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族群與語言
「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6544 , 欄位Id的內容是75654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庇護與生存」下的「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此故事為仁和宮的信仰故事,大溪頂埔仁和宮主祀開漳聖王,文獻記載建於1779(乾隆44)年與1791(乾隆56)年。這一帶居民的祖籍以閩南福建漳州府漳浦居多,但其中還有許多來自福建漳州平和與詔安的福佬客,甚至還有漳州的畬族,信徒當中更包含臺灣原住民平埔凱達格蘭族霄里社的後裔,它是土牛溝界邊上,多元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
此土牛溝歷史、文化故事的作者為《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的相關調查研究人員,計畫中主要有八大部份,包含田野調查、文史故事採集撰寫、客家生活環境潛力點規畫等等,調查並研究桃園土牛溝附近的客家文化景象。
在清領初年,大量漢人移入臺灣,隨漢人土地開發日漸擴張,原住民族和漢人衝突不斷發生,故清廷企圖將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活分開,於1760(乾隆25)年間,開始築起土牛溝界址。在桃園便有土牛溝遺址,地區橫跨楊梅、平鎮、大溪、八德,在土牛溝附近有著眾多客家信仰、水利、聚落、家屋等文化景觀。
參考資料
山桐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 結案成果報告書》。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未出版。P貳-1~貳-2、P肆-5。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654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663A2163-8BAC-46E0-9C9C-76A63ABA18AD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6-26T14:57:1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44
Id
756544
Title
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庇護與生存」下的「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此故事為仁和宮的信仰故事,大溪頂埔仁和宮主祀開漳聖王,文獻記載建於1779(乾隆44)年與1791(乾隆56)年。這一帶居民的祖籍以閩南福建漳州府漳浦居多,但其中還有許多來自福建漳州平和與詔安的福佬客,甚至還有漳州的畬族,信徒當中更包含臺灣原住民平埔凱達格蘭族霄里社的後裔,它是土牛溝界邊上,多元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 此土牛溝歷史、文化故事的作者為《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的相關調查研究人員,計畫中主要有八大部份,包含田野調查、文史故事採集撰寫、客家生活環境潛力點規畫等等,調查並研究桃園土牛溝附近的客家文化景象。 在清領初年,大量漢人移入臺灣,隨漢人土地開發日漸擴張,原住民族和漢人衝突不斷發生,故清廷企圖將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活分開,於1760(乾隆25)年間,開始築起土牛溝界址。在桃園便有土牛溝遺址,地區橫跨楊梅、平鎮、大溪、八德,在土牛溝附近有著眾多客家信仰、水利、聚落、家屋等文化景觀。 參考資料 山桐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 結案成果報告書》。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未出版。P貳-1~貳-2、P肆-5。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6-26T14:57:15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39
Id:
714539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21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20年6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21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21期內容以識花草為主題,介紹客家民俗植物。探索桃園客家人如何與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4
Id:
648684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族人舉行射耳祭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1頁,為日治時期臺中州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的布農族人用傳統的弓箭舉行射耳祭(マナクタイガ)的照片。
射耳祭,也稱打耳祭、鹿耳祭,是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15
Id:
648515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5-6】1935年5月1日〈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Description:
標題: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內文:(接續)這也許就是我們認為原住民不足之處。然而,他們卻知道1年12個月,而且第5年若不設定13個月(陰曆),就與季節不符合。
布農族原自臺中州竹山郡社寮庄來到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8
Id:
272068
Title:
娃優魯部落(Valjulu)
Description:
娃優魯部落為嘉蘭八部落之一,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東端,太麻里山南側山麓,太麻里溪北岸、多利溪東岸高地,原稱為「布魯布魯深」(buliblosan),意為「多霧窪地」。舊社原址位於太麻里溪北岸麻利霧溪
歸化與研習時數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Event599782
Id:
599782
Title:
