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新埔上枋寮劉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新埔上枋寮劉宅

新埔上枋寮劉宅」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新埔上枋寮劉宅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7/d165e91410c36e94c4b80e263e15266b4cb90eb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上枋寮劉宅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文化資產。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長子劉延轉,字學悟,後遷移於枋寮開基立業,仿照原鄉住居形式興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當時建築僅以土埆築牆、茅草鋪頂,只有前後二進較考究。 1919年(大正8年),劉宅整修,由劉氏後嗣亦為名匠師的劉福清主持﹐加建左右三排橫屋,共費時十年,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公尺。其規模與新埔地區「一堂二橫式」的基本平面組成相較之下,足可顯示劉氏家族人丁旺盛之貌。 1983年(民國72年),為紀念被劉氏後裔奉為開基祖的劉瑞閣(劉延轉之父),因而於劉宅後方興建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麗的家族墓園,命名為「瑞閣園」。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立業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劉姓家族遂以此祖堂為凝聚全家族精神之所在地,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之日。 1984年(民國73年),劉宅屋右側的外槓橫屋改建為現代化樓房,使得此一傳統民宅建築的整體感遭到破壞,呈現出非對稱的配置形態。 劉宅的建築形式為對稱式的平面配置,居中者為雙堂屋,左右兩側各有三槓的橫屋(護龍),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一禾埕,形成ㄇ字型平面,呈現出鄉紳大宅的宏偉氣勢。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建造人劉福清,為新竹縣新埔鎮上枋寮人,是在地著名的泥水司傅,1907年(明治40年)拜范曹阿昂為師,1911(明治44年)學成出師,以營造漢式三合院宅第與排樓店舖為主,參與1781年(乾隆46年)新埔上枋寮劉宅興建案與1919年(大正8年)增建工程,使新埔上枋寮劉宅與湖口老街竹北吳府等地承為其代表作品。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新埔上枋寮劉宅占地大,且建築整體雄偉,從二堂六橫式與九十九間廂房便可得反應早期客家族群的生活模式,與家族的體系壯碩,整體包含了主堂、主塔、升旗台等,都反映了劉氏家族的向心力與宗族精神,其建築同時也是當代中型傳統民宅規模的典型建築。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上寮里義民路2段460巷42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04933529407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837980405290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724000007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6-07-24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竹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60724000007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462

name

新埔上枋寮劉宅

representImage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上枋寮劉宅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文化資產。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長子劉延轉,字學悟,後遷移於枋寮開基立業,仿照原鄉住居形式興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當時建築僅以土埆築牆、茅草鋪頂,只有前後二進較考究。 1919年(大正8年),劉宅整修,由劉氏後嗣亦為名匠師的劉福清主持﹐加建左右三排橫屋,共費時十年,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公尺。其規模與新埔地區「一堂二橫式」的基本平面組成相較之下,足可顯示劉氏家族人丁旺盛之貌。 1983年(民國72年),為紀念被劉氏後裔奉為開基祖的劉瑞閣(劉延轉之父),因而於劉宅後方興建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麗的家族墓園,命名為「瑞閣園」。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立業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劉姓家族遂以此祖堂為凝聚全家族精神之所在地,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之日。 1984年(民國73年),劉宅屋右側的外槓橫屋改建為現代化樓房,使得此一傳統民宅建築的整體感遭到破壞,呈現出非對稱的配置形態。 劉宅的建築形式為對稱式的平面配置,居中者為雙堂屋,左右兩側各有三槓的橫屋(護龍),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一禾埕,形成ㄇ字型平面,呈現出鄉紳大宅的宏偉氣勢。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建造人劉福清,為新竹縣新埔鎮上枋寮人,是在地著名的泥水司傅,1907年(明治40年)拜范曹阿昂為師,1911(明治44年)學成出師,以營造漢式三合院宅第與排樓店舖為主,參與1781年(乾隆46年)新埔上枋寮劉宅興建案與1919年(大正8年)增建工程,使新埔上枋寮劉宅與湖口老街竹北吳府等地承為其代表作品。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新埔上枋寮劉宅占地大,且建築整體雄偉,從二堂六橫式與九十九間廂房便可得反應早期客家族群的生活模式,與家族的體系壯碩,整體包含了主堂、主塔、升旗台等,都反映了劉氏家族的向心力與宗族精神,其建築同時也是當代中型傳統民宅規模的典型建築。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上寮里義民路2段460巷42號

longitude

121.049335294071

latitude

24.8379804052905

registerDateValue

2006-07-24

headCityName

新竹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6-07-24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竹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60724000007

