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大埔石刻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大埔石刻

大埔石刻」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大埔石刻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10/1993e5d0632f61f524d3e9166858062537c654eb.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大埔石刻位於連江縣莒光鄉的東莒島(原稱「下沙」「東沙」)的南邊崖壁上,刻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西元1617年),曾被風沙掩埋,為人們所遺忘,直到1953年,島上國軍構築工事才意外地發現這一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使得明代沈有容抗倭的史實得到進一步的見證。 大埔石刻面積約2.78平方公尺,上鑴刻41字,分七行,每字約為22公分,筆勁有力。碑文全文如下︰「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彊梧又作強圄,為丁;大荒落為臘,地臘為五月五日(天臘正月一日、道德臘七月七日、十一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侯王臘);挾日是指十日,這些都是古代歲星曆法紀年月日的用法,石刻上指明的時間是「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五月十五日」。由福建連江人的董應舉提字勒石,紀念的是明朝抗倭名將安徽宣城人沈有容在東沙島上生擒倭寇69人,而明軍不傷一卒的英勇事蹟,整起俘倭事件在史冊中熠熠生輝。 此一石刻是明代遺留下來的重要文物,其意義在於︰ 一、它是明末中國東南抗擊倭寇俘敵較多的戰役,具有抗倭史的研究價值。 二、它是明代抗倭名將沈有容的事蹟之一,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三、明末名臣文人政治家董應舉的遺筆能留在東莒島上,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顯示馬祖列島在歷史上一直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石刻上的兩位歷史人物更是對明代國家、社稷安危的貢獻載諸史書也長留在邊陲小島上。 四、萬曆年間的倭寇雖不像嘉靖、隆慶年間猖獗,但仍是國家的外患和沿海人民生活的困擾。勝利的戰役確實值得勒石為記,以為士氣的鼓舞。 國軍於發現刻有文字的岩盤,研判可能為重要古蹟,清除覆蓋在岩盤上的泥土,並用鐵絲網圍住予以保護。民國五十五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為防止古蹟遭到雨淋日曬,在石刻上方興建一座仿古涼亭,命名為「懷古亭」,並在旁邊立碑,記載石刻的發現經過與石刻。 由於石刻所具的文化資產價值,內政部於民國77年(1988)11月11日指定為三級古蹟,又於民國97年12月11日指定為縣定古蹟。 如今,大埔石刻已然成為知名名勝,遊人登亭攬勝,遙想當年活捉倭賊之情景,以及國共失和轉進馬祖後的島嶼經營,在戰地政務防衛之餘,仍重視古蹟的維護,為後人留住重要的文化資產。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大坪村大坪段620地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9.9629570371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9501977042146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連江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81111000010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連江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81111000010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83

name

大埔石刻

representImage

intro

大埔石刻位於連江縣莒光鄉的東莒島(原稱「下沙」「東沙」)的南邊崖壁上,刻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西元1617年),曾被風沙掩埋,為人們所遺忘,直到1953年,島上國軍構築工事才意外地發現這一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使得明代沈有容抗倭的史實得到進一步的見證。 大埔石刻面積約2.78平方公尺,上鑴刻41字,分七行,每字約為22公分,筆勁有力。碑文全文如下︰「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彊梧又作強圄,為丁;大荒落為臘,地臘為五月五日(天臘正月一日、道德臘七月七日、十一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侯王臘);挾日是指十日,這些都是古代歲星曆法紀年月日的用法,石刻上指明的時間是「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五月十五日」。由福建連江人的董應舉提字勒石,紀念的是明朝抗倭名將安徽宣城人沈有容在東沙島上生擒倭寇69人,而明軍不傷一卒的英勇事蹟,整起俘倭事件在史冊中熠熠生輝。 此一石刻是明代遺留下來的重要文物,其意義在於︰ 一、它是明末中國東南抗擊倭寇俘敵較多的戰役,具有抗倭史的研究價值。 二、它是明代抗倭名將沈有容的事蹟之一,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三、明末名臣文人政治家董應舉的遺筆能留在東莒島上,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顯示馬祖列島在歷史上一直是具有重要地位的。石刻上的兩位歷史人物更是對明代國家、社稷安危的貢獻載諸史書也長留在邊陲小島上。 四、萬曆年間的倭寇雖不像嘉靖、隆慶年間猖獗,但仍是國家的外患和沿海人民生活的困擾。勝利的戰役確實值得勒石為記,以為士氣的鼓舞。 國軍於發現刻有文字的岩盤,研判可能為重要古蹟,清除覆蓋在岩盤上的泥土,並用鐵絲網圍住予以保護。民國五十五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為防止古蹟遭到雨淋日曬,在石刻上方興建一座仿古涼亭,命名為「懷古亭」,並在旁邊立碑,記載石刻的發現經過與石刻。 由於石刻所具的文化資產價值,內政部於民國77年(1988)11月11日指定為三級古蹟,又於民國97年12月11日指定為縣定古蹟。 如今,大埔石刻已然成為知名名勝,遊人登亭攬勝,遙想當年活捉倭賊之情景,以及國共失和轉進馬祖後的島嶼經營,在戰地政務防衛之餘,仍重視古蹟的維護,為後人留住重要的文化資產。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大坪村大坪段620地號

