○年代,日昭和十五年),當時包括兩個部份,北面一棟為婦人會
type:
1.1
臺北公會堂
name:
臺北公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320000001/a84bd3
intro:
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領末期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
「臺北公會堂」正式動工是
type:
1.1
馬偕墓
name:
馬偕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2/a1b899
intro:
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荷蘭人占據臺灣南部後,始有基督教傳入,而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荷蘭人退出,宣教工作因此中斷,直至清同治三年(1864)簽訂天津及北京條約後,西方傳教士來
type:
1.1
艋舺青山宮
name:
艋舺青山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16/6bac35
intro:
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二一八號,主要供奉靈安尊王張滾,乃清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福建惠安籍漁民,自其故鄉青山廟奉請而來者。廟建於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咸豐九年〈一
type:
1.1
奮起湖車庫
name:
奮起湖車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2000002/8e38e5
intro:
奮起湖車庫建於1906年左右,負責車次換班、養護、補給、驗車及鐵道維修等功能,山地段之行運即以奮起湖站為分界。「車庫」是火車頭休息的地方,在阿里山鐵道還是蒸氣火車的時代,奮起湖是阿里山鐵道中途最大站,
type:
1.1
羅東鎮勉民堂
name:
羅東鎮勉民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17000001/eb397f
intro:
民國70年代將原有泥土地板改換為洗石子地板,1983年將屋頂改為翹脊。
勉民堂由本地紳藍新倡建,為羅東地區最有歷史的鸞堂。
主祀關聖帝君、呂仙祖、司命灶君,從祀有「勉民堂效勞生死先賢祿位」等。
type:
1.1
大甲梁宅瑞蓮堂
name:
大甲梁宅瑞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901000001/c4027a
intro:
梁宅之先祖梁比美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詩山人士,同治年間渡海來台創業發展,從挑擔兜售什細,到最後開設「泉益記」店號,可見早期移民來台奮鬥的縮影。之後與大甲街殷戶黃嚴之女結親,育有五子(一子早夭),而「瑞蓮
type:
1.1
宜蘭孔子廟
name:
宜蘭孔子廟
intro:
1.清治時期同治4年(1865年),宜蘭舉人黃纘緒、拔貢李逢時、黃學海與士紳林國翰等人發起興建孔廟。
2.同治7年(1868年),邑人楊士芳進士及第,與舉人李望洋、鄉紳黄鏘等又發起,地方人士響應,仰山
type:
1.2
address:
新興路170號
邱先甲墓園
name:
邱先甲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713000001/c1d603
intro:
邱先甲,清咸豐7年(1857)5月生,日治大正6年(1917)卒,為臺灣民主國副總統兼義勇統領丘逢甲之長兄。在清領時期以「邱成記」為墾號,開發臺中附近竹仔坑、廍子坑一帶土地。光緒21年(1895)5月
type:
1.1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name: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8/75e9a0
intro:
建於一九一六年,原為東門附近臺大醫院與醫學院師生常去的幸町教會。它的建築採用紅磚與唭哩岸石混合構造,為日據時期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來臺的早期設計工作,風格上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
教
type:
1.1
忠靈塔(第三屆全省體育會紀念塔)
name:
忠靈塔(第三屆全省體育會紀念塔)
intro:
(俟修復再利用調查研究後再填列)
type:
1.2
address:
體育路(青少年極限運動場旁)
name:
Kapayuwanan(舊筏灣)聚落建築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0814000001/8f5705
intro:
太古時期太陽與月亮自天而降各生下日月卵在排灣發源地(ka-paiyuwanan),該卵並孵化成男女兩人而為排灣後裔。男名saljemet女名savatjuljayan,而savatjuljayan清秀
type:
1.3
卓蘭軍民(昭忠)廟
name:
卓蘭軍民(昭忠)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0000001/e759e0
intro:
「卓蘭軍民(昭忠)廟」位於苗栗縣卓蘭鎮內,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所豎立之陣亡官兵碑石,主祀「武顯將軍」(劉少斌將軍),為一「廟」、「墓」合體的建築物。
清代漢人因拓墾土地與原住民屢次發生衝突
type:
1.1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
name: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727000001/e5e3fb
intro:
明治29年(1896),日人開始在全臺灣各地規劃設置13所監獄,「新竹監獄署」即為其中之一。明治32(1899)年起進行監獄整併改組,大正12年(1923)「新竹刑務所」成為當時最高位階的四大刑務所之
type:
1.1
鵝鑾鼻燈塔
name:
鵝鑾鼻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29000001/450bf3
intro:
1.舊名南岬燈塔,1881(清光緒7)年建,1883(光緒9)年竣工,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具清代燈塔的特色。
2.因美國三檣船羅發號(Rover)遇暴風飄流至臺灣為社番殺害及牡丹社事件而建。
3.由韓得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2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7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2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1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