歸化與研習時數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於民國103年(2014年),圖中是板橋社區大學講師鄭在板橋戶政事務所為新住民上課的照片記錄。政府機構辦理的外籍與大陸籍配偶生活適應課程或是識字研習,通常是新住民辦理歸化拿到台灣身分證的必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314
Id:
282314
Title:
蘇澳岳明新村招寶宮八仙過海石雕
Description:
岳明新村信仰中心招寶宮於近年重建為巍峨廟宇時,在廟宇梯階之御路石雕相當具有特色,述說著大陳人撤退來台的經過。石雕右側(虎邊)刻有原鄉「大陳島」「成功鎮岳明里」,左側(龍邊)則刻有反共復國基地「台灣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815
Id:
755815
Title:
桃園客家專刊─尋客《Meet Hakka》第31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22年9月出版,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電子書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英文「MEET」有相遇、遇見、連結之意,希望透過匯集、聚集桃園客庄人、事、物,讓多元客家族群在此發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73
Id:
589373
Title:
固努安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萬榮鄉馬遠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於Kunuan部落範圍中的馬遠國民小學大門口。Kunuan部落,漢語稱做固努安部落,位在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目前居民以布農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日治時期
MOC_Id:
Culture_Place685587
Id:
685587
Title:
ELLEN 3 COFFEE 艾倫3印尼小吃
Description:
這是印尼新住民Ellen和其他兩位同鄉朋友合夥經營的卡拉OK和小吃店,因為老闆有三個人,所以取名ELLEN 3。2018年開始營業,很受年輕印尼朋友歡迎,有兩個店面,位在公園南路上的是小吃店,另一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團體照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51
Id:
660451
Title: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團體照
Description:
昭和15(1940)年南屯公學校第34屆畢業紀念冊摘錄之「男生班合影照」。 臺中市南屯國民小學,初設於日治時期明治31(1898)年12月,當時稱為「犁頭店公學校」,至大正11(1922)年11月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52
Id:
648652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七月小米豐收祭(中)】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稱此月為豐收祭(mishiyora)。共舉行十六天,禁食甜食。而橫尾廣輔(1937年《臺灣時報》文章作者)則記錄此月為收穫祭(boanmin
臺灣花蓮港的布農族蕃男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02
Id:
514602
Title:
臺灣花蓮港的布農族蕃男
Description:
葉柏強在《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中指出,雖然該照片名為「花蓮港布農族蕃男」,但從穿著判斷應該是阿美族人,且這樣的穿著應該是平時工作時的裝扮,而非盛裝。兩旁蹲下的男性身上的毛絨布料為阿美族男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0
Id:
272120
Title:
篤立富安部落(Tudrivuan)
Description:
篤立富安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Tu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9
Id:
589429
Title:
長橋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鳳林鎮長橋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Tangahang部落,漢語稱做長橋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此地族人原居地在更靠山區的位置,但伐木產業沒落後,部分族人搬到此地來居住以方便謀生,漸漸形成部落,目前部落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71
Id:
660471
Title:
臺中中學校團體照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大正8(1919)年,今臺中一中第1屆畢業生在其校門前的畢業照。當時學校名稱為「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是中部仕紳林烈堂及林獻堂等發起專為教育臺灣人子弟而創立,於大正4(1915)年5月1日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07
Id:
589407
Title:
娜魯灣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於娜魯灣部落的顯著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Narowan部落,漢語稱做娜魯灣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Narowan部落為晚近成立的部落,根據林修澈主編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4
Id:
272094
Title:
大埔部落(Kalokapuk)
Description:
大埔部落位於日治時期所規劃出的池上新市街西南側邊陲,東側鄰近大坡池,東南方則以197縣道(富源路)與舊市街「新開園」聚落(今錦園村)相連結,南側則是新興村,北側為新市街所在的福原村,現今為臺東縣池上鄉
北部及東部公部門座談會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Event186626
Id:
186626
Title:
北部及東部公部門座談會
Description:
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3月20日下午於國史館台北館區推廣教室,舉辦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計畫案北區及東區公部門座談會,由文化部文資局廖科長健雄及陳美惠、教育部綜規司張瓊文、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493
Id:
714493
Title:
1998年2月28日杜潘芳格參與座談與談(杜潘芳格家屬提供)1
Description:
此為1998年2月28日,杜潘芳格與楊鏡汀、范文芳等人一同參與座談會時的與談照片。
楊鏡汀於教育界工作長達46年,曾任多所國小校長,為戰後第一代的文史工作者,也帶領新竹地方鼓動臺灣復興母語運動,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27
Id:
648527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7-1】1936年《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ブヌン族の祭と暦)
內文:臺灣布農族的「曆板」引發關注,轉眼已過了數個年頭。關於此事,儘管多少帶點個人喜好要素,但筆者認為具有雙重意義而倍受注目,一是高砂族群中,幾乎未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99
Id:
648699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祭司Qaisul Mangdavan(金瑞斌,カイスルマグラバン)與族人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於1937年《臺灣時報》,為臺中州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的祭司Qaisul Mangdavan(身穿白衣者)(金瑞斌,カイスルマグラバン)與族人。而他正在解釋祭事曆的內容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0
Id:
670710
Title:
空軍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芳齡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六卷第一期(1965)頁7。
空軍婦聯五村獲當軍眷示範村,本著互助合作,守望相助的目標,共同努力。建村兩年多來,有十四個國家高級官員夫人和中華婦女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44
Id:
272244
Title:
蘇儂頌部落(Su nun sung)
Description:
蘇儂頌部落又稱永康部落,昭和7年(1932)因集團移住政策開始有布農族人移入時,稱此地為Sulusun(Su nun sung),據說至今當地人不知其意。當時永康地域的範圍包括Tachupa溪兩岸山坡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03
Id:
714503
Title:
1998年11月12日杜潘芳格與家人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Description:
此為1998年11月12日,杜潘芳格與家人的合照。
杜潘芳格的家族為新竹縣新埔客家望族,下有六位弟妹,早年因父親赴東京攻讀法律,因而直到六、七歲才返臺,且因家境殷實,能夠到相當良好的教育。杜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17
Id:
732217
Title:
日治泰雅族原住民蕃界之花(霧社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兩位女子的額紋都是五列,為霧社群族人的特別形式,在其他地區不會有額紋五列。兩位女子皆未有頰紋可能是年齡未到,或是日本已經禁絕文身習俗。織布形式是以平織及浮織技法完
喜瑯宮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85
Id:
589385
Title:
喜瑯宮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喜瑯宮部落的街景。Silangkong部落,漢語稱做喜瑯宮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源城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阿美族為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明治32年(1899)日本民族學者伊能嘉矩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498
Id:
714498
Title:
1998年11月1日杜潘芳格出席陳秀喜作品討論會於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杜潘芳格家屬提供)3
Description:
此為1998年11月1日,杜潘芳格出席於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所舉辦的「陳秀喜作品討論會」時,與其他與會文友的合影。
陳秀喜為臺灣第一位女詩人,受過六年公學校教育,15歲即展現創作天賦,能以日文寫新詩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31
Id:
732331
Title:
當代泰雅族 大嵙崁織布紋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時間為2022年10月15日由排灣族人Cudjuy Patjidres(漢名宋海華)以傳統拍刺方式協助泰雅族人Pisuy Silan完成心中願望。Pisuy Silan一直希望找個對自己有
客旅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623
Id:
731623
Title:
客旅
Description: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透過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其族群認同與對未來想像。畫作客旅由 Anli Genu(安力.給怒,賴安淋)創作的油畫作品 。 Anli Genu是台灣基督長老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7
Id:
630017
Title:
蘭醫生樓前廣場種植草皮與花木成為小型花園
Description: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院長宿舍係由英國長老會提供經費興建,俗稱蘭醫生樓,與旁邊的姑娘樓形成宿舍區,位於彰化南郭,為今日的南校街與博愛街那一區。
蘭醫生樓前面有一片廣場,隨著時間不同有不同的功能演變,這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34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1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