version

1.0

hitRate

4462

「新埔上枋寮劉宅」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潘宮籌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231000002/971e1a
intro: 潘宮籌先生為清代台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居於今士林一帶。清末因漳泉械鬥,士林舊街被焚毀,潘氏家族乃率領漳人移居下樹林,並規劃新市街,以媽祖廟慈誠宮為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
type: 1.1

name: 自由之家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909000002/c88ff7
intro: 自由之家古蹟群,始自1900 年陸續興建、增改建、修建,時間點與空間點上符合日治時期臺北重要都市計劃與南區變化,日治初期(1895 年)的臺灣總督府相關部門,主要以清領時期所移交的官方建築作為臨時辦公
type: 1.1

name: 錦町日式宿舍─林務局局長舊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29000002/9f3f52
intro: 原為日人所有,國民政府接收後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接管,作為局長宿舍。
type: 1.1

name: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112000001/1bb086
intro: 淡水市街地聚落隨著早期港埠的開發逐漸發展,並沿著河岸以福佑宮為中心延伸出具有商業機能的街道,以今日中正路、重建街及清水街為主軸形成街屋型態之建築群。今日重建街14、16號在日治時期最早地籍登記為明治三
type: 1.1

name: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辦公廳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206000001/ffa26f
intro: 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其址原為射擊場,後於日大正2年(西元1913年)搬遷至北區,該址於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改設「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二戰後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易名作「臺南縣立農事試
type: 1.1

name: 中和瑞穗配水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913000002/437bf7
intro: 中和地區早期為原住民聚居之地,直到乾隆六年(1741年)閩、粵漢人來臺開墾,始有漢人村莊記載,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本治臺後,為改善用水品質及海山一帶「山本煤礦」洗煤製鍊等需求,故於昭和三年(1
type: 1.1

name: 慈德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4/c9e5c6
intro: 慈德宮位於後浦頭聚落、面臨榮湖,主祀「黃府大王爺」─黃偉,為金門明代進士第二人。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為汶水黃氏華房第五世,生於明弘治元年(1488)十月初三日,卒於明嘉靖17年(1538)三
type: 1.1

name: 原馬場町區會講習堂與事務所
intro: 1.183號建築為原馬場町區會事務所,187、189、191、193號為講習堂及宿舍附屬建物,為日治時期馬場町戰時興建公共建築之代表。 2.事務所牆壁下方石板、部分外牆雨淋板為原有之構造,講習堂為木構
type: 1.2
address: 寧波西街183號;寧波西街187號;寧波西街189號;寧波西街191號;寧波西街193號

name: 竹東曉江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622000002/bb3d69
intro: 軟坡橋原是一座簡單的過路橋,於1921年(大正10年)時由上員崠甘承宗捐款建立石拱橋,地方人士配合捐款在橋邊建造茶亭,並命名為曉江亭(因朝東一早就照到太陽,又在軟陂畔,故曰曉江亭)。曉江亭規模並不大,
type: 1.1

name: 臺北水道水源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205000001/a8dfde
intro: 修正為「台北水道水源地」的古蹟,其範圍除了原有唧筒室外,增列指定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三處建築為古蹟本體,各建築本體分述如下:唧筒室:即抽水機房,為日治時期台北水道工程設施,建於1908(
type: 1.1

name: 二林仁和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9/7dadff
intro:   二林仁和宮創建於乾隆年間,廟宇位於二林街的中心,前方面臨雙港、清溪的匯流,廟後為新庄的丘陵地,形成一個「背山面河」的風水寶地。相傳康熙年間,先民來臺時,經不住海上浪濤洶湧,於是自湄洲祖廟恭請媽祖金
type: 1.1

name: 新埔上枋寮劉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7/d165e9
intro: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上枋寮劉宅興建於1781年(乾隆46年),於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文化資產。 1755年(乾隆20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
type: 1.1

name: 臺中樂成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5/5d540d
intro:  樂成宮俗稱是旱溪媽祖廟,因位於臺中市東側大里溪支流,河面寬闊但水流稀少的旱溪附近而得名,主祀聖母媽祖。 相傳清乾隆初期,林氏祖先自福建湄洲奉請聖母媽祖香火來臺,興建房屋一座,做為臨時供奉香火之所。後
type: 1.1

name: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3/beeb9b
intro: 土地銀行臺南分行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勸業」在日文中乃是提倡實業,獎勵產業。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初成立之時,設於臺南火車站前,二戰後改為中華日報,民國七十年拆除興建大樓,一九三七年(日昭和十二年)
type: 1.1