longitude

119.96295703711

latitude

25.9501977042146

registerDateValue

1988-11-11

headCityName

連江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8-11-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連江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81111000010

version

1.0

hitRate

383

「大埔石刻」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三峽拱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504000001/9a7f29
intro: 三峽的開發,約自安溪人董日旭在乾隆二十年(1755)入墾三角湧(今三峽)等地後,三峽地區漸有漢人擴大開墾,至嘉慶末年,此地大多已被漢人所開發掌握,乾隆中期,因移民增多,商品貿易日漸繁榮,市街於是興起。
type: 1.1

name: 西螺廖家祠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025000001/4c0bf8
intro: 廖家祠堂的起造者廖日賢,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二都廖元子派下,為廖天與派下理明公世系,開臺祖為第十三世廖成功,雍正年間渡臺至西螺埔姜崙地區發展,迄至第十四世廖日賢於明治39年(1906年)移至
type: 1.1

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2/50d5a2
intro: 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
type: 1.1

name: 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311000001/f08c19
intro: 中都唐榮磚窯廠的前身是明治32年(1899)日人鮫島盛在三塊厝郊區創辦的鮫島煉瓦工場。這是打狗地區第一家磚仔窯,共有三座傳統「目仔窯」。明治33年(1900),鮫島盛改建新式的「蒸籠窯」,這也是南臺灣
type: 1.1

name: 積善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417000002/4d0a54
intro: 積善樓為北屯地方富紳賴長榮宅邸「懷德堂」之門樓,落成於大正13年(1924)。民國70年(1981)因市地重劃時「懷德堂」被列為「抵費地」而遭拆除,積善樓在後代與地方人士的奔走下得以留存,並於民國88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525000001/084ba7
intro: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包含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之6座建物,其所在街廓內現況各建築物為1919~1943年代間逐步建造形成。其中八角樓男廁1919年完成、廳舍1920年
type: 1.1

name: 林秀俊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1/63e027
intro: 臺北盆地是清初少數漳泉及粵人入墾所開發起來的,其中林秀俊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位開拓先驅。林秀俊,號「成祖」,生於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0年〉,享年七十二歲。福建漳
type: 1.1

name: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224000001/b90d23
intro: 『新竹官設消防組創立於1920(大正九)年,第一代的消防詰所設置於今日建國公園內。1940(昭和十五)年5 月5 日新竹消防組詰所舉行地鎮祭,地點在新竹州廳的前方。1942 年(昭和十七)年5 月29
type: 1.1

name: 新湖口公學校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102000009/c0eec5
intro: 新竹縣湖口鄉的新湖國小禮堂,原為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新湖口公學校設立於1932年 (昭和7年),講堂於1938年(昭和13年)落成。新湖口公學校的正式設置,反映的是湖口地區從鄉村聚落型態朝向
type: 1.1

name: 林氏貞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2/d6ae4c
intro:  位於大甲區順天路與光明路,似一個小型公園,在這兒第一件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全用石塊疊成的高大牌坊,它是用來紀念當年的節婦林春娘。創建清領時期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坊高約六公尺,造石由中國福建運
type: 1.1

name: 虎尾糖廠第一公差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225000002/e60d25
intro: 公差宿舍為日治時期糖廠的招待所,平時提供員工出差、短暫住宿的地方,為目前虎尾糖廠仍有三棟招待所,第一公差宿舍為最高級的一間,主要用來招待日本皇親國戚和內閣官員等。大正14年(西元1925年)曾有日本皇
type: 1.1

name: 北港自來水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222000001/2baeb5
intro: 一、創辦於昭和4年的北港第一淨水廠,也就是俗稱的「水道頭」,至今有八十幾年的歷史。水廠基地面積1.28公頃,水塔高二十多公尺,蓄水量440公噸,供水人口達九千六百四十六戶。當年興建費用為廿四萬日圓,從
type: 1.1

name: 新竹國小百齡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6000002/aab09f
intro: 新竹國小最早可追溯自日治時代的新竹國語傳習所,最初創立於1896年,校址設在新竹街西門之明志書院;而後又於1898年改制分成新竹小學校與新竹公學校,前者為今東門國小之前身,後者為今新竹國小之前身,並承
type: 1.1

name: 康朗段防空碉堡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7000003/d3bdba
intro: 二次大戰末期(西元1943年),在臺日軍為迎擊美軍機空襲及防禦美軍登陸,於新竹機場西北端設置防空碉堡,同時責守衛機場安全。
type: 1.1