name: 嘉義舊監獄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526000001/1d6ed4
intro: 「嘉義舊監獄」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西元1919),於大正11年(1922年)完工啟用,最初稱為「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日治結束,國民政府遷台後改稱「臺灣嘉義監獄」。民國83年(1994年),因應法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7/3f1e9a
intro: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type: 1.1

name: 嘉南大圳急水溪渡槽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30210000001/78c11d
intro: 八田與一於官佃溪上游設置烏山頭蓄水池,並沿著丘陵地區設置給水幹線,南北串連至今日的臺南(南幹線、北幹線)、嘉義(北幹線)、雲林(濁幹線)一帶,利用支線將既有灌溉水圳、埤塘加以整合,將灌溉系統作用發揮至
type: 1.1

name: 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119000003/8b5cc3
intro: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為日治時期直屬總督府之三大專門學校之一,開始上課於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創校之初設有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三科。除三科之科館外,尚建有本館及講堂各一間,為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
type: 1.1

name: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23000001/11bae2
intro: 八仙山林場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業之一,豐原因此成為當時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並於今南陽路成立八仙山林品管理處。本建築早期為第一招待所(供日人及長官住宿),戰後興建的雙併及長條型建築,充分展現日治時期至
type: 1.1

name: 蔡店蘇寅賓古厝與古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104000002/83046d
intro: 蘇寅賓,字初仲,號日門,為蔡店人。萬曆壬子舉人(1612年),己未進士(1619年)。根據《金門志》〈卷十〉對蘇寅賓之記載:「授崑山令;廉靜剛平,守正不阿。時螃蟹食禾,遍滿田塍;寅賓禱天為民請命,蟹去
type: 1.1

name: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201000002/dfa1de
intro: 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人治臺以後,積極建立統治所需之基礎公共設施,交通建設即為當時被優先進行重要施政項目,日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質鐵路全線通車,使臺灣西部各主要城鎮得以連成一氣。
type: 1.1

name: 大埔永安石板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402000002/160235
intro: 通蘭古道是早期貫穿蘭陽平原的交通重要孔道。此古道南北路上,各有一座小地景元素的石板橋:北有武暖石板橋,南有永安石板橋。永安石板橋建於光緒7年(1881),橋址在現在五結鄉協和村成安宮旁。通蘭古道南路在
type: 1.1

name: 鳳山縣舊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3/cbf7e7
intro: 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其中,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道光5年(1825)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遺留,不過,整座舊城卻也奠基於康熙61年
type: 1.1

name: 原手工業品陳列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223000001/e5a055
intro: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它的前身可追溯至日治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在竹山地區開辦之「竹材工藝傳習所」。民國43年(1954)配合戰後發展需要,遷至草屯(中心現址),
type: 1.1

name: 宗聖公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108000001/add09a
intro: 宗聖公祠供奉「宗聖」曾子、曾子父親曾點、曾姓遠祖夏禹王及六堆客家曾氏宗族歷代祖先,是臺灣著名的客家宗祠。創建於日昭和2年(1927),日昭和4年(1929)完工。當時由清領時期秀才曾寶琛提議興建,出資
type: 1.1

name: 臺北放送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0904000001/25338a
intro: 1.臺北放送局建於 1930 年代,為栗山俊一設計。具有近代建築及反映三O年代日本殖民主義之背景歷史,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該廣播電台扮演著為黨政軍各界人士宣傳政令。目前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館址。 2.放送亭
type: 1.1

name: 瑞芳四腳亭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1128000001/3a40e7
intro: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戰敗,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本即派遣軍隊自澳底登陸,逐漸進據臺北等內陸地區,為了平撫抗日義軍即防止敵軍由澳底或宜蘭方向登陸,臺灣總
type: 1.1

name: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7/581178
intro: 盧若騰之故宅及墓園,不論是形制格局、構造材料、規模大小,均無甚特別之處,甚至也經過多次修建,已非古貌,但被評定列為縣定古蹟,主要在於宅主、墓主一生貞烈行誼。盧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韻,號牧洲,又號留庵,
type: 1.1

name: 仁安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25000001/ca698e
intro: 1. 仁安醫院為兩層樓的轉角建築,過去一樓為診所,二樓為住家,一樓的空間為診療室並設有車庫。已捐贈給市府,目前一樓作為日治醫生館的展示空間。 2. 柯謙諒(1896-1983)於1912 年以公費生的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930000001/912acc
intro: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為三級古蹟,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其址在清末劉銘傳主政時期即為機器局,製造機械及修理火車。日據初年才改為鐵道部用地,於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建成鐵道部大樓,臺灣光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0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7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9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5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