name: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1110000003/bdc754
intro: 日軍在臺南地區的永久兵營工事,主要透過日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至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間的第一期永久兵營工事,完成砲兵營營舍及步兵營一個大隊之營舍。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至日大正
type: 1.1

name: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31000003/bae3fd
intro: 伯公即為客家人的土地公,同時也是客家人拓墾土地的強烈象徵。美濃區的伯公,又稱「伯公壇」,不僅造型獨特,數量密度也是全臺之冠,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即為重要代表之一。 相傳乾隆2年(1737),鎮平人涂百
type: 1.1

name: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南棟、北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1231000001/44a5af
intro: 大鵬灣清領時期以前稱為「鱉興港」、「茄藤港」、「關帝港」或「南平港」,日治時期稱為「大潭」,日治時期在此設置東港分工廠,屬於岡山日軍「第61空廠」之附設工廠,「第61空廠」從1941年底開始運作到19
type: 1.1

name: 鹿港龍山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05/8d170d
intro: 台灣清領時期較著名的龍山寺共有五座,由北至南依序為咸豐8 年(1858 年)年的淡水龍山寺、乾隆3 年(1738 年)年的萬華龍山寺、乾隆41 年(1776 年)年的鹿港龍山寺、雍正年間的台南龍山寺及
type: 1.1

name: 學甲慈濟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0/d03053
intro: 學甲區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散居之地,「學甲」即為其社名譯音,今其地猶有後社、中社、下社仔等地名,可為例證。溯自鄭成功來臺,爾後中國移民日增,據此開荒墾殖,進而以學甲為中心,向外圍擴散,形成所謂「學甲十三庄
type: 1.1

name: 原德商東興洋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4/faff90
intro: 清領末期安平開港通商,外商紛紛於安平小砲臺北方臨海沿岸設立洋行。東興洋行係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在安平洋行運河沿岸開設的洋行,英文行名為Man
type: 1.1

name: 嘉義營林俱樂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430000002/8da2a7
intro: 1.嘉義營林俱樂部興建於日治大正年間,位置在當時營林所旁的宿舍群內,現今位於林務局附近日式宿舍群中。西元1998年(民國87年)4月30日公告指定為古蹟建築。 2.在日治期間營林俱樂部主要為提供蒞臨
type: 1.1

name: 後浦許允選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029000008/50340d
intro: 許允選洋樓建於1911-1915 年,為兩落、後落帶左凸規的建築物。前落為二層五腳基外廊樣式,後落為閩南式二坡七架傳統建築,為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閩南僑鄉受到南洋殖民地影響的一種折衷建築型式。最
type: 1.1

name: 廣安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07/c339c7
intro: 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擊退荷蘭人,攻陷普羅民遮城。1664年(明永曆十八年),鄭經,劃承天府治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後因人口漸增,市街擴充,形成頗為繁華的「承天街坊」。在此一帶除了官
type: 1.1

name: 田中陳氏壽山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22000002/dc90ba
intro: 田中央陳家,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水磨社,開臺祖第1世陳維生於清初渡海来臺,先居於今南投名間番仔寮。道光30年(西元1850年)舊濁水溪氾濫,來臺第4代陳又敬、陳能竭、陳其力、陳連助、陳再添(貞元)搬
type: 1.1

name: 新竹火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3000001/357dfc
intro: 基隆新竹間的鐵路,在1887(光緒13)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實施新政時即開始鋪設,1893(光緒19)年11月基隆至新竹全段通車,總長106.7公里,臺北新竹間則有78.1公里。之後,繼任巡撫的邵友濂,採
type: 1.1

name: 官田原三筊埤古水道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1210000001/18181f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金瓜石神社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314000002/4c9682
intro: 金瓜石神社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了殖產所創建的神社,由於初期金瓜石鑛區開採,招聘了許多跨海而來的日籍員工,基於鑛區的危險性高,及日籍從業人員對本國神道神衹信仰的需求,於是在最早開採的本山第一坑,「金瓜
type: 1.1

name: 台灣民主紀念園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109000001/4fb2db
intro: 1. 民國64 年(1975 年)蔣中正總統逝世,行政院接受各界建議與治喪大員會議之決議,設立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聘請16 人為委員,積極推行建堂事宜。8 月,小組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提供建築設計構想
type: 1.1

name: 朝林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522000001/77f9e3
intro: 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清領時期陳氏家族移民拓墾後,實際年代不詳,興建歷程約可追溯至100年以前,根據耆老口述表示約在清咸豐~同治(1850~1874)年間所建,日治時期,約西元1890~1920年間進行一次
type: 1.1

name: 原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9/18ce4b
intro: 臺灣的正式女子中等教育以台北的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最早,臺南高等女學校則次之,於大正六年(一九一七)五月以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之名義創立。該校最初以兩廣會館做臨時校舍,並由當時國語學校之教授志保田銓吉擔任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0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77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7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3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9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3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9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22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13